三井帝国在行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三井帝国在行动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1787654
作者:白益民
页数:344页

作者简介

《三井帝国在行动》主要内容分为:第一章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第二章 踏上四通八达的跳板;第三章 种下一棵 “摇钱树”;第四章隐藏的垄断与共谋;第五章 大产业链上的棋局;第六章 无敌的商人道;第七章 商场如战场;第八章 “商人幕府” 的真经;第九章 谁在觊觎 “核按钮”;第十章 财团就是力量。

书籍目录

《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自序前言第一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节  启动中国攻略第二节  向全方位和纵深发展第三节  占据上游制高点第四节  高明的玩家第五节  梳理中国钢铁产业链第六节  大东亚钢铁“共荣圈”第七节  谁来主导中国钢铁联盟?第二章  踏上四通八达的跳板第一节  “慷慨”的帮助第二节  搏弈、竞合、抛弃第三节  鸠占鹊巢,借壳生蛋第四节  大中国工程第五节  活跃在全球居民周围第六节  失去的十年第三章  种下一棵“摇钱树”第一节  重复“引进-再引进”的老路第二节  种下一棵棵树苗第三节  不由自主的“龙头”第四节  暗中的统合第五节  日本领头“雁行模式”第六节  政府担当怎样的角色第四章  隐藏的垄断与共谋第一节  挥起专利大棒第二节  竞争背后的垄断第三节  红光PK蓝光第四节  相煎何太急第五节  内容为王的铁律第六节  中国需要怎样的产经体制第五章  大产业链上的棋局第一节  3G产业的幕后推手第二节  咄咄逼人的实力第三节  目标中国,以退为进第四节  布局中蕴含的野心第五节  整合资源再发力第六节  韩国带来的启示第七节  中国缺失“综合性企业”第六章  无敌的商人道第一节  影子丰田在中国第二节  丰田汽车商社第三节  产业配套体系第四节  决胜流通领域第五节  价值综合者第六节  像商人一样思考第七章  商场如战场第一节  巨亏背后有玄机第二节  “3对1”的庄家赌局第三节  事后现身的操盘手第四节  遏守咽喉,卡住物流第五节  情报力与战略视野第六节  学费不能白交第八章  “商人幕府”的真经第一节  政治挂帅显神通第二节  “三位一体”的攻势第三节  进军中国“大提速”第四节  陨落的“中华之星”第五节  韩国为什么能?第六节  呼唤“中国产业军团”第九章  谁在觊觎“核按钮”第一节  悄然的渗透第二节  从“三峡”到“2008奥运会”第三节  抢占中国核电市场第四节  “一鱼多吃”的手法第五节  资源争夺引发“核大战”第六节  日本是怎么赢的?第十章  财团就是力量第一节  对抗列强的坚定意志第二节  合纵连横,网状生存第三节  忠诚的经理人队伍第四节  争夺全球“商权”第五节  金融战败的教训第六节  新的丰收季节第七节  从内看是社会主义后记

编辑推荐

  很少有中国人知道,丰田、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都是三井财团体系的重要成员,在它们看似竞争激烈的背后,地有着更多的共谋。  从基础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到能源矿产,三井财团已经在中国展开了令人震惊的精妙布局,众多中国企业已被三井层层“捆绑”。  “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准军事化财团体制始终是日本经济的脊梁,而不被中国人所知,到了该研究日本的时候了!  一位深入三井财团12年、高喊“向日本学习”而“让日本畏悸”的中国人,揭开鲜为人知的内幕,并宣称“日本不再有秘密!”  如今,日本把自己扮成一个“失去10年”的虚弱巨人,  暗中却把持着微观经济的命脉,从“细节”上来控制整个世界!  ●中国著名的国有企业上海宝钢怎么被日本财团称为他们的成员企业了呢?  ●创建了新浪网的四通集团曾经“与巨人同行”,却被业界称为“引狼入室”,这个巨人和狼到底是谁呢?  ●你知道谁曾经打造了索尼公司,又宣称将上海广电集团再打造成一个“中国的索尼”吗?  ●东芝与索尼在蓝光DVD标准上的竞争不过是演给外人的一场戏,其实它们是一家人,谁又是它们的家长呢?  ●日系手机真的全都败走中国,还是另有图谋?这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你清楚这盘棋的对手是谁吗?  ●为什么日本媒体把中国的“和谐号”列车称为“异乡的新干线”,这又与“台湾新干线”有什么联系呢?  ●在中国航油集团输掉55亿美元的“赌局”中,谁是那个麻将桌上“3对1”的幕后庄家?  ●“丰田汽车”真的是丰田家族创建和经营起来的,还是另有其人?暗中布局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又是谁?  ●谁在背后为东芝撑腰,以42亿美元吞下了西屋电气,拿到了80亿美元的中国订单,又打响了“核大战”?  答案只有一个: 三井

前言

  在经济领域,我们没有“日本通”,只知道隔海遥望日本发展的宏观数据、行业动态,而不搞清楚其具体的微观状态,是没意义的。必须从“细节”上,从“基因序列”上,把日本企业彻底搞个明白。  可是。对于日本这个强大的经济发展“榜样”和“对手”,我们却鲜有踏实、细致、认真、全面的研究者。日本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研发、产品渗透等等,都需要我们做深入透彻的分析、跟踪。  我们的大学很少有关于日本历史、文化、经济的专业,这是很不正常的。这说明我们整个社会缺少研究日本民族、国家和社会的氛围。反观日本,各个领域的“中国通”比比皆是。  在目前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我们需要学习,不能浮躁,更不能漫无目的。你不研究日本,你怎能知道它的长处和短处?知道了日本企业的高明所在,那么我们的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够赢得主动。

内容概要

白益民,男,l968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1993-2005年,就职于三井物产(中国)有限公司;2006年,他创建了“超级主义者”网站,率先提出东方经济学的理念,并推出了介绍日本经济模式的《三井帝国启示录》一书;2007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的理事,并组建了“财团经济研究室”,还同时担当多家财经类杂志媒体的特约撰稿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三井物产列底是做什么的?这似乎是个全球性的迷。二三井物产中国副总代表魏杰是这样介绍的:“问我们做什么,不如问我们不做什么。我们不做毒品、小做武器弹药这些违犯法律的事,但是其他的只要有机会我们都可以做。”  --摘自《环球财经》2006年第8期/梁志坚  三井财团体系内的500强企业有一大把,财团所属的成员企业就有丰田、东芝、索尼等全球行业翘楚。在世界范围内,三井投资、参股的企业几乎无所不在,但是在三井关联企业的身上基本看不到三井的名称,三井就如一般潜艇--它就潜伏在你身边,但你却感受不到它。  --摘自《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7年第5期/萧三匝  上世纪50年代末,原三井财阀直系、旁系公司以企业集团的新形式集结而恢复成为大财团。三井财团的经理会成员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共达150多家。而三井物产则在1995年世界500强排名第_二,并且连续5年以上进入世界500强前三名。  --摘自《董事会》2007年第5期/袁璐  无论是农作物、矿产资源还是消费品,无论是原材料、中间件亦或是终端商品,在所有的生产、贸易和物流环节,三井都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将自己的下属公司以及关联企业推到台前,不断地扩大着市场、资源和疆土,谋求着利润最大化,而自己则隐藏起来,像极了“影子帝国”里的王者。  --摘自《商务周刊》2008年第1期/袁瑛王晓君  难怪人们常说,商社从拉面到火箭、从卫星到鸡蛋都做。甚至更有比卫星大的宇宙,比鸡蛋小的芯片和肉眼根本看不见的生物工程。那么,“综合商社”到底是什么?综合商社,是日本独有的企业形态。从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这两家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可以发现,“综合”就是这类独特企业的金字招牌。  --摘自《中外管理》2007年第4期/王缨

章节摘录

  第一节慷慨的帮助初识日本商社  作为中国最早的高科技企业之一,四通集团以开拓者的身份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它与三井物产一直有着不解之缘。四通集团的历史尽管纷繁复杂,但有一条线索却十分清晰。这条线索就是以三井物产为首的日本财团企业与四通合作的历史。三井与四通建立起的关系还要从开发“四通MS--2400”打字机谈起,王缉志(四通打字机主要研发人)在他的《开发四通打字机的故事》一文中透露了很多线索。  四通公司是1984年5月16日注册成立的,地点在中关村丁字路口原四季青自选市场的门市部,当时屋中只放了一张办公桌、几把折叠椅和一个保险柜。偶然的机会,王缉志在王府井新华书店门口碰到了老朋友王安时和沈国钧(两人都是四通创始人),听说他们正在筹建一个公司,叫四通公司,机制比较灵活。王缉志在1984年6月加入了初创的四通公司,11月辞去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的工作。  其实,王缉志本人也并不一定知道,他与三井财团的缘分早在参加上海宝钢工程建设时就开始了。上海宝钢的技术和设备来自与三井财团的关联企业--新日铁。为此,王缉志曾在1979年底被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派往日本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并准备参加宝钢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因为计划调整,宝钢的二期工程被推迟,于是就从日本撤回了上海,不久又撤回到北京。当时我国刚开始进口微机(又称个人电脑、PC机),王缉志所在的小组也在考虑购买一台微机。  经同事介绍,王缉志认识了微机设计者、澳籍华人邝振琨先生,从他的DATA.MAX公司购买了DATAMAX8000主机。在王安时(曾任四通集团董事,香港四通公司总经理)的推荐下,王缉志买下了美国的‘TeleVideo终端。然后,从港商那里订购了日本伊藤忠商事(第一劝银财团的综合商社)推销的一种新型打印机,而且可以先拿去试用,不合适还可以随时退货,满意了再付款。  当时国内用的一般打印机都是字符打印机,只能打英文字母,而这台伊藤忠商事提供的打印机是图形打印机,可以打由点阵组成的图形。王缉志连夜编了一小段程序,在打印纸上居然打出了“冶金部自动化所”七个汉字。随后,王缉志动员他的研究小组,经过一个月钻研,做成了一套包括国标一级汉字的16×16点阵字库。不久,王缉志研究出了一个简单但实用的拼音输入法,解决了汉字录入问题。  由于王缉志用伊藤忠商事的打印机打出了中文,当时在华推销该打印机的田中先生到处拿着王缉志打印的样张去宣传伊藤忠的打印机。此时,王缉志意识到应该开发一种中文打印机,很想找伊藤忠商事合作来做这件事,为此他找田中先生谈过多次,但都没有结果。从与前面提到的几位商人的合作中,王缉志体会到,和国外公司合作可以很快得到很新的信息,所以那时凡是来华做电脑展览的外国厂商,王缉志都找过、谈过,但都没有什么进展。以贸易带动投资  1984年,王缉志进入四通公司后,马上就被任命为总工程师。此时,刚成立的四通公司主要业务是销售日本Brothe~·公司的2024型打印机。那时,电子部官方进口的能打印汉字的24针打印机是三井财团东芝公司生产的3070型打印机,售价为9000多元人民币。而四通为Brother公司的24针打印机配了汉字驱动软件,每台仅售4000多元人民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其实,四通公司销售的Brother打印机是通过三井物产物资部进口的,这也是双方合作的开端。  四通公司选择了以做打印机为主兼营电脑的策略,这一正确的决策为刚成立的四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第一年就取得了300万元的销售收入。1985年初,四通公司又从日本伊藤忠商事引进了1570型彩色打印机,该打印机原来能打印日文的汉字,四通要做的工作是使它能打印中文汉字。这一年,四通公司以1570型彩色汉字打印机为主要产品推向市场,销售收入超过了l000万元。  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和市场占有率,1985年3月,四通公司总经理万润南和总工程师王缉志两人到三井物产北京事务所,与从东京来的三井物产物资部部长石田邦夫先生讨论合作问题。在会谈中,四通公司希望与三井物产共同开发中文文字处理机,由三井物产投入开发费。万润南分析市场后认为,产品开发成功后,将会有每年10万台的销量,而四通可从三井物产进口大批文字处理机的硬件。万润南还表示,如果开发失败,四通将以向三井物产采购其他产品的方式来弥补日方的损失。  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对市场有敏锐的嗅觉,不会放过这样大的商机。谈判仅花了两个小时,三井物产物资部部长石田邦夫当场决定出资100万美元支持四通公司开发“中文文字处理机”(后称“四通”打字机),双方签署了备忘录。因为四通是民办公司,按当时的规定,民办公司不能直接与外国公司签约,所以四通公司与三井物产的备忘录不是正式合同,只能是君子协议。这次三井物产的慷慨出资,对四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四通公司以往没有与三井物产的贸易业务,双方的合作很难谈成。日本企业投资的理念从来都是采用贸易带动投资,而且基本上都是以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为领头羊。这次谈判,首先是因为四通已经从三井物产进口了相当数量的打印机,使得三井物产相信了四通的市场开拓能力,其次又有每年10万台的市场前景,使三井物产不能不心动。总之,四通和三井物产从单纯的买卖关系转为在资本和技术两方的实质合作。贴牌生产的“四通"打字机  三井物产作为综合商社是投资者,自己本身并没有研究开发的力量,所以选择了一家日本公司做具体的产品开发工作。三井物产向四通公司提出了三类开发方式供选择:一类是索尼(SONY)这样的大公司,他们技术实力强,名气大,但开发费用也高;一类是小公司,他们费用低,但技术差;还有一类是被称为OEM(贴牌生产)的公司,他们为别人开发产品,不打自己公司的商标,技术力量介于前两者之间,费用也介于前两者之间。  在三井物产的安排下,四通公司技术人员到了一家从事OEM工作的AIat,S电气株式会社(简称“ALPS电气”)参观。在中国,四通公司的人从未听说过AI/S电气,到了该公司后,看到公司规模很大。当时,它生产的电脑键盘产量是世界第一,占了当时世界总产量的16%,都是打别人的商标。ALPS电气开发和生产的激光唱机就是索尼(SONY)牌的,他们还为三洋(SANYO)等公司开发日文文字处理机。  现在看来,索尼、三洋、ALPS电气这三家公司实际上都是三井一住友这个大财团体系下的重要关联公司。索尼创业的初期,三井财团在索尼的融资和投资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三井银行积极地购买索尼的股票,为索尼公司日后的腾飞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因为三洋的创始人与松下关系密切的缘故,在三洋初创时期的多个关键时刻,都是住友银行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ALPS电气的大股东主要来自三井一住友财团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也是三井物产的大股东。  四通打字机的开发工作从1985年的8月份开始,三井物产北京事务所为四通公司与.ALPS电气双方联络提供了通信上的方便。那时候还没有传真机,一些重要的图纸文件通过三井物产的文件传递系统来往于北京和横滨之间。三井物产拿来了一台当时日本最好的东芝牌文字处理机供参考,并提供了一些文字处理机的说明书。产品的名称定为“四通MS一2400’,“M”代表三井(Mitsui),“S”代表四通(S,tone),“24”是打印头的针数,“00"表示第一代。1986年3月,四通MS一-2400开发小组到日本横滨ALPS公司去进行最后调试工作,同去的还有三井物产北京事物所的雇员郗建民。开发小组的人员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16个小时,几乎每晚都是12点以后才睡觉,第二天仍然准时上班,星期天也不休息。终于到4月11日,机器的调试成功了。三井物产和ALIS电气的领导都来向开发小组祝贺,并且称赞王缉志率领的开发小组说:“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刻苦精神。”

图书封面


 三井帝国在行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9条)

  •     应该说,日本人做生意的方式和思维,是很值得我们中国商人借鉴和防范的。客观来说,长期利益的最大化是商人共同的目标,这些都无可后非。只是作为中国人,日本的商界即是很好的老师,但是又是强大的对手。比较平淡的文笔并不能掩盖其中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的精彩性。
  •     其实很少写东西,包括书评。但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那种希望看到更多出色的作品的心情再一次开始涌动,所以决定简短的写写关于这本书的一些认识(等下也想趁热打铁分享下一些以前读到的好书^^),希望能够可以在交流中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书籍。这本书最出色的地方也许在于作者很多时候是站在战略的高度观察分析整个行业,给了我们一个了解整体状况平台,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平台上给了我们更多思考的空间和可能性。思考是读一本书最好的方法,也许也是读书的最终目的,当然包括正确理性的思考带来的有效的行动···还是挺好的一本书
  •     书中用煽动性的语句,用“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的差异创造出存在“美国经济理论”和“日本经济理论”的暗示。并且扬言业界只有人研究美国式理论,无人研究日本理论。其实不管哪国的大型公司,都十分重视竞争情报(CI)的搜集,长期战略的制定。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不成熟,哪个发达国家的投行都期望在这类的市场狠捞几笔。因此不管是龙头企业控股,产业链条的控制,资源期货,企业的操纵,都是投资公司的基本功课。发展出三井还是高盛,能出现三井这样的后财阀实体,取决于该国的政体和宏观经济。根本和经济理论无关。书中没有对三井情报网的拓扑,情报系统架构,流程透露出一点有价值的信息。企业要想参考引进或者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改造,根本无从借鉴,一切依然要自己探索。因此,作者只不过是把行内的常识搬出来吓唬大众,并且利用读者的民科思维煽动读者进一步对现代经济基础理论的疏远。让自大的读者忘记了曾经漫长的入世谈判,把自己变成一个以为只有自己知道日本资本大鳄阴谋的妄想狂。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读之令人不寒而栗。2009.2
  •     第一次了解日本财团对日本的影响及日本企业到底是处于一种怎样的位置。看这本书是因为我很喜欢的一个老师在课上曾说中国抵制日货打击报复日本企业对日本的经济动摇不了分毫。
  •     总体了解概况
  •     三井财团野心昭著,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小日本的阴谋又在上演,何时能有中国企业联盟出现?
  •     把30年来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布局发展写得很深入。对日本3大金融集团之一的三井住友集团在华发展写的很全面。专家水平。
  •     1000年之前,中国人是日本人的老师。千年之后日本人是中国人的老师。现在的已经不需要战争了,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打仗顽强,加上腹地深,人口多。要拿下中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经济方面,中国太差劲了,完全和美国日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可以这么说,打仗,中国是爷爷级别的经济,中国是孙子级别的中国已经被占领了,想收复失地,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几乎没这么容易。中国首富李嘉诚是以投资控股房地产为主导,香港四大天王都不是金融高手和制造高手,大陆又有谁能抵抗。看来只有一个办法,战争。利用战争来强行驱逐。打断日本美国等国在中国的联系。可是这不可能的。已经全球经济时代了。除非学朝鲜闭关锁国。
  •     非常另类的观点,可能有所偏颇,却大量的事实数据又不得不令人信服,表面的日本之下还有着更高端的里日本呀!~
  •     好书!政府和大公司应列为必读书.西方和东方,有宜于发展的经验都可以拿来用.不希望中国总是为美国或日本买单,希望政府或企业能够鼓励这方面的研究.
  •     并非阴谋论。揭示了日本财团在建立商业信息情报网络,培育新兴产业,整合产业链,控制海外市场及资源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南。
  •     看著好困好累啊。。
  •     技术才是王道!虽然有点阴谋论的感觉,但是日本这个岛国的确有让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碍于体制有些想学国内也未必有条件让你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也给我们很大启发:技术和情报才是王道!永远不会让人家牵着鼻子走!这也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     书中描述了三井在中国活动,以此为线,描述了多家国内企业的所谓合资业绩。让人多了许多见识,谢谢!
  •     不读不知道
  •     中国是一家家企业在战斗,日本是一个帝国在战斗,如何取胜
  •     从这本书上知道了白益民先生的三部曲系列的书,就去网上查找到了早期出版的那本《三井帝国启示录》,在阅读中,从初始那本读起的话可以系统了解整个有关日本商社的总体来龙去脉,对于经济学、历史学等研究的人有个启示作用,同时也可以触发其他感兴趣的人员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让我们在看到一些表象后思考其背后所隐藏的经济、政治乃至集团或个人的影响,这是值得思考的,也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个必由途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同时也给那些对日本的了解停留在浅表和过往的人们以一个警示,很多我们觉得结论式的简单的问题背后往往都不那么简单,而往往我们轻易相信的一些现象背后却埋藏着不一样的信息。所以要有怀疑精神也要有沉淀下来研究的精神。
  •     20151009补录,From开心网 2013.5 继续了解日本财团 2013年6月15日 我在读书笔记中写道: 2013/6 这种资料的合集,不过就三井本身全球的布局不管是主管战略还是客观结果都很恐怖,强大到不死。
  •     个人认为比三井帝国启示录要好很多。值得一买值得多读
  •     一天读了50页,对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了解了,觉得用这个题目很贴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这样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才能最终提高国家的贸易竞争地位。针对金融、财经类作品不想简单地写介绍性书评,更愿意相和以自己的观点与感触。
    作者从贸易角度阐述了日本三井财团对中国钢铁产业链的渗透、控制,其商业意志延展到产业上游的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企业,以及下游的航运物流业。作为对于中国近些年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非常关心的作家,按照民间百姓的说法,是一个“明白人”。但是看完一个完整的案例,我却有一番自己的感触。无疑对于日本这个邻国的任何猖狂之举,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民族反感。但是就日本人控制中国钢铁产业的产业链,我觉得站在商业对手的角度,我们应该更多一分反思。
    明确地说,尽管我国在钢铁产业上的竞争处于被动局面,但是我并不认为日本人就有多智慧。此前新浪财经报道中国钢企2010年收益为881.38亿元,而此书所述为日本人染指的澳洲最大铁矿石企业力拓去年一年的收益折合人民币945亿元(《羊城晚报》“中国钢企去年总收益不及澳洲力拓一家”2011年2月14日)。在这个“钢企微利时代,武钢开卖红酒寻求利润多元化”(《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月11日)在这部书里我们才知道,究竟是谁在中国钢企每年必须进口的铁矿石原料价格上捣鬼,究竟是谁在大肆侵夺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的经济收益。虽然日本人今日的“收获”始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的原材料产业布局,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商业智慧的表现。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国家专事生产并经历了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他们今天所作的、在全球资源类企业所施为的,无非源自于他们已经走过的经济发展必由之路。他们更明白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进程无非是在重复他们“昨天走过”的历程,因此对中国钢铁产业布局、乃至“提前”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实在除了“精明”与“赚小便宜”心理之外谈不上任何商业睿智与预见力。
    虽然此书是一部商业著作,广泛涉及的多为贸易领域,但是并不妨碍读者从金融角度来阅读、理解。作者在描述80年代日本三井物产布局全球铁矿石原材料市场时,有一点为笔力所未触及,那就是三井在巴西布局铁矿石时,为什么美国人并没有跳出来干预。试问没有美国人在当时北约体系下的眷顾与首肯,能够容得日本人在自己的后院(拉丁美洲)延伸商业势力范围吗?从中海油这几年在国际市场的并购失败率之高可见一斑。研读历史很有意思的一点,就在于在当时没有跳出来博弈的人或势力,并不是不存在的,尽管在青史的文字中并不彰显,但是读史的人却不能不独具只眼。日本人在巴西、印度、澳洲布局铁矿石资源企业时,恰逢1986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被迫”大幅升值期,并没有任何尝试以日元作为计价工具,而依然采用美元计价,这对稳固美元的清算货币地位有着很大的助益,因此美元的金融地位与日本人贸易上的精明相辅相成。
    其实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弱点,这对于从精研金融制度入手狙击全世界金融的国际游资尤为如此。日本的金融制度一样存在很大的弊端,1997、98年在索罗斯的对冲基金面前暴露无遗,机构间相互持股固然有其金融商业考虑,但是弊端就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见《第一冲击波——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此书中作者提到的“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的合并,铸就超级金融航母东京三菱银行。”时并没有提及,其恰恰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两家机构面临大量呆坏账时为了规避危局的、直接的无奈之举(来源同上)。
  •     这个书看完我发现。。日本人果然是奉行 鲸吞蚕食的主义。。。
  •     惊人的揭示,小日本真的让人恐惧,中国每年60%的GDP被国外掠走,小日本就占很大很大的比例,值得警醒,更希望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小日本的大财团制度,别整天就是狗咬狗,咋们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赚外国人的钱。
  •     对三井财阀的一些内幕写的比较具体,看了之后感触很大。推荐大家有机会读一下!
  •     13年9月16日)从整合的角度而言,分散与回笼的节奏缓慢模糊却不失暗流涌动。
  •     这本书让我很好的了解了日本财团,但同时也让我心情沉重!多少年了国人一直追捧美国式管理而忘了我们自己的道!现在到了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候了!
  •     日韩模式被忽略太久了
  •     我只能说,后脊梁发凉。。。很值得深思的一本书。我看了很多遍。从宝钢,到铁矿石涨价,中航油事件,似乎和老百姓没什么太大关系。但是连超市里面的乐天口香糖都是三井公司旗下子公司控制的,这个就太让人可怕了。看看在和这个日本大财团的各场较量中,我们怎么样?绝对值得一看!
  •     这本书相当不错.介绍日本一财团在日本经济的地位
  •     信息量太大,甚至过大,超过了作者的处理能力。
  •     怎么说呢,看到新闻一则关于抵制日货的报道,第一次看到三井财团。太厉害了,“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     一个三井物产的人,交了13年的学费写出来的书,值得推荐。日本走的才是社会主义道路...
  •     感觉综合商社为核心的日本企业联合体就像商界的航空母舰舰队。可以说日本有自己独立的人文传统,而且保护得很好,在各方面也得到了传承。而中国则大破大立,在立国思想、经济指导路线上都全盘接受了西方经济理论,而无视中国特殊的现实。现在的中国,关键产业都已经被欧美日列强控制,那中国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     虽然不太喜欢阴谋论观点,但日本人控制中国经济,这点不言自明
  •     阅读中,觉得挺恐怖的,有时候也认为言过其实;不能过分迷信阴谋论,“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真正能远虑的智者不是到处都是。
  •     写的还是有很多可借鉴可反省之处,虽然也有一段推论但不失为一本好书. 资本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完美结合.
  •     日本财团的故事,真心感觉阴谋论啊
  •     粗略翻的,对日本在华经济能有些新的了解。信息量挺大,我现在的程度有点吃不消= =
  •     作业。
  •     知道不少事情,不过读多了有些乏味。
  •     很多长辈推荐读此书。效果真的不错,读了三井,他好我也好!
  •     这本专门研究日本产业资本十金融资本在中国控制产业链的做法,第一值得中国企业借鉴,更要觉醒!第二值得国家政策制定者警惕和反省!
  •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邻国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我不想说太好的词,所以可能用词不当。作者谈的很深入,近40W字的文字足见作者一朝一夕的功底,很喜欢扉页最后的那句话:“答案只有一个:三井。”很平实却让人很震撼。三井确实是帝国,确实在行动,我们需要了解、、。
  •     虽然不免有宣传日本商社模式之嫌,但是这个模式的确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美国以金融控制百行,易树大招风,而日本这种财团商社的模式似乎更具有隐蔽性,是否更稳定就不清楚了。
  •     工作经验不足 无从评价 不明觉厉 待实践考察 财团模式有一定诱惑力 能否服中国水土存疑
  •     开启新一轮的日本研究热
  •     当今外资已经侵入中国的各行各业,真正的名族品牌所生无几,三井只是众多外资的一个而已,不过我们还是从中知道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还是值得一看的。
  •     正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国身上时,日本人却不声不响地抄了我们的后路,实现了新时期的“鬼子进村,打枪的不要”。美国的长处是金融,日本的长处是制造和商贸,这两个对手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中国在经济上已沦为欧美日本的半殖民地,好在中国主权上仍然独立。只要国人识破鬼子们的阴谋,吸取教训痛改前非,中国企业兵团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     最近在阅读这本书,确实我们过多的受欧美商业模式的影响!
    日本财团的作法让我们学会另外一种思考模式!
  •     通过作者的文章,让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日本的经济和企业文化。
    如书中所述都为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还是处于落后状态,而非国内媒体所吹嘘的形势一片大好。
    60年前,帝国主义用长枪大炮侵略我们,而现在他们正以更隐秘的经济方式侵略我们。这更加可怕。
    记得前两天看中央1套新闻联播,说我们国家的高铁用5年的时间赶超了国外高铁用40年才走完的路,中国的专家真的就这么优秀?
  •     最开始是因为名字很吓人才读的... 看完了觉得内容也很吓人...
  •     困难和危机考虑的多一些总比盲目自大强,喜欢看这种介绍外资在中国投资的书。
  •     惊讶于商社渗透各个行业各个国家之深。 有点像商社招聘广告,说的好像一点缺陷没有…
  •     とうとう、いままでより三井物産株式会社についてのことをはっきりと知ってもらってくると思うけれども、世界で一番大手という三井のは、確かに強さだと思ってこの本からもらう。とにかく、大助けるよ。どうも。
  •     三井财团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日本六大财团们带着自己的丰田、索尼、东芝、松下、佳能、日立等一大批关联附属企业在中国乃至全球玩着左手扳右手的游戏,所到之处所向披靡。道德经里曾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此道真乃一以贯之。。。 受益匪浅~
  •     不谋一时者不足以谋万世。唯有万世之权益,方有万世之谋略。
  •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三井物产在中国各个行业的产权渗透和利益关系,是了解日本财团模式的敲门砖
  •     乱七八糟的混乱拼凑
  •     很不错的一本书,讲述一个大财团幕后的操作,使用日本人的产品,就好好的分析人家为什么做的那么好
  •     作者对于日本的财团操作比较熟悉,但书中内容,感觉比较松散,不成系统,而且,很多讲述,感觉比较牵强,而且书中内容前后重复。但作为国内不多见的题材,是不可多得的一本,比起那些所谓专家的鸿图大作来,不知要好多少倍,政府高官们好好看看。
  •     中日一衣带水,是天生的邻居,中国是日本曾经的老师和文化传导者,但是日本这个国家,日本人这个民族却是天生的豺狼,从中国身上窃取知识,又把窃取的知识用在对付中国身上,唐代的时候朝鲜半岛三国分裂,日本企图插手朝鲜半岛,与唐朝水师大战;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再度出兵朝鲜,企图,大放厥词说要五年之内征服中国;近代甲午战争以来,日本更是在中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内外交困,不得不选择在日本未正视历史问题的前提下与日本重新建交,这之后日本资本家在中国攻城略地,开了一家又一家公司,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悄然控制中国经济的命脉。
    我们中华民族如此正在走在又一次的复兴崛起的道路上,我们在光荣自豪的同时也要明白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感,切莫丢弃对日本的警惕之心。
    白益民的这本 三井帝国在行动 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许多以前不知道,没注意的知识骤然袭来,真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好作品。
  •     好书,对了解一些大的产业背后的利益链条有帮助。尤其是日本对中国的产业布局以及利益链条》
  •     日本霸術,必讀。日韓財團模式,融合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點,在以人為本、均貧富和效率方面,都代表了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目前全球企業競爭力排行,日韓包攬前兩名,也證明了這一點。未來能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必是日韓。用郎咸平的話說,是整合了包括金融、情報、教育部門在內的上中下游整條產業鏈,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組織了社會化大生產。白益民先生的研究,如何看重都不為過,其重要性甚至高於郎咸平先生的研究。
  •     喜欢三井这种低调赚大钱的节奏
  •     中国到底要学习谁呢?中华民国时,中国的精英们采取众长,拿来主义,力主吸收西方各国之精华。这当然是很伟大的思想。只是,要想吸收众长,首先必须自己很强壮,有辩别力,有吸收力。中国两千年来,就是个一元的社会与思想,缺乏多元并存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基因。民国这种思想后来终于被马列主义所一统了。直到今天,中国依旧在一元的思想(党的思想)中挣扎,根本没有能力吸收众人之长,反而在引进众人之短。直接学习欧美吧,文化水土不服,也没有多少现成的成功经验可学。还是得以日为师,才是真正的出路。理由有N:1日本保留了中国六朝,隋唐文化,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成熟时的精华。中国国人现有的儒家思想多是宋明的糟粕。重新学习日本,以还原我中华民族之文化本色。中国历史上受北方少数民族冲击的次数太多了,以致中国的文化明并非真正是原始中华文明的传承,真正中国古文化的传承者正是日本。因为岛国地理的缘故,日本的本色文化并没有受游牧民族的冲击而变异。2日本全套引进了西方的规则与技术。是中西合壁的伟大榜样,我们照单全收就好,省了好多麻烦。3日本是大东亚的龙头,这是不争的事实。世界竞争越来越走向区域化了。欧洲已走向欧洲联盟,欧盟并不是简单的国家联盟,而是具有国家实体化的联盟。这是一个榜样。世界将会形成欧盟,美洲,中亚,大洋洲,大东亚几个板块。在大东亚中,中国一定不是日本的对手,我们要以日为师。
  •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三井财团的布局,太可怕!
  •     深刻的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
  •     对于日本企业财团的一些运作模式,这本书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     中日自古是话题,可是相交于中国人,日本更善于长期谋略,我们企业吃了很多亏,尤其在资源行业日本的布局绸缪,更值得每位国人深思,建议每位爱中国的国人认真阅读!
  •     畅销书,翻翻就得了。
  •     最初看这本书的时候的确有些疑惑,认为有时一位故作惊世骇俗的作者做的无病呻吟的论作,但是读完后,让自己所了解的三井等日本社团更让人触目惊心,的确,我们一直鼓掌的是我们用市场撬动了资本主义的资本世界,但是我们现在回头看看现在闹得凶的铁矿石事件,不正是书中所给我们提示的那样吗,我们不是胜利者,我们失却的不仅仅是人民币,还有我们企业、市场中的自主权,希望我们的官员、企业家多些民族感,多些危机感,多些为子孙后代考虑的责任感,让我们的后人不要为了我们今天的糊涂还债了,希望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好好读读,好好学习日本财团的经验,真正的师以夷制夷。........
  •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并结合独到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向我们充分揭示日企和日本财阀对中国经济的渗透,充分证明了坊间流传的“当年我们没能以武力征服中国,今天我们将以经济占领中国”日本险恶用心!我个人认为阅读此书应该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为何日企和日本财阀能在二战后如此快的崛起并有能力在全球布局?(2)为何二战后的日本政府不能向德国政府那样反思二战罪行?(3)为何关乎中国经济的大宗商品(如铁矿砂)价格谈判经常被日本所左右?(4)为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市场换技术方针从未得到过日本的核心技术,而得到的只是装配线?根本原因就是二战后美国出于对红色中国遏制和韩战越战的需要,没有对发动战争和支持战争的日本军阀赖以生存的日本财团进行清算,使得今日的日本经济和政治仍然受制于当年发动和支持二战的日本财团或叫日本财阀,他们(日本财阀)心态就是征服和统治,武力失败后就变相以经济方式来达到目的!以这样的日本是永远不可能成为我们以诚相待的朋友!中日睦邻友好也只能是一纸空谈和遥遥无期!日美同盟遏制中国强大是日本真正的“国策”!
  •     80年前,日本不痛不痒的挑衅蚕食,国人委曲求全,直至上百万同胞被砍下头颅血流成河,军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切开了口子,才“不得不”起来反抗。。。今日,日本用企业、经济、金融渗透,甚至将不小一部分中国人绑架在身时,真正的征服已经越来越难以察觉了,但却是深入膏肓的。
  •     日本的经营理念和中国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在研究欧美的时候也不能放松对日本经济的研究
  •     2013年
  •     会社主义的胜利!
  •     各种财团
  •     中国的媒体基本上都把日本报道为失去了20年的脆弱国家,其经济更是不堪一击,没想到日本人是在闷声发大财。我们国家的大部分民族消费电子品牌基本上只是个OEM的贴牌工厂,比富士康好不到哪里,从日本(或德国、美国等)引进的原材料、生产线、核心零部件在中国组装,再贴上中国的品牌就是中国的产品吗?中国如若再不学习日本的财团体制放手让民营企业去做经济,未来只能永远是全球最大代工厂,永远只能给列强打工。
  •     读过此书后,久久不能平静,触动很大。作者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作者表示敬意。本书对日本三井财团的经营理念、方式、方法,以及在华战略布局,做了详细的讲解。读后使人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是该反省了,再不反省就太迟了。本书中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使我震惊,除商战外,日本财团的强大还体现在两个方面,1、拥有最先进的技术。2、拥有最优秀的战略家。
  •     两颗心给我确实扩展了的眼界 可读性太差了 很像一直在读枯燥的报纸
  •     要发奋图强啊
  •     也许让我们真正领略到日本财团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
  •     财团体制的确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但是作者写的也太没条理了,整本书就像是一本新闻剪报...
  •     倭寇亡我之心不死啊,越读越脊背发凉!奉劝豆瓣那些哈日汉奸都应该跪着读此书然后切腹自尽!中国人的民族主义精神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以上
  •     研究日本财团制度是未来读书的一个主要方向。
  •     在不学习、不思考、不规划、无危机感的中国人看来,日本永远是阴谋主义者。
  •     amazing!
  •     详尽介绍了综合商社的发展模式,但是作者的立场让人生疑。不过作者对于中X集团给予的希望如今看来真是一个大笑话。
  •     对了解日本公司战略很有帮助,中国企业,特别和日本打交道的企业值得好好研读!
  •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好书!书中通过翔实的数据深入分析了日本财团在中国的产业布局,使读者对于日本财团的“商人道”、商战谋略、产业整合能力、市场渠道管理能力、等等,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同时对于民族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平添一份忧虑,对中国经济安全感到担忧。坦白地说,读此书令人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奈。试看宝钢、四通、上广电等所谓民族产业巨头竟然实际上被日本财团操控于股掌之上。。。如果说《货币战争》里所写的美欧金融巨鳄正在张开血盆巨口,悄然逼近;日本财团则如附骨之蛆,已经遍布我国重要产业的上下游,贪婪地吮吸民族膏血。。。中国人,睁开眼吧!!!
  •     实体经济的背后肯定是有资本运作在赢取利润,形成一定的商业集团无可厚非,然形容成阴谋论无疑是吸睛之举,最后一段的财团成长史让未了解者掀开面纱。
  •     在图书馆看了,感觉特别像盗版书,内容太庞杂仿佛报刊文章,思路不够清晰。
  •     高中语文课老师放的。很值得一看
  •     这本书写的很细致,看完之后感触很大,之前一直没有想过三井财团原来是这样的,很佩服他们的想法和实力!
  •     对当当的服务评价有所保留,但就这本书的评价是相当的好。我们一直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我们又有多少了解日本呢,看了三井帝国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和这样的帝国抗衡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但是我们这个党面临的是比三井复杂许多的国内环境,其中最大的略势就是人,日本百姓对国家是绝对的盲从,而国人则过于自恋,所有的错误都是由他人或社会所造成的,这样的心态使国人缺乏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     仅凭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就编这书,学日本,学美国?
  •     不愿面对事实和差距是不会进步的,战略布局和商业手法不是阴谋是阳谋
  •     深刻分析了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的方式和布局,建议所有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都来学习这本书,给他们上上课,再按照现在的路走下去,快要被日本和平演变了
  •     战略
  •     很震撼
  •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我们这些年确实对于西方的企业管理体制研究较多,而对于自己的近邻却忽视了。但是日本的企业做的是非常成功的,尽管国内的经济不景气,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却异常优异。是应该好好研究一下了。
  •     我也在日企工作,也经常到许多的日资大工厂做售后服务,比如三洋等,发现每个工厂里都有这么一两个中国通,甚至比中国人还要了解中国的情况,且据说,若中日发生战争,这些大型的日资厂,能在3到7天内即刻转换成生产军事武器!真是不简单!这让我隐约的感觉到,难道日本工厂仅仅是在中国投资生产吗?会不会还有其他的不为人知的项目正在进行?在引狼入室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到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     日本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的彬彬有礼,都是利益至上的。对于日本这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如何保证期生存和所获得的利益,日本人有他独特的方法,有极强的大局观。看了作者的介绍,很佩服日本人的布局能力,中国看似繁荣的背后,是多么的脆弱哦
  •     阴谋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