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
ISBN:9787300050171
作者:河清
页数:167页

作者简介

本书旨在揭示“全球化”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说法,而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长期人为宣传出来的口号,代表的是跨国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利益。“全球化”的潜在之意是削弱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主权,以使美国主导的跨国金融资本和经济势力畅行无阻于全球各地,最大限度地攫取各国的资源和财富。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对此作了深刻揭露。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明目清神,以观天下
1.“芝麻换西瓜”
2.“世界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
第二章 世界主义,误国殃民
1.不可多说一句话
2.国将不国
3.世界主义之伪
4.知识分子的“间谍”
5.“安居乐业”指数
6.警察功能的国家
7.“野蛮资本主义”的复辟
8.“理论经济学”骗人
9.出让国家主权的“精英”
10.两种世界主义
11.媒体的文化影响力
12.真正意义的“文化革命”
13.发财致富者进天堂
14.致富的“天职”和“使命”
15.从“社会安全”到“风险社会”
16.“新经济”的泡沫
17.“文化处于危险中”
18.美国经济文化模式的“全球化”
19.教育作为“商品和赢利资源”
20.“保护国族文化的特殊性”
21.“政商合一”
22.“合而治之”
23.“宇达公司现象”
24.“双重标准”
25.“膀子换衬衫”
第三章 文化“正名”,重振自信
1.时间思维与空间思维
2.“易有三义”,变与不变
3.诵习经典与文化传承
附译:布迪厄《遏止野火》
1.致读者
2.国家的“左手”和“右手”
3.打着或借着理性的权力滥用
4.“全球化”的神话与社会意义的欧洲国家
5.泰特梅叶思想
6.电视、新闻和政治
7.再论电视
8.新自由主义——一种(正在实现的)无限剥削之乌托邦
9.《遏止野火》续集序
10.美国模式的强行及其影响
11.强者们看不见的手
12.沙粒
13.文化处于危险中
14.合而治之

编辑推荐

《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附译布迪克《遏制野火》。中国众多的政治文化“精英”和经济“精英”,只知顺从西方舆论媒体的有意宣传,尤其是出于百年来根深蒂固的世界主义情节,认定“全球化”是世界潮流,是历史必然选择,一往情深地拥抱“全球化”,简直是糊涂得不可救药。

内容概要

河清,原名黄河清,1958年生于浙江临安。“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下乡当了两年半知青。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法语专业。1985年考上浙江美术学院西方美术史硕士研究生。1987年赴法国,就学于巴黎第一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1992年获艺术史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1997年再度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领域研究逗留两年。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章节摘录

版权页:法国历史学大家布罗代尔(F.Braudel)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把经济生活分为三个区域:最下层是人们的日常物质生活;中间是“市场经济”,是透明、竞争、低利润的区域;最上层是“资本主义”,这一层排斥竞争,以“垄断”为根本特征,是“高利润”、“资本高速形成”的区域。布罗代尔认为资本主义与“自由市场”无关,相反是一种“反市场”的经济行为:“哪里的利润达到了高额,该处,而且仅仅在该处就存在资本主义。”深受布氏影响的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E.Wallerstein),也认为资本主义是“市场的敌人”,赞同布氏观点:“历史上资本主义的关键因素并非是自由市场,而是垄断”,“资本家就是垄断家”。为了消除民族国家对跨国公司投资的限制,为了保证跨国公司的垄断利润,经合组织(OCDE)的“智囊”和“技术官僚”们,自‘1995年起,背着各国政府和公众,一直在谈判一个名叫“多边投资协定”(法语的缩写为:.AMI)的东西。在法语里“ami”是“朋友”的意思。但这个“AMI”对于各国人民远不是“朋友”,而是被称做“吸血鬼”(Dracula)。因为这是一个限制民族国家主权、“单边”保护投资者即跨国公司权利的协定。这个协定的谈判是暗箱操作,连美国国会也没有通报。代表跨国资本利益的世界媒体“成功地把那些与协定利益相关的人一直蒙在鼓里”,“主流媒介从没有向大众报道过《多边投资协定》”。

图书封面


 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其实看着书名,便知道读来比不是清闲之事——翻阅此书的由头是李彬老师在其著述中的提及,所幸不厚,也没耗费我太多脑力,不过还是用了一点功夫把大致观点摘录下来。在这个过程里,觉得观点并不算新锐,但是还是比较稀缺的思维——貌似跟主流舆论及学术大流有些相悖,作者也一再重复,其忧思恰恰在此,能够清醒于世的人太少。本书的意指大致是: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家意识衰微,国民应拉紧心弦,提高警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另外,他提出了自己对此种危机的解决之道。我特意看了看出版时日——2003年。而且在前言部分,作者提到,此书源自对布迪厄《遏制野火》的一些思考。也许现时不可同日而语了,也许我也是像他所谓的受全球化美丽外衣蛊惑之人,我总觉得这位学者的考虑有点过了,似乎是有那么一些危言耸听的味道,不过,正因为如此,其忧虑才显得切中要害,有事实佐证。不管怎么样,听惯了关乎现代化国际化的溢美之词,这本书的观点如莲心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     这是我04年3月写的评论:  钓鱼岛的事件,又一次刺激了国内业已高涨的国族主义情绪,网络上到处充满着国族主义的言论。但这反映的只是事情的一方面,近期出版的一本政经杂志上,依然在讨论着《马立诚对日新思维》,鼓吹着中国人需要“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的胸怀,似乎唯有这样,才是“大国人民”的心态。   国族主义的背后,其实透视的是一种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斗争。我们不难发现,最近几年来关于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和左翼思想同样地风起云涌,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一个矛盾的时代,对于全球化,我们不知道是该拒绝还是应该迎接。   河清教授在《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一书中,明确点出了全球化的真正含义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人为宣传,是跨国公司的意识形态,也是西方对抗非西方文化的意识形态。他的左翼思想我并不能全部接受,但是,这本书中的两个核心观点是相当有说服力的,经济和文化,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在这上面有所作为,那么,国家意识和国家的衰微,是迟早的事情。   《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一书对WTO的批评不遗余力,我不能说作者都是对的,但至少他是清醒的。多少年来,对发展经济和引进外资的渴望一直萦绕着我们。然而,在GDP被大肆鼓吹的年代,人被定义为了一种“经济的动物”,我们忘记了问自己,“发展”与“增长”是否真的能带来幸福?如果仅仅是环境的日益被破坏,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三农问题的日益凸显,这种发展又有何益?我们的发展是否要以民族经济的衰亡为代价?我们的增长是否要以社会问题的日益加深作为陪葬?   有着独立思考精神的企业家庄启传先生最近在人大的浙江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体会议上有个发言《中国经济发展不能“拉美化”》,他说到: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曾也借助对外开放和工业后发优势,使经济一度繁荣。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民族品牌,没有民族企业支撑的民族经济,在外资梯度转移时,国家经济接近崩溃,可谓惨不忍睹。现在,我国经济繁荣,只注意GDP的增长而GNP增长却未能同步,实际是进入了增长不发展的怪圈,除了国家投资政策影响外,对外过度的开放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参加全球经济一体化,我们更多的是劳动力参加了循环,因而我们只创造了剩余价值,而没有分享剩余价值,GNP怎么能有效地提高呢?由于市场资源有限,加上政策的束缚,使内外资处在不平等的竞争,长此以往,民族经济被打下去,其后果同样是可以预期的,如果这样,将是国人的悲哀。   我们有必要重提国家主义的重要,我们有必要重提借助国家的力量来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重要。实际上所有的全球化思想皆出自国家和本族的利益。世界主义经济学观念源自斯密时代的英国。历史有惊人的相似,19世纪鼓吹世界主义自由贸易的是当时经济和军事最强盛的英国,而现在正是最强的美国。如果我们一味放弃本国本族的立场,高喊全球化,那么,迎接我们的只会是国际资本的疯狂掠夺和他们所强加的意识形态以及被拉美化的日益瘠弱的国家。   全球化不应该只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我们眼中的全球化,是以本民族利益和本民族文化为出发点的。在谈到全球化这个主题的时候,除了经济,我们不能不谈谈正在出现的全球化的文化。正在出现的全球化是通过“社会菁英”和大众两方面的媒介来扩散的,它的根本发动机是国际商务,这也是驱动经济与技术全球化的同一发动机。在上海,我们随处可见一些中国籍的“雅皮士国际”,他们说着流利的英语(甚至以讲中文为耻),着装相同,行动相近,工作和休闲方式相同,甚至想法也相似。但是我们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中国的“雅皮士”对中国的发展有何益处。实际上他们是很痛苦的,他们有着深深的文化自卑感,有意无意之间在成为“西方中心的全球化”的迷醉信徒。   法国在全球化面前一直维护着本国文化的尊严,借助“国家”,他们强调“文化例外”,坚持给予法国小投资影片津贴来反对好莱坞大片;同样在苏格兰,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方格裙和风笛。但是,反观中国,我们似乎正在主动放弃着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疯狂英语和英语的泛滥一样地疯狂,但是我们已经忘记了四书五经;中国儿童对麦当劳的卡通形象的了解远远超过对《西游记》里神话人物的了解。这些全球大众文化的泛滥,正日益损害着我们这个国族的传统。任何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之间的竞争,而如果我们主动放弃自己固有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无疑只会成为一个“黄皮白心”的全球化的自卑者。   我们的对外开放,绝对不能以削弱国家的独立和利益作为代价,也不能以国族文化的式微作为代价。没有基于本民族固有经济的开放,只会让我们屈从于国际资本的意识,而没有基于本民族文化的全球化,也充其量只是一种殖民文化。我们与西方之间的不是差距,而是差异!   世界因为多样化而全球化,而不是单一的西方化。   所涉及的书籍:《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 河清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大学时竟然读过,已忘记
  •     干嘛翻译别人的书非得用文言文式的口气。
  •     我虽然对书中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但仍然十分赞同作者的主要观点。我们丧失了太多,却又乐在其中。
  •     这本书提供给我们另外一种看待全球化的角度,值得我们没深思,尤其是象我们这样的正在全球化中“奋勇前进”的国家,的确是一个清醒剂!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现象,更是主观“构造”而成的!就像现代化,我们虽然是正在现代化,但不能忽视现代化的弊端,同样,我们也不能忽视全球化的弊端!
  •     我也是文化保守派 ; 作者经济文化政治一锅煮 有点乱;跨国公司的入侵应该比较清楚 至于文化的入侵应另说
  •     是一位学社会学的同学推荐的,还没仔细看
    就是书怎么像是二手的?哎,对当当的质量无语啊~
  •     其实我觉得这个老师的角度蛮有意思,所有人都是右派,多个左派的老师也没什么不好
  •     very good book, help us to conserv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     观点有些偏 但也又新颖之处 受启发
  •     作为附录的布迪厄的《遏抑野火》比正文更有价值。。。
  •     细思极恐
  •     亦真亦假,旺盛还是过火,为民还是为名,谁能评断,自呈自现。
  •     我们需要站在大地上思考
  •     還是有許多的疑惑:作者的立場,先摒棄政治話語的敘述,繼而將國族這種文化概念套在政治分野上。表面是持中立態度,然而文中還是有很濃厚的意識形態的表述,較為同意其對傳統文化的維護,這的確是當下社會巨大缺失啊。(社會學家真的出左派)
  •     书本非常好,是对布迪厄的解读,缺乏数据分析,感性大于理性吧
  •     东拉西扯,论据牵强附会,很多关于中西文化以及所谓雅俗文化得探讨都显得那么俗气,没什么说服力。
  •     “河清”就是标志,见他的书必收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