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波动理论(第2卷)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世界经济波动理论(第2卷)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030344915
作者:李天德
页数:292页

作者简介

《世界经济波动理论(第2卷)》主要讨论世界经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波动下的跨国公司行为及政府反应机制,共三章。《世界经济波动理论(第2卷)》首先讨论了世界经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波动下跨国公司的行为,揭示了跨国公司既受控于经济周期波动,同时也是经济周期的传播者。然后,《世界经济波动理论(第2卷)》采用两种方法对经济波动和政府政策反应之间的交互影响做了说明,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和政府反应间的关系加以论述,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与政府反应机制。最后,《世界经济波动理论(第2卷)》从近代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入手,讨论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并对中国经济周期的协动性、非对称性及与东亚各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协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世界经济波动理论(第2卷)》适合从事世界经济研究的学者阅读,对于制定相关政策的政府部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总序第1章 世界经济周期性、非周期性波动与跨国公司行为1.1 经济周期新特征和长周期演变与跨国公司行为1.2 世界经济周期与直接投资1.3 经济周期与跨国并购1.4 经济周期与跨国公司定价1.5 经济周期与跨国公司R&D及技术转让策略1.6 跨国公司对经济波动的传导1.7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经济波动传导的考察1.8 世界经济波动条件下对跨国公司行为的超国家规制第2章 世界经济周期性、非周期性波动与政府反应研究2.1 世界经济波动与政府政策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2.2 政府应对世界经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波动的反应机制2.3 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与政府反应:实证分析2.4 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与政府反应:案例研究2.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应对措施第3章 中国经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波动3.1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历史考察3.2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理3.3 中国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分析3.3 中国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分析3.5 中国与东亚各国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研究3.6 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研究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李天德等编著的《世界经济波动理论》(1~4卷)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当代世界经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波动的理论专著,其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九个方面:第一。提出并详细分析了经济非周期性波动的概念,拓展了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范围;第二-归纳了世界经济周期主导国的特征,分析了未来世界经济周期主导国的变动情况;第三。分析了金融发展在世界经济波动中的强弱相关性,发现了金融传导机制在经济波动中与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第四,发现并厘清了贸易波动、石油价格变动与世界经济波动的规律性;第五,揭示了跨国公司行为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互动机制,论证了跨国公司超国家规制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第六,分析了中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效应。指出了中国经济周期的内外传导机制及协动性;第七,构建了世界经济波动下的中国经济安全机制;第八。提出了政府应对经济非周期性波动的危机管理机制,构建了我国实体经济危机预警系统;第九,建立了基于世界经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波动下的中国经济预警机制。    本书为第二卷。

内容概要

李天德,男,河南郑州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现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技术与学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成都市重大问题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欧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西部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理论。
主要著作:《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世界经济学》、《WTO与中国经济》、《欧盟区域政策及其效应研究》、《西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分析》、《资本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世界经济研究》、《洗钱与反洗钱的金融学分析》、《对外经贸统计概论》、《国际金融》、《货币供给调控论》等。
承担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经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波动与中国经济预警机制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中国石油安全视角的海外油气资源接替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洗钱与反洗钱的金融学分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急项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等。

章节摘录

第1章 世界经济周期性、非周期性波动与跨国公司行为 1.1经济周期新特征和长周期演变与跨国公司行为 1.1.1经济长周期与跨国公司生产行为演进 1.工业文明前的跨国物物贸易 早期的企业跨国活动主要是跨国贸易。在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近一千多年前,古代中亚地区的粟特人组建了最早的“跨国公司”,控制了通过“丝绸之路”的跨国贸易。另外,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麦哲伦开辟的海上贸易路线分别成为古代和近代世界贸易的通道。这说明古代和近代企业性组织的跨国行为主要是跨国贸易,跨国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地方特产和奢侈品。由于当时货币不发达,而且货币国际兑换不方便,黄金白银的数量也有限,工业文明前跨国贸易形式主要是物物贸易。 2.进入工业和技术革命时期后企业的跨国经营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集中和积累过程进一步加强,在许多生产部门,特别是新兴工业部门形成了以少数大企业为核心的寡头统治局面。寡头竞争者们旗鼓相当,为了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将资本转移到国外去谋求出路。而那些具有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以及有着广大市场的国家和地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垄断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目标。投资性质主要是资源掠夺型投资。从近50年跨国公司的现实发展来看,经济组织的跨国生产已演变成国际化生产和全球化生产,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1.1.2经济周期的新特点与跨国公司行为 1.周期协动性与跨国公司行为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对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如表1•1和表1•2所示。表1•1经济周期对企业经营的主要影响 影响周期销售收入利润率股权资金成本债务资金成本 复苏时期开始增加开始上升较低较高 繁荣时期增加平稳开始增加高昂 衰退时期开始减少开始下降继续增加开始下降 萧条时期销路不.较低开始下降下降 资料来源:吴登峰.浅谈跨国公司的理财环境[J].市场周刊,2004,(9):35~36.表1•2经济周期中的经营策略 复苏时期繁荣时期衰退时期萧条时期 1.增加厂房设备1.扩充厂房设备1.停止扩张1.建立投资标准 2.实行长期租赁2.继续建立存款2.出售多余设备2.保持市场份额 3.建立存款3.提高价格3.转让一些分部3.缩减管理费 4.引入新产品4.开展营销规划4.停止不利产品4.放弃次要利益 5.增加劳动力5.增加劳动力5.削减存货5.削减存货 6.削减存款6.停止雇员6.裁减雇员 7.停止雇员7.停止长期采购 资料来源:吴登峰.浅谈跨国公司的理财环境[J].市场周刊,2004,(9):35~36. 在经济繁荣阶段,商品市场价格处于高位,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并通过不断追加投资来扩大生产规模,社会各种资本投资欲望强烈。在此阶段,社会资本大量涌出,新的生产线不断上马,市场销售火爆,盈利预期强烈;由于大量的生产供应拥挤到有限的市场上,市场很快趋于饱和,企业销售有所下降,但仍然可观。 当经济进入衰退阶段,企业由于在繁荣阶段积聚了大量资金,在惯性作用下,投资仍在继续。这时商品销售已经开始出现明显下降,甚至滞销。社会投资预期降低,一度狂热的投资冲动开始冷却。 在危机阶段,由于繁荣期和衰退期大量投资的后续影响,企业产品大量过剩,市场供过于求。由于市场消费严重疲软,企业之间竞相通过“价格跳水”(firesale)来销售产品,或通过其他优惠条件来推销产品,企业利润率大幅度下 降甚至出现巨额亏损。在这场“价格跳水”运动中,部分实力不强的企业不得不开始转入其他行业,甚至有数目不少的企业破产关门。此时社会投资全面萎缩,企业为控制成本大量裁员,失业人口剧增。 经历了危机阶段后,由于受到减产、转产、破产和投资萎缩等的影响,市场供求逐渐趋于平衡,此时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百废待兴,同时也孕育着新一轮的经济复苏。 然而,经济周期波动对所有企业来说并非总是有害的,在经济衰退期,有些跨国企业却可以获得发展的机会。经济衰退会使消费市场在未来留下许多空白,这就为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进军国外市场或扩大市场占有率创造了机遇。而在此境况下,有些国内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前景每况愈下,有着较强的并购倾向;另外当地政府为了重振经济,引进外资必然成为其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该国的经济衰退便为跨国企业的进入提供了机会。 为了应对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跨国公司运用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分散鸡蛋原则”。为了避开几个东道国同时出现经济起伏带来的危害,跨国公司一般会更为分散地投资。他们不仅在发达国家,也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投资不仅在地域上更为广泛,而且公司在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国家性质和经济类型的国家投资,设立海外生产机构。 第二,加强内部化。当某跨国公司遇到上述境况时,他们会在企业内部(各子公司之间或者与母公司之间)进行内部交易,这样既可以消除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又可以采用策略性转移定价以减少东道国经济波动对公司利益的影响。 第三,倾向于投资短期化,偏好跨国并购与合作投资。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多个投资东道国同时陷入经济衰退和萧条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如成本提高、销售下降、股权资金成本增加和资源的浪费等,为了迅速、灵活地转移其资本,他们的投资倾向于短期化。另外,为了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跨国并购,而非绿地投资。 第四,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多元化。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强调分散风险,并充分利用各地优势。在极端情况下,跨国公司把全球增值链的每一项活动安排在几个经济同质性较高的国家。在经济周期明显具有同步性的情况下,这种安排可能会使公司陷入很大危机:当一个联结点所在的一个或几个东道国同时陷入经济危机时,可能造成跨国公司价值链大面积的断裂。这就要求跨国公司把其中大部分活动分散在不同国家,并且要求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必须是多链而非单链。 第五,产品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就是使产品具有一致的特征。产品标准化有助于跨国公司节约研发成本,压缩生产链,减少固定投入。在当今世界经济周期具有协同性的状况下,当一个或几个分公司的东道国陷于危机时,这些公司的资源(包括原料、半成品)能被转移到其他子公司并能被直接使用。同 时,处于不景气市场的子公司会将其成品通过内部贸易或出口转移到其他市场销售。相反,如果跨国企业产品的地方性或客户个性化很强,那么企业将会承受很大的转换成本和资金浪费。当然,标准化主要是企业产品的主体部分实行标准化,不可能完全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仍然可以为跨国公司节约大量资源,减少损失。 2.经济周期变短与跨国公司行为 随着科技发展和国际之间的合作及国际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经济周期趋于变短。经济周期变短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其中,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因素。表1•3反映了世界主要跨国公司R&D投资强度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跨国公司的R&D投资强度即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经济周期缩短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表1•3世界主要跨国公司R&D投资强度变化 地区公司1980年1985年1992年 美国DowChemicalIBMDigitalEquipmentDuPontGeneralElectricGeneralMotor2.46.67.93.52.93.94.76.910.73.93.83.85.72)7.9―――4.5 日本HitachiSmitithSonyNECNissan三菱集团3.85.32.05.02.63.55.97.83.212.74.04.41)6.75.72)3.22)――5.2 欧洲HoechstPhilipsSurmensCiba•GergyVolkswagen4.36.99.07.93.74.96.78.89.23.26.12)7.93)10.610.42)― 1)为1983年数据;2)为1991年数据;3)为1990年数据。资料来源: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区位模式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经济周期缩短使得跨国公司寻求技术优势成为了主要的竞争手段。为了使技术开发能及时有效地与生产和市场结合,跨国公司研发具有另外一些新的特征: 研发组织虚拟化、研发管理柔性化、研发机构小型化。 研发组织虚拟化是指各类研发机构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互补原则结成的、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而组成的动态联盟。这种动态联盟的成员是由互联网和先进通信手段相联结,保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流。研发组织虚拟化的显著特点是能够较快地完成大型科研项目,缩短研发周期。 研发管理柔性化与以往研发管理刚性形成鲜明对比,柔性化管理适应了跨国公司科研与生产活动及市场销售活动边界模糊化的趋势,强化了技术开发与生产的结合,缩短了技术研发到应用的周期,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和研发投资风险。 近年来跨国企业出现研发机构小型化的趋势,大量的科研活动是分散进行的。进行分散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缩短研发周期,减少新产品上市的时间。除此之外,经济周期缩短的另一个结果是跨国公司产品标准化程度增高,特别是半成品,这是为了应对频繁的经济周期更替,跨国公司通过产品内部贸易转移生产和重新配置企业资源,减少企业因所在国经济波动而带来的损失。 3.经济周期波幅减小与跨国公司行为 如今经济周期已不再表现为大起大落,峰谷分明。而增长的持续性成为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特征。由于经济周期波幅减小,跨国公司实际上面临的经济环境所带来的风险相对减少。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的行为有如下变化: 第一,跨国公司在特定国家的投资会逐渐增加,一般不会出现大幅资金撤出的情况。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动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在经济周期波幅小的国家一般会设立长期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销售机构。从现实来看,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幅度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出明显的减弱趋势,与之相伴的是跨国公司对这些国家的稳定投资,而且聚集了大量跨国企业的生产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总部。 第二,经济波动的剧烈程度下降,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周期性也日趋弱化,连续性增强。 4.区域或次区域经济周期与跨国公司行为 经济区域的存在使得区域内各国经济的活动强度和波动起伏出现同步现象,从而导致区域性经济波动周期的出现。上述现象的存在迫使跨国公司必须对区域内经济周期做出相应的安排。区域内的跨国企业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必须进行区外直接投资,以便形成区内外优劣势互补和风险相互转移 的良好局面。如果企业只是偏好于跨国投资,势必会在区内经济衰退期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并丧失宝贵的发展机遇。第二,为了减少由于经济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跨国公司对企业价值链的分布进行跨区域安排,如建立区外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和设立区外研发机构。 第三,对公司增值链上的一些环节实行部分外包,特别是技术要求过时、增值能力差的部分发包给区外企业,跨国公司只保留核心技术和高增值部分,这样可以降低区内市场疲软时所造成的固定资产的巨大浪费。 第四,企业内部化贸易转移定价基本上是跨国企业躲避经济波动的必用手段,跨国公司避让区域性经济周期危害也常采用该手段。 5.经济周期的新形式―――金融危机与跨国公司行为 近30年来世界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周期的导火索或表现形式。金融危机对跨国公司具有重大影响。最为典型的两次金融危机是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和2007年缘起美国次贷风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这两次危机对跨国公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危机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起源而产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全球各经济体均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外部危机对其内部的影响。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在这次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跨国公司在这次危机中面临着如下几个层面的影响:全球层面、地区层面、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具体而言,全球层面是指金融危机使得跨国公司面临新的全球融资投资环境和经济景气状况,这与跨国公司全球性经营特征相关;地区层面主要体现在经济水平和经济地域两个方面,金融危机使得不同经济区域和经济集团出现新的分化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改变了跨国公司的既定经营战略的环境;国家层面是指任何一个跨国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总是分布在具体的国家里,国家作为一个经济体的适应性、预防性或抵制性经济政策必然影响其国内的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产业层面是指不同产业领域受危机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总体上讲,金融危机对跨国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环境的巨变必然改变跨国公司的融资状况,主要表现在证券(以股票为主)市场状况、流动性状况、利息波动、社会储蓄等方面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2)投资状况。在各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汇率是主要的控制工具和自变参考,汇率对跨国投资的影响直接反映在其波动上。另外,汇率的变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对主导货币的评估和信心,成为跨国公司衡量其投资安全的重要参考因素。 (3)市场消费。跨国公司是产品供应商,金融危机使得财富可能会在特定的 国家、地区出现明显的再分配,从而改变整个地区、国家的消费能力和结构,进而改变跨国公司产品的营销状况。 (4)企业资产结构。金融危机必然会改变跨国公司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配置比。 然而,在任何一场经济变故中,有赢家也有输家。世界金融危机是世界财富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重新分配,跨国公司利用空间和时间优势获得利益,成为金融危机的大赢家。在发端于2007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赢家是谁呢?我们认为是大部分跨国企业,甚至包括金融企业。根据在这次危机中所受的影响,我们把全球的跨国公司分为受伤型、受惊型和受益型三类。 根据美国雷鸟国际管理学院的“对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的相关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对不同行业的跨国企业有不同的影响(表1•4)。在东亚金融危机中,金融服务、消费品、工业品、资源开发、通信行业在不同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该调查还显示,68%的跨国公司认为1997年金融危机带来了机遇,另外32%的跨国公司认为是灾难。 2)跨国公司应对金融危机行为 (1)金融危机改变FDI决定因素的变化。 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经理们的调查报告显示,不同人对于这次金融危机对FDI的影响有不同看法(图1•1)。结果告诉我们,有50%的人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不对FDI产生影响,40%以上的企业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对FDI产生负面影响,而剩余的企业认为危机将会对FDI产生正面影响。其中有许多人认为FDI在金融危机中具有内在的稳定性。 尽管FDI比外国证券投资更稳定,但它对于金融危机引起的投资决定因素的变化也是敏感的。事实上,至少在短期和中期内,金融危机使FDI的很多决定因素发生了变化。在短期和中期内,金融危机对所波及的国家的影响以及对FDI可能产生的影响如表1•5所示。

图书封面


 世界经济波动理论(第2卷)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很全面,很前沿,很有高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