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衰退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大衰退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508613604
作者:(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
页数:158页

作者简介

“货币政策是一把有力的双刃剑,用对了,可以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危害经济安全。”
货币政策对国家经济体系的管理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经济动荡时期。当经济危机来临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来应对?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之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的一章,本书深刻剖析了20世纪最惨烈的一次经济衰退,并对美联储当时失败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美联储完全可以阻止经济萧条的恶化,然而,它并未担负起管理货币体系,缓解银行业恐慌的职责,导致了大衰退的爆发。书中详实的历史数据和犀利透彻的分析,揭示了货币供应在经济调控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正确的政策会减少危机,否则,一次小衰退可以演化为大危机。目前,由美国引发,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正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新的形势下,政府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不朽巨作仍能带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书籍目录

专家推荐夏业良序言本·伯南克新版序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导言彼得·伯恩斯坦前言引子第一章  货币、收入、物价、流通速度以及利率  股市崩盘,1929年10月  第一次银行业危机的开端,1930年10月  第二次银行业危机的开端,1931年3月  英国脱离金本位制,1931年9月  大规模公开市场回购的开始,1932年4月  1933年银行业恐慌第二章  影响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股市崩盘,1929年10月  第一次银行业危机的开端,1930年10月  第二次银行业危机的开端,1931年3月  英国脱离金本位制.1931年9月  大规模公开市场回购的开始,1932年4月  1933年银行业恐慌第三章  银行业倒闭潮  银行倒闭的影响  银行业倒闭潮的起源  美联储的态度第四章  大衰退之国际篇第五章  货币政策的发展  股市崩盘,1929年10月  从股市崩盘到英国脱离金本位制,1929~1931年  英国脱离金本位制。1931年9月  1932年的公开市场买入计划  1933年银行业恐慌第六章  其他可选政策  1930年1月至1930年10月底  1931年1月至1931年8月底  1931年9月至1932年1月底  可动用的黄金储备的问题第七章  为什么货币政策如此无能?评《美国货币史》词汇表主要资料来源注释

编辑推荐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著名经济学家彼得·伯恩斯坦作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典力作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之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的一章,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施瓦茨著作  分析美联储在大萧条时期所起的作用,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为今天金融危机中央行的行动提供借鉴  《华盛顿邮报》作为“我们时代的推荐读物”推荐  中国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 常振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巴曙松  北京

内容概要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经济学家,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作者。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美国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
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1941年加入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任助理研究员,她是美国经济学会的优秀研究员,也是美国艺术与研究院的研究员。其杰出的职业生涯中,施瓦茨对经济周期、银行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等课题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货币、收入、物价、流通速度以及利率  股市崩盘,1929年10月  第一条划分线落在1929年1O月,也就是股市崩盘的时候。股价在1929年9月7 日达到了最高点,标准普尔综合指数(当时的成分股只有90只)站上了254点的高位,之后4周的下跌显得井然有序,并未引起恐慌。实际上,10月4日股指下滑到228点后,又在10月10日反弹到245点。然而,之后便一路下跌,到23日引发了恐慌情绪。24日,大量证券遭到抛售,成交量近1300万股。1O月29日,股指跌到162点,日交易股票量近1650万股,而9月份时,日均交易量仅400万股多一点。股市崩盘反映在货币存量的剧烈波动上,货币存量波动则源于银行活期存款的剧烈波动,这主要反映了纽约市内的银行给证券经纪人和交易员贷款的猛增——因为其他银行的此类贷款急剧减少。多亏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通过公开市场买入为纽约市的各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准备金,这次调整进行得井然有序,尤其是此次崩盘对公众持有的通货并无影响,它的直接经济影响仅限于股市,而且并未让储户对银行失去信心。  随着股市崩盘,经济萧条也不断升级。从1929年8月经济繁荣鼎盛时期到股市崩盘的这两个月内,美国的生产力指数、批发物价指数以及个人收入指数折算成年率分别下降了20%、7.5%和5%。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这三项指标的降幅略微增大,分别达到27%、13.5%和17%。总的看来,到1930华10月,生产力下降了26%,物价下降了14%,个人收入下降了16%。货币存量的走势则从水平整理变为温和向下,在1929年10月前总体上升的利率也升的经济衰退之一。  毫无疑问,股市崩盘也是受导致经济严重紧缩的潜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同时,股市的崩盘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衰退,它改变了环境氛围,影响了商界人士以及普通公众的思维方式,在曾经对新纪元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播撒着动荡的种子。人们普遍认为,股市崩盘削弱了消费者和企业的消费或投资意愿,更确切地说,它削弱了他们花钱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意愿,不管利率、物价和收入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他们都更乐于留有更多的现金。这种对现金流的需求导致了资产负债表的重大变化,人们纷纷抛售股票,买入债券,或者干脆卖掉所有证券,而把现金牢牢抓在手里。  ……

图书封面


 大衰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如果说要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挑选一位,从影响力来看,能够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分庭抗礼的宏观经济学家的话,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应该会指向同一个伟大的背影:米尔顿.弗里德曼。他的身份辉煌且繁复,既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货币经济学及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斗士、现代央行理论的奠基者甚至是七十年代智利毁誉参半的新自由主义试验的精神导师。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宛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凯恩斯论证自由竞争市场的失灵,提出应由“大政府”主动进行干预,发动财政政策以刺激有效需求,在凯恩斯原始的理论中并没有赋予货币供应太大的价值;而弗里德曼则恰恰相反,作为一个纯粹自由市场的信仰者,他论证存在自然失业率,自由竞争市场最终会自我调整至均衡,而任何政府人为的干预都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市场机制并引起经济动荡。弗里德曼批驳了凯恩斯的财政政策,认为财政政策会人为提高有效利率,产生“挤出效应”并消减自身的效果,然后,他提出了自己为宏观经济理论带来的最大贡献:货币经济理论。货币主义经济学认为,通胀只是一种货币供应行为,政府(美联储)唯一应该做的,仅仅是保证货币供应的稳定性,其它一概不用插手,任由市场经济自我修正发展。两人如此大的理论分歧,其灵感和实验依据却来自于同一个历史时期:1929-1933的大萧条。这是现代经济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却成为后来诸多经济理论的缪斯。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于1963年合著了《美国货币史》,其中最为重要的关于大萧条的篇章,后来被单独付诸出版,名为《大衰退:1929~1933》。这本著作不仅在经验上论证了货币供应在经济危机时期的传导作用,为后来的货币经济学奠定了实证基础,而且对于理解现下的信贷危机(被广泛称为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及美国对应政策也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因为自沃尔克以来的美联储主席都是弗里德曼的忠实簇拥(某种程度上货币经济学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柱。尤其是现任主席伯南克,他对于弗里德曼如此的拥护,以至于曾经多次引用过弗里德曼关于应对通缩应该“从直升机上向下撒钱”(其实就是大量提供货币供给)的说法,于是被人戏称为“本.直升飞机”。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大衰退》这本书的主旨是,大萧条并不是由凯恩斯所称“市场失灵”而引起的,而是由于美联储在政策实施中的失误形成的货币供应紧缩而引起的(或至少加重了周期效应),很大程度上这场危机可以被正确的货币政策所避免或者消减。原教旨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供应并不是经济运行的主动因素,而弗里德曼在书中称“大衰退实际上是以一种悲剧性的方式印证了货币要素的重要性”。在大衰退的期间,本身美联储错误的进行了紧缩政策,再加上银行倒闭潮引起的货币存量减少而间接引发的通货紧缩,使得工业产值及物价降低,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使得这一场危机经过了四年才慢慢爬出深渊。逻辑上的论证不足为奇,经验验证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弗里德曼运用了后来称之为|“自然实验”的方法,选取了四段货币变动与经济状况变化无关的时期,使得货币供应成为外部变量,然后论证自己的理论,即货币供应变化影响经济其他因素。经验验证的结果是,当时美联储不当地实行了货币紧缩政策,引起了并加剧了当年的大衰退,这也就是本书书名将传统说法“大衰退(The Great Depression)”改成“大紧缩(The Great Contraction)”的原因。在书中,弗里德曼并不认为美联储不具备挽回局势的能力,恰恰相反,他认为正是当时美联储的不作为导致了这一切。作为央行,美联储应当立即实行宽松政策,为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就可以将经济从紧缩的泥潭中拯救出来。正是有了这样的理论武器,才将美联储从一个原本地位尴尬的准政府部门,同财政部鲜明地区分了出来。因此,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联储主席,基本上都是弗里德曼的簇拥。面对70年代至80年代的滞涨,原教旨凯恩斯主义者第一次感到了理论上的瓶颈,美联储在保罗沃尔克的领导下,坚决地执行了紧缩政策,将原本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迅速削减至可控范围内,同时经济增长也没有出现巨大的跌幅(也许是人口红利的作用)。这一现实中的“可控实验”证明了货币经济理论的正确性,也将之前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论战引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了“新凯恩斯学派”。同时,政策的制定(至少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制定)开始越来越多地纳入货币经济理论。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本书中不慎恰当的部分,或者退一步讲,在印证大萧条与当下的信贷危机时,我们看到了费里德曼当初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最明显的一个部分在于,费里德曼认为,正是由于1928年美联储意在遏止资本市场投机泡沫而进行的紧缩政策导致了之后的1929年10月的股灾,从而拉开了螺旋式紧缩的序幕。弗里德曼和他理论上的继承人们比如格林斯潘,完全不想去干涉所谓“自由市场的福祉”,也就是不可判定的资产泡沫。格林斯潘从来都坚信不疑地相信市场自我修正调整、以及自主定价的能力,这正是费里德曼毕生都在强调的理念。现在回过头来看,格林斯潘在职期间,经历了战后最长的经济正周期,宽松政策的通胀效果被全球化进展中的全球失衡所吸收,在短暂的紧缩政策期间(网络泡沫危机),紧缩政策的负增长效果又恰好被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提高所抵消。一系列的顺境使得格林斯潘对自由主义的神话更加坚信不疑,从而没有发现隐藏在日益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里的风险定价错配正在非理性繁荣中吹起一堆巨大而脆弱的泡沫。时至今日,经济学者可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当年大萧条产生的原因究竟如何,本次信贷危机确实起源于过少的监管,而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似乎也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格林斯潘也开始承认,相较于此次金融危机,自己之前的想象力的确略显匮乏。伟大的费里德曼过世于危机开始前的2006年11月,假如他仍在世,不知道会对现下的理论论战作何感想。我如此说并不意在批判弗里德曼的理论漏洞,恰恰相反,如果没有他的货币理论,面对如此的危机,我们似乎没有更加有效地工具来进行抵抗。本.直升飞机仍在坚定地执行费里德曼的教诲,配合着财政扩张,量化宽松的效果虽仍有待体察,但似乎已初见成效。2002年,当刚刚就任美联储委员会理事的本.伯南克站在芝加哥大学的演讲厅里,手持讲稿对米尔顿.费里德曼不吝溢美之辞时,他也许不会想到仅在短短几年后自己就将有机会测试量化宽松政策的有效性,又同时体验自由主义的溃败感。他在彼时演讲的结尾谦卑地对费里德曼和施瓦茨说道:“在大衰退的问题上,你们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问心有愧,感谢你们的指正,我们不会再犯错了。”阅毕这部四十年前的经典《大衰退-1929~1933》,如果让我发表一些感想或是寄望,那一定是“希望眼下这场次债危机不会再以“我们又错了……”而结尾,成为多年后另一批危机避免理论的实验田。”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没有什么经济学的基础,看着比较费力,不过多看了两遍,还是受益匪浅。
  •     大师作品,不得不读啊
  •     是一本十分值得推荐的书。
  •     这本书是《美国货币史》里的一个章节,而且前言部分太长。个人觉得还是看《美国货币史》更好一些。
  •     书写的很深,看不太懂,幸亏只是买了一个薄薄的一本,需要时间钻研,很多名词都不认识
  •     这的确是一本经典大作.
  •     建议买入,收藏
  •     经济史书 ,我不喜欢读史书 ~>_<~
  •     以悲剧的方式证明了货币因素的重要性。
    正因为货币因素的重要性,所以一国应该将保持货币的稳定放在货币政策目标的首位。以货币刺激的所谓经济增长对于整个经济以及民众是别样一种灾难。
  •        如果说要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挑选一位,从影响力来看,能够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分庭抗礼的宏观经济学家的话,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应该会指向同一个伟大的背影:米尔顿.弗里德曼。他的身份辉煌且繁复,既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货币经济学及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斗士、现代央行理论的奠基者甚至是七十年代智利毁誉参半的新自由主义试验的精神导师。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宛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凯恩斯论证自由竞争市场的失灵,提出应由“大政府”主动进行干预,发动财政政策以刺激有效需求,在凯恩斯原始的理论中并没有赋予货币供应太大的价值;而弗里德曼则恰恰相反,作为一个纯粹自由市场的信仰者,他论证存在自然失业率,自由竞争市场最终会自我调整至均衡,而任何政府人为的干预都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市场机制并引起经济动荡。弗里德曼批驳了凯恩斯的财政政策,认为财政政策会人为提高有效利率,产生“挤出效应”并消减自身的效果,然后,他提出了自己为宏观经济理论带来的最大贡献:货币经济理论。货币主义经济学认为,通胀只是一种货币供应行为,政府(美联储)唯一应该做的,仅仅是保证货币供应的稳定性,其它一概不用插手,任由市场经济自我修正发展。
      
      两人如此大的理论分歧,其灵感和实验依据却来自于同一个历史时期:1929-1933的大萧条。这是现代经济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却成为后来诸多经济理论的缪斯。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于1963年合著了《美国货币史》,其中最为重要的关于大萧条的篇章,后来被单独付诸出版,名为《大衰退:1929~1933》。这本著作不仅在经验上论证了货币供应在经济危机时期的传导作用,为后来的货币经济学奠定了实证基础,而且对于理解现下的信贷危机(被广泛称为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及美国对应政策也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因为自沃尔克以来的美联储主席都是弗里德曼的忠实簇拥(某种程度上货币经济学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柱。尤其是现任主席伯南克,他对于弗里德曼如此的拥护,以至于曾经多次引用过弗里德曼关于应对通缩应该“从直升机上向下撒钱”(其实就是大量提供货币供给)的说法,于是被人戏称为“本.直升飞机”。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现在就是这么做的。
      
      《大衰退》这本书的主旨是,大萧条并不是由凯恩斯所称“市场失灵”而引起的,而是由于美联储在政策实施中的失误形成的货币供应紧缩而引起的(或至少加重了周期效应),很大程度上这场危机可以被正确的货币政策所避免或者消减。原教旨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供应并不是经济运行的主动因素,而弗里德曼在书中称“大衰退实际上是以一种悲剧性的方式印证了货币要素的重要性”。在大衰退的期间,本身美联储错误的进行了紧缩政策,再加上银行倒闭潮引起的货币存量减少而间接引发的通货紧缩,使得工业产值及物价降低,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使得这一场危机经过了四年才慢慢爬出深渊。
      
      逻辑上的论证不足为奇,经验验证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弗里德曼运用了后来称之为|“自然实验”的方法,选取了四段货币变动与经济状况变化无关的时期,使得货币供应成为外部变量,然后论证自己的理论,即货币供应变化影响经济其他因素。经验验证的结果是,当时美联储不当地实行了货币紧缩政策,引起了并加剧了当年的大衰退,这也就是本书书名将传统说法“大衰退(The Great Depression)”改成“大紧缩(The Great Contraction)”的原因。
      
      在书中,弗里德曼并不认为美联储不具备挽回局势的能力,恰恰相反,他认为正是当时美联储的不作为导致了这一切。作为央行,美联储应当立即实行宽松政策,为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就可以将经济从紧缩的泥潭中拯救出来。正是有了这样的理论武器,才将美联储从一个原本地位尴尬的准政府部门,同财政部鲜明地区分了出来。因此,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联储主席,基本上都是弗里德曼的簇拥。
      面对70年代至80年代的滞涨,原教旨凯恩斯主义者第一次感到了理论上的瓶颈,美联储在保罗沃尔克的领导下,坚决地执行了紧缩政策,将原本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迅速削减至可控范围内,同时经济增长也没有出现巨大的跌幅(也许是人口红利的作用)。这一现实中的“可控实验”证明了货币经济理论的正确性,也将之前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论战引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了“新凯恩斯学派”。同时,政策的制定(至少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制定)开始越来越多地纳入货币经济理论。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本书中不慎恰当的部分,或者退一步讲,在印证大萧条与当下的信贷危机时,我们看到了费里德曼当初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最明显的一个部分在于,费里德曼认为,正是由于1928年美联储意在遏止资本市场投机泡沫而进行的紧缩政策导致了之后的1929年10月的股灾,从而拉开了螺旋式紧缩的序幕。弗里德曼和他理论上的继承人们比如格林斯潘,完全不想去干涉所谓“自由市场的福祉”,也就是不可判定的资产泡沫。格林斯潘从来都坚信不疑地相信市场自我修正调整、以及自主定价的能力,这正是费里德曼毕生都在强调的理念。现在回过头来看,格林斯潘在职期间,经历了战后最长的经济正周期,宽松政策的通胀效果被全球化进展中的全球失衡所吸收,在短暂的紧缩政策期间(网络泡沫危机),紧缩政策的负增长效果又恰好被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提高所抵消。一系列的顺境使得格林斯潘对自由主义的神话更加坚信不疑,从而没有发现隐藏在日益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里的风险定价错配正在非理性繁荣中吹起一堆巨大而脆弱的泡沫。
      
      时至今日,经济学者可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当年大萧条产生的原因究竟如何,本次信贷危机确实起源于过少的监管,而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似乎也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格林斯潘也开始承认,相较于此次金融危机,自己之前的想象力的确略显匮乏。
      伟大的费里德曼过世于危机开始前的2006年11月,假如他仍在世,不知道会对现下的理论论战作何感想。我如此说并不意在批判弗里德曼的理论漏洞,恰恰相反,如果没有他的货币理论,面对如此的危机,我们似乎没有更加有效地工具来进行抵抗。本.直升飞机仍在坚定地执行费里德曼的教诲,配合着财政扩张,量化宽松的效果虽仍有待体察,但似乎已初见成效。
      
      2002年,当刚刚就任美联储委员会理事的本.伯南克站在芝加哥大学的演讲厅里,手持讲稿对米尔顿.费里德曼不吝溢美之辞时,他也许不会想到仅在短短几年后自己就将有机会测试量化宽松政策的有效性,又同时体验自由主义的溃败感。他在彼时演讲的结尾谦卑地对费里德曼和施瓦茨说道:“在大衰退的问题上,你们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问心有愧,感谢你们的指正,我们不会再犯错了。”
      
      阅毕这部四十年前的经典《大衰退-1929~1933》,如果让我发表一些感想或是寄望,那一定是“希望眼下这场次债危机不会再以“我们又错了……”而结尾,成为多年后另一批危机避免理论的实验田。”
      
  •     对29-33年大萧条分析比较深入,值得一读
  •     没有认真看了,感觉作者是用数据的方式分析货币政策对大萧条期间国内经济的影响。。。。太专业化太数据化了,不适合非专业认识读
  •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著名经济学家彼得·伯恩斯坦作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典力作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之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的一章,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8226;弗里德曼,安娜&#8226;施瓦茨著作
    分析美联储在大萧条时期所起的作用,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为今天金融危机中央行的行动提供借鉴
    《华盛顿邮报》作为“我们时代的推荐读物”推荐
  •     看起来有点头痛,但是可以留着,里面的很多数据觉得更精彩
  •     推荐全书
  •     这本书从货币学角度分析了经济危机的原因及过程,很有指导意义
  •     对当前的经济衰退有了历史上的借鉴
  •     确实,该书内容有些乏味,基本在读数据,对比数据,作者却没有给与多少的了解,让初学者很不是味道,因为很枯燥,我读了不多就看不下去了,还有,前言居然有书的一半多,夸张~~
  •     就是一本论文
  •     从大衰退之间寻觅如今的味道
  •     一段不曾了解的历史
  •     不同于传统的解读,芝加哥学派的创立者,对于深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影响的人们来说,看一看这本书,会有新的认识~~~
  •     个人觉得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货币政策
  •     这里肯定有你喜欢的东西
  •     如果说要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挑选一位,从影响力来看,能够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分庭抗礼的宏观经济学家的话,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应该会指向同一个伟大的背影:米尔顿.弗里德曼。他的身份辉煌且繁复,既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货币经济学及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斗士、现代央行理论的奠基者甚至是七十年代智利毁誉参半的新自由主义试验的精神导师。
  •     货币金融理论色彩较浓,非专业人员读起来不但枯燥而且不易读懂,但对于金融专业人员还是有一定的可读性,其中充斥数据、图表和专业词汇。
  •     没有必要担心种种危机,人类自始至今从未被哪次危机击倒过,如果终极危机真的来临,担心就更多余了,全都挂了 还瞎合计啥啊
  •     数据说明很有说服力,对于理论研究应该比较有借鉴意义,个人觉得不适合当做经济学普及读物,
  •     不愧是著名经济学家的作品
  •     非常值得一读,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有警示和借鉴作用!
  •     没细看,但从金融角度出发的
  •     是书写危机的经典之作。
  •     大衰退:1929-1933
  •     倒退着进步的历史
  •     诺贝尔奖得主的经典力作,虽然只是节选,让我们小民布衣来评论,有些胆怯。这本书看完的时候是半年前,一直没有写。现在,中国通过积极的财政投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经济逐步走出了低谷,在复苏的关口又听到了防通胀的言论!前几天听陶冬的讲演,他曾做过分析,结论是中国的通胀与出口密切相关,而与货币发行关联不大。曾记得2008年,在经济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还在严防通胀!当时的论调就是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货币现象,不知道陶先生的研究是不是提出了一个有力的反证!......而在复苏未稳时,又要防通胀!通胀是任何国家的政府和百姓都不喜欢的东西,防止通胀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但不能因噎废食。发展可能是更重要的。而且,通胀的衡量,即cpi的科学性也要同步调整。收入的提高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也是刻不容缓的一个事情,但从目前的现状看,百姓收入提高没有实质性的步骤,物价上涨在未来是必然事件,而保证老百姓收入高于物价上涨就是发展的眼光对待经济发展的手段。如果把现在城市最低收入放在10年前,那可能都是高工资了,可见这10年来的物价上涨,但作为老百姓有谁不认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呢?在目前世界央行大放流动性的环境下,央行的博弈就是谁先收回流动性,谁就将在世界政治经济博弈中处于下风。我们也难关起门来只考虑自己,在这种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也就更加需要高度。这不是本书的内容,只是在艰难的看完本书后的一些想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     序言和评论要比正文更加精彩
  •     感觉是薄薄的一本 内容还没有细读
  •     弗里德曼的经典之作,很好的书,
  •     书很薄,并不详实,这是这本书的致命缺点!
  •     上世纪的大衰退各有说法,弗里德曼的视角是货币政策惹的祸
  •     一般,和我想的不一样
  •     经典人的经典书,吃透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大背景
  •     货币主义的经典著作,对于分析货币现象很有帮助
  •     大家不妨读读看
  •     当年的大衰退
  •     质量和速度都满意
  •     伯南克的论文集。。
    有助于理解美国货币政策
  •     历史上的
  •     看过推荐,还没正式看
  •     费里德曼死了,就总有人拿他说事儿
  •     这本书比较复杂,要有一定的金融理论知识才能稍有明白。里面的数据很多,但是如果研究,如何关联却没有说出来,看得我一头雾水。(我的金融知识有限阿)不过关于大衰退的历史经验,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学习的。最起码,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大衰退走势也不是V型的,现在我们正经历的股市不一样吗?我们也了解到当时的政策失误,并且重新思考现在的政策如何。
  •     逻辑严密数据翔实...简直无法评论
  •     本书实际上是费利民经典之作《美国货币史》的第七章。但此书有当时合作者安娜施瓦茨做些的新序,以及伯南克和伯恩斯坦的序言,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再版,还是值得单独收藏的。
  •     目前的经济形势,仍有参考作用
  •     我的确是非常吃力的把这本书看完了,因为比较起来,这本书写的真的是非常的枯燥。再加上我看的是中文的译本,很多的词汇、语句又非常生涩。在读书的同时,不但要理解书里的观点,还要不断的想这些生涩的名词相对应的英文解释。因此,非常薄的一本书,居然整整看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其中还经历了一次空中12个小时的旅程。我曾经开玩笑的和朋友说,“如果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这次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各国央行都忙着降息,那就去看弗里德曼写的这本《大衰退》。”或许也正是以为弗里德曼的著作,才让全世界的央行官员无一例外的在经济危机发生之后,集体选择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像美联储的主席伯南克说的,他的学术研究也仅仅是在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的框架下的一个发展。弗里德曼的货币经济学影响了他一生的学术生涯。其实这本书,仅仅是弗里德曼写的《美国货币史》的一个章节而已。也可能是因为应景,也可能《美国货币史》全本过于专业,字数也过多,所以把这一章单独拿出来出版。我去评论译本诺贝尔奖得主写的书,显然是不合适的。只能说,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还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的极大热情,至少我愿意去更深入的了解一些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如果你仔细体会最近一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中国的货币政策其实是在跟着美国的货币政策走的。虽然市场上总是有各种关于近期要加息的传闻,可我好像从来也没担心过。想知道中国什么时候加息,还不如去看美联储关于未来利息的判断。我想在美国下一次加息前,中国应该不会轻易的动利率的,但是不排除存款储备金的微调。遗憾的是,弗里德曼只告诉我们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要下调利率,极大的扩张市场的流动性,但是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或是股市出现了多大反弹以后,我们可以把利率调回来。开玩笑的说,“遗憾啦~~~”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其实是平抑房价。前两天看了一个报道说,中国人现在要不吃不喝,27年才能买一套房子。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一笔账。如果夫妻两个人25岁结婚,那么他们一生的收入正常情况是55年。刨去27年买房子的收入,就只有28年的收入可供消费。此外,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是很完善,主要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所以还要至少把10年的收入储蓄下来,以供日后看病之用。中国人还用给子女储蓄,供子女读书的习惯,而且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笔开销还是必不可少的(个别的例子除外),这样算下来,5年的收入又没有了。夫妻两个人,挣55年的钱,东扣西扣的,就只有13年的收入可供支配了。你让中国人怎么消费?谢国忠是减税是刺激中国经济复苏的好办法。这个办法在国外可能好用,但是在中国就不会效果太大。让中国人消费的最好办法就是打消他们的顾虑,现在中国人最大的顾虑就是“能不能有一个自己住的地方?”未来政府的宏观政策应该转移到如何平抑房价上来,房价下来了,消费自然就拉动了,就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于此同时还能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     竟然是美国货币史的一章。。如此翔实怎能没有说服力
  •     说“参考书”是因为我写作文、理解时代背景时,在读书馆找到的这本书。一开始是朝着“中信”去找经济类的书,后来挑选了基本,觉得这本书对经济大危机的解读比较深刻,内容很充实,翻译也比较到位,如果大家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一些细节,这本书无疑是个很好的参考!
  •     绝对的好书建议大家购买
  •     這是買來收藏的一本書,揭示大衰退的時代!
  •     只是美国货币史的一段节选而已,加上后记和书评才100多页,卖得太贵了
  •     从货币的角度解释经济危机。货币存量下降;高能货币的数量减少;使货币供给不足,工厂开工不足,消费下降,进一步传导。由于金本位的传导,经济危机扩散。美联储开始进行公开市场业务调整货币数量,效果不好
  •     买这本书的愿意有二:其一,自己本身就是学经济的,在学习宏观经济学过程中屡次碰见上世纪那场经济危机,所以欲买一本相关的书看看;其二,弗里德曼是著名的萧条经济学家,也获得过诺贝尔奖,因此这本书很有阅读的必要。。书的整体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要想读懂可能需要有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     颜色也很鲜艳,纸质不错,内容我还没看,看完再说,一般来讲,这种书质量都是不错的,经过了层层淘汰,能够到我们手上,肯定都是专家推荐的才出。
  •     平铺直叙,枯燥至极,这是大师的书吗?
    还是翻译的水平太烂?

    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     永远经典的《美国货币史》
  •     还没正式读,大体翻了下,还不错
  •     通识书
  •     在弗里德曼的晕人假设下,美联储仿佛猪猡一只。
  •     很经典的书!当当购物,不错1 呵呵
  •     伯南克可是专门研究大衰退的,对应现在的世界环境,非常值得一读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