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东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802414549
作者:俞天任
页数:242页

作者简介

“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基础,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不会有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商工会议所中小企业振兴部前部长近藤英明这样说。
的确,日本经济的基础是那些看起来规模并不怎么大的中小企业,它们当中大的也就几百人,小的则只有几十甚至几个人,可就是这些并不起眼的中小企业却掌握着大企业难以企及的世界技术,并默默为大企业提供支持和援助,与大企业共同创造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但是,近年来中小企业的不景气波及日本社会:失业率空前、贫富悬殊增大、犯罪率上升……使得有人担心这将是日本社会出现一系列崩溃的前兆。
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居,两国间有着很相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也占重要比重,这一切,使得中国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有必要研究日本,也比其他任何国家更有必要研究日本。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
01 从“东洋货”到“日本货”
02 “Made in Japan”的背后
03 企业中的“金字塔”
04 从战争中走来的中小企业
05 前途一片漆黑
06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07 大家一起打“白条”
08 对大企业的依附性
09 韩国、日本和台湾
10 财阀的作用?
11 品牌意识和意识形态
12 精致无处不在
13 制造业从尊重手艺人开始
14 “准世界标准”是这样来的
15 一条道走到黑
16 “洗脑”专业户又来了
17 每天必须要“洗脑”
18 “洗脑”是学不来的
19 生从来不跳槽
20 多余的钱交给国家还是分给员工
21 风土很重要
22 肉要烂在锅里
23 好学生要有好素质
24 顾客不只是上帝
25 “绝对平面”绝对手工活
26 浪速制钉:小企业的大能量
27 三鹰光器之让空气当考官
28 三鹰光器之武松开店
29 我能扶正比萨斜塔
30 被CIA盯梢了
31 上市还是不上市,这是个问题
32 稻盛和夫的于
33 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
34 向空中要地方
35 不一定什么东西都一定很尖
36 强大的日本制造业会凋谢?
37 一切从广场协议开始
38 怎么会有广场协议?
39 草草收尾,后患无穷
40 大家一起去中国
41 日本财界没有了领军人
42 不干涉政治的日本财界
43 金钱会有的,工人也会有的
44 美国的电子是日本的噩梦
45 美国车和日本车真有竞争吗?
46 并不一定优秀者才胜利
47 决定竞争胜利的两个因素
48 企业不光要盈利
49 盈利带来了失业率的上升
50 大企业的经营出现了问题
51 企业盈利和国家无关
52 国家政治,避不开的话题
53 大企业掏空了日本
54 流动的资本是没有国界的
55 出来了就是不归路
56 大企业成了技术推广的障碍
57 CD和DVD
58 大企业成了衙门
59 出口转内销的新产品
60 只有“穷”了才会思“变”
61 山寨啊山寨
62 我们当年也山寨
63 山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64 山寨很危险,后果很严重
65 生也萧何,死也萧何
66 加拉帕哥斯进化
67 古怪的日本手机文化
68 从人多为患到人手不够
69 问题就出在人上
70 差距有多大
71 转职带来的问题
72 只有一条命纲太危险了
73 命纲会不会断裂?
74 复杂的东西干不了
75 中国有没有机会?
76 支付问题
77 要当“世界的公司”而不是“世界的工厂”
78 集团必须跨行业
79 仅仅是“世界的工场”
80 中国站在起跑线上

编辑推荐

《东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从中小企业的成败看日本经济的兴衰》:汉唐冰冷雨天作品,阳光在这里读懂日本4,揭示日本崛起喝停止不前的真相。日本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可以照见我们自己。中国企业追求扩张、布局全球不得不借鉴之经验,中小企业兴,则国家兴!中小企业亡,则国家亡!

内容概要

网上行走时叫“冰冷雨天”,自称“老冰”。生于上海,在江西长大。当过农民、工人、代课老师,托“拨乱反正”的福,考上大学,还进了研究生院,毕业后在上海高校工作,20世纪90年代到日本,现任某机械公司技术部部长。喜欢侃大山,到日本后因为没了侃大山的氛围,于是转而上网发帖聊天,一发而不可收拾。 作品有“在这里读懂日本”系列:《冰眼看日本》《有一类战犯叫“参谋”》《浩瀚的大洋是赌场》。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企业中有90%以上是中小企业,雇佣人口的70%以上在中小企业就业,国民经济产值的一半左右由中小企业创造。那么,中小企业的境况如何就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境况。要知道这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未来走向只要注意一下他的中小企业的经济情况和未来走向就知道了。无论在战前还是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特别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大企业的依附性。日本在战前和战后的经济也反映在这种被依附的大企业的不同上。战前日本中小企业所依附的都是军工企业。这是因为在战争时期对兵器的需要量增加从而对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要求增加,并没有其他的特殊理由。军事工业本身对外包加工的要求并不多,因为兵器本身就要求零配件必须尽可能的简单,所以扣去兵器本身数量的因素之外,兵器_丁业不需要多少外包企业。正因为如此,战后三菱、川崎等重丁企业虽仍健在,但这些企业对发展中小企业的贡献就变得很小了。这些企业当然还在生产兵器,但现在日本生产的兵器数量很少,不需要外包,更主要的是,这些企业的民用重工部分对于中小企业的需求也很小。重工业是配件较少的产业,而且重工业零配件中基本上也都属于“重大粗厚”,能外包的不多,所以被中小企业依附的不是几大重工企业。被战后的日本中小企业依附的是一些原来日本所没有的新型企业:汽车、电器和电子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生存周期很短,经常要换型改造,再加上日本的这几样产品在世界上做出了名声,市场占有率很高,所以对中小企业生产能力的要求也一直在不断上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大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又反过来为大企业能够推出更加优秀的产品提供了条件,这样的良性循环造就了日本在不扩大贫富差别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起飞的历史,日本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其他国家大企业和向其提供零配件的中小厂商之间的单纯订货关系不同,日本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机的”紧密联系。中小企业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向订货的上级大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更常见的是在大企业的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就参与其中。日本的中小企业很重视自己的“提案力”,认为自己能否生存的关键在于自己拥有多少这种“提案力”,也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特长。对上级企业的产品设计或生产能够提出多少改进方案的能力。而上级企业在设计产品时,除了考虑产品所要求的性能之外,还能够根据麾下企业的能力特性从工艺上去考虑论证这些性能实现的可能性,避免了纸上谈兵。在国内做过正规的日本、韩国大企业产品的人都知道,日本、韩国的企业不仅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会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对生产设备的配置也会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是出于企图更明确地把握为其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的目的。

图书封面


 东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在牛博网上看连载,用语通俗易懂,道理浅显明白批判着读吧,总是能看到一些东西的怎么着第一次想写点评论还嫌我写字太少,行吧,那就再废话几句。想系统的了解点什么知识我认为莫过于读一本相关的书在网上看些东拼西凑的文章最后你得到的知识也是凌乱的,不完整的。所以字数够了吧,多读书吧!
  •     注:首发微博 http://weibo.com/p/10016038019895857532402015年1月23日 01:40 「」内为引用原文部分 10~11年的时候,罗永浩办的牛博还在,我在这个网站上消磨了不少时间,发现了若干好作者。不过后来牛博关了,到现在我能记起的作者名字寥寥无几,而俞天任却是一直没被我忘掉的。 这本书还在牛博网连载的时候我就非常感兴趣,出版后放到了豆瓣购书单里,但自己兴趣太杂,精力太分散,一直到最近才买回来读完(其实他的《有一种战犯叫参谋》倒是早就买了,但是描写战争的文字实在太枯燥,所以读了个开头就搁置了),总算是填完了一个坑。读完的感受是很开心没有看走眼,这本书的确值得一看。这本书由若干篇短文组成,有一个很清晰的脉络,先是介绍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史和种种有趣的细节,成功的原因,近年没落的原因,最后谈到中国的制造业如何把握机会在日本之后走上国际领先的舞台,中国制造业的短板和弊端又在哪里,如何吸收日本制造业的历史经验发展得更好。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很特别的观点:日本的制造业是靠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中小企业”为支撑才能发展起来的,这些中小企业的存在才是那些日本大企业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真正基础。之后随着那些中小企业的没落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不仅有经济问题,还有社会问题),使日本的经济和社会陷入恶性循环。此一观点的对错自然有待商榷,但是我以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描绘了一个“具象”的制造业(作者在日本从事制造业多年)——就像《黑客与画家》举例的那样,这正如我们在抽象意义上知道贫穷国家的人民生活极端艰难。你不去埋头探寻,就不会发现具体的证据,就会永远以为这件事是抽象的。——对于不从事制造业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制造业”永远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但是借助真实经历过的人的文字,却可以一窥其中真貌,实在让人感触颇深。对了,看这本书时,眼前时不时就浮现《半泽直树》里的画面,因为半泽直树的老爸办的螺丝工厂不就是一家典型的从事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么!!尤其是书里有一处还举了一家制钉公司的例子,即视感不要太强啊~(截图请戳微博原链接观看Orz)其实这几张截图是当时追剧的时候看了特别有感触截下来的,一直放在电脑里,没想到居然会这样派上用场……也是缘分啊~~~选几个书里谈到的很有意思的方面总结一下:一、日本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关系作者把“中小企业”的地位看得格外高,因为日本的企业结构和一般人的预想有很多不同之处:「拿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和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作一个对比就知道,丰田公司的外制率为70%以上,除了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架是自制之外,其余一律外购,可以说,丰田本身就仅仅负责车型开发和总装。而通用汽车公司在1990年以前的自制率是70%,和丰田正好倒了过来,当然这几年通用的自制率也降低到了40%。」「中小企业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向订货的上级大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更常见的是在大企业的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就参与其中。日本的中小企业很重视自己的“提案力”,认为自己能否生存的关键在于自己拥有多少这种“提案力”,也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特长,对上级企业的产品设计或生产能够提出多少改进方案的能力。日本人很服从于权力,人事上的权力也好,企业之间的权力也好,都会服从。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不会拒绝处于支配地位的一方所提出的任何要求。这就是日本人经常能弄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东西出来的原因,石英表的诞生是因为手表公司老板对把石英大座钟缩小到手表的执念,而更多的日本人发明出来的装置、加工方法和技术则经常出于下层企业几乎必须无条件地满足上层企业所提出来的那些有时候听起来是很蛮不讲理的要求。」日本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互依存,前者潜心研究技术,后者提供生意,这才带动了制造业的繁荣发展,而且从从原材料的加工到组装半成品再到成品全都在日本国内完成,也拉动了经济,提供了工作岗位(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肉全烂在锅里”)。然而这个平衡后来却被打破了,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二、日本制造业没落的原因作者认为的因果关系是这样:(请戳微博原链接看图Orz)其实作者整体行文还是有点杂乱,所以我整理了这张图,可以说这本书的主线就是在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谈及中国的篇幅倒并没有很多。「上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企业向中国转移生产基地几乎到了一种赶时髦、一窝蜂的地步,随便到哪个稍微像样点的企业,坐下来一开口肯定是中国话题,如果到上海浦东机场去看看,肯定分不清楚是说日语的人多还是说汉语的人多。」↑有点疯狂……不过想想中国就这么捡了这么大个便宜,还真是很奇妙的感觉。三、中国的种种弊病「一般来说,日本的老板还是愿意在分配率上作让步的,日本的员工也还是能够分享到公司效益增长所带来的好处的。笔者并不是说日本的老板就那么仁慈,天下乌鸦一般黑,追逐最大的利润是人的本能,世界上的老板都想尽可能地减小劳动分配率,日本老板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比中国的私营企业老板更加敲骨吸髓的群体还真不多,日本的企业老板们即使在战后的那段困难时期内,分给员工的比例也比现在的中国老板们更高一些。日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政府给了老板们这么一个选择:多余的钱是交给国家还是分给工人?在两者之间只能选其一。用税收制度来迫使企业主提高劳动分配率,这样,老板们选择分给员工就很自然了。」上面这段话,在《浪潮之巅》里也看过一样的意思,再次感觉到无奈。(所以说,我真的很喜欢淘宝啊!!!)「这是一个令人很不好理解的事实:中国货以价格低廉行销世界各地的市场,其低廉程度一般要比国内市场还要低,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内销应该有利可图,起码不会比出口差,但为什么大家还是一窝蜂地要去做出口呢?这是因为中国国内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与之相关的法律还不齐全,和经济活动关系最大的两大法律——《商法》和《民法》都还是空白,因此做内销虽然利润并不低但是风险也相当大。做内销最头疼的就是货款回收问题。中国市场货款回收的困难是很有名的,日本的经济类报纸、杂志上经常会介绍在中国如何回收货款的方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中国中小企业更加情愿接欧美、日本企业的单子,哪怕利润再微薄,哪怕在质量或交货期上条件再苛刻。」(摘自《浪潮之巅》)四、制度问题大家都很熟悉日本的“年功序列”制度,通俗来说就是在公司待得越久工资越高,这种分配方式在日本还是运作得比较成功的,可是在中国的结果却是实实在在的失败,这又是为什么?这个话题作者并没有深入谈很多,只给了一个结论,不过这个结论已经足够了:「这种看起来很不好理解的矛盾为什么能够存在正好说明了在企业经营和经济政策上没有什么万灵药,在一个地方或者是一段时间内成功的东西,换了时间或者场合就很可能只会导致失败。在中国造成原来国企生产效率长期低下,技术水平无法提高的“大锅饭”式的分配方式在日本企业的效果正好相反,这说明一种分配方式的好坏并不在于这种分配方式本身,而在于伴随着这种分配方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五、其他有趣的部分1.记忆合金的作用「现在应用很广的“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就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这种钛镍合金所拥有的超级伪弹性能使其在受力变形以后迅速恢复原状,所以被称为“形状记忆合金”。这种合金是美国人在1950年代初期研究出来的,197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航天部门用这种合金来连接管道,以避免传统的连接零件会因为松动而引起管道泄漏。这当然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但是因为这种材料造价昂贵,除了航天这种不计成本的领域之外,是无法应用这种合金的。要降低记忆合金的造价就得提高产量,而要想提高产量又反过来要求找到更多的应用。如何才能找到更多的应用,当时生产这种合金的美国海军装备实验室(Naval Ordnance Laboratory)找到了在商品化上最有才能的日本人。所谓商品化,就是找到用途,日本人善于将怪里怪气的材料商品化并不是因为日本人有什么特别的才能,而是因为日本人很能打人民战争——群策群力,动员最广泛的人来一起找。日本企业之间有一个很古怪的非正式网络,这个网络经常会传递一些没见过的古怪材料,从一个企业传到另一个企业,让所有见了这种材料的人都帮忙想想有什么地方能使用这种材料,想出来的用途不管怎样变态也会回传到网络的源头。有人帮这个形状记忆合金找出来了一个用途,就是做女用胸罩的衬托。用形状记忆合金做胸罩的衬托的最大好处是:用洗衣机洗涤以后能够发挥其不变型的特性保持胸罩的挺括。这种胸罩立即流行起来,形状记忆合金的价格也就在生产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不断下降,而价格下降了的形状记忆合金也就找到了更多的应用场合,随着这个正反馈的进行过程,日本也就成为了形状记忆合金的最大生产国。」↑ 最后的走向还真是出乎意料……2.绝对平面的制作方法(因为这里直接拍了照片所以请戳原链接观看Orz)制造业真是个了不起的行业啊!!!3.独一无二的招聘流程「但要通过这个公司的考试太难了。这个公司的考题基本上是公开的,除了最后的笔试是考三角函数和螺纹计算,每年会不同之外,其余的考试项目和考题几十年了从来没变过。这个公司对于去应聘的人,首先是让他们寄一张自己画的网球。公司认为画得不错,才让人到公司里来考试。首先是让人对着镜子画自己的脸,图画画得不好也没关系,改画一个透明的灯泡。公司对前来报考的人画的画满意了以后,再给这人一大堆材料和工具,让他做一架模型飞机,大小样式不限,但要能飞得起来。这一切公司都满意了以后,才来考三角函数和螺纹计算。应该说,到了这一步的人基本上都是公司已经定下来要的人,因为笔试的考题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基本到了底,应该说没有人不会的东西。模型飞机飞不起来的人是绝对不要的,这个公司对员工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有一双巧手,它的创业者和老板中村义一的观点是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动手能力比头脑更重要。当今年已经80高龄的这位社长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时,他说:“现在的年轻人能说,一套一套的,说不过他们,所以让空气来当考官。”」↑ 真是个可爱的老头!!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部分,全贴上来显然不现实,所以就留待看官们自己去找书看了~
  •     读这本书的本意是想知道美国什么时候完蛋。日本现在的的问题:实体经济政治完蛋;金融崩溃。美帝至少有一半跟日本是相似的;但美帝面临的种族、国内政策问题还要更大。东边的太阳当初如何升起的?1870年设立工部省,借助甲午战争的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以及相关的重工业;殖民;军事工业被美帝和中国摧垮之后(二战),开始发展民用工业,也即made in japan。老天爷给日本的机会:国际形势,中国的内战,朝鲜战争,都使得日本这只瞎眼雀反而吃得肥肥壮壮的。国内的财阀制度,使得后起之秀能够集中资源办大事,没有通过缓慢、长期的自由经济的积累取得第一桶金来发展军事工业、重工业(印度不就傻逼了吗!他们再积累一千年也没钱自己造飞船!)。前100多页都讲日本如何如何牛逼;从120开始,广场协议横空出世,小日本开始了悲惨的岁月了!创新发力,错过了工业革命;制造业转移,导致了失业率;大企业坑小企业,制造业到中国了;汇率导致民用产品被大量进口霸占,实体经济被讨口;财阀政治(成也萧何败萧何)导致了政策的短视和自私;民族特性。结论(尼玛一个中国人担忧日本干嘛???!!):一个产业一旦移开了,再要恢复,比从无到有的建设还要困难;日本的人口政策是个死结,不断形成正反馈,导致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然后是生育率更进一步降低,无解。本书其实逻辑混乱,轻重不分,材料也并不丰富,分析不够透彻,仅仅是一本口水书而已;不过他的结论是正确的,日本的确正在走上完蛋的道路上。很多方面,美帝也有此种倾向:实体经济崩塌,人口结构失衡(黑鬼使劲生),贫民窟泛滥以及政治上逐步形成的断层先(《断层线》)。纸老虎倒掉的那天,正是我大中华崛起的时候。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我朝永远赶不上日本了吧~~
  •     老冰的书基本出一本收一本,何况这本谈制造业的又是他的当行本色
  •     日本病在经济活动中的致命影响,描述得还是比较贴近日本的情况,虽然真实所见可能更糟糕。
  •     一个很好的角度重新认识日本
  •     了解日本制造业现状的一本好书
  •     就是封面脏了
  •     读了几遍, 对于中小企业的理解深受启发..
  •     参考价值相当之高,对于了解日本经济崛起与沉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资本家不能随随便便地不剥削劳工
  •     作者是国家主义者,喜欢政府引导管控,又看到日本房价崩溃,应该不会买房吧
  •     明白了日本衰退的原因,引发对中国前途的沉思
  •     对照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有参考意义
  •     有些观点不是很同意
  •     书的质量不错,印刷也很好,是一本值得购买的好书
  •     俞天任的书,写的很牛,所有涉及日本的作家中,最厉害的一个,推荐。
  •     二战后东亚各国企业的众生相。
  •     老冰的书必顶
  •     这本书从中小企业的角度介绍日本的现状,比较中立。介绍了日本为什么一直可以不断创新,出了民族个性,还包括了企业架构的促进。但是在新时代这个能力也被不断弱化,这本书中肯的分析了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换,比如中国的挑战。可以让人联想到中国的现状,找到未来我们的路。
  •     语言很通俗有趣,可以通过这本书学到一些日本制造业的知识。只是觉得日本其实还是很强大的,没作者说的那么夸张。何况比起日本,我们中国更加没有前途。断断续续用2-3个小时读完,读的是电子书,不知道是否有所删节。
  •     老冰的书一直是知识性与风趣性兼顾,个人感觉这本书比《大泡沫》好些
  •     作者的这一系列书籍都很喜欢
  •     产业空洞化有必要联系到自动化取代人力这个方面。
  •     作者本人的独特体验。
  •     看帖子
  •     主要内容在博客上看过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能多了解下日本
  •     书的外观变化好大,与前三本放一起感觉怪怪的,呵呵,个人感觉还是前两本比较经典
  •     挺有启发性的,值得一看
  •     东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怎么从老冰的书里怎么看不出来啊?看来在下太过愚笨了。哈哈哈
  •     对于从事机械行业研究近10年的研究员,该书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视角,对于中国机械行业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     人民幸福必须要国家成为国际霸主吗
  •     深度了解日本的好书
  •     通俗易懂。 不错的节奏~
  •     在牛博上看比较碎片化···还是看书比较好···
  •     2010~2011年追老冰博客看的。 终于有人低视角、多方向写小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了。 而且这个人还是老冰。
  •     实例非常好。但却有结论推过程的嫌疑。作者忽略了日元输出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未来日元如果回流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作者坚持认为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政府控制力的下降,也忽略了METI的作用。广场协议真的让中国获利了?这些都是未知变量。但产业空洞化和年轻人问题讲得不错。
  •     老冰前面讲了那么多日本中小企业,都是为最后反思中国现状铺垫的。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     中国人比任何人都有必要研究日本。这个时候看完这本书,挺好的
  •     冰眼的书都很值得看。
  •     写得很详细,作者很用心!
  •     老冰的作品一如既往地吸引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盲目骄傲前先要警醒了。
  •     打败皇国的只会是皇国自己
  •     这本写的好 领导应该看看人家怎么搞企业的
  •     老冰的书,支持。期待第五本
  •     内容比较好,就是太少了,好不容易凑够一本书
  •     作者准备了详实的材料。可以让人深入了解我们平时被表面、被情感遮蔽的东西
  •     愿鬼子爬上那飞快的火车,像骑上飞驰的骏马,直奔太平洋深处而去。这群狗杂碎早该有此恶报。我华人理应为此欢呼雀跃。对了,别说我愤青,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咱这样的人,除非所谓的专家们是活在宋朝的理学骗子
  •     本书出版的时候,市面上的日货还很多。现在除了汽车和相机,好像都很难找到日货了。
  •     对日本制造业见解颇深
  •     中小企业的高端技术与上游大企业的稳定订单形成闭环,是日韩崛起的主力军。后来日本向自由主义过渡,“富国强兵”的财阀变身只求利润的无国界资本,造成产业空心化。对日本的担忧还有宽松世代、产品加拉帕戈斯化。而面对中国薄弱的金融和制造业基础,更不知出路何在呢……改革只能是逼出来的。|| 山寨将“高档品”普及给大众用户,使垄断这个“高档品”的发达国家的该行业没落。大国的制造业一旦被颠覆,对整体国力打击巨大。
  •     挺有意思,老冰的书,呵呵
  •     从日本中小企业角度了解日本,是我国的借鉴!
  •     一本好书,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中国的制造业如何赶上甚至超过日本,超过欧美国家,大家真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
  •     作者的书都看了,可以说是了解日本的第一手资料,很客观
  •     不是说东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是担心睡狮也好,巨龙也罢,伸个懒腰、打个哈欠继续睡
  •     这本书读了2遍,内容很吸引人
  •     对人很有启发!
  •     作者了解日本,也帮助我们中国人民了解了这个重要的邻居、竞争对手、合作者、投资者。
  •     从日本中小企业的角度解读日本的经济问题根源,虽不能说一定准确,但可能是原因之一,不过也可能是经济问题产生的结果!
  •     作者对于制造业有很深的了解。很多东西,也就只有资深工程师才能懂
  •     好书
  •     这是一个到日本多年的人士写日本的经济 及小企业的发展 语言风趣幽默 值得一看
  •     作者從事汽車相關產業,在日也住了15年.
    對日本中小企的見解很有深度.
  •     老冰在是制造业方面很有发言权的。
  •     东方的太阳落不落?
  •     写得很真实,也很严谨,很多东西都是作者调查或是亲身体验的。
  •     尼轰国制造业
  •     作者俞天任,是我一个朋友的朋友!该书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业态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当然,俞天任,老冰,的见识和文笔,是没的说!!一看,你就会看进去,喜欢管理和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真的很有必要购买这本“奇书”,我已经买了N本,送给朋友。
  •     老冰的描述幽默而生动,寓教于乐啊
  •     作者虽然是理工科背景出生,但对中小企业的经济问题分析十分到位。
    这本书里对技术的细节很了解,而且一些社会经济学道理也讲的透彻,比得上一些教科书
  •     又是日本国的周边经回味济说,值得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     补老书,看老冰谈日本的政治经济,确实比其他知日派更到位更易懂。
  •     日本经济的发展和衰退,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和警醒的地方。虽然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作为经济体的核心-制造业的水平还远不如当时的日本,没有核心竞争力,代工的形式处处受制于人,更容易受到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无奈皇上不急太监急啊。
  •     老冰的语言是一种特别的味道,“老爷如何如何”,很有趣
  •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抛开历史问题,就日本的发展来说,确系我们学习的榜样。
  •     苏联让我们知道了怎样将计划经济运行失败,而美国和日本正在向我们展示如何把市场经济领进死胡同。可喜的是,从成书到现在,国内制造业也有了作者所期望的变化
  •     对于制造业大国的国民,这里面有太多值得我们品味和借鉴的东西,更会引起读者的思考
  •     一直在关注作者的书籍,写的很有深度
  •     思路清晰。从生产力水平、产业升级的原因看大国兴衰。
  •     书中谈及的是自己一直从事的行业,目前也跟日本的企业有些接触。作者的观点有些比较片面,但还是可以一看。
  •     +
  •     好书啊 老冰果然没让我失望
  •     白瞎了这个选题。
  •     讲得很不错,但我对老冰的经济学水平不敢恭维。
  •     还以为和参谋、大洋赌场的风格很像呢,更多的是评论,都是很深刻比较适合干部们看,对看热闹的我好玩的东西少了点
  •     不错的书,对于制造业发展的“内幕”有深刻的见解,特别是有关于中小企业的地位,沉浮写得非常在理。
  •     很碎,但面面俱到,挺好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口水书也能有启发。日本是值得中国学习的国家,不管是成功之处还是失败的地方。
  •     经济学真不是你的长项,老冰
  •     好书。很不错。值得一看。对中小企业很有帮助。
  •     一切源于有一类战犯叫参谋,震撼
  •     小企业关系国家兴衰
  •     比较浅显的讨论经济类的书,挺涨知识的。
  •     我们了解日本吗?除了一直以来顽固的敌对形象,还有什么?这书能让我们对其有一番更深的认识。
  •     贴子集,值得思考的是食利者政经学
  •     适合对照安倍经济学看。国内中小企业的困境和产业空洞化更甚。
  •     实在是不错哟
  •     俞天任的书都是很不错的,这本书也不例外
  •     虽然日本的太阳在向西面走,但是还是有N多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内容
  •     很不错的一本关于日本中小企业的书,每一篇由公司或个人的案例构成,趣味性和可读性也比较强,日本人的敬业精神和对手艺人的敬重真是让人叹服,这个可憎、可敬、可怕甚至变态的民族,永远值得中国人借鉴。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