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T作业及其管理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VDT作业及其管理研究

出版社:科学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030207708
作者:顾力刚
页数:183页

作者简介

《VDT作业及其管理研究》利用人因工程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从VDT作业诱发的视觉疲劳、VDT作业疲劳的综合评价、VDT作业视觉环境的综合评价和VDT作业管理等方面对VDT作业及其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VDT作业及其管理研究》可供从事人因工程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的科技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师生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阅读。

书籍目录

总序序言前言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VDT作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VDT作业的概念  二、VDT作业诞生  三、我国VDT作业的发展 第二节 VDT作业的类型与特征  一、VDT作业的类型  二、VDT作业的特征 第三节 VDT作业研究的现状  一、VDT作业对作业者身心影响简述  二、VDT作业研究的发展阶段  三、我国vDT作业研究的现状  四、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本书的结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本书的结构第二章 VDT作业对作业者的影响 第一节 VDT作业对视觉系统的影响  一、VDT作业对视觉系统生理机能的影响  二、视觉疲劳感  三、VDT作业视觉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VDT作业对局部骨骼肌的影响  一、局部骨骼肌的负荷特征  二、局部骨骼肌疲劳  三、局部骨骼肌疲劳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VDT作业对作业者心理的影响   一、技术应激  二、VDT作业者的心理疲劳  三、VDT作业者心理疲劳的评价  四、VDT作业者的心理卫生 第四节 VDT产生的电磁波对作业者健康的影响  一、VDT与电磁辐射  二、VDT电磁辐射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三、VDT的有害射线对眼睛的影响  四、VDT静电的影响第三章 VDT作业对固视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研究概述  一、眼球运动  二、试验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固视运动的测量方法  二、视觉负荷  三、微跳动的检出方法  四、漂移运动成分的分离方法  五、AR模型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固视运动的轨迹  二、负荷前后微跳动成分运动特性的变化  三、漂移成分的平稳性和AR模型稳定性的检验结果  四、漂移成分的功率谱  五、调节近点距离、疲劳自觉症状和作业绩效 第四节 实验结果分析  一、微跳动成分的实验结果分析  二、漂移成分的实验结果分析  三、调节 近点距离、疲劳感和作业绩效的实验结果分析  四、固视运动的变化与视觉疲劳第四章 VDT作业疲劳的模糊综合评价 第一节 VDT作业疲劳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VDT作业疲劳评价指标体系  二、VDT作业疲劳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第二节 应用实例  一、实例概要  二、全体VDT作业者疲劳的评价  三、不同企业VDT作业者疲劳的评价  四、不同类型VDT作业疲劳的评价  五、结果分析第五章 VDT作业视觉环境的综合评价 第一节 VDT作业视觉环境分析  一、照明  二、显示器的视觉界面  三、室内色彩配置  四、室内布置及与室外的视觉联系 第二节 VDT作业视觉环境评价模型  一、VDT作业视觉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二、VDT作业视觉环境评价模型 第三节 应用实例  一、实例概况  二、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分析第六章 VDT作业管理 第一节 VDT作业管理概述  一、VDT作业管理的意义  二、VDT作业管理的内容  三、VDT作业管理模式 第二节 VDT作业的组织管理  一、VDT作业计划管理  二、作业时间管理  三、作业量管理  第三节 VDT作业环境管理  一、视觉环境管理  二、室内微气候管理  三、室内噪声控制  四、净化室内空气 第四节 VDT作业空间布置的设计与布置  一、VDT作业空间设计与布置的意义  二、VDT工作站人机界面参数的确定   三、VDT作业空间布置 第五节 VDT作业者的教育培训与健康管理  一、IT知识与作业技能培训  二、人因工程学知识的培训  三、VDT作业健康管理参考文献

前言

  “211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面向2l世纪重点建设一百所高水平大学,使其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重大问题的基地,形成我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整体优势,增强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跟上和占领世界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尤其是1400所地方高校已经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0%,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重要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生力军。“211工程”建设对于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服务北京的能力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1996年12月我校通过了“2ll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北京市属高校唯一进入国家“2ll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2001年6月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211工程”一期建设验收,2002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21l工程”二期建设可行性论证。我校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根据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和“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重点建设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城市建设与交通、生物医药、环境与能源、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积极发展了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加强了基础类学科,形成了规模、层次及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实现了从工科大学向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转变,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我校现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教师中有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50人,教授23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我校年科研经费已达到23 000万元,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40项,材料学科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抗震减灾学科与交通学科2002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计算机学科200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光电子学科在新型高效高亮度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章节摘录

  室内微气候是作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的室内微气候环境有助于降低作业者的生理与心理负荷,提高作业效率。微气候由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和某些物体的辐射热等构成。人体通过辐射、对流和发汗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热交换来调节体温,保持热平衡(图6.23)。若人体的热平衡被打破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危及健康。  人体对温度的感觉与空气的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图6-24)。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较低时水分蒸发得快,即使温度偏高也会感到凉爽;如果空气流动速度较快,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也不会感到很热。高温高湿使人感到闷热;低温高湿使人感到阴冷。着装的多少、作业强度也影响作业者对温度的感受。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作业者的感受却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图6-25)。办公室内的微气候环境应使作业者感到满意和舒适。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是VDT作业微气候管理的主要内容。

图书封面


 VDT作业及其管理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