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财政税收 > 财政与税收

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2
ISBN:9787308019378
作者:郭继强
页数:285页

作者简介

《财政与税收》从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的角度论述了财政及其职能,系统地考察了外部效应、公共品、公共选择、财政收支、财政政策、税收制度、税收归宿、国际税收、中国现行的各种税收、公债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等问题。《财政与税收》由浅入深、逻辑严谨、联系实际,可用作MBA教材、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广大从事经济理论或实际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财政的含义一、财政的概念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三、财政学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一、帕累托最优的含义二、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三、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第三节 市场失灵一、市场失灵的含义二、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第四节 财政的职能一、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三、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第二章 外部效应、公共品与公共选择第一节 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的经济分析二、外部效应的矫正办法第二节 公共品一、公共品概念的理论意义二、公共品的判别步骤三、公共品的一般均衡模型第三节 公共品的拓展一、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二、准公共品的均衡三、“俱乐部”理论第四节 公共选择一、直接民主二、周期多数现象三、代议制民主第三章 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第一节 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的形式二、财政收入的数量三、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第二节 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的分类二、财政支出的增长三、财政支出的原则第三节 财政收支的影响及其平衡一、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均衡的影响二、财政政策三、财政收支平衡第四章 税收制度和税收归宿第一节 税收及税收制度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三、税收分类第二节 理想税制的三个基本要求一、效率二、公平三、简便第三节 税收归宿一、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二、税收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第五章 国际税收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含义第二节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一、税收管辖权与国际重复征税二、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式和方法三、税收饶让第三节 国际避税与反避税一、国际避税和避税地二、国际避税的方式三、国际反避税第六章 中国现行的税收第一节 流转税类一、增值税二、消费税三、营业税四、关税第二节 所得税类一、企业所得税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三、个人所得税第三节 资源税类一、资源税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土地增值税四、农(牧)业税五、耕地占用税第四节 财产税类一、房产税二、契税三、车船使用税四、城市房地产税五、车船使用牌照税六、船舶吨税第五节 特定行为税类一、印花税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三、城市维护建设税四、筵席税五、屠宰税第七章 公债及其管理第一节 公债及其负担一、公债的含义二、公债的作用三、等价定理四、公债负担第二节 公债的运行一、公债的发行二、公债的分类和规模三、公债的流通……第八章 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财政与税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前言

本书力图把财政和税收的一般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以现代财政和税收的经济分析方法为“经”,以中国的制度背景和实际运行为“纬”,使之成为能反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税收特点的教程。本书与以往同类教材的显著不同之处有二:一是从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的角度阐述财政与税收。自帕累托最优、市场失灵开始,论述财政及其职能,系统地考察了外部效应、公共品、公共选择、财政收支、财政政策、税收制度、税收归宿、国际税收、中国现行的各种税收、公债及其管理、财政管理体制等问题。二是本书有大量的注释。这样做,既可在正文中尽量简化分析工具,又可为深化研究提供线索,以适应读者不同层次的阅读需要。本书编写中,虽然力求概念、范畴的国际化和标准化,但仍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与税收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与税收,有一个转型过程。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矛盾未充分暴露,运行规律也未充分显现。因而,本书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也就具有探索性质。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国有资产管理等问题,目前是热点,有关文献很多,鉴于在其他课程中经常涉及,本书限于篇幅就不再展开分析。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祈读者不吝指正。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本书力图把财政和税收的一般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以现代财政和税收的经济分析方法为“经”,以中国的制度背景和实际运行为“纬”,使之成为能反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税收特点的教程。    本书与以往同类教材的显著不同之处有二:一是从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的角度阐述财政与税收。自帕累托最优、市场失灵开始,论述财政及其职能,系统地考察了外部效应、公共品、公共选择、财政收支、财政政策、税收制度、税收归宿、国际税收、中国现行的各种税收、公债及其管理、财政管理体制等问题。二是本书有大量的注释.这样做,既可在正文中尽量简化分析工具,又可为深化研究提供线索,以适应读者不同层次的阅读需要。    本书编写中,虽然力求概念、范畴的国际化和标准化,但仍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与税收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与税收,有一个转型过程,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矛盾未充分暴露,运行规律也未充分显现。因而,本书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也就具有探索性质。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国有资产管理等问题,目前是热点,有关文献很多,鉴于在其他课程中经常涉及,本书限于篇幅就不再展开分析。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祈读者不吝指正。                                                                         郭继强                                                            1996年9月于杭州求是园

章节摘录

插图: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一)财政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社会公共需要由人们兼职提供到专职提供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就是国家的萌芽和产生过程。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剩余产品甚少乃至无,从而社会公共需要由社会成员兼职提供来满足。如果部落间发生战争,由部落成员组成的队伍去厮杀,战争需要的粮食和武器也由参战的部落成员自己准备。这就是说,部落成员要“拿起锄头能种田,拿起武器能战斗”。造神殿祭祀也是如此。酋长既是部落中的普通一员,又兼任部落的最高首领。提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人从兼职到专职,也就是从不脱产到脱产过程,就是国家的产生过程。我国甲骨文中国家的“国”字写成“贼”,就是用武力保卫人口或土地的意思,而保卫人口或土地,正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重要内容。要使执行公共事务的人们从兼职演变到专职,或者说,能从社会成员中分离出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社会必须具有剩余产品的经济基础。因此,财政的产生至少要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存在剩余产品;二是政治条件,出现国家。(二)财政的历史发展财政产生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更和国家的发展,已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发展过程,财政也随之发展。财政是在以国家为主体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分配关系。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由于生产关系性质不同,国家财政也各具特点。奴隶制社会的国家财政。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个人财产收支混在一起。国家财政以直接剥夺奴隶劳动取得收入为主。财政收支以实物形式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有皇室收入、对外掠夺收入、赋税收入等。

图书封面


 财政与税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