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小学课外读物 >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出版社:江苏教育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534396625
作者:韩笑
页数:225页

作者简介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内容简介:举凡一个民族生活的内容,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莫非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分享的记忆与情感,是一个民族独立于世界的凭证与印记。《中学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以历史演进为主线,为我们介绍了节日民俗、礼仪制度、文字发展、行政官制、传统医学、妆容服饰、建筑交通等文化常识,与中学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相辅相成,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立体画面,是中学生拓展知识面、吸收文化精华的必备锦囊。

书籍目录

第1章  传统节日与民俗  辞旧岁,拜新年  过大年,贴门神  贴春联,增喜气  元宵节,闹花灯  闹正月,踩高跷  春龙节,蒸龙蛋  清明节,祭祖先  寒食节,不生火  端午节,吃粽子  七夕节,鹊桥会  中元节,祭亡灵  中秋节,吃月饼  重阳节,赏菊花  贺冬至,吃饺子  腊八节,腊八粥  二十三,祭灶关  除夕夜,团圆饭  泼水节,傣家乐  那达慕,蒙古风  雪顿节,看藏戏  火把节,大联欢第2章  人生仪式与礼仪制度  诞生礼  三朝礼  满月礼  百日礼  抓周儿  成年礼  古代嫁娶中的“三茶六礼”  大婚之前的礼节  抬花轿,迎新娘  撒谷豆,辟邪气  拜堂成亲,媳妇过门  交杯酒,夫妇合  六月六,回娘家  什么是“倒插门”  古代媵、妾制  什么是“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对妇女的约束  什么是“大宗”和“小宗”  古礼中的“左右”尊卑  古人崇尚的社交礼仪  做寿桃,吃寿面  古代哀悼逝者的礼节  “披麻戴孝”的由来  悬棺的来历  令人生畏的殉葬制度  藏族天葬制度  墓志记载什么  古代祭祀制度第3章  古代称谓  “皇帝”的称谓从何时开始  “万岁”的起源  皇帝真的是“天子”吗  究竟谁才是“老佛爷”  谥号、庙号和尊号  宰相的演变  什么是“翰林”  古代的“博士”  中华民族为何自称“炎黄子孙”  姓氏的由来  “名”和“字”的区别  古代人的“别号”  殿下阁下麾下  膝下足下在下  “六亲”和“九族”都包括哪些人  “丈夫”和“老婆”的由来  “连襟”指哪些人  古代对妻子父亲的敬称  诰封制度与诰命夫人  “东床快婿”缘何而来  “红娘”与媒人的区别  为何称媒人为“冰人”  “三姑六婆”到底是做什么的  “千金”指男子还是女子  “丫头”的来历第4章  文字发展与古代书籍  仓颉造字的传说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  周代通行文字  秦朝统一文字  篆书的变体:隶书  楷书的兴起与发展  风格独特的草书  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行书  汉字的造字方法  “八思巴文”是哪族的文字  宋体字的发展历史  古代的“标点符号”  古代第一部部首字典:《说文解字》  古代启蒙读物  中国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古代散文选本:《古文观止》  四书五经  古代经典分类法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史书  中国古代史学八大家  中国历史上四次焚书  “年鉴”的发展  “地方志”的起源  最早的书写材料  “汗青”原指什么  “杀青”的古今意义区别  古代书店第5章  古代学校和教育制度  古代学校发展历史  古代的“小学”  古代的大学  “六艺”指哪六种基本才能  古代私学  书院的发展历史  古代四大书院  古代最高学府  “杏坛”的渊源  “鸿都门学”与平民教育  官办医学院——太医署  官办外语学校——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古代科举制度的变迁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各是什么级别的考试  科举四宴  童生试  贡生的选拔  “秀才”和“举人”  “进士”与“庶吉士”  古代考试第一名  何为“连中三元”  “榜眼”与“探花”  武科与武官选拔  “八股文”指哪八股  “蟾宫折桂”的比喻  为什么用“桃李”比喻学生  “门生”的演变  “学究”词义的变迁第6章  古代行政官制  何为“三公”  “士”的变迁  “家臣”与“门客”  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  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  地方监察官“刺史”的演变  古代秘书  财政大臣  御用侍卫  “六部九卿”各指什么  “将军”在各朝各代的设置  皇帝侍从:侍中  皇帝顾问:学士  明清时期的大学士  钦差大臣的由来  地方军政大员  清朝南北洋大臣  “三省制”的历史演变  执掌机要事务的枢密院  古代特务机关  明朝锦衣卫  君主集权的顶峰  康熙帝与南书房  少数民族管理机构  清朝的“外交部”  古代边疆管理机构  县的来历  郡县制  明朝“三司”制  满清八旗制度  清代军制  清末新军第7章  古代农业与手工业  刀耕火种  养蚕种桑  井渠法  旱田耕作方法  集约耕作方法  古代耕地工具  曲辕犁的发明  三腿耧车  古代插秧工具  桔槔如何应用杠杆原理  巧妙的古代汲水设备  龙骨水车  筒车的设计  都江堰  利国利民的郑国渠  灵渠对岭南地区的贡献  吐鲁番人民的灌溉方式  芍陂如何造福淮河流域  古代最早的运河  中国古代施肥技术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元代农书之冠  最早的官修农书  少数民族创编的《农桑衣食撮要》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中国古代制陶技术  中国瓷器制造发展史  中国古代采矿技术  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  湿法炼铜  中国古代铸铁术  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  黄道婆对纺织业的贡献  中国传统丝织技术  传统纺织的“手经指挂”  斜织机的发明  纺纱机具纺车的发明  中国古代染色技术  古代制曲酿酒技术  中国漆器发展史  纸的发明  蔡伦造纸的贡献  中国最早的印刷形式  活字印刷带给印刷业的革命  火药的发明  土木工匠的鼻祖  百工“五法”  我国最早的“科学院”  建筑著作《营造法式》  沈括与《梦溪笔谈》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第8章  古代科学与天文历法  算筹与算盘  勾股定理的发明  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  我国第一部数学专著  祖冲之与圆周率  沙漏计时的发明  《算经十书》包括哪“十书”  占代海船  中国最早的地图绘制理论  最早的指南仪器  指南鱼的发明  实用的指南针  地磁偏角的发现  张衡与地动仪  古代历法  “阴阳历”是怎样的历法  农历月份别称  “正月”的来历  庄子的“四时”观  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  “朔”“望”分别指什么时候  古人计时方法  十二生肖的由来  最早的农事历书  我国第一部完整历法  天文学家张衡  《大衍历》与实测子午线  郭守敬与《授时历》  “斗建”指什么  “上元积年”如何计算  “岁星纪年”是怎么回事  “四象”是指哪“四象”  “黄道吉日”是哪一天  “黄历”是何种历法  测卜吉凶的《五星占》第9章  古代传统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  我国古代独特诊病方式  “阴阳”与“五行”各指什么  中医用药  针灸的作用  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  名医扁鹊  “望闻问切”四诊法  神医华佗  最早的麻醉剂  “医圣”张仲景  孙思邈与《干金方》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刘寄奴  车前草  “灵芝”为何如此名贵  传统健身方法“五禽戏”  八段锦  坐堂医  医生和郎中  中国古代女医生第10章  古代服饰与妆容  最早的服装形制  什么是“深衣”  汉服的发展  游牧民族服饰  “羽扇纶巾”是怎样的衣饰  缤纷多彩的披帛  “半臂”是什么服饰  “霓裳羽衣”与《霓裳羽衣曲》  “石榴裙”的典故  “绫罗绸缎”各指什么  什么是“水田衣”  满族的“旗装”  由旗装发展而来的旗袍  “黄马褂”由何而来  “补子”是什么  “唐装”究竟指什么  中山装的推行  朝鲜族服饰  四大名锦之壮锦  什么是“水家布”  蒙古族服饰  纳西族服饰的“披星戴月”  “龙袍”的讲究  古代礼服  “木屐”背后的故事  满族旗鞋  古人戴帽子的习惯  “乌纱帽”的来历  为什么要戴“长翅帽”  顶戴花翎分官衔  “头帕”的意义  古代的“盖头”  “凤冠”、“霞帔”各指什么  古代腰带  “长命锁”的祝福  耳坠的由来  传统纽扣  “步摇”是怎样的首饰  苗族银饰  古代的头饰  堕马髻  古人缠头的讲究  旧习裹脚  “洗尽铅华”由何而来  “点额黄”的故事  胭脂的发明第11章  古代饮食文化  古代“五谷”指什么  孔子的饮食思想  古代饮食典籍  唐代“烧尾宴”  元代“赏花宴”  明代天厨御宴  满汉全席  中华八大菜系  天下第一菜  苏轼与“东坡肉”  佛跳墙  西湖醋鱼  龙井虾仁  宋嫂鱼羹  鱼咬羊  过桥米线  豆腐与臭豆腐的发现  南通跳面  满族八大碗  松鼠桂鱼  宫保鸡丁  叫化鸡  北京烤鸭  南京板鸭  满族糕点萨其玛  元宵  月饼  春卷  年糕  点心的由来  梨膏糖  粽子  冰糖葫芦的由来  “山珍海味”都指哪些  中国十大名茶  “斗茶”的起源  茶馆的历史  “茶圣”陆羽与著作《茶经》  安溪铁观音  洞庭碧螺春  西湖龙井  武夷山火红袍  藏族酥油茶  蒙古奶茶  酒的起源  “酒令”从何时开始  传统酒文化第12章  古代建筑与居室  巢居和穴居  “城”和“郭”的区别  护城河的发展  西安古城垣反映的古代防御体系  “市”是做什么的  古代皇城一览  “华表”的意义  为何要立“牌坊”  “阙”指什么  古代建筑的三段式结构  古代建筑的抗震性能  古代建筑的屋顶  “鸱吻”装饰古代建筑  “斗拱”的作用  精妙的瓦当  辟邪气的“石敢当”  宅门口的“抱鼓石”  藻井  “太湖石”是怎样一种石材  四合院中的“影壁”  垂花门  四合院是什么样的建筑  黄土高原上的民居  蒙古族民居  西南地区民届  巧妙的吊脚楼  傣族的竹楼  “土楼”是怎样建成的  古代家具陈设不可少的屏风  “几”的各种样式  床榻的历史  “承尘”和“拂尘”各做什么用  “胡床”是床吗  “躺椅”的发明  “夜壶”的功用  “马灯”是什么照明工具  长信宫灯  烛台  古代取暖工具  “博山炉”因何得名  熨斗的发明  古代的镜子  小巧的鼻烟壶  荷包的用途  印玺的历史第13章  古代交通  车的发明  古代车的构成  奚仲造车的传说  双辕车  战车的发展  “木牛流马”指什么样的车  三国时期的独轮车  “轿”的历史  御用交通工具  秦筑驰道  漕运四河  京杭大运河  简单的水上交通工具  独木舟是如何发明的  古代大型战船  古代最伟大的石拱桥  卢沟桥

编辑推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一方面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另一方面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中学生常识书系正是顺应时代对中学生的新要求、满足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研发的阅读产品。  本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为中学生量身打造的常识书系,包括文化、经济、艺术、哲学、心理、文学、科学、地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共十册。丛书紧密结合中学生的课程特点和知识结构,牢牢把握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焦点,做到了课内与课外、基础与提高、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是广大中学生必备的常识宝典。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占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段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或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章节摘录

  古代制曲酿酒技术  我国最原始的糖化发酵剂可能有几种形式,即曲、蘖、或曲蘖共存的混合物。在原始社会,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可以发酵成酒。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发霉的谷物和发芽的谷物是不加区别的,但曲和蘖起码在商代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发芽的谷物和发霉的谷物外观不同,作用也不同,人们很容易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制造,于是,在远古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发霉的谷物称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为蘖。  从制曲技术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最原始的曲形应是散曲,而不是块曲。散曲,即呈松散状态的酒曲,是用被磨碎或压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温度,空气湿度和水分含量情况下,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生长其上而制成的。散曲在我国几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来。例如古代的“黄子曲”、米曲(尤其是红曲)等等。块曲,顾名思义是具有一定形状的酒曲,其制法是将原料(如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匀后,填入一个模具中,压紧,使其形状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湿度情况下培养微生物。  中国漆器发展史  漆器的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已见使用,战国时期更加发达。在汉代,漆器被作为日用器具,日渐普遍。唐代的漆器实物制作也有明显的发展。宋、元、明朝之后,漆器的制作有20多种。在中国,漆之为用,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作为漆器的鼎盛期,漆器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卮、几等,同时,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如多彩、针刻、铜扣、贴金片、玳瑁片、镶嵌、堆漆等。到了明清两代,中国漆器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图书封面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