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经济学》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征订教材 > 比较政治经济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301097731
作者:朱天飚
页数:275页

《比较政治经济学》

一个学期快要结束了,这个学期经历了很多事,读书不再是生活的绝对主导,但这种脱离了书本的感觉并不好,心里空荡荡的,还是怀念过去一门心思读书的单纯生活。不过这学期也是幸运的,有幸选了朱天飚老师的比较政治经济学课,受益匪浅,朱老师的课是到目前为止对我影响最深的课,其次是大一时李会欣老师上的政治学原理,后者给了我政治学的启蒙教育,让我对政治学产生了向往,也对中国的政治学有了大致的了解,而朱老师给我的则是更加广阔的学术视野,使我对比较政治经济学乃至政治经济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带给我方法论的启迪和训练,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更激起了自己对一个学科的长久的热情。每周都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或者是学术专著,或者是学术论文,虽然阅读量远不如国外的要求,但这么多英文材料已经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我不后悔,朱老师严格的学术训练带给我的益处会使我终生受用不尽。每周的讨论课都会长达5个小时,我不是那种善于表达的人,更多的是选择倾听,但我会深深地融入这种学术讨论的氛围之中,不为了别的,就为了求知和探究,这种感觉带给我极大的精神享受。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仍然会选飚哥的课,尽管作业那么多,尽管上课时间那么长,但我绝不回头,以后还有飚哥的课我也仍然会选,为的就是那种纯粹的学术氛围。这门课自始至终都要看的参考教材就是飚哥写的《比较政治经济学》,是这一研究领域在国内的开山之作,是每一个希望学习和研究比较政治经济学的人都应该读一读的好书,且不说书中包含的极大的知识存量,仅就飚哥严谨的研究理路和广阔的学术视野而言,也称得上是一本难得的学术佳作,看看每一页占三分之一以上篇幅的参考文献就知道写作这一本书飚哥要看多少书多少论文,这种积淀是一般教材类图书的作者所难以比肩的。我一般不会在读书笔记中夸哪本书有多么好,但我还是不得不佩服飚哥的耐心和毅力。飚哥在序言里曾说导师卡岑斯坦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实飚哥自己也在实践着卡岑斯坦的风格,也对学生“细致入微地关心和不厌其烦地教导”,使我们同样地“倍感温馨”,同时,我也觉得飚哥是“一座永远都无法逾越的高峰”。或许有太多感激的话想要表达,但却发现不知从何说起,只能说飚哥给我太大影响,这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朱老师在第一编概论里首先介绍了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曾经作为重要学科领域的政治经济学在于19世纪70年代转向经济学之后,其原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就不再是学术的主流,但这不意味着它的销声匿迹,作为研究国家对经济事务管理的学科,政治经济学现在成为政治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都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但二者的发展程度很不一样,后者因为研究领域、方向和方法的多样化,发展速度慢于前者,因此直到现在也没有几本能够完整展现该学科主要研究内容的教材或著作,包括国外也是。比较政治经济学共有三个学术源头,分别是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所引发的学术思考,关于发展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及理性选择方法的推广,以这三个源头为基础,比较政治经济学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沿着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比较、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研究等问题不断发展。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二战前欧洲的政治经济发展,其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来了解现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在这个体系内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通过研究欧洲国家的形成可以发现,欧洲各国经历了持续的战争威胁,这就使得欧洲国家的形成与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蒂利的话说就是“国家产生了战争,战争产生了国家”。在战争的威胁下,各国需要汲取资源,而要长久的汲取,就产生了国家通过与社会各阶层协商获得资源的需要,于是议会得以产生。虽然欧洲国家的产生并不是这几句话能够概括的,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与其他地区的不同,缺乏这种持续的战争威胁,以及没有将这种威胁转化成新的政治体制是这些地区没有产生现代国家和现代经济的关键原因。另外,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也产生于欧洲,这也跟竞争有着紧密关系,但市场不会自然产生,它离不开国家以及国家间的竞争为其创造条件,同时也依赖于国家的推动,因此现代经济和现代国家的关系是互动的,二者缺一不可,同时二者的形成于发展还要靠国家与社会的权利平衡来实现。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会产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体系,历史上更形成两个全球性的体系,一是英国主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另一个是美国主导的。前者的主线是贸易和金融,强调自由放任和金本位,后者则体现为一种“嵌入型自由主义”,社会对国际体系产生更多影响,自由也不再是绝对的主导,尽管美国一直标榜自由。因此朱老师在书里指出,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对国际市场和国内社会关系的权重不同。另外,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也不相同,英国更多的出于自己是第一个发展的国家,因此具备了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早发优势,自然地它也形成了自由放任的习惯,但即便如此,国家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他国家在起点上落后,因此要追赶就必须通过国家力量的推动,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分别构成了第一、二、三代后发展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通过提供资金、产业政策、贸易保护等措施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强大动力,使得这些国家能够高速发展。在后面介绍东亚国家发展的时候,作者对克鲁格曼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后者认为东亚经济奇迹是因为大量投入资源,因此不可持续,但通过作者介绍的这些后发展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到,每个国家在发展之初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需要通过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发展经济,然后才是技术的升级和效率的提高。范式部分分别介绍国家主义、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联盟和制度主义四个分析视角。国家主义范式主要通过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比较政治经济学问题,在经历了对国家的忽视之后,学术界开始要求“把国家找回来”,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其中,国家能力和国家自主性是核心概念,只有具备较高自主性和国家能力的国家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家”。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则探讨经济学与理性选择方法,强调个人理性是这一视角的特点,主要包括寻租理论、集体选择理论和理性选择政治经济分析,除了前两者主要从官僚和组织成员的角度来看问题之外,后者主要是从微观层面探讨国家的行为,即将统治者与国家联系起来,用个人理性的方法分析国家的行为。社会联盟范式则突出政治运作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和社会内各部分的互动对政策的形成和执行的影响。而制度主义范式则分为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前者更强调历史的影响,而后者则跟理性选择政治经济分析有着紧密联系。应该说,在进行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会严格按照四个范式的划分来进行研究,而更多的是结合这些范式但有所侧重。最后一部分进行的是专题研究,包括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研究。发达国家在二战后一般都建立起了福利体系,这种强调分配的体系虽然给社会成员带来了极大的福利,但也很快出现了问题,福利的供给出现了困境,供求矛盾突出,因此各国开始向“右”转,力图减少国家干预,提高市场力量的重要性,但社会力量的日益强大,使得这个过程很难真正实现其原定目标,出于选举考虑,政治家不得不保留大部分福利项目。当然,各个国家不尽相同,即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协作市场经济也没有被自由市场经济所取代。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则是很多学者特别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所关注的重点对象。东亚的经济奇迹引起人们对国家干预和政商关系的广泛关注,依赖于埃文斯所谓“嵌入式自主性”的发展型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建立政商合作关系,以及强烈的发展意愿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问题,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更引起人们对这一发展模式的思考,东亚模式中所存在的权贵资本主义、裙带关系等问题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了隐患,过早的实现金融领域的自由化导致了危机的产生。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东亚模式的认可,毕竟关键因素应该是强烈的发展意愿,它决定了发展型国家的兴衰。最后是以苏东国家为代表的转型国家,更准确的说是从高度计划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基本上同时展开,但政经改革是否应该同时展开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同时与否都带来了严重问题或者带来了较好的成绩。这说明民主化与经济发展并没有严格的因果联系,更多的应该考虑改革过程中国家建设是否取得较好成果,国家能力和国家自主性是否能够获得提高。应该看到,不同的国际影响、不同的历史制度、不同的改革理念都能使政经力量塑造出不同的转型过程和结果。至于说结果如何,还应该继续观察。以上是《比较政治经济学》一书的主要内容,朱老师给我们开列了仅目录就达百页的参考文献,可惜我们上课的过程中很少阅读,而仅仅局限在指定阅读材料上,如果要深入研究这个领域,要看的书和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谨以此文作为对朱天飚老师的诚挚敬意!感谢朱老师一个学期以来孜孜不倦的教诲!《比较政治经济学》作者:朱天飚目录:序言第一编 概论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及现状本书的写作目的与章节安排第二编 历史第二章 现代国家与现代经济的崛起现代国家与现代经济崛起的微观基础以及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形态现代经济与现代国家现代经济与现代国家的互动从比较的视角看欧洲第三章 现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演变与更迭现代国家系统的特点与发展国际市场的特点与发展英国霸权下的国际经济体系美国霸权下的国际经济体系第四章 后发展国家的发展战略与道路发展战略与政府作用后发展国家的特点第一、二代后发展国家第三代后发展国家第三编 范式第五章 国家主义国家主义范式的兴起作为独立行为者的国家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国家主义范式的贡献与问题第六章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寻租理论集体选择理论理性选择政治经济分析第七章 社会联盟范式社会联盟范式的主要特点“困难时期的政治”“贸易与联盟”比较与分析第八章 制度主义制度与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比较与分析第四编 专题第九章 福利国家的发展与困境福利国家的概念福利国家的起源与发展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个案分析:社会民主体制第十章 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经济调整与资本主义的多样性全球化下的经济调整全球化下的资本主义多样性个案分析:全球化下的日本第十一章 发展中经济与发展型政府后后发展国家概述发展型国家的概念个案分析:韩国奇迹的缔造比较后后发展第十二章 发展中经济与发展型政府的问题与危机东北亚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发展型国家面临的挑战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个案分析:韩国危机的形成全球化下的发展型国家第十三章 转型国家与转型经济政治经济转型概述国家建设经济自由化转型的多样性结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310千字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范式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范式朱老师全书的逻辑脉络一致,范式和专题的设置亦相当得当,理论和解释应用呼应而相得益彰,读起来颇畅快。在这里小结一下以便以后回顾。 国家主义1.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分析模式:国家与社会是持续互动的;通过引入国际层面的因素,国家主义范式突出了国家在国际国内层面交汇处的特殊位置以及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的特殊职能和意愿,它们与主要社会力量以利润和福利等经济宿舍求为中心的职能和意愿截然不同,因此行程了国家作为独立行为者的基础。2. 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之间的相辅相成。3. 代表学者:斯科波尔(Skocpol)《把国家找回来》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维斯(Weiss)霍布森(Hobson)《国家与经济发展:一个比较历史性分析》Stat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卡岑斯坦(Katzenstein)Conclusion: Domestic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of Foreign Economic Policy梯利(Tilly)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1. 寻租理论(对政府官员与工商业者的寻租创租过程的概括)、集体行动理论(社会一方的利益集团)、理性选择政治经济分析(更倾向于国家为重心),微观基础连接意愿与行为为理解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关系变化提供了很强的因果逻辑。2. 代表学者:布坎南、托里森、奥尔森、罗伯特贝茨、玛格丽特莱维 社会联盟范式1. 政策依靠社会联盟推动,对国家和社会进行分解(重组);以利益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对国际政治、经济机构以及历史演变等宏观变量的重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2. 彼得古勒维奇:推动某种政策的社会联盟的政治运作,强调社会联盟在决策中的重要性。3. 罗纳得罗高斯基:国际贸易和国家资源禀赋如何影响社会联盟的形成,强调社会联盟形成的条件。 制度主义1. 分析规则规范对个人或者组织的利益能力和行为的影响,包括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2. 历史制度主义:强调制度的延续性和对政策结果的决定作用,制度是政治、社会力量互动的无意识结果;历史制度主义会更强调制度变化对政治社会组织或者集团权力平衡的影响,更偏重作为原因的历史制度而不是作为结果的历史制度,即不研究制度变迁。强调“路径依赖”,事件发生的事件和顺序对制度形成有重大影响——帮助理解制度黏性和制度作为历史的无意识结果代表:卡岑斯坦《权力与财富之间》(Between Power and Plenty: Foreign Policies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tates)霍尔《统治经济》Hall. Governing the Economy: The Politics of State Institution in Britain and France.3.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和制度在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制度本身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制度变迁是个人在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学习的影响下对制度的重新评价。代表:诺斯《制度和经济发展》《西方世界的崛起》《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个案分析:日本: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全球化对分配系统和生产系统提出的挑战,生产系统更为主要一些战后经济发展的成功:内部:政府积极干预的产业政策(虽有积极宏观调控但社会的税务负担和政府总财政支出不高)- 国家和社会的紧密关系-国家与财阀的合作(劳工力量相对很弱)=日本公司:互相合作各司其职:政府通过银行和财阀推动经济发展,这种专注来自于劳资和平,而劳资和平则来自于大型企业的终身雇员制度外部:美国支持+国际金融资本流动不强,汇率稳定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球化过程逐渐展开美国向日本施压要求开放市场-----经济停滞日本经济泡沫的出现:《Plaza Accord》日元升值(为何能提高美国铲平竞争力?)~有利日本对外投资+政府调低利率促进投资~大型企业,银行,与政府连接松动~银行盲目投资引发经济泡沫经济停滞的解释(资本主义多样性vs全球化趋同性)1. 结构因素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指导下的长期投资更适合于后发展国家实现追赶的过程,而成为发达国家没有其他经验可供借鉴就需要依靠自由市场调节来引导科技创新和发展(发达国家也有经济发达程度之分?科技水平也有科技程度之分?何为没有经验借鉴?Ronald Dore, Stock Market Capitalism/Kathryn Ibata-Arens, The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novation)国际因素:冷战-全球化:不稳定汇率,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冲击封闭模式之前重视对企业协调轻视对企业的监控--政策失误(Bai Gao)国内因素:日本经济是一个两两面体,一面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一面是低效率的国内经济部门,1985年汇率升高后有竞争力的产业转向海外,只剩下国内低效率的组合=90年代经济停滞(Richard Katz)2. 政策因素(政治经济原因)Weiss:经济危机是政策失误,日本政府仍然具有很强的推动产业转型的能力Seiji Endo:海外企业的进入打破了政府与国内企业之间的行为规则(海外企业学习了中国的规则,为什么??)导致国家对经济的指导作用衰落Robert Pekkanen:高速发展增加了社会可能用来进行政治运作的资源-公民社会崛起,限制政府权威发展中经济与发展型政府late-late developer发展途径:外贸,外资,外援,外债+盘剥农业(劳工?)赫希曼比较后发展与后后发展:后发展:制造业迸发式快速发展,大型工厂和企业化的工业化,工业品制造,压制大众消费倾向,重视制度因素作用,农业促进工业作用小后后发展:除第六点符合外,第五点长期后符合外,其他与拉美经验相反约翰逊对发展型政府的定义:主要依靠有选择的产业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政府有选择地对经济进行微观干预,经济的发展和赶超是通过政府支持战略性产业政策完成的Amsden&Wade:韩国台湾东北亚-pilot agencyPeter Evans:embedded autonomy (之前的autonomy和威权政体相联系,埃文斯则强调政府-商业集团的联系才能实现这种autonomy)只有自主性政府可能沦为寻租的工具行政机构的内部凝聚力来自于官员的精英归属 EA: 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Weiss & Hobson:政府在决策和执行两个层面都需要与社会合作市场论:从个人理性假说出发的演绎法国家论:从东亚模式出发的归纳法---为什么会违背理性假说=官僚的集体行动为何能达成=共同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条件?政府官员之间的个人关系极可能成为内部凝聚力实现嵌入自主性,也可能成为满足个人利益和创租的基础Cummings:历史制度分析-日本对韩国台湾的影响之所以国家能够作为一个统一的行为体是有其微观基础的:强烈的外部竞争导致的国家安全危机,使得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再次总结:持续的发展意愿,高度自主性的核心经济官僚机构,紧密的政商合作,有选择的产业政策


 比较政治经济学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