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导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专科 > 艺术美学导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301141267
作者:张黔 编
页数:191页

作者简介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系列丛书•艺术美学导论》探讨了艺术美学中的基本问题。艺术美学是横跨美学与艺术学的交叉性人文学科,它主要研究艺术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系列丛书•艺术美学导论》对艺术美学和艺术美的历史发展做了概略性的梳理,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作者对艺术美的基本看法:艺术美是以确证人自身为目的的人为之美。艺术美是一个层级系统,它具有一系列的特点,还有其独特的规律,《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系列丛书•艺术美学导论》认为艺术美最基本的规律是和谐与生命的形式化。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对主体条件有特定的要求,其过程以审美为核心。在分析了中外艺术中常见的一些艺术美的形态之后,《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系列丛书•艺术美学导论》还探讨了艺术美的中国特色形态——意境。

书籍目录

第0章  艺术美学的学科定位  0.1  学科属性    0.1.1  美学的学科属性    0.1.2  艺术学的学科属性    0.1.3  艺术美学的学科属性  0.2  研究对象    0.2.1  从美学的角度研究艺术    0.2.2  在艺术的框架内研究美    0.2.3  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思考题第1章  艺术美学的历史发展  1.1  伦理学的艺术美学阶段    1.1.1  中国古代的伦理学艺术美学    1.1.2  西方古代的伦理学艺术美学    1.1.3  伦理学阶段的艺术美学的特点  1.2  认识论的艺术美学阶段    1.2.1  中国认识论的艺术美学的传统    1.2.2  西方近代的认识论艺术美学    1.2.3  认识论阶段的艺术美学的特点  1.3  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阶段    1.3.1  西方的艺术美学的独立    1.3.2  中国的艺术美学的独立    1.3.3  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的特点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思考题第2章  艺术美的发展  2.1  原始的艺术美    2.1.1  中国原始艺术之美    2.1.2  西方原始艺术之美    2.1.3  原始艺术美的特点  2.2  古典的艺术美    2.2.1  中国古典艺术之美    2.2.2  西方古典艺术之美    2.2.3  古典艺术美的特点  2.3  近代的艺术美    2.3.1  中国近代艺术之美    2.3.2  西方近代艺术之美    2.3.3  近代艺术美的特点  2.4  当代的艺术美    2.4.1  中国当代艺术之美    2.4.2  西方当代艺术之美    2.4.3  当代艺术美的特点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思考题第3章  艺术美的本质  3.1  美的本质    3.1.1  解决美的本质问题的途径    3.1.2  美是对象化的形象    3.1.3  美是能引起自我确证的形象    3.1.4  美是能引起非功利的主体自我确证的形象  3.2  艺术的本质    3.2.1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类型    3.2.2  艺术是一个人为性的形象系统    3.2.3  艺术是一个由人为的感性形象所引发的具有自我确证价值的虚拟世界  3.3  艺术美的四层本质    3.3.1  基础本质:人为性的感性对象    3.3.2  中介本质:想象中的形象系统    3.3.3  核心本质:自我确证性的虚拟世界    3.3.4  超越本质:暗示终极性存在和价值的意义世界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思考题第4章  艺术美的特征  4.1  形象性    4.1.1  艺术美以感知形象为基础    4.1.2  艺术美以想象形象为中介    4.1.3  艺术美以自我的形象化为核心  4.2  情感性    4.2.1  生活情感是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4.2.2  生活情感有待于发展为自由情感    4.2.3  艺术美以自由情感的出现为标志  4.3  自由性    4.3.1  艺术美的自由建立在非功利性心态的基础上    4.3.2  艺术美的自由通过想象得以展开    4.3.3  艺术美的自由以心手相应及其物化形式为具体表现  4.4  人为性    4.4.1  人为性构成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差异    4.4.2  艺术美的人为性两难处境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思考题第5章  艺术美的规律  5.1  和谐    5.1.1  艺术品各组成要素的和谐    5.1.2  艺术家与艺术品的和谐    5.1.3  欣赏者与艺术品的和谐    5.1.4  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和谐  5.2  生命    5.2.1  自然生命的呈现    5.2.2  人的生命的显现    5.2.3  生命的形式化  5.3  神、气、韵    5.3.1  自然之神与人之精神    5.3.2  本体之气与个体之气    5.3.3  个体之韵与余味之韵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思考题第6章  艺术美的创造  6.1  艺术美创造的主体条件    6.1.1  生活经验的积累    6.1.2  真切的情感体验    6.1.3  大胆的想象能力    6.1.4  高超的传达技巧  6.2  艺术美创造的过程    6.2.1  从生活经验的积累到审美冲动的爆发    6.2.2  从生活形象的改造到意义世界的形成    6.2.3  从造型语言的选择到形象世界的物化  6.3  艺术美创造中的心理现象    6.3.1  创作前的准备状态:非功利心态    6.3.2  创作中的阻滞状态:焦虑与紧张    6.3.3  创作中的自由状态:兴奋与灵感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思考题第7章  艺术美的欣赏  7.1  艺术美欣赏的主体条件    7.1.1  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7.1.2  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7.1.3  再造形象世界所需的想象力    7.1.4  构建对象世界与自我之间相通性联系的判断力  7.2  艺术美的欣赏过程    7.2.1  期待视野的形成与审美距离的产生    7.2.2  对艺术品中的空白点和不定点的发现和补充    7.2.3  形象世界的形成和自我确证的实现    7.2.4  终极性意义的获得与自我的人格升华  7.3  艺术美欣赏中的心理现象    7.3.1  期待与挫折    7.3.2  想象与领悟    7.3.3  判断与直觉    7.3.4  愉悦与净化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思考题第8章  艺术美的形态  8.1  崇高    8.1.1  艺术崇高的本质    8.1.2  艺术崇高的特点    8.1.3  艺术崇高的类型  8.2  优美    8.2.1  艺术优美的本质    8.2.2  艺术优美的特点    8.2.3  艺术优美的类型  8.3  悲剧    8.3.1  悲剧的本质    8.3.2  悲剧的特点    8.3.3  悲剧的类型  8.4  喜剧    8.4.1  喜剧的本质    8.4.2  喜剧的特点    8.4.3   喜剧的类型  8.5  荒诞    8.5.1  荒诞的现代性    8.5.2  荒诞的本质    8.5.3  荒诞的特点    8.5.4  荒诞与喜剧、悲剧的联系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思考题第9章  艺术美的中国特色形态——意境  9.1  意境理论的发展    9.1.1  酝酿期    9.1.2  形成期    9.1.3  成熟期  9.2  意境的本质    9.2.1  意境是欣赏者所获得的审美性意义世界    9.2.2  意境是一种特殊的境界    9.2.3  意境是能暗示终极价值和本体存在的意义世界  9.3  意境的层次    9.3.1  情景交融    9.3.2  审美性自我确证    9.3.3  终极意义的开显  9.4  意境的类型    9.4.1  有我之境    9.4.2  无我之境    9.4.3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关系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思考题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系列丛书•艺术美学导论》可作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美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艺术概论课程的辅助教材,还可作为艺术学各专业研究生的理论读物。

前言

美学在当代中国曾一度成为“显学”,但当代中国的两次美学大讨论主要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和一般美学体系而展开,而对艺术美的专门研究较少。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我国的艺术美学研究还不够深入。与成百上千的一般美学原理著作相比,国内艺术美学专著和教材数量还非常有限,这正是编写本书的一个原因。编写此书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当前的艺术教育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所有艺术院系都迫切需要一部能适应艺术院校师生教学之需的艺术美学教材,这也就使得本书的编辑出版刻不容缓。与此前的一些艺术美学著作纯由理论研究者撰写略有不同,本书的编写者有的有过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的实践,有的则具有多年理论研究的经验,希望这种人员组合能使本书更贴近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实际,而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便于读者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规律。当然,学术基础不同的作者在学术研究上的侧重点不同,文风也不同,本书也没有刻意去强求写作风格上的统一,而更关注的是本书是否揭示了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想要了解的规律。艺术美是全书关注的焦点,试图让读者全面了解艺术美的本质、规律、形态是本书写作的目的。在写作过程中,编写团队内部注意经常沟通,探讨更合理的说法,力求结论的全面具体,力戒空话、套话。但并不能说,本书就尽善尽美,由于我们这支编写队伍很年轻,考虑问题还未必完善,很多方面思考还不够深入,因而本书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所预先设定的目标还有待读者的检验。诚挚地希望读者对本书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我们进一步完善本书的内容创造条件,我们将感激不尽!

章节摘录

1.3 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阶段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既不是艺术中的善也不是艺术中的真,既不将审美当作道德实践也不将其当作认识活动来研究,它强调美是艺术所追求的最重要的价值,强调自己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是在认识论的艺术美学之后才出现的,它的出现不是对伦理学的艺术美学和认识论的艺术美学的简单否定,而是既有所肯定又有所否定,很多在认识论和伦理学的艺术美学中合理的内容如今都被纳入到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中。具体来说,伦理学的艺术美学对现代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美及艺术美是一种价值属性、是对人的某种需要的满足这一理论假设上;而认识论的艺术美学对现代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美与个人以认识为基础的生活经验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上。1.3.1  西方的艺术美学的独立虽然康德和黑格尔为西方西方艺术美学的独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他们的基本思想还带有很强的认识论艺术美学的印记,康德甚至还带有伦理学艺术美学的印记。西方艺术美学完全走向独立是在20世纪,而从康德到20世纪的克罗齐、托尔斯泰等人,西方美学一步步摆脱认识论艺术美学的影响而走向了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1.康德的艺术美学独立形态的西方艺术美学的奠基人是康德,虽然他最终从善的角度来定义美,也将审美当作一种特殊的认识,但他的理论同时也包含着解构认识论艺术美学和伦理学艺术美学的内容。而康德对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的突出贡献是他对美的分析。康德认为美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规定。首先是“质”的规定:“鉴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或不悦而对一个对象或一个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一个这样的愉悦的对象就叫做美。”这就明确规定美和艺术美是非功利性的。其次他从“量”的方面对美进行了规定:“美是那没有概念而普遍令人喜欢的东西。”虽然美与概念性认识无关,但却与概念性认识一样能让主体获得普遍认同。康德认为之所以大家都会对美的事物做出审美评价是因为正常人都有一种先天共通感。

图书封面


 艺术美学导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为什么要编一本”艺术美学导论“呢? 书中说因为”与成千上万的美学原理著作相比,国内艺术学专著数量有限。” 那些成千上万的美学原理好歹抄也抄的言之有物,总比这瞎“编”还强一点点。································································································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北大的这套书其实很适合考试,目标明确,有小结,有课后问题。不过这本实在平庸,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第一章比较有价值。第三章的自我确认有点意思。有几篇评论的例子,不过非常死板参考价值不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