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专科 > 传染病学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309063752
页数:402页

作者简介

《传染病学(第4版)》系统介绍了我国常见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基本知识。全书共分8章3个附录,分别为总论、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病、细菌性疾病、螺旋体病、深部真菌病、寄生虫病和其他。其他部分包括发热、医院感染、感染性休克、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临床微生物学、传染病与生物恐怖。该部分内容多为综合性资料、综合征或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为多种感染性疾病所共有。此外,鉴于传染病学发展的新动态,一些新出现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列入《传染病学(第4版·附光盘1张)》。附录包括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传染病的特征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四节 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章  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第二节 麻疹 第三节 水痘 第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 第六节 脊髓灰质炎 第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九节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第十节 狂犬病  第十一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十二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第十三节 艾滋病 第十四节 天花 第十五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第三章  立克次体病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 第二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第四章  细菌性疾病 第一节 白喉 第二节 百日咳 第三节 猩红热  第四节 伤寒与副伤寒 第五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第七节 霍乱 第八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九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十节 鼠疫 第十一节 布鲁菌病 第十二节 炭疽 第十三节 结核病 第十四节 厌氧菌感染 第十五节 败血症第五章  螺旋体病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二节 莱姆病第六章  真菌性疾病 第一节 念珠菌病 第二节 曲霉病 第三节 隐球菌病 第四节 肺孢菌病第七章  寄生虫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第二节 疟疾 第三节 弓形虫病  第四节 日本血吸虫病 第五节 并殖吸虫病 第六节 华支睾吸虫病 第七节 姜片虫病 第八节 绦虫病与囊虫病 第九节 包虫病 第十节 类圆线虫病 第十一节 丝虫病  第十二节 旋毛虫病 第十三节 钩虫病 第十四节 蛔虫病 第十五节 蛲虫病第八章 其他附录1 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附录2 小儿各种预防接种实施程序表附录3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前言

  传染性疾病对人民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各型病毒性肝炎、麻疹、伤寒、痢疾等经典传染病目前仍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此外,近年来不少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发病率出现升高趋势,新发的传染病也不断出现。因此,传染病教学是培养合格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一环。  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医科大学6所院校的传染病学专家共同编写的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对经典传染病的阐述系统、全面而重点突出。本书共有8章和3个附录,包括总论、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病、细菌性疾病、螺旋体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其他。内容涵盖了我国常见传染性疾病,对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霍乱、血吸虫病等对我国人民健康威胁较大的重要传染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均有较为详细的阐述,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主要传染病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并对我国常见重要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知识有较深的理解。  2.对再发以及新发传染病均有涉及。2003年新出现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已被国家列入乙类传染病,本书有专门章节介绍;此外,由于近年来国际恐怖分子有利用炭疽、天花等病原体搞生物恐怖活动的可能性,因而把原已删除的“天花”重新列入,并在其他部分中增加了“传染病与生物恐怖”一节,有助于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最新动态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3.对临床常见的感染病及其相关综合征专门进行介绍。结合临床实践,本书增设了深部真菌病一章,包括隐球菌病、念珠菌病和肺孢菌病;此外,在其他部分对医院内感染、感染性休克、发热等疾病或临床情况均有系统介绍。

内容概要

  翁心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传染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内科学会及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感染病杂志》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科(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之一。从事感染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是国内著名感染病学家之一。曾参与国家“863”、“973”、“十一五”攻关等多项重大传染病研究项目,在国内以及国际重要杂志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作为“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课题研究成员获卫生部科学技术成果乙等奖,“对链球菌以及结核病的研究”也分获上海市科学进步二、三等奖。长期从事传染病学教学研究,主编或副主编多部《传染病学》教材,是第11、12、13版《实用内科学》副主编,《现代感染病学》主编,并参加编写其他大型专业书籍20余部。  张婴元,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至该校附一医院(现华山医院)传染病科,1972年至该院抗生素临床应用室继续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1984一1985年获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医院进修临床药理。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内科(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之一、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抗感染药临床评价及临床药理研究、细菌耐药性防治研究。擅长于感染性疾病诊治,包括疑难重危感染者的救治。承担并完成有关感染病诊治、抗感染药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性防治等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科研项目获奖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先后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感染化疗学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临床医学》编委。数十年来从事医学本科生、研究生等的教学工作,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近20名,编写大型参考书8本,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指导研究生撰写论文40余篇。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总论  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引起的疾病均可称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感染性疾病中具传染性并可导致不同程度流行则又称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contagious diseases)。显然后者具有特定的含义,是感染性疾病中的一部分。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常造成大流行,对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经济建设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探索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促使患者恢复健康,并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一门临床学科。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较长时期内,传染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仅仅在几个世纪前,许多城市由于腺鼠疫流行而荒芜;人们因患天花而留下累累创疤;整个军队溃败于霍乱和螺旋体病。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药学等迅速发展,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球已于1979年消灭了天花,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也明显下降。从全球看,有人认为世界医学模式已发生了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但近年来,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再次流行,甚至超出了原来的流行程度,被称为“再出现的传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diseases)。同时还出现了数十种新发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特别是21世纪第1场瘟疫——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在全球的暴发流行令人惊心动魄。因此控制传染病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而且是一个严峻的社会安全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常备不懈,反复斗争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一节 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是有生命的病原体,它在人体内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致病因素所造成的疾病有本质上的区别,感染性疾病具有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与其他疾病有所不同。

图书封面


 传染病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本书的出版倒是2009年的,可是有些内容没有跟上时代,比如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就不是最新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