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北美》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学习方法 > 闯荡北美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2
ISBN:9787801964595
作者:陈思进,小玲
页数:254页

风雨同舟闯荡激情人生

风雨同舟闯荡激情人生――读《闯荡北美》有感玉 香一位新世纪闯荡北美的奋斗者,一位风雨同舟、携手并进的妻子,他们带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带着谋求发展的美好梦想,奋进拼搏、勇往直前,历经生命中无数次风云变幻,在异国他乡开创一番新天地;他们在生活中甘苦与共、相互支撑,正是这份爱的力量,融进了他们的事业里,在艰苦的跋涉中,他们肩并肩搏击风雨,无往而不利,在北美闯荡出一段精彩纷呈的激情人生。最近阅读了加拿大籍华裔作家陈思进、小玲夫妇的纪实文学作品《闯荡北美》,内心涌现出一份欣喜和感动。也许是久未见到如此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励志作品的缘故,得之若宝,留给了我太多的思索空间。这是一本融个人奋斗、人生经验、生活情趣描绘于一体,充满着乐观向上、智慧策略、温馨甜蜜,给人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的佳作。作者用质朴真挚的语言,描绘出一一幅幅动人的北美生活画卷。他们从踏上北美大陆开始,通过对其生活经历深刻的揭示,独到的内心剖析,生动的情节刻画,真实再现了这对无依无傍的中国大陆青年,在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竞争压力异常激烈的北美社会,宁可放弃在中国的安逸富足的生活,甘愿在美国从清贫的留学生生活起步,一起共同克服重重困境,自强不息、勤奋踏实、锐意进取,终将出类拔萃胜出,平稳立足于美国主流社会精英阶层。在作者夫妇闯荡北美的岁月里,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他们的为人、性格,他们的奋斗目标,他们的身体力行,以及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打上的烙印,无不使人感悟到,选择了什么样的“活法”,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什么样的命运。陈思进在“闯荡北美,追求什么?”一文中说出了他的心里话:“虽然走出国门后,前所未见的环境,纷至沓来的新的信息,常常突破我的文化视野和心理空间,使我不自觉地超越这个层次,但不是核心的。核心的转换需要过程。十来年的奋斗,我在美国和加拿大已可以立足,上述(既定)目标已基本达到。(但)一个疑问冒了出来,在我心中盘旋:我的目标仅止于此吗?……经过9.11事件,当我在中国人所说的“阎王殿”的大门口晃悠了一下而没有进去,又站立在蓝天白云下的碧绿的草地上时,我忽然感到生命是多么宝贵,一个哲学命题在我脑海中升腾而起:‘活着究竟为什么,又应该怎样活着?’”。正是作者这种不安于现状的忧患意识激发出坚定的人生信念, 世界才会向这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然而,要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甘于沉寂,一切从零开始。陈思进放弃了上海舒适安逸的生活,宁可在美国住简陋的地下室,靠白天黑夜做几份工作来交纳学费,成为克里夫兰中国学生中的第一位“勤工俭学者”。这是陈思进最为艰难的创业时期,打工的道路历尽辛苦。值得他欣慰的是,他那位贤惠能干的妻子,同样也放弃了国内风光无限的职位晋升,心甘情愿来到丈夫身边,用她柔弱的肩膀与他共同扛起生活的重担。有这样一个场景特别令人难忘:小玲从国内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来到美国,回到陈思进租住的地下室。面对空荡荡的家还未缓过神来,陈思进马上就要去餐馆上夜班。小玲打开饼干盒子,望着那些可作为晚餐的黑乎乎的饼干,这是他们在上海根本不会去碰的低劣食品,她才明白思进一个人过得是怎样的日子。虽然她的内心百感交集,仍然故作轻松,丝毫不想给他增添任何心理负担。尽管他们在上海设计好的Romantic重逢,被无情的现实冲洗的干干净净,但陈思进看到小玲那理解的眼神,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小玲在“钱”这篇文章里,这样叙述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转眼间,我们便面临家徙四壁,从零开始的闯荡生活,难怪思进在我拿到签证后,苦苦相劝让我在国内多待一阵子。他知道未来几年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样的日子。他即要读书,又要打两份工,为的是不想让我过早地承担那份辛苦。看来我算是来得及时。毕竟出国留学,闯荡北美是我们共同做的决定,我一定要尽可能快的去打工,以减轻他的负担,让他顺顺当当的读完硕士学位。这是外公外婆的期望,也是我俩共同的心愿。……”字里行间,一位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妻子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那么对于她来美国仅三天,连时差都尚未倒过来,就急着去打工赚钱以维持生计的举动,无不令人由衷地敬佩。至于后来陈思进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弃安图进重返“勇者的角斗场”――美国纽约,在冷酷的华尔街上奋力前行,“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跻身美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精英行列,小玲功不可没。在作者夫妇携手闯荡北美的激情岁月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家庭的和谐美满、事业兴旺,完全得益于夫妻之间风雨同舟的艰苦跋涉,其间相互的理解与支持,是幸福家庭至关重要的因素。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但真正做到同船百年,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并非易事。夫妻间跻身到同一个屋檐下,其实就是上同一条人生婚姻的航船。这条船不大,只能荷载两个人的重量,容不得多一个人挤上去;这条船也不甚坚固,它经受不住汹涌的惊涛骇浪。这条船经过长时间航行,惟有四只臂膀形成合力才能到岸。从婚姻的起点到终点的航行,需要经过岁月的风雨旅程,经过无法预期的磨难与困苦。于是有的夫妻使这条船在中途搁浅,双双落水,两败俱伤。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常常能看到一些夫妻,“同甘不能共苦”或“共苦不能同甘”,虽然构成夫妻反目的缘由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没有历经风雨同舟的人生旅程,飘摇的情感才会显得如此脆弱,难道一纸婚姻真的薄如纸吗?但在作者夫妇身上,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终究会全心全意地共同把这条船从起点一直驶向终点。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伴侣,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选择了高攀就不要强求平等,追求了爱情,就甘于从头奋斗。尽管人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许常常波涛汹涌,潮起潮落,然而有了一个人与你共同分担一切,就会使生活变的从容。英国作家毛姆所言:“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自己最满意的状态。”不甘平庸的人,当他发现现状离愿景太远,他能够做的就是化差距为前进的动力,在不断自我挑战的过程中,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而生活中若剥去理想、梦想和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陈思进和小玲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当他们把满腔热情倾注到学业上或事业中,那种与身俱来的执著和坚韧,那永不言败的豪情壮志,都促使他们活出了最精彩的激情人生。陈思进是一位善于思考、方向明确,从未停止过挖掘自身潜能的人。他从来都能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为其不间断地谋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尤其欣赏陈思进在“展望未来”一文中关于“成功”所归纳的六大原则:“一是目标导向;二是价值导向;三是计划导向;四是忘记过去;五是甘于沉淀;六是大胆尝试。”他在父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力量感召下,放弃了在加拿大舒适稳定的悠闲生活,与小玲一起又“杀”回美国再创新业。他说道:“父亲七十岁的高龄还尚且到处奔波,我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于是,他们夫妻俩在美国共同经历了“9.11”的洗礼,在冷酷的华尔街上,曾经一度再次饱受失学和失业的煎熬,虽然徘徊在进退之间,但他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目标一致选择了“进”。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在一片裁员声中,以最快的速度两个月零四天,找到了新工作;而她“为了甩掉陪读的帽子,不再成为思进的影子”,为此埋头苦读,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以四门功课全A,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她说:“我总是这样鼓励自己,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只要肯播种,就会有收获。”(选自《自学英语》一文)至此,我不断思索人生的意义。我的一位同事,有着20几年工龄,有大学本科文凭,有专业技术职称,有工作经验,但是在行业竞聘上岗时却被淘汰了,原因是经过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迁,他想去的那个岗位,已经不能适应其工作需求,换言之该岗位已有更合适的人选。而其它岗位他不屑一顾,因此只能赋闲待岗,无所事事,每月仅领取一点点生活费过日子。于是,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变成了每日的哀叹:自己老了,象是被社会抛弃的人。看着他的处境,我的心中是异常沉重的。曾几何时,我也觉得迷茫,也觉得无助,面对时光的飞逝,面对世事的纷纭,面对壮志的难酬,“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常感叹人世之多变。然而我也明白,若迷失了自己,也就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人活得累一点,苦一点并不是问题,但一个人活着没有劲就大有问题了。如果一个人只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人生失意、压抑的时刻,轻易就放弃了努力和希望,没有了一生的追求,没有了一生的激情,纵然是活着,又有何滋味?读了《闯荡北美》后,我深有感触:人生,其实是一个存在的过程,是一个不以生为殆,不以死为终的过程。美好的生活需要有追求来支撑,真正的人生需要有激情常相伴。

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以911为“卖点”,70年代出生的人描写他们90年代在美国打拼的故事。对于我一个80后,在近年来美读书并留在这里打拼的人,产生共鸣的地方比较少。毕竟我与作者生活的年代,彼此的家庭背景差异还蛮大。911的时候,我还在读初中。 有一点我蛮佩服作者,作者的审时度势,时刻留意着机会机遇,在关键时刻勇于做决定,移民时刻准备着坚毅。最终他们也留下来了。不足的是,里面对于中美的文化,政治等等涉及不多甚浅,惹人深思处尚缺。以下为我认为比较有用的书摘:p.40 在我看来,中国菜到了克里夫兰,味儿就变了差不多了。什么青椒牛肉,芥兰鸡,蘑菇鸡片,甜酸肉,左宗鸡等,都是大师傅把调味汁先打好,起个油锅,然后把菜在滚水里飞快煮一下,再放进锅里。 等到菜快要炒熟时将调味汁撒上翻炒几下就成了。p.51 如果才能获得(移民)成功,是大家关心的事情。我觉得,成功在于心态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因此提出六大原则,与大家分享。一是目标导向二是价值导向 移民到新的环境,自然有文化冲突和价值冲突。许多移民身体来到北美,但是思维价值观还都是老一套,这样就形成了老观念看新问题的矛盾。因此要想成功移民,就必须在价值观导向上下功夫,比如遵守公共道德,比如学会义工,比如参加政治,这些都是成为北美人的必要功课。此外,不要死守”沉默是金“的原则,而是勇于推销自己,遇到问题积极申诉,这些都是与价值导向有关。三. 计划导向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与大目标配合,良性积累,一步一个台阶….四 “忘掉过去”五 甘于沉淀六 大胆尝试p.72 作为中国人,我真感到羞愧难当。为什么我们的“地盘儿”就不能象意大利街那样干净呢?(Mulberry street) 在这个大国际都市,我的一言一行所代表的就是中国,无论你承认还是不承认。p.77 纽约向所有张开双臂拥抱它的人,好不吝啬地赠送着两个礼物:孤独和隐私。p.85 纽约能够成就一个人,它也能毁了一个人,这全都视打拼者的幸运度而言。p.185 我连中国籍都“丢了”, 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论长道短?p.193 出国排在首位的应该是眼界的开阔,视野的开阔。出国后发现,原来自己对国外的了解是那么有限。出国后,对美国,加拿大的现代化,物质上的富裕没有感到惊讶,相反,我最初倒是奇怪这里怎么不象我想象的那么“西方”,那么“资本主义”。 但是,这里的很多软件类的东西,比如社会的运行机制,人们的价值观,集体性格以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各个民族所经历过的历史路程,乃至全球的变化多端的心态,思潮和格局,所有这些都是我不置身其中就难以领会得到的。在这里,由于资讯的全面,对世界其他文化的认识不见得就是最正确的,但起码是从一个新的角度,甚至全方面出发的,有时也是更直接更快速与丰富的。最重要的是,最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有了一个反观的再认识。这一点,对于我这样一个学识不够渊博,思想不够成熟的人来说,很重要。我留学美国的感觉,有点象1979年第一次读到“朦胧诗”时的感觉。当好我想,哦,诗还可以这么写!到了美国后,我的感受是,哦,人还可以这么活着。这里,并不是在讨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也不是在比较东西方文明的优劣。假如要争论何方的月亮更圆,就如果两小儿辩远近,智者也是说不清的。我们讲的更为基本的东西-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 John Mill 在《论自由》一书中曾经说过的那样:认为人类的生存应当建立在某种方式上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一个人具有相当多的常识和经验,他那能显示自我存在的方式就是最好的,不是因为就其方式本身来说是最好的,而因为那是他自己的方式。p.194 对一个人或者民族来说,真正可怕的还不是意识的局限,而是在这这种局限中形成的一种绝对思维。他们不自觉地以自己社会的一切作为是非标准来判断其他社会的一切。有时,他们能走出国门,却走不出这种绝对思维。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不外乎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中庸之道和”取其精华,去其糟蹋“的现代辩证方法。细究起来,这不过是基于同一种思维模式上的两种不同的判断和取舍方式。”为体“的”中学“, 不但是决定”西学“有用无用的基础,而且显然也是区分“精华”与“糟粕”的标准。美国人在这方面有着几乎同样的问题。一百多年和平发展所造就的强大的经济力量、先进的科技学术,逐渐完善的民主体制和日渐流行的大众文化,使美国人过于自以为是,以为美国的社会模式是各国都应仿效的“模版”, 美式的价值观念更是衡量世界上一切食物的绝对标准,而很少意识到美国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例子,并很可能是一个颇具特殊性的例子。这种偏见的倾向在美国“自由“的学术和”客观“的新闻报道中随处可见。基于绝对的思维模式,人们往往会形成一种僵硬的”对错“意识。人们几乎是先验地从自己社会生存方式中获得“正常”的观念,并不自觉地作为其判断是非的标准。而就是把自己放在“正常”位置上的同时,他们便把别人放在“异常“的位置上。于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变成了”唯一正确“的事情了。p.231 在某种意义上,良好的自行车或交通基础设施是社会文明的反映:它表明一个骑自行车或坐公车上班的公民与另一个坐在豪华轿车里的公民是同等重要的;这就是交通所体现的公平性。


 闯荡北美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