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高职高专 > 中药学章节试读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35703972
作者:张延模 编
页数:442页

《中药学》的笔记-第1页 - 泻下药

其实我在看张廷模老师的中药学视频 然后拣重点的 有感的 总结如下:
泻下药分三类:【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泻下药不能单单理解为具有泻下作用的治疗里实热症的药物,只要具有滑利大便功能的都可。
【【攻下药】】
主要作用有三: 一、滑利大便;
二、通泄导滞(不仅仅指胃肠食滞,还可水饮、湿热等,通因通用就是这道理);
三、清导湿热(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ps:关于第二、三点,我反复听了三、四遍,还是听不太明白,总觉得分为两类多此一举。
【大黄】张景岳这个温补派的人儿最常用四位药:人参、黄芪、熟地、大黄,前三味均为温补性,独大黄苦寒下,可见貌似很重要的说啊~~~
作用:1.泻下通便。大黄的通大便作用很显著,一用即有效,可以暂时用来治疗习惯性便秘,但是由于内含一种收敛止泻的成分,不能长期服用,所以不能长期治疗习惯性便秘。明白了不
2.清热泻火。用于热疾便秘,但寒积、胀满也可。
3.清热解毒。可用于疮痈肿痛
4.凉血止血。这两者是并列的,既可凉血又可止血,非因果关系,所以治疗热入营血效果很好,临床上治疗上消出血很好。生大黄可止血,但炭炒更好。
5.清泄湿热。
【芒硝】
1.内服泻下。这玩意为撒能通便呢?因为其味咸,利用西医渗透压的原理来说,因为咸,使得肠道里会进入大量水分,故通便。可与大黄相须为用
2.外用清热。疮痈,红肿热痛。比如冰硼散。
ps:由于这丫溶水性很强,故不煎煮,一般煎煮完其他药之后,分次兑服。
【番泻叶】
泻下通便--------便秘---------习惯性便秘----------------同等用量前提下,效果比大黄好----------------3-6g
【芦荟】
1.小剂量泻下通便,大剂量攻积导滞-----------同等剂量下,效果优于前三味,且不容易引发继发性便秘。
2.清肝火
3.外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ps:这丫也只入丸剂,散剂会黏在舌头上,并且芦荟很臭很臭 也做“臭荟”
【【润下药】】
其实 具有缓下通便的药物很多,但都因为同有其他好多种功效,缓下通便不为主要功效,都被拐到其他章节,只剩下很纯粹的两味中药:郁李仁、火麻仁。
【【峻下逐水药】】
这是最猛烈的一类药,服用1-4h即可见效,引起的腹泻如水下注状,大黄也不过8h后才起效。
这类药通过大便排出体内水湿邪气治疗有关水湿疾病,最常用于水肿+痰饮。峻下药治疗的水肿是胀满、二便不通类型,临床上可用于腹水、胸水治疗,但目前多用西医抽水方法,较少用中医方法。。。
一般在化痰、利尿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类峻下逐水药
这类药全部有毒,所以用量要注意,同类不可配伍,不能混在一起使用。
【甘遂】
逐水泻饮-------相应治疗水肿、症饮,逐水要药
醋煮,能降低毒副作用
入丸散,不入汤剂,因为有效成分不溶于水。
十八反:不能与甘草同用。
【大戟】
泄饮----------治疗水饮、痰饮、臌胀-------------------京大戟
外用能消痈散疮-------------------------------------------红大戟
入丸剂,不入汤剂
【芫花】
逐水退肿泄饮-----------长于治疗胸胁水饮
祛痰止咳-----------------这个可以看作是为撒长于治疗胸胁水饮的原因,但是这个虽有
效,但有毒,有其他无毒功效药,无需用此味。
清热解毒-----------------治疗痈肿,主要用于白癣的治疗
【牵牛子】
逐水退肿泄饮----------------治疗水肿方面比之前三味药都有优势。
牵牛子用量在1.5-3g,1.5克可以缓下通便,2g可以攻下通便,3g可以逐水通便。why可以这么广泛的作用咧????原因就在于于于于、、、、它的毒性在这里面是最小小小的的的的
十九畏---巴豆
【商陆】
最佳治疗----水肿!!!利尿作用强于牵牛子,对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效果优于前者诸药!!!
消痈肿------见肿消!!
醋煮,能减低毒性。开红花的毒性大于开白花的
【巴豆】
峻下作用最强!!!为撒咧?因为内含脂肪油,对肠道有很强刺激性,20滴巴豆油都可致人死地。蒸汽都不要接触、、、、、、
1.巴豆性热,温下类,用于臌胀、腹水,泻冷积。服用冷粥,清热药煎汤,
可稍微减缓一下峻下药性,热粥可增加药性。
2.祛痰利咽-----------喉痹。咽喉肿胀的很厉害的,白喉引发了痰浊雍盛,呼吸困难,
用于急救,吊豆穿线来回经过咽喉,有一定的作用
入散剂,0.1-0.3g

《中药学》的笔记-第4页 - 利水渗湿药

以通利小便,消除水湿为主要功效治疗水湿病症的称为利水渗湿药。
水为有形,湿为无形。“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
除湿的最终途径都终结为小便滚出去,so可以简单理解为 利水渗湿药为利尿药 或者 利湿药
分为三类: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

(一)利水消肿药
药味甘淡,淡能渗能利。
药性平和。
归经:肾、膀胱为主,也有脾、肺。
【茯苓】
真菌类药物,抱松树而生。
1.利水渗湿。应用广泛,为撒?首先药性平和,其次“扶正不碍邪,祛湿不伤正”,虚实皆宜
2.健脾益气,但药效较弱
3.宁心安神,痰扰心神最佳!
茯苓皮(黑色)只有一种功效:利水消肿!
赤茯苓跟白茯苓两者,虽说,白茯苓长于健脾宁心,赤茯苓长于利水渗湿,偏清湿热型,但其实两者差别不大。
茯神——茯苓里面有松根的,长于宁心安神。
朱茯苓——其实这玩意的炮制方法不对,一入汤剂,朱砂不溶,就很容易出现毒性。

【猪苓】
寄生在枫树、桦树的真菌
利水渗湿功能强于茯苓,但无健脾、宁心作用。

【泽泻】
水生,药性偏寒
1.利尿功能强于茯苓
2.泻下焦热,还可泻相火——六味地黄丸

【薏苡仁】
1.利水渗湿
2.健脾
(1.2.效果都不及茯苓)
3.舒筋——祛风湿——湿邪偏重的着痹兼筋骨痿软
用量较大。30g,50g皆可。
生用利水渗湿功用大些,炒用健脾效多。

(二)利尿通淋药
首先普及一下淋证的分类:热淋 起病多急骤,或伴有发热,小便赤热,溲时灼痛; 石淋 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气淋 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血淋 溺血而痛;膏淋 淋证而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劳淋 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车前子】
1.利尿通淋 任何淋证都可使用
2.渗湿止泻(水湿泄泻) 利小便以实大便,分清别浊。(盐炒车前子,做散剂——水湿泄泻)
3.清肺止咳
4.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对于肝肾亏虚、老眼昏花,也有作用
(包煎,小、粘液质)
车前草一般可代替车前子,但肝肾亏虚引起的目视不能无效,并可清热解毒。

【滑石】(粉末状矿物质,包煎)
利水渗湿、清泄暑热
爽身粉——滑石粉(收湿)


【木通】
利水渗湿。上清心火,下利小便,常用于心火下移小肠的淋证
通经下乳。有利于通月经、通经络。
(插播:产妇无乳:原因1.气血亏虚——补气血。2.乳脉闭阻——木通表现的机会到了!!!)


【通草】与木通基本一样,只不过较平淡

【石韦】
可凉血止血,最适合血淋。
也可清肺止咳

【海金沙】(孢子)
利尿通淋专药 (包煎)

【萆薢】(平性,偏寒)
除湿

【地肤子】——湿热引起的皮肤瘙痒

(三)利湿退黄
利湿跟退黄可单独说明,也就是说这个退黄,除了湿热黄疸外也可用;其他湿热症也可以用,但湿热黄疸治疗最多。

【茵陈蒿】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花期,内含有效成分——香豆素最多
清热退黄要药 + 栀子、大黄= 茵陈蒿汤

【金钱草】(神仙对坐草)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效果不如茵陈蒿,但结石性黄疸、泥沙样结石较好。因为其能改变胆汁的酸碱度,抑制结石的增长。
利尿通淋。(砂淋、石淋)

【虎杖】
利胆退黄、利湿退黄,通五淋。
活血化瘀——孕妇忌服
清肺祛痰
缓下通便。

《中药学》的笔记-第7页 - 消食药

有些人把这章药叫做 消导药,其实这是不准确滴,为撒咧?消——消其积也,导——行其气也、或缓泻导滞。而消食药单味药大多只能消其积也,莱菔子除外,这丫可以叫做消导药。
功效:顾名思义——消食,另外有的仅仅化积,有的还可和中,有的还可健脾。
主治:饮食积滞症
轻症可用消食药,急症可用涌吐药~~~~
【山楂】
消食化积——擅肉食,内含解脂酶
收涩止泻——炒熟涩味,生用酸收
还能活血化瘀
此外,山楂子形同睾丸,故古人说 治疗疝气 睾丸肿胀也有效
【神曲】
面粉、苍耳子(茎和叶)、青蒿、莱菔子、辣蓼、赤小豆、杏仁六种原材料加上发酵菌炮制而成,故又称“六神曲”
消食化积——各种都可消,另六种原材料中部分由解表退热之效,故治疗饮食积滞兼表热最佳
【麦芽】——大麦的崽儿
消食化积——擅淀粉类
回乳——用量要很大 至少120g
【谷芽】(稻芽)
跟麦芽同效,但较缓和
【莱菔子】——除了胡萝卜之外的所有萝卜的种子
消食化积——各种都可,原理:增强胃肠运动——一般炒用
行气消胀——过用容易耗伤正气
祛痰——生用会引起轻微恶心,更适合祛痰——三子养亲汤
【鸡内金】
鸡的沙囊的内壁,沙囊并不等于胃,因为其不分泌消化液
消食化积——在消食药中消化功能最强,因为其内含一种促胃激素,这种激素既能促进胃肠蠕动,又能促进消化液分泌;鸡内金还可以健脾!!!
(不过一般60°C 以上这种有效成分就会被破坏,故一般低温干燥)
涩精止泻——参考
化结石——可配伍金钱草~~~

《中药学》的笔记-第5页 - 温里药

温中祛寒————里寒证————温热药
基本功效:温中 其次功效:温经

【附子】
与川乌、草乌是出自同一植物,只不过为其旁根
1.回阳救逆——亡阳证——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但急救的时候 怎么可能再去熬煮附子呢,所以现在都是西医急救的同时,可用参附注射液辅用
四逆汤——附草姜。甘草能抑制附子的毒性。附子性守,干姜性走,干姜与附子同用,可增加药性,现在研究甘草同用,也可增加药性。
2.补火助阳——各种阳虚
3.散寒止痛——既能温中又能温经——对于风湿寒痹又兼阳虚的最好
附子有毒,乌头类不能与半夏、瓜蒌同用
在水中长时间煎煮,可去除毒性。

【干姜】
干姜跟生姜是同一株食物的不同栽培品。干姜不培土,故生长慢,生长的实;生姜一直在培土,长得快,生长的较松。
1.温中 主要在脾胃
2.回阳通脉——亡阳证。主要归心经,改善脉细欲绝的状态。
3.温肺化饮——苓甘五味姜辛汤
干姜长于温中,长于温肺化饮。生姜长于止呕还可以祛表寒。

【肉桂】
干皮,与桂枝同一种植物,那个是枝条而已
肉桂去掉栓皮——桂心
1.补火助阳 阳虚诸证 常与附子相须为用。与附子区别:附子能回阳,肉桂不能;肉桂长于引火归元——肾阳虚引起的虚阳上浮的一种(真寒假热),其实附子也能引火归元,张景岳的《本草正》中提到附子大能引火归元
2.散寒止痛,广泛使用。附子能祛风湿,肉桂入学分,长于温通血脉,治疗寒凝血瘀。

【吴茱萸】
1.散寒止痛
2.温中止呕。止呕功效是独立的。
3.燥湿。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泄泻,其中补骨脂温阳,五味子、肉豆蔻固涩止泻,吴茱萸只用于燥湿,止泻作用很轻。
吴茱萸丫还有毒!!

【茴香】温中、温经还行气!
【丁香】温中降逆——降胃气,降胃逆
散寒止痛;温肾助阳,效果不明显
丫跟郁金相畏
还有什么 高良姜、花椒、胡椒神马的
我不想说了 补一句:花椒可杀虫 既内服又可外用,外用较多

《中药学》的笔记-第2页 - 祛风湿药

这是一类治疗风湿痹症具有祛风湿功效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祛风湿 不等同于 祛风除湿,前者单指治疗风湿痹症,而后者则是广义的风邪、湿邪、、、、、、
这类药的主要功效:舒筋(肌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活络(局部麻木、偏瘫、口眼歪斜),补肝肾、强筋骨(肝主筋,肾主骨)
风湿痹症分类:风痹(游走性)、寒痹(冷痛甚)、湿痹(重着)、热痹(红肿热痛)
性味:多温燥,祛风散寒跟祛风强筋骨药多属这类,祛风清热药偏寒凉。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治疗风湿痹症的药多跟活血化瘀药相配伍】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可与羌活一起记忆。
作用有三:1.祛风湿:治疗风寒湿痹,但是独活善治下半身,羌活善治上半身。
2.发散风寒,祛表,但是羌活效果比独活强。
3.止痛:独活善止少阴痛,比如牙痛啊之类的,羌活善止太阳痛,
如项背疼痛。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表里相应。
【威灵仙】祛风湿,止痛,通经络,治疗诸骨鲠喉。
值得一提的是止痛之效:可单用于治疗胆囊炎痛,肝胆湿热型。
【川乌】----母根(子根为附子)
止痛效果很好,热性,适合寒痹,各种寒症。
生用有大毒,需炮制,先煎,滴液滴到舌头上,无麻感,即安全。
川、草乌功效相同,草乌毒性大些。
【蕲蛇】--------即白花蛇,后来因为金钱白花钱抢名字,故改名蕲蛇。

单列祛风之效:1.祛风湿效果很强-----用于治疗风湿顽症,久治不愈的风湿、麻
木,更多用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2.祛风止痒---------抗过敏,治疗疥癣,其中有个治疗麻风之
效,其实不怎么准确,麻风病人本身具有知觉障碍,无法感知
瘙痒感,所以蕲蛇治疗麻风并非祛风止痒之效,而是提高免疫
力。
3.祛风止痉,其实是息风止痉,用于治疗破伤风之类。
剧毒,毒素在头部毒牙、毒腺中,中药中所用的均是去骨、去头,仅留肌肉部分
【乌梢蛇】--------无毒家养蛇。行为功效与白花蛇同样,稍缓和一些,增加用量即可,现在白花蛇属保护动物,一般多用乌梢蛇。
蛇类一般不用汤剂,多用丸散剂。
【木瓜】 有两类:贴梗海棠(皱皮木瓜)----正品;木瓜(榠楂)(光皮木瓜)
1.祛风湿:功效较温和,不强;
2.长于舒筋,主要缓解关节屈伸不利,舒展筋络(前面蛇类主要长于通络);
3.化湿-----中焦,作用不强,但可以用

【【祛风湿清热药】】
用于风湿热痹,清热性并不很强,一般需配伍,其中苦寒性最强的是防己。
【防己】
有两类:木防己-----偏风气。这个东西要慎慎用!
and
汉(粉)防己------偏水气。其实他每种功效都很强,但属马兜铃科,慎用
1.苦寒,单位药适合风湿热痹,但由于其祛风湿之效较强,故可配伍其他药用于各种
2.止痛(人家能直接止痛,并非间接效果),比如神马牙痛啊(肾、胃火),头痛(肝火),降血压
3.除湿——主要用于湿热水肿,由于其很好的利小便功效,脾虚水肿也常用!
【秦艽】
苦寒,不如防己,适合于风湿热痹,但通过配伍可用于多种症型。
“凤风家之润剂”--------不容易耗伤津液
退虚热--------类似胡黄连
【络石藤】祛风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祛风湿比后两功效强)
【雷公藤】祛风寒,尫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抗炎镇痛作用很明显,类激素作用
有毒,先煎
【豨莶草】(肥猪苗)----有猪的味道
一般酒制用,制后性温,生用苦寒
祛风湿,清热(太轻)。古人有豨桐丸------豨莶草跟臭梧桐制成,治疗风湿痹症
【桑枝】【老鹳草】

【【祛风湿强筋骨药】】
风湿痹症兼筋骨痿软无力,偏温性,与部分补阳药功效类似,如巴戟天,淫羊藿
【五加皮】
祛风湿、强筋骨,且祛风湿>强筋骨,不考虑正虚都可用五加皮,用于风湿寒症
此外还有利水退肿之效:虚寒型水肿较好,心型水肿优于肾型水肿
PS:香五加皮跟五加皮功效类似,但有毒,且无强筋骨之效。
【桑寄生】
现基本把桑寄生跟槲寄生合二为一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补肝肾、强筋骨之效 > 祛风湿
question:为毛桑寄生比五加皮多了一个补肝肾之效????
answer:肝肾亏虚可引起多种症状,比如冲任不固,筋骨痿软,胎动等等,五加皮只是治疗其中一个筋骨痿软而已,所以说~~~ 桑寄生很了不得哦哦哦

【狗脊】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脊(主要指脊柱,利俯仰)

《中药学》的笔记-第8页 - 驱虫药

注意了,这类药名叫驱虫药而不是杀虫药!因为这类药主要针对胃肠道寄生虫,如绦虫、蛔虫,暂时麻痹其,然后排出,并非杀灭;而杀虫药大多真对体表寄生虫,比如疥虫等,可称杀虫,明白了不?
症状:小肠有虫,干扰胃肠功能——>腹痛
争夺营养——>面黄肌瘦、虚性水肿
代谢有毒——>皮肤瘙痒
配伍:驱虫药一定要配伍泻下药,用于排虫!
腹痛较甚的时候要安蛔。
简单可以把驱虫药分为三类:单驱蛔虫药、单驱绦虫药、广谱驱虫药
【【驱蛔虫药:】】
【使君子】
作用缓和,要嚼服两三天
儿童每岁1-1.5粒,最多不超过20粒,使君子味道很好
服用后不宜立马饮热茶
【苦楝皮】
苦寒性,有毒(有效量跟中毒量很难掌握,安全性较低,很难用)
外用可杀虫,疥虫一类
【【驱绦虫药:】】
【南瓜子】
研末服,6-120g
南瓜子主要作用于绦虫的后半部分,故单用驱绦虫效果不彻底
【鹤草芽】(仙鹤草冬芽)所以收集较难,入散剂
作用于绦虫全身,还兼有缓泻作用,故称为驱绦虫要药
绦虫太特么大了,故要配伍泻下药
【【驱虫(广谱)】】
【槟榔】
蛔虫、绦虫皆可用,绦虫较佳,作用于绦虫前半身,故可服南瓜子相须为用。(先吞南瓜子粉2h后,服用槟榔煎液,0.5h后再服芒硝)
行气
利尿
(大腹皮是槟榔皮,除了驱虫外,后两个功效都有)
【雷丸】也叫做竹苓,寄生在竹子上
内含雷丸素,可以杀灭肠道寄生虫,一般入散剂,但60°以上雷丸素就会失效
【鹤虱】驱蛔虫效果好一点
【榧子】坚果类,易于服用,驱绦虫

《中药学》的笔记-第3页 - 化湿药

脾喜燥湿,化湿药是以化湿和中,醒脾和胃为功效,治疗湿困中焦,出现脘腹胀满、体倦、恶心、呕吐,舌苔厚腻伟主要症状的疾病,也可用于湿温暑湿,脾虚生湿等湿症。

性味:辛味为主,辛能行散,部分兼苦,苦能燥湿。
配伍:寒热虚实+行气!
注意:1.中病即止,不要过用,香燥,容易耗伤津液。2.芳香,含挥发油,不能久煎。
虽然这章只有8味药,但是其他章节其实也有好多类似的药,如解表药中的香薷,开窍药中的石菖蒲等都是
【苍术】
1.燥湿。既能芳香气味化湿,又能苦味燥湿,且苦温燥湿功效 > 芳香化湿。
治疗湿阻中焦之要药(平胃散中的君药),不论寒热虚实都可用平胃散加减。
一般都要配伍理气药!!
2.健脾。不过真正的脾虚症多用白术
3.祛风湿散寒。治疗风湿寒痹,特别是湿邪偏重的着痹。
4.此外,也可明目 ,治疗雀目----即夜盲症,主要是可补充维生素A。但现运用不多,多忽略。

【厚朴】
1.行气要药。行气之效强于燥湿。各种胃肠胀气之类的都可用。
Question:既然行气之效那么厉害,为撒不放在行气药中咧?
Answer:因为化湿药少得可怜、、、、、、、╮(╯▽╰)╭这算神马破理由、、、
2.平喘。有痰无痰皆可用,主要是因为其能燥湿行气,脾湿生痰。

【广藿香】
1.化湿。这货用于湿阻中焦最为广泛,为撒咧?因为其药性微温、、、果然神马都不能太过啊、、、
2.解表。类同香薷,但香薷解表之效强于化湿。藿香化湿之效强于解表。
3.止呕。

【佩兰】
化湿,解表。功效类似藿香,但效相对弱。但优点在于其性平,这是化湿药里唯一性平之药。
【白豆蔻】【砂仁】【草豆蔻】【草果】
这四类药均为姜科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并且可理解为功效相同,但有强弱之分
1.化湿 温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所以前两位药可化湿,后两味药为燥湿。
2.行气 行气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3.止呕 止呕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4.温中 温中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但是同中有异。
白豆蔻对于湿温症较好。
砂仁1.安胎,但主要适用于气机阻滞,胃中有寒湿引起的胎动不安,其性温燥,其他慎用
2.温脾止泻。微有涩性。
草豆蔻 一般为白豆蔻和砂仁的替代品,温性较强。
草果 可截疟。但是没有发现其中有类似青蒿、常山内消灭疟原虫的成分。可理解为对其
症状间接起效。

《中药学》的笔记-第6页 - 行气药

行气药现在又称理气药
但是不是太正确,因为气病可有气虚、气陷、气脱、气逆、气滞等等,而这一章的药物多主要用于调理气滞、稍带气逆。
行气药主要治疗气滞(胀、痛、痞——似痛非痛 似胀非胀的一种阻塞证)
药性:绝大多数偏温 ,川楝子、青木香除外
归经:所有的都可归脾胃经 ,部分可归肝经、肺经
毒性:川楝子、青木香有毒

【陈皮】
1.行气调中——消胀,主要在脾胃;2.燥湿;3.化痰
燥湿可以合并为1跟3。比如1行气燥湿,3.燥湿化痰,治疗湿痰效果最佳
之所以放在理气药的第一味,主要其药性温和,功用的广泛性

【青皮】
疏肝理气——偏中下焦,效猛烈,称破气
醋炒可增强疏肝理气之效
(陈皮与青皮:一老一嫩;一高一低;一缓一峻!!)

【枳实】
(原来指枸橘的幼果,现在一边指多种柑类的幼果)
1.破气 作用强,主要用于胃跟大肠
2.化痰

【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行气,既可行气止痛,又可行气消胀。但止痛效果更佳。
用于1.胃肠为中心 2.大肠,痢疾,里急后重 3.肝胆止痛为佳,精神方面较少用

【沉香】
(名贵中药材,不是整棵树都可用,需有结香的位置才能入药。树干受损后自身的保护性,产生油腻腻的,称为结香)
1.行气止痛 多种气滞疼痛,主要脾胃,另温性较强,故气滞寒凝效果最佳
2.温中止呕 很少用
3.纳气平喘 常用语肾不纳气的虚喘。
比较名贵,故一般入散剂,不入汤剂

【乌药】
1.行气止痛 主胃肠
2.温肾散寒

【荔枝核】
行气止痛 主要肝
另古人因为其形似睾丸,还用于疝气、睾丸痛

【香附】(莎草根)
李时珍称它:上效胸膈、外达皮肤、下走肝肾(特别是调畅肝脏气机)
并且还能入血分,有调经之效
古人有四制丸,四种方法炮制的香附,调经止痛之用
故总起来说,香附的功效可归为四个字:行气+调经!
被称为“妇科之主帅”!!!!!!!

【佛手】跟【香橼】
佛手兼有陈皮、青皮所有功效,但药性温和、功效缓和,且价格较贵,故一般都只用陈皮跟青皮了。
香橼跟佛手功效相同,但功效更加缓和。

【川楝子】(金铃子)
药性苦寒,并且药味相当苦,很难吃。
行气止痛——主肝,尤其是肝郁化火
驱蛔虫

【青木香】
马兜铃科药物
古代青木香指的是木香中较好的品种,而现在是马兜铃科植物,两者不同
苦寒,长于行气止痛,但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恶心、呕吐

【薤白】
1.行气调中——还可以单独用于里急后重
2.行气宽胸——胸痹:胸中阳气痹阻,若增加温通阳气之效,可加桂枝、加白酒
【柿蒂】
降气止呕!!!!


 中药学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