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外观设计 > 此时此地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9
ISBN:9787112053537
作者:刘家琨
页数:195页

作者简介

收有“丹鸿工作室”、“犀苑休闲营地”、“群星美术学校”、“鹿野菀石刻博物馆”等建筑设计作品。

书籍目录

关于我的工作前进到起源建筑作品装置作品迷宫印象下乡和返城本质上不仅仅是建筑

内容概要

刘家琨,195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分配至成都建筑设计研究院。1999年成立“成都市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建筑、室内及景观设计。1999年8月参加“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作品展”,2000年3月参加上海“中国房子/建造五人文献展”,2000年4月参加北京“首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2001年9月参加林亚太周“土木——中国青年建筑师展。”

图书封面


 此时此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也是我好几年前读过的书,而且是反复读过。在我以为,它是那批贝森文库里最好的书了。家琨是写过小说的建筑师,没有读研和留学,却在突然间永远选择了建筑。在成都,他用小说家的思维(其实有些也是生活性的)开始艺术家画室住宅创作,一直坚持自己的思维,虽然也是受巴拉干、柯布等大师的影响,但是他把“此时此地”的立场融入建筑中,设计施工都可见他的责任心。那时还新奇他的那个反常天井等等细节,在最近几年,我也逐渐理解中。小说背景给予建筑设计一种有别他人的立场,做出有个人特点的建筑作品。也许不都好,但是思维的引导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     与刘家琨“相识”是因为时代·玫瑰园三期的会所。在建筑的动词化理解过程中,它呈现的应该是与外界某种关系。家琨的作品也一直传达着“聚合、联系”的关系,所以他才会把会所安放在社区园林的中心位置,除了考虑到把会所本身当作核心景观的取意外,让社区居民通过中心会所聚集、交流应该是他最想去表达的。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会所要有一条长长的桥廊横过社区中空一直延伸到小区的安全门外。桥廊,一直是家琨很擅长一种建筑元素。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如何多岑工作室(1995年)、鹿野苑石刻博物馆(2001年)都曾出现过。在这里他是想借“桥”的文学隐喻,通过桥廊这样的建筑词句去打破当今住区相对封闭的心理语境。 诚如家琨在《此时此地》中所著:“都市建筑则复杂得多。况且我们像都市一样:刚刚开始,有欠成熟。在这里,造价和工艺已不成为真正的障碍。问题的核心在于学习如何驾驭功利。它既是建设的驱动力,同时又是破坏力。在它的强势之下,传统的闭关自守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成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盲目工具,正在沦为被动而肤浅的赋形。在这种溃退中,我的策略是跃到起点,介入策划。”置身在城市天际线频繁变更的语境中,作为中国最大城市住宅供应商之一的我们,如何珍视并紧握手中谨小话语权,遵循文脉、肤理、居住的箴言,谨慎而又负责的诉求关于这座城市想象,是我们当下最迫切的诘问。或许在刘家琨《此时此地》中,我们可以获得参考
  •     同一时间阅读了三本书:《江城》、《普罗旺斯的一年》、《此时此地》。江城记录了美国人彼德海斯勒以和平队志愿者的身份在中国涪陵师范学院教英文的两年生活。如作者所言,这本书记录了他在涪陵的生活,夹杂着当地的历史、风景以及那里的人。他既是一个观察者、另一些时候又深深地融入当地的生活。普罗旺斯的一年,我看的很快,大概讲的是英国人彼德梅尔从繁忙浮华的广告公司、漫长灰暗的伦敦隐居到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并买了一座当地的房子,开始和当地人打交道,融入当地的生活这么一件事。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普罗旺斯是常年阳光明媚、天色蔚蓝、薰衣草成片。并不知道每年这里也有几个月是冰封雪埋、也不知道这里的九月葡萄丰收、到了冬天,葡萄酒就成了餐桌上的主角。日享暖阳、夜听虫吟,品尝美食美酒,结交农人匠工、适应乡俚乡俗,四季流转中,山居生活舒缓光阴,涤荡浮躁,沉淀快乐,梅尔几成园中一颗无所欲求心满意足的蔬菜。“一夜醒来,我们便发现变了季节”。此时此地写的是什么呢?我讲不清楚,艾未未的博文里选来的,大部分在讲建筑、艺术、展览,但是行文之间他的很多观点是非常清晰的,我概括不出来,随手抄了几句:任何杯子盛水都不如用手捧起来好喝,我们已经很久没喝过不需要把盖子拧开就能喝的水了————是什么把人弄到了这个境地呢?我们在追求利润和制造可能的时候,把自己放到绝路上、朴素的生活是给人类找到乐园的一种方式。你为什么要发展这么快呢?这么快能使你获得更多吗?这两个问题都很吸引我,并使我不断地受到诱惑。童年的记忆总是快乐的。无论多么艰苦,童年的经历也是一种经验,你每天都会有新的经验,都会因为一些小的经验而快乐。成年人往往会因为有了所谓的价值观而变得很凄惨。因为小的东西不会让你有什么快乐,你永远在进行一种世俗的表达和比较,这样你也就失去了快乐的可能。因为你想获得的实际上是不可能得到的。一个普通人的一天就可以检验一个城市了,随着他去上班,看他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经过什么地方,用多长时间等车,遇到什么样的人。好的城市让人感到便捷和舒服。(用这个标准,那杭州之于我是一个好的城市)他们大多缺少对“此时此地”的一个清楚的认识: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年代,我们经历过什么样的年代,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年代。比如饮食,它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一会时兴吃粤菜,一阵又时兴吃川菜,但每个人不会让自己的味觉随着饮食的潮流而变化,因为我们只有自己喜欢吃的那口菜,喜欢喝的那勺汤。如果每个人都在追求世界潮流,那这个世界会变得非常无聊,生活是每个人走向自己的地方,在自己愿意的心情中去做事情。建筑师也好,一个人也好,应该尊重自己的时代,尊重时代是说你处在此时此地,应该清楚地了解这儿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的一群人,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此时此地的生活。这是我看完以后想到的第一个句子。我常常去买豆腐,卖豆腐的摊主是个三十几岁的女人,总是笑盈盈,她的侄儿替她打下手,有一天找零之余突然闲聊了几句,才知道她和侄儿每天三餐,都用菜摊里面一个电饭煲做出来,上大学那会暑假和大姊、万幸她们在宿舍干过电饭锅炒菜这事,虽然油烟大,容易粘锅,但比起食堂的不晓得可口多少倍,我还给她们煎鸡蛋板板。一日三餐,日复一日,本来想说是不是太辛苦了一些、条件太差了一些,不过想起自己当年也很乐此不彼来,就更觉得豆腐西施是乐在其中,要不然她不会每天笑盈盈啊。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所谓的群租房,一套房子隔成六间中的一间。房间朝南,还算大,带一个暗卫和一个小厨房,其实也就是中间用一扇推拉门隔开,分别只能容纳一个人,做饭的时候不能洗澡,洗澡的时候不能解手,床一侧就是餐桌,餐桌相对的是衣柜,餐桌下码着牛奶、燕麦片、火腿以及其它从家里带来的干货,另一侧还放了两个小书柜,书柜上的葡萄酒架还挂了两只高脚酒杯呢,房间的一角,还斜放着一只冰箱。二十几平米的房间,每天柴米油烟过日子,不觉,已近两年,这就是此时此地我俩的生活。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看过的书。
  •     想起当年特意去郊野参观鹿野苑与何多苓工作室的情景,amazing
  •     最近看的都是些文人气质的建筑师啊
  •     虽然后面别人论文很精彩,虽然刘老师的方案很精彩,但是,书的前半部分,真让我觉得刘老师只是随手为自己的方案写了几句设计说明而已!
  •     喜欢这种亲民的建筑
  •     既可以写小说,也可以做建筑师
  •     可贵的尝试
  •     好书
  •     刘家琨的建筑最大的优点也是“土”。
  •     刘家琨还是一个蛮受人喜欢的建筑师,所以买了他的这本书。只是对理论比较感兴趣,所以只是最开始翻了几页,就在书架上睡觉了。
  •     这套书出得比较早,先买了汤桦的营造乌托邦,这本也很不错,刘家琨早期的一些建筑收录在里面,那时他的作品还主要在四川吧,有画家何多苓、罗中立等人的工作室,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我很喜欢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能清楚的读到设计者的思考和策略,值得学习和借鉴,好书。
  •     建筑师独特的经历,都会不自觉的在作品中流露。喜欢文人气质的建筑师。
  •     最近蛮喜欢刘家琨的 低技和地域 觉得这才是有生气的房子 和王澍相比较 内敛了 许多 空间气氛好棒 还在一些方案上看到了大舍的影子
  •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房子下面卖出去补贴的做法,太中国了
  •     印象最深的是老刘描写他、汪伦,翟永明等一起去看林徽因和梁思成住过的地方,那描写真是一个很好的作家。。
  •     真的得夸夸我大矿院的藏书,04年的时候矿院还没建筑学呢,翔嫂找了好久,才在角落里给俺找到这本书。
  •     还记得是大三暑假实习时候闲来无事读的
  •     再把家琨老师读了一遍。都市建筑的核心在于如何驾驭功利,他既是建筑的驱动力,同时又是破坏了,而家琨,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有情怀又以营销现实为目的的书写文学的在地建筑。就是喜欢他。
  •     电子版的图不清晰,对家琨大叔算是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     廊桥爱好者,天井爱好者。一条朝圣的道路引导到自省的居所。
  •     喜欢此时此地这个理念 喜欢这样的中国建筑师
  •     刘家琨值得一读
  •     比较老的书了 很不错。
  •     有思想的男人。。
  •     写小说里建筑做的最好的,做建筑里小说写的最好的?没看过小说,估计,两者都不够吧
  •     低技 迷宫 刘家琨真的结合了小说和建筑家的身份 对民间手法的尊崇很让人感动 有时甚至放弃美观性的要求 并且偏爱对建造逻辑和建造过程的表露 本土建筑应如是
  •     似乎看到了很多鹿野苑的前身
  •     泛泛之读,语言虽没有王澍的晦涩,但是图太少了。对于初学者如我,还是不能清晰明朗。不过跟王澍的建筑比起来,刘家琨的更接地气。
  •     读之前我只知道他大概是个有品格的人,现在我觉得他是个好人。虽然我没勇气选择这样的道路但是,至少学着积极去接受所有现状,学着去做解决问题的思考
  •     此时此地,就这个时空与场地。挺喜欢刘家琨的风格,低技派、新地域主义构成了不太一样的现代建筑。参与前期策划、将当地的技术与场地、地方文脉的结合,都很有启发意义。但无奈02年的书,呈现的作品太少,并且建筑摄影水平实在一般,感觉理论大于实践。分析部分概念反复出现,有点过度解读的感觉。
  •     很坦诚的建筑师
  •     找寻两年,今日得到,一口气读下来,百感交集。
  •     2014
  •     最喜欢的还是艺术家四宅。理解刘家琨的建筑,一个角度是地域性 + 社会性,另一个角度是小说家 / 建筑师。地域性:1. 边缘的实践;2. 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大众文化的混和;3. 对建造策略、建造工艺和技术手段中民间智慧的尊重;4. 对传统乡土建筑原型的借鉴和抽象;5. 对当下正在大量建造的“平民建筑”和“普通建筑”的关注;6. 对场所-形式的重视;7. 材料的当地性、当代性和大众性;8. 对建构的关注等。社会性:1. 对建筑运作的积极介入,为了专业理想而策划利益理想; 2. 结构体系、工艺、材料等技术资源的现实性和当代性。
  •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     建筑设计初接触# 这个行业经久不衰# 好好利用资源~规划好很好很好~
  •     他是一位并不前卫也不主流的本土建筑师,而我却认为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     比较真实的记录刘家琨设计的一些思考
  •     第二次阅读,刘家琨比张雷有才,竟然在作协写了十年,西藏的工作经历也多有裨益。
  •     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AA啊啊啊啊啊啊
  •     琨哥早期的实践好有意思~
  •     文字处处透露着土土的文艺情怀
  •     略读
  •     刘学长是我心目中唯一能代言中国当代建筑的人,有文化底蕴就是历久弥香啊
  •     有几个例子赞!比如一个改造后的红色酒吧。
  •     何多苓工作日的那个小庭院总是能让人想起。对了尼玛这本小小书竟然五十五块……
  •     家琨兄的隐士精神算是自己对建筑的向往之一
  •     1两个多小时草草读完,前面案例介绍得略水。后面彭怒写的文章还不错。2琨哥真是实在人啊。
  •     第一个项目就是罗中立工作室,难怪说他上学的时候天天跟纯美的人混在一起,不好好上课。。。
  •     走精英路线,做乡土构造,才是中国建筑师的理想化状态。大师都殊途同归了,先跟你说我首先是个文人,然后屁颠屁颠的去跟码砖的师傅学构造。刘家琨也有哲学的东西,但是说话更实在。很喜欢低技派的概念,身处此时此地,就做此时此地的构造。扫描版前面案例不清楚,扫了一下。看了最后面彭怒老师的文章,说到王可可老师去访问刘家琨时的那段互黑,笑死了,大家都是抄大师抄出来的啊!
  •     没想到刘家琨还是个文学青年!文字跟脸长得好不像啊!其实我想给五星的,编辑策划有点糟,扣一星。(我会说这套书是我们公司以前出的吗!自扇耳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