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评论(第1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建筑评论(第1辑)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61845288
页数:160页

作者简介

《建筑评论(第1辑)》围绕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事件与人,建筑圈里那些喧嚣的真相与是非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抒发了建筑师和传媒工作者的思考,评论与预测全书分为茶座、来论、焦点、人物,域外,重读等篇章。

书籍目录

开篇序言    建筑评论之我见
茶座 启程紫禁论道宏猷——城市文化与遗产保护的春季茶套
来论 中国建筑应当追求什么效益
中国建筑理论的失落与呼唤复归
尊重与期待——写在当代中国名师和名院隆重揭晓之际
建筑评论标准反映时代特质
建筑评论之缺失
城市中的建筑
建筑设计方法变革的技术哲学思考
建筑设计整体创造的理念与原则
从建筑师的角度谈城市营造
芝加哥来信:关于艺术或设计的基础
学习、拆解、创造——三把琦子与一部“设计史”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面临的困惑
建筑的音乐之美
焦点 讨“保护性拆除”檄
北总布胡同的哀思
人物 建筑思想家——杨永生
域外 奥运与后奥运的评说
重读 为了建筑
“文革”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现代化≠建筑高层化+玻璃幕墙——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中大”前后追忆
再问中国现代建筑史
述往 再访南岳忠烈祠的断想
作品 筑境山水匠心神州——程泰宁箨筑作品十年展
编后记 评论:永远的建筑命题

编辑推荐

《建筑评论(第1辑)》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王景慧(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2011年进行历史文化名城的检查,我有幸参加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几次检查,一共走了26个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到今年公布30年,这30年的成绩我觉得还是看出来了,如果当初没有这么一个制度的话,项目不会进行的这么好,起码我们今天把它当成一个问题提出来,起码造成一个社会观念,形成一个基本共识,包括历史文化名城的市长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我觉得这是一个挺不容易的过程。当然相应的配套法规,文物法里面加了历史名城,专门又出了一个民法条例,的确还是有这些成绩;这期间又有资金的保障,做了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文物环境的整治,搬迁工程,整理风景区等等工作。 历史名城保护规划是从城市规划里分出来的,变成一个专项的保护规划,而且有它的编织外网,有技术规范,我想这个还是挺重要的。这些年不断的在培训,建设部和中组部有一个市长研究班,每期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课,单局长也都去讲过这样的课。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继续去呼吁,去强调、去要求这个城市的市长做这样的工作,因为历史名城有时候看是个荣誉,但他的本质是一项责任,是一项法规。我们到很多城市去都会写我的城市是什么,我是五A级景区,我是中国文明城市,我是中国国家旅游城市,用电模范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等等一大堆,反正名号很多,唯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写入法规的,所以这不是个什么荣誉,这是个责任。我们到国外都有一个印象,巴黎或伦敦其实还不是世界遗产,它不像罗马、威尼斯等等,但在他们城市中会看到大量历史遗迹存在,而我们很多城市看到的基本都是现代的东西。 历史名城的条件要有两个历史文化街区,这个条件之设立就是因为我们要保护历史格局,传统风貌,但是大部分城市不可能全城有这样的街区,选一个局部地区来代表一下,这也算是一个办法。另外我觉得北京原来有一个25篇历史保护区,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点作用。 文物环境的回归修复,不按照《文物法》的要求,把真的修假了;另外就是旅游景点的建设和文物保护的修复混为一谈,热衷于搞旅游。 怎么看待文物的复建,在《文物法》里面说文物不鼓励复建,在威尼斯宪章里面也提到文物不主张复建。我觉得保护的是一个历史的信息,文物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它的价值最后反映在哪儿,或者如何认识价值,恰恰是因为有那些信息,有那些信息我们可以去解释它,我们可以去研究它,可以去理解它。而这个信息的特点恰恰在于我们今人有今天的认识,明天可以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个信息是无穷尽的,所以就要求最基本的原始的信息应该保存住;复建的东西,只能是我们今人认识到的那些东西。我们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没法复制。所以我觉得复制的东西本身是有局限。一般的说复制的东西即便是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式我觉得它也不具有文物价值。但是它可以有点文化价值。

图书封面


 建筑评论(第1辑)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不多见的,值得读
  •     比较正统的建筑评论书籍,纯粹的学术探讨,不带任何商业色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