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色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开门见山色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302127093
作者:阮庆岳
页数:191页

作者简介

建筑除了响应技术、预算以及现实需求外,当还要有些为人类环境所做出善意出发的思维。 创作过程的困难挑战,是与现实诱惑相互交加共存的,当为与不当为的扶择,或就应该回归去看是否关照了本来自己的初衷吧! 在遇到各样的困难(或诱惑)时,设计者是否还是坚持自己的初衷,努力破围而出地去完成整个案子。 好的建筑并非必然是拥有最佳先天条件的作品,反而是能在自己的既有条件下,做出不卑不亢、适切响应的建筑。 文学也自有其初衷,而是不是违背了自己文学的初衷,是我以为文学创作是否能诚实的所在。 所以可以如此回目于文学与建筑间是因为在面对“诚实与适当”这样的思考时,它们也本是同一物的。 

阮庆岳是台湾著名建筑评论家和小说作者,本来一直在两个领域里分别拓展,但是此次却有意把两种专长汇合,成为文学(主要是欧洲古典文学)和建筑(主要是西方当代建筑)的相互激励、置疑,他在书中所做的,并不是建筑与文学的一般比较,而是强调它们在精神上对作者分析城市/建筑的启发,是超越了一般的所谓学术性的类比的感性随笔。

书籍目录

文学 建筑  1 奥古斯丁 雷姆·库哈斯 某人在写忏悔录  2 契诃夫 斯蒂文·霍尔 人生是个神秘的东西  3 蒙田 弗兰克·盖里 解毒药与毒药  4 王尔德 王大闳 青春是朵含毒的百合    从王大闳到李承宽  5 自然主义文学 格伦·穆科特 森林正在注视我  6 赫拉巴尔 安藤忠雄 孤独却不彷徨    公无渡河、公渡无河  7 琼瑶 贝聿铭 贝聿铭流眼泪  8 波德莱尔 家 屋子里面的屋子    家非家、人非人  9 惠特曼 台北101 离尘不离城    祝福你,台北101!    万丈高楼何处起?10 太宰治 建筑电讯 斜阳    来自梦境的无敌铁金刚    建筑比雨重要吗?    方便面城市    一颗溶化的巧克力糖后记 诚实与适当

编辑推荐

  阮庆岳是台湾著名建筑评论家和小说作者,本来一直在两个领域里分别拓展,但是此次却有意把两种专长汇合,成为文学(主要是欧洲古典文学)和建筑(主要是西方当代建筑)的相互激励、置疑,他在书中所做的,并不是建筑与文学的一般比较,而是强调它们在精神上对作者分析城市/建筑的启发,是超越了一般的所谓学术性的类比的感性随笔。

内容概要

阮庆岳,台湾淡江大学建筑学学土,美国宾州大学建筑学硕士。曾任职美国芝加哥、凤凰城建筑公司,并于台湾成立建筑师事务所,现职台湾实践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为《台湾建筑》和《室内》杂志专栏作家,著有《城市漂流关于三个城市的十二个建筑思考》、《屋顶上的石斛兰》、《弱建筑——从<道德经>看台湾当代建筑》。
另有文学作品《重见白桥》、《林秀子一家》、《凯旋高歌》等问世。

章节摘录

书摘  我个人极尊敬的台湾建筑师王大闳,曾经在建筑设计之余,以十年时间翻译并改写王尔德的小说《格雷的画像》(王译本称作《杜连魁》,名字不错,有《水浒传》人物的江湖意味)。但我一直很难把向来以承继道统为己任的王大闳的建筑作品,与擅长以惊世骇俗玩世不恭姿态,挑衅他同代社会道德的王尔德作联想。  “为什么当初要选王尔德来翻译呢?”我曾这样直接问过王建筑师。  “并没有特别的原因。”他淡淡地回答我。  “为什么偏是王尔德呢?”  “不为什么……”顿着的,又说:“只是用来练练自己的中文。”  这答案令我失望也不满意,便执意地继续追索各样可能。  主张艺术应当纯然存在,无须服膺其他道德标准的王尔德,一生所提倡“唯美主义”的源头,当是与他所身处清教徒观念的维多利亚时代大不相同的希腊美学。他身体力行以螳臂去阻车(并至终因背德而下狱两年,并在出狱不久即去世)的行为,应是在为那个遥远神话般既承认善恶诸神同存、也坦然接受欲望本质的希腊文明,所作出时代蒙昧的不平之鸣。  王大闳在他早年一篇文章里,曾对希腊与王尔德做出憧憬式的致意。文章是在比较他大学所念的剑桥,与后来研究所念的哈佛的差异(他在哈佛时,师从包豪斯创办元老格罗皮乌斯[W.Gropius],并与贝聿铭同学):  ……在哈佛追求学术和技能,成为生存的目的,而不是生活的方式,剑桥的生活却充满了悠闲与优雅,除了追求学识外,更为了寻求更富广的生活,也就是古代希腊所宣扬的全人教育。  哈佛大学可以产生一个肯尼迪总统,但不可能产生一位王尔德。非要牛津大学或剑桥的水土才能培养出一个王尔德。  似乎牵上一些线索姻缘了。  但是王大闳的建筑作品,一直严肃思考西方的现代建筑当怎样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如何在美学上接轨的问题,例如台北的“国父纪念馆”与“外交部”以钢筋混凝土来表达传统木构造的美学可能,以及他先后的几个自宅设计(分别在台北建国南路、济南路与石牌),显现出他对中国文人传统家居生活的向往与追随态度;同时极端自律地对应建筑的材料与工法,喜欢用原质的朴素混凝土来做呈现,完全不会为了媚俗而去刻意迎合讨好。                          P44-P45

图书封面


 开门见山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因为最近想趁假期完成一个以前没有弄完的建筑和文学相关的project,于是试图把所有的能找到的讨论建筑文学之关联性的书目拿来读。这本书的副标题使之看上去几乎能成为一本完美的参考资料。事实上完全不是那样。你几乎不能将他作为一本有学术参考意义的书来读。全书由若干篇轻轻淡淡的小品文组成。也许作者的目的就是愉悦读者的身心。这也许也是一个好目的。但作为一个自认为不吹毛求疵的读者,我对它的起码指望是它对得起它的副标题:建筑与文学想问。不知道其他的读者怎样来看,但就我的感觉是这本书里面某些部分关于建筑和文学的对应关系牵强到令人发指。其中一些感想让人觉得这实在是一本太一厢情愿的书了,例如提到库哈斯:“我其实满期望库哈斯某日终能如《忏悔录》时期的奥古斯丁一样,回归到真正自我心灵的世界,因为他目前只肯相信一切正在发生的事物,不愿对未来投于任何期待的态度,依旧隐约让我不安。”也许因为我的浅薄和我对某些建筑知识的缺乏导致我不能完整公正地评价这本书,我依旧坚持作者看似流畅的文笔盖不过逻辑上的弱。但若这本书的读者不过是要靠它打发一个下午,那还是不错的。即使,相信我,以这本书的字数,阅读速度快者,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解决。
  •     阮庆岳在《开门见山色:文学与建筑相问》一书的后记中说了这么一句话,“所以可以如此回目于文学与建筑间是因为在面对‘诚实与适当’这样的思考时,它们也本是同一物的”。“诚实”之谓,依他所言,(建筑师/作家)在面对困难和诱惑的时候,仍能不妥协,坚持一己之见,当建筑/作品建成之时,乃应回目这实体、这形式、这造物是否依自己的设计初衷。困难易说,诱惑难平,更难在经受诱惑仍不道出自己坚持的一己之见何在,是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的改良、在地空间时间的对话、光线明暗轻重的认知……我想,于是才有他对贝聿铭与琼瑶的同置,对游走世俗的慧黠溜滑的不苟同,对彼特•库克的游疑与叹,对台北101的诘问与宽容;于是才有从公渡无河的感喟到私己空间的形状,可知熔炉外雪花飞逝花火溅。于是,才有从建筑本位、单体层面回归住宅——家——情感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于是,我也才羞赧地只从这一章才读出阮庆岳的性情来。所以……怎样的性情?还是先听一段“森林的苏醒”。爱与饱胀。惩罚与报应。屈辱与暴力。你知背德者何如?被沉入水底,与鸡、猴与蛇,圣人不仁,以世人为刍狗;世人不仁,以背德者为刍狗。他说,此暴力非彼暴力,非是无爱、全然的恶与恨,才是。屈辱呢?籍借权力、机构之恶,践踏之,跺踩之,惩罚与报应。且慢,是惩罚,不是报应。萨福有语,“愿我死去,逃避衰老”。阮庆岳说,愿我死去,在灵魂消逝前让躯体丑恶——有人会去践踏已被砍烂撕碎的尸体吗?有人愿意玷污自己脚去跺踩那早已头脚不分的尸骸碎块吗?回到《开门见山色》。从单体架构到纯粹的空间(家),逃离爱,屈辱与暴力,惩罚与报应。肉身终会老去,灵魂独与家同在,于是才又有爱与恐惧。听,他说,从芝加哥到凤凰城,芝加哥太冷,而凤凰城太热。芝加哥冬天的周日早晨,听CHET BAKER,读大叠的报纸,在这个屋子发生一些短暂如花开花谢起落的爱情,可那之外大半的日子还是寂寞的。何以解忧,惟以激烈焚烧青春花火的方式,驱赶并掩饰寂寞的真实存在。而在凤凰城,沙漠边缘,烈日灼人,并不以花火方式处理寂寞,独自咀嚼,让寂寞沙漏般一粒粒滑落积累到生命的底层。多么东方的体悟,像他说赫拉巴尔,像嗅东方香调的香水,后味尤长,此息绵绵。你知道盖里吗?FRANK O.GEHRY。不知道?那么建于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还是不知道!那么,BOSS SOUL灵魂媚惑男香总是惯用的吧?可知香水瓶身,在光线与阴影、直线与曲线、模糊与透明间游移,从清晰到淡紫、全透明到半透明,是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得到的启示。所以,还是回到《开门见山色——〈波德莱尔 家〉》吧。“设计别人的家,本来一点也不难,但是家应该有的爱与恐惧,我并不你更懂得,也无力触及,因此我无法为你设计你的家。”我并不比你更懂得,也无力触及。
  •     “那个遥远神话般既承认善恶诸神同存、也坦然接受欲望本质的希腊文明”“在这屋子也发生了一些短暂如花开花谢起落的爱情,那之外大半的还是寂寞的。而我就以激烈焚烧青春的方式,来驱赶并掩饰寂寞的真实存在。”“那时,我并不以芝加哥花火般的方式处理寂寞,就独自咀嚼着,让它沙漏般一粒粒滑落积累到我的生命底层。”“本来《进化论》的‘物竞天择’理论,老早远远比《道德经》深入人心。”死神在哪里等待我们,是很难确定的,我们要随时随地恭候它的光临。对死亡的熟思也就是对自由的熟思。谁学会了死亡,谁就不再有被奴役的心灵,就能无视一切束缚与强制。谁真正懂得了失去生命不是件坏事,谁就能泰然对待生命中的任何事。 ——蒙田此际,我偷偷地诉说事情,我或许不告诉所有的人,但我愿告诉你。 ——惠特曼

精彩短评 (总计67条)

  •     琼瑶NN和老贝的眼泪。。。 散文 非论文
  •     因为标题太惊喜,显得内容太勉强。但作为乐趣一读还是可以。
  •     其实还是个中联系还是有点牵强。。。所以看上去总觉得散。。不过也许是自己并没有参透其中的关联??
  •     之前有在网上看过一点 写得真的很不错
  •     不错的思维方式,虽然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但有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     算是无聊中的些些趣味
  •     谁说建筑和文学不是有着某种神似呢。
  •     一本为了装逼而装逼的书…
  •     作者尝试构建文学与建筑的链接,可是读完还是觉得不够尽兴,还是一段文学评论,接一段建筑评论,感觉生硬了一些。也许是我读的不够仔细。
  •     看到这本书很容易想到欧宁先生的《漫游》,此书明显更质朴踏实,这样的杂文读起来更赏心悦目
  •     刚开始看,还可以。挺喜欢book的装订封面
  •     唯一觉得不错的是书名取得不错。但好像开门见山更好,山就是色嘛。
  •     建筑和设计的碰撞
  •     有人在写忏悔录
  •     这种书就是为了吐槽而存在的吧XDD
  •     他又一颗心,但把它放到了冰上,我还是没办法理解这样的库哈斯
  •     建筑和文学的关系其实就像艺术的两扇窗 很微妙,但不是作者那样异想天开。
  •     转手前看完 有几篇比较牵强 女学生梦见自己双生进而设计了隐蔽变化的房屋那段有点转化意味 问题不浅显 看来比较艺术学还是冷门 好的文学可以成为构架建筑的内在精神
  •     又是一个台湾骗子,毫无帮助和益处、浪费时间的一本书,为买到这本书而气愤
  •     书不错,包装很好,快递也给力,很喜欢这款封面的设计感,值得购买,推荐!!!
  •     内容矫情. 装帧与内容颇不搭嘎...但仍有美感. 难为陆智昌了
  •     坑爹之作
  •     水图很多,更像是散文。
  •     文学与建筑的一次小小交融, 不过本来这两样都是人的产物,所以也就无所谓实质的区别,关照人文,关照每个人所能关照的……
  •     所以可以如此回目于文学与建筑间是因为在面对‘诚实与适当’这样的思考时,它们也本是同一物的。
  •     个人感悟,偶见佳篇,也似有牵强之嫌。最近看了两本台湾作家的书,总感觉他们心里面对日本有着几丝神往
  •     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
  •     崔晓姗于2010年5月21日捐赠
  •     文学与建筑相问,还挺有意思的
  •     文学家与建筑家的对比
  •     “诚实与适当”——我想这不仅适于建筑、建筑师,同样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     觉得现在的自己还是不配读这本书
  •     两星半。两星给文笔,半星给……还给文笔吧……
  •     正如副标题一样——文学与建筑的相问。符合台湾作家一贯的文艺路线,读起来比一般建筑评论的书籍轻松。
  •     这几本书都很不错,值得读一下!
  •     基本上是随笔,所选例子没什么可比性,随便看看,文笔不错。不过发现作者喜欢the smiths,多加一星~但是不明白,为什么他能一边喜欢史密斯一边不喜欢人间失格
  •     是本不错的书,好象近年来兴起了将文学、电影、音乐对应来谈的风格书中写到的文学家和建筑师都是我很欣赏的,看了三遍
  •     虽然说这本书没有想要“在每一寸肌理塞满维他命”的那样说事儿,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手术刀般精准的文笔就如同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     很喜欢 留着慢慢看
  •     贝聿铭对琼瑶
  •     崭新的视角。
  •     思维方式很别致。值得一看
  •     我挺喜欢的
  •     这本书非常推荐
  •     前几天在方所买的(本来还想买村上爵士群普),一篇几页左右,晚上看点,中午看点,今天坐车看点看完了。看到打半觉得很好,中间觉得普通,看完觉得有始有终。建筑的文章没看过。5星还可以。
  •     建筑文学棒球 一一契合 作者似乎很不喜欢某人 正好我也不喜欢 并不都和我的印象一致 但是我喜欢想很多的人 我也希望能想这么多 我会拿笔记来记很多话 也有很多引述正好解决我的问题
  •     大一的时候读的,说实话有点不知所云orz应该是因为当时还什么都不懂
  •     文化底蕴深厚!
  •     征战人间无敌手,却不明白长征的终点何在
  •     作者以专业媒婆的身份将文学介绍给现当代大师的建筑以促其姻缘。
  •     孤独永远是底色,比喧嚣更喧嚣、比浮华更浮华也许有时也是一味良药?
  •     从文学角度来讲,很不错;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太过感性,有点一厢情愿。
  •     见识广果然是好凑字。。。
  •     如果一日我也有欢乐且浪漫的联想力
  •     这种联想,比较牵强
  •     看不懂呐。
  •     思路不错!
  •     这本书的文字是很有价值的 优雅不媚俗 清爽不寡味 内容来看 很喜欢库哈斯 霍尔 贝聿铭的三篇 其实文章中只用很少篇幅去提及建筑师生平 但却勾勒出了清晰的形象 这是我在看他们作品时隐约会感受到但道不明的 作者起码道明了 很好 观点的质疑声我想是来自于作者稍显中庸的性格和处世哲学 但为什么一定要尖锐才是好的呢 思考嘛 不一定要治愈 挠到痒就可以了
  •     作者的观念,建筑与文学到底有什么关系
  •     还可以的
  •     书里很多很长很绕口的句子,确实读不通,偶尔几个错别字,似乎是匆忙被催稿完成的,没有仔细校定。。。
  •     看完了,内容很简单,不过也让我们能学习到什么
  •     建筑师配文学家,猜猜作者把琼瑶阿姨配了谁。
  •     整体来说是一本不错的著作,只是作为文人与建筑师的双重身份,避免不了会有些很自我的观点。文章也是很不错的,展现对建筑不同角度的认知。我很喜欢。
  •     作者也是个打酱油的。。。
  •      开始是看到他的封面和标题觉得可以拿来拓宽一下看待建筑的方式。 不过里面的内容还是稍微有些过于主观化了,花了大半个下午就读完了。感觉所谓的建筑与文学的关联像是在探讨建筑师与文学家之间性格的共同点,并且有些个人还是觉得有些牵强的。和之前以为的建筑作品本身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反而没有看到。 个人觉得文中的对建筑师的评论缺乏直指性,有点泛泛而谈的空洞感,虽然有插图但是很难和文中的具体段落对应起来,有时候会觉得作者在非常感性的凭直觉在写东西。 不过这本书到可以当作茶余饭后消遣时光的读物,还可以八卦下作者对建筑师的性格分析,当然这种性格分析也没有什么爆料,而且信不信还是要看自己对于建筑师的理解了。。
  •     我的第一本建筑书籍 对个人而言来说是非常好的入门 指的是兴趣方面的入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