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中国建筑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图像中国建筑史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108032379
作者:梁思成
页数:301页

作者简介

一本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有机结构的入门读物。借助古建筑典型的实例照片和图解,阐释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在三十个世纪中的发展及形制的演变——孕育并发祥于史前时期,发育并成长于汉代,成熟并逞其豪劲于唐代,臻于完美醇和于宋代,显现衰老羁直之象于明代初叶,直至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当代。这是一部不甚完备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之所以“不甚完备”,是因为它写成于战乱中的1946年,四川宜宾偏远江村李庄。这部英文著作,由老朋友费慰梅(Wilma Fairbank)女士追回丢失二十多年的珍贵图稿,直到1984年英文版才成书。80年代末,由梁思成先生的公子梁从诫翻译为中文。

书籍目录

英文版致谢
中文版序
叙 粱从诫
前言
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
起源
曲面屋顶与斗棋
两部文法书
佛教传入以前和百窟中所见的木构架建筑之佐证
间接资料中的佐证
汉代的佐证
石窟中的佐证
木构建筑重要遗例
豪劲时期(约公元850-1050年)
醇和时期(约公元1000-1400年)
羁直时有(约公元1400-1912年)
佛塔
占拙时期(约公元500-900年)
繁丽时期(约公元1000-1300年)
杂变时期(约公元1280-1912年)
其他砖石建筑
陵墓
券顶建筑


捭楼
粱思成传略 费慰梅
附录:英文版编辑方法

编辑推荐

《图像中国建筑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内容概要

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章节摘录

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起源中国的建筑与中国的文明同样古老。所有的资料来源——文字、图像、实例——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一直采用着一种土生土长的构造体系,从史前时期直到当代,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基本特征。在中国文化影响所及的广大地区里——从新疆到日本,从东北三省到印支半岛北方,都流行着这同一种构造体系。尽管中国曾不断地遭受外来的军事、文化和精神侵犯,这种体系竟能在如此广袤的地域和长达四千余年的时间中常存不败,且至今还在应用而不易其基本特征,这一现象,只有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因为,中国建筑本来就是这 文明的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在河南省安阳市市郊,在经中央研究院发掘的殷代帝王们(约公元前1766年-约公元前1122年)的宫殿和墓葬遗址中,发现了迄今听知最古老的中国房屋遗迹(图10)。这是一些很大的黄土台基,台上以有规则的间距放置着一些未经加工的砾石,较平的一面向上,上面覆以青铜圆盘(后世称之为(木质))。在这些铜盘上,发现了已经炭化的木材,是一些木柱的下端。它们曾支承过上面的上层建筑。这些建筑是在周人征服殷王朝(约公元前1122年)并掠夺这座帝都时被焚毁的。这些柱础的布置方式证明当时就已存在着一种定型,一个伟大的民族及其文明从此注定要在其庇护之下生存,直到今天。

图书封面


 图像中国建筑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Michelle|文)这是一本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有机结构的入门读物,也是一部不甚完备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图像中国建筑史。说它“不甚完备”,是因为此书诞生于战乱中的 1946 年,四川宜宾偏远江村李庄。而梁思成这部英文著作,也是由他的老朋友费慰梅(Wilma Fairbank)女士追回丢失二十多年的珍贵图稿,直到 1984 年英文版才成书。80 年代末,由梁思成先生的公子梁从诫翻译为中文。梁先生借助古建筑典型的实例照片和图解,阐释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在三十个世纪中的发展及形制的演变,并用诸多实例佐证中国建筑是如何孕育并发祥于史前时期,发育并成长于汉代,成熟并逞其豪劲于唐代,臻于完美醇和于宋代,显现衰老羁直之象于明代初叶,直至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当代。选自《艺术世界》2011年3月刊http://www.yishushijie.com/ 艺术世界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artworld/ 艺术世界微博:http://t.sina.com.cn/artworld
  •     梁思成这本书虽然材料内容不够充实,但是整体脉络算是非常清楚,我不知道其他类似建筑史的书写的怎么样,但这确是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而呼过瘾的书。书中主要是以介绍建筑结构为主,而少有文史趣闻,不过对于我这种本就只是想要了解中国古建筑的人来说就刚刚好了。内容方面主要多是介绍的拱柱结构还有佛塔,图片说明也是非常详细,只是其它内容涉及就不多了。
  •     命运坎坷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图像中国建筑史》是梁思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的大作。抗战爆发后,梁思成林徽因离开北平,到长沙,到昆明,最后落脚在李庄,越走越困难,最后营造学社的经费断绝,无法再开展田野测量,只能进行文献工作,正好这时留在北平的朱启钤把当年他们测绘的资料翻拍了两套,邮寄给梁思成和刘敦桢,1942年在与世隔绝的李庄,梁思成终于有时间,把自己十多年走遍中国调查的古建筑,进行系统的梳理,到1944年,他和病中林徽因一起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两本大作,《中国建筑史》和英文版的《中国建筑史图录》。后者就是现在的《图像中国建筑史》。1942年11月,费正清从重庆来李庄看望当年的老朋友,当他看到梁林夫妇时,他被惊呆了,当年北总部胡同中英俊潇洒的金童玉女变成了乡村困病交加瘦弱的夫妻,可是就在那盏菜油灯下。梁思成身穿钢马夹,把下巴支在一只花瓶上,为《中国建筑史》画图,离开了花瓶的支撑,他的脊椎已经难以承受头部的重量了,一边画一边不断调节花瓶的位置,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还是谢绝了费正清的邀请,在祖国最危险的时候,他们怎么能离开!抗日战争以后,梁思成因为对中国建筑史的卓越研究,被耶鲁大学邀请去讲学一年,1947年6月,林徽因的病情恶化,梁思成只好提前结束在美国的行程返回国内。离开美国前梁思成从耶鲁来到位于富兰克林的费正清夫妇家中,去交代一份未完成的重要工作,那就是在李庄完成的英文版《中国建筑史图录》,梁思成把测绘图稿和照片,交给费正清夫妇保管,费慰梅已经把文字部分整理完成,交给了梁思成,梁思成准备利用回国的海上航行中进行最后的修改,然后再邮寄回美国,然后在美国出版,这是梁思成准备献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礼物。可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一走竟然就是永别,梁思成回国后内战已经爆发,很快北平解放,紧接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美关系断绝,手稿再也没有寄出,这部书的文字和图稿,就此分割,这一等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美两国重新建立起正常的联系,费正清夫妇才把它们重新合为一体,1984年在美国英文版《中国建筑史图录》出版,可是梁思成林徽因都已经看不到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告诉你我们的国家的建筑有多美,没有钉子的木质结构,雕梁画栋,都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     还行吧,没印象了
  •     再版了的大开本梁先生手绘图。简直太爱。谢谢松仔的礼物。
  •     梁大师的大作,拜读了解下中国古代建筑,真惊叹于梁大师的精美图作!
  •     显然不可能全部看懂,但普通人都应作为常识了解。我国的传统建筑有其特有的丰富性、科学性和美学价值,其中也蕴含了古代社会的哲学含义、社会含义,或许并不全部适用于今天,但行业外的人很难找到这么易懂又这么系统的书。
  •     送给友人的。
  •     于返京高铁上读毕。
  •     名家出手就是不凡
  •     手绘图
  •     【中国古建筑测绘图的国际最高水平】
  •     也只是随便看看书中的图画和一些浅显易懂的概念。
  •     毕竟是大师作品,本人不是学建筑的,也能读懂。做欣赏推荐!
  •     绘制的手稿图纸里的种种严谨细节太动人了,当时做这些实地研究该多难啊。起初是想作科普书来看,但是因为缺了对建筑的基础了解所以有些地方还是理解得很困难,读完收获不小,为斗栱种种建筑木作的结构精巧奇妙而惊叹。最近越发悟到自己逛博物馆展览时候的走马观花都是因为无知以至看不出趣味来,要多读多学习。#读后有感#
  •     质量很好,不是梁先生原著,适合非专业人士看
  •     纸张很好,印刷清晰。和《中国建筑史》是一套。
  •     好难...为写画像砖论文翻阅,好多专业术语 轻易涉猎一个陌生的领域,果然我是不行的...
  •     佩服梁思成夫妇治学严谨
  •     图像中国建筑史,适合喜欢建筑的人来阅读的好书
  •     《图像中国建筑史》是梁思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的大作。抗战爆发后,梁思成林徽因离开北平,到长沙,到昆明,最后落脚在李庄,越走越困难,最后营造学社的经费断绝,无法再开展田野测量,只能进行文献工作,正好这时留在北平的朱启钤把当年他们测绘的资料翻拍了两套,邮寄给梁思成和刘敦桢,1942年在与世隔绝的李庄,梁思成终于有时间,把自己十多年走遍中国调查的古建筑,进行系统的梳理,到1944年,他和病中林徽因一起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两本大作,《中国建筑史》和英文版的《中国建筑史图录》。后者就是现在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     这是我心仪已久的一本书,梁思成的大师水准的确让人敬仰。解放后的考古发现很多,我期待大师风采重现。
  •     喜欢古建筑,必将细细详读此书,必会受益匪浅!
  •     怎样的美丽与伟大能让一双伉俪付出如此艰难而不悔,怎样的动荡人间使那位学人没能活着完成心愿,而又是怎样的机缘与友谊让如此宝贵的财富珠联璧合重现遗泽人间。存亡继绝者,功德无量。
  •     绝对好书,值得慢慢品味
  •     一个建筑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     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     和通行的教材不一样,纵使“简”,却极深。
  •     扫盲
  •     图示、文字一流。本人虽非建筑专业人员,但是能了解古代中国人如何在建筑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非常自豪。当年北京城墙以及一些古老建筑被拆,真的非常痛心……
  •     这是比一本体积较大的书,书中的绘图很精彩,也是整册书的精髓所在。值得细细品味和研读。配以的文字是对一些概念,历史的介绍,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作为一部建筑启蒙和兴趣培养或者知识拓展都十分有益,强烈推荐!!!
  •     比较通俗易懂的,很适合我这样门外汉,而且有图帮助理解。但是书中关于斗拱的讲解很多,占得篇幅也很大,后面关于塔,牌坊等的讲解太少了。
  •     看图。。。
  •     虽然无缘建筑这一行,但大师的作品,读着总有收获。
  •     山西旅行准备之一,正是痴迷于小梁一家子的时候。年终再想起来标记,如费正清说,好一出悲喜剧。
  •     那么动荡的年代得有怎样宁静的心灵和执着才能做出这样的研究。战时的李庄、革命中的西南联大,无一不是燃灯者,守候着这个民族独有的文明火种。
  •     “建筑总是渗透着民族精神”,其实各种艺术形式莫不如此,只是近些年建筑艺术所遭到的破坏尤为严重。 P.S.此书成书过程极为曲折,然而最终有幸得以目睹大师风采。
  •     严格讲并不算一本完整的中国建筑史,梁先生作为营造学社主任在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对华北一带古建筑考察的图像记录资料,主要是晚唐到清末木构建筑的研究,看点很多,梁先生对这段时期木构建筑的三大分类很有意思,个人喜好非常明显,明代以后官方民间的审美取向是趋于世俗和负面的。另外梁先生的建筑绘图非常棒,配合一丝不苟的中英文注解,如艺术品,书后附梁英文原稿也让人赞叹梁的英文学能力!
  •     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作品,怎么看都有一种时光深处的神秘和怀旧的气息。虽然关于建筑的部分我没看懂。
  •     不愧是三联的书,装帧纸质无可挑剔,梁思成的画力了得。很喜欢。
  •     反复读~很值得学习
  •     书中图很难得,几十年前建筑原貌!值得
  •     不够完备,但那是历史纷乱造成的缺憾,这对做学问的人来说是最残酷的了。还是五星。
  •     经典大作!只能仰望!
  •     看的读库版,不能更赞。
  •     对于热爱古典建筑文化的非专业人士来说本书绝对值得典藏!
  •     大赞!!!!!
  •     大致翻了一下,决定好好研读了。
  •     建筑学经典之作,喜欢古建筑着必读!
  •     屌爆!
  •     你可以说他是快乐的,也可以说他是悲伤的。
  •     无与伦比的建筑手绘插图,又读罢梁先生创作时的情境,相当震惊。
  •     书很好 就是本专业看起来都很难懂 标注都是英文和繁体字 总体来说值得购买收藏 能提高很多对古建筑的认识
  •     还没看完,只是觉得梁公的书有必要去读一读。在国外的各种建筑史课中,唯独没有中国建筑史这门课,觉得冤屈。于是打算拜读梁公的书,然后去和导师辩论中国建筑的悠久历史和工艺。
  •     配图要是彩色的就好啦!对于了解一千多年以来建筑发展史很有帮助
  •     真希望现在中国的建筑可以延续下来老祖宗的智慧,没有钉子、没有笨重的建筑结构,只有灵巧自然和巧妙的建筑方法。
  •     艺术品,被圈粉
  •     以前没买成,这次却买到了新版本的,非常好。
  •     大师的作品,受益匪浅,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好书。
  •     这不是一本完整的中国建筑史,但是不少插图都是梁思成先生亲手绘制的,有收藏价值。书后有英文对照,有助于研究。
  •     外行表示,很多地方看不懂。
  •     非常经典的著作,入门必读
  •     蓦然回首……原来不是那本
  •     配图精美,可惜太小,看懂不易。
  •     梁老的这本薄薄的建筑史写出了真是的沧桑建筑史
  •     重新认识梁思成
  •     很好的书!喜欢古建筑的朋友一定会喜欢的!
  •     名家厉害
  •     然而这幸福过的太快..
  •     全书系统的介绍了从唐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建筑,梁从诫先生亲自整理的资料,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梁思成先生,以及其辉煌的一生。
  •     梁思成的经典著作,建筑学专业必读!
  •     好书,看不懂,送给专业的人看了,她很喜欢。
  •     物美价廉的好书,值得购买,五颗星
    快递很给力,送货速度神速!!!
  •     先生之风
  •     买的读库版手绘图。超棒可惜看不懂
  •     这本书内容没得说,但图片部分有些粗糙。最近新入一本此书的手绘版,作为图片补充细节更清楚,可惜豆瓣上搜不到
  •     印制精美,图像清晰,纸张上乘,值得推荐,因为刚开始读,所以对内容无法评价
  •     这是针对外国人的,介绍中国的建筑史,后40%的页面是英文的。传统意义上说的《中国建筑史》是那边,不是这本。不过此书也很好,对于需要大概了解中国建筑史的,因为很多插图,也很好。
  •     梁先生的这本作品显然比他的另一本《中国建筑史》更值得一读。作为外行通过这本书来大略地掌握中国建筑粗线条的发展脉络,是很好的选择。
  •     中英文双语
  •     了解一下。下。
  •     经典之作。图版应该都绘一遍。成书的前后着墨很多,不是梁思成编好的书,是友人帮整的,但是主要观点还是包含。了解梁的生平很有帮助,以及他使用的翻译法。提出三个时期。
  •     作为建筑门外汉,惊叹梁先生的手工制图,一丝不苟。将中国建筑拓荒细化为学科的开山之作。成书几经波折,虽基于时代原因稍有遗憾,依然不可谓不是匠心巨作。
  •     棒
  •     我读的是新出版的 《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但豆瓣读书还没有这本书,我想添加这本书,但没有书号。萌萌地说,梁思成还是一位素描家哦
  •     大师!!
  •     印象最深的就是复杂的斗拱设计,以后看古建筑,可以大略知道其中的一些道道
  •     很好很强大!让我懂了很多!
  •     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美轮美奂的建筑史,五千年的别具匠心,五千年的艺术瑰宝,看过之后,我只有自豪。
  •     本书是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针对西方一般读者所做的普及性读物。虽然不是一部完备的中国建筑史,但用大量的照片和图解来说明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及其机制的演变过程,读后受益匪浅。 读过之后,终于知道了斗拱,出挑,昂,须弥座这些基本用语的含义,顺便感叹下看先生所做的断面图真是一种享受,宋代的《营造法式》也真是一本奇书。 书中所言,木构建筑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唐宋期间的豪劲时期,宋元期间的醇和时期,以及明清时的羁直时期。佛塔主要有单层塔,多层塔,和密檐塔,大致可分为南北朝隋唐时方形塔为主的古拙时期,五代两宋时八角形塔为主的繁丽时期,以及元朝到清末期间瓶状塔、金刚宝座塔开始流行的杂变时期。 本书由于出版时的一波三折,直到先生病逝时也并未完稿,最后关于陵墓、桥梁、牌楼等的介绍都是一带而过,甚是可惜。
  •     失望的很。
  •     这种研究那个时代只有精英能做。有个疑惑,解放后梁思成还出门考察过吗?是因为年龄大了?事务繁忙了?林徽因不在了?看到他们的实地考察,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几个人坐在老乡的牛车上,在晚霞里谈笑风生,往目的地赶去。我觉得他会一直怀念那段日子吧。
  •     值得看,了解了中国自己的建筑风采。一直是我想做的事。
  •     梁先生在这本书里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民居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并对各时期的建筑特征作了分析和比较。是一本装帧精美建筑巨著,非常值得阅读和收藏。
  •     复习的时候很草率地略读
  •     一口气看完激动得献出了膝盖,但必须承认看不懂书中一半以上的内容,希望以后有机会重读的时候可以看懂多一些。(微笑流泪脸)
  •     外观很漂亮 内容也不错
  •     买的是读库的线装书版,对比过差别不大。可能结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一起看效果会更好。原来老式圆规上和铅笔相对于的另一头叫鸭嘴笔,好像很好玩的样子,其实一直觉得计算后用各种尺子画图似乎是件挺酷的事情
  •     我好想好好了解那个年代的李庄故事,有史语所,有营造学社,全是大神。
  •     非常不错,长知识,值得购买,浅显易懂,尤其适合初学者
  •     谢谢梁先生让我们了解到古建的基本知识和形状(痛心的是好多当年尚存的建筑物现今已毁)。
  •     一本非常好的书,语言简练,叙述清晰,图片详实。大师就是不一样啊
  •     看完这本书,包括文后费慰梅写的《梁思成传略》,才真正地感受到梁思成的无私和伟大,以及这本书编辑的艰辛:,文中所有涉及到的建筑都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以及他的助手们亲自到现场勘探,所有数据都是用尺量出来的,包括之后的战乱、两人病危、数据烧毁、资料遗失……这本书经过了几辈人的努力才以现在的面貌出现在读者手中,真的太不容易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