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操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设计 > 空间操作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564123284
作者:朱雷
页数:194页

作者简介

《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提出“空间操作”问题,正是要将抽象思想与具体问题再次结合起来,展开一种从设计操作角度进行的建筑空间研究,以此确立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独立价值,回应所谓“建筑自主性”问题,致力于建筑学自身的探讨与回归。全书由三个相互关联并且彼此促发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上篇)有关空间设计的操作模式,从对相关传统和基础材料的解读中,梳理出“体量与构图”、“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抽象要素与构成”,以及装配部件与形式结构等空间操作模式。第二部分(中篇)有关空间设计操作的自身分析,这一分析从设计操作的“要素”和“机制”两个方面展开,提出“形体-构件”与“结构-系统”两类要素,以及“强-弱”与“紧-松”两对机制。第三部分(下篇)有关空间操作的教学练习,以笔者参加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为例,选取“单一形体与空间建构”、“单元空间组织”,以及“综合空间”三个以空间为主线的教学练习进行具体的阐发和探讨。《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适于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及理论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现代建筑以来,空间问题已被明确提出并成为建筑学之核心。现代建筑对空间的强调往往隐含了某种抽象思想对具体实物的提升和概括,也因之造成二者之间不同程度的割裂。

书籍目录

序前言: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绪论:空间问题的双重性以及从设计操作角度进行建筑空间研究的必要性一、“空间”问题在建筑学中的显现及发展二、建筑空间问题的多种解释与双重性特征三、从设计操作角度出发的建筑空间研究四、建筑空间设计的相关传统及基础五、建筑空间设计的自身分析:要素和机制六、建筑空间设计研究与教学实践上篇 空间操作模式第一章 体量与构图一、新古典主义:几何体量与形式结构二、迪朗:要素,构图与功能分析三、加代:构图与两类要素四、影响和发展:现代建筑中功能体量的设计方法(路斯、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等)第二章 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一、结构古典主义:“柱-梁”式结构与框架二、佩雷和芝加哥学派:现代钢筋混凝土框架三、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新建筑五点-构图四则四、影响和发展(密斯、康、结构主义、伊东丰雄等)第三章 抽象要素与构成一、赖特:打破盒子与要素的分离二、新造型主义-至上主义-康定斯基:抽象空间概念与新要素主义三、风格派:空间构成四、影响和发展(构成主义、包豪斯、密斯等)第四章 “装配部件”与形式结构一、赫斯里和柯林·罗:现代建筑传统的重新回顾——“结构-空间”的双重主题二、柯林·罗和斯拉茨基:形式主义研究和透明性问题三、斯拉茨基和赫希:基础训练中的“九宫格”雏形——网格与基本形式要素四、海杜克:“九宫格”练习——基本形式要素与建筑构件五、郝斯里:建筑分析练习——系统与组织六、海杜克:“方盒子”练习与“菱形住宅”——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七、埃森曼:“深层结构”与形式操作八、影响和发展:“九宫格”、“装配部件”与设计教学中篇 空间操作分析第五章 空间操作要素分析:构件与系统一、有关要素与空间设计的传统1.“构图要素”与功能体块2.结构框架与新建筑五要素3.抽象要素与结构构件4.预设要素与“装配部件”5.形式操作与结构性要素二、建筑分析与两类要素:“形体-构件”与“结构-系统”三、两类要素与两类空间:分立与连续四、基本要素与空间的双重性理解:以“点-线-面”为例1.基本要素“点-线-面”的双重性理解2.“点-线-面”作为相对独立的“形体-构件”3.“点-线-面”作为表达整体关系的“结构-系统”4.“点-线-面”作为操作要素:双重性的生成与转换五、两类要素与两类空间设计操作1.从“形体-构件”出发的空间设计2.由“结构-系统”引发的空间设计第六章 空间操作机制分析:制约与松弛一、有关机制和空间设计的传统1.构图原理:轴线形式与功能组合2.构图四则:几何形体、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3.空间构成:形式要素与结构构件4.“结构-空间”与平面形式5.形式操作的自律性与“后功能主义”二、建筑空间设计的诸因素与操作机制三、单因素的影响与两类空间操作机制:强-弱四、“强-弱”机制与两类空间性质:确定性与灵活性五、多因素的影响与两类空间操作机制:紧-松六、“紧-松”机制与两类空间性质:单一性与多重性七、基本要素与空间操作机制:以“点-线-面”为例八、两类机制与两类空间设计操作1.“强-弱”机制与空间设计2.“紧-松”机制与空间设计下篇 空间操作练习第七章 单一形体与空间建构练习一、相关原理和先例:“多米诺”与“雪铁龙”-“空间构成”-“九宫格”-“方盒子”-“装配部件”二、相关因素的设置与操作机制1.场地因素:景观与街道2.功能因素:茶室与度假屋3.材料/建构因素:木构等三、操作材料与要素的设定1.体块与框架2.垂直面+水平面3.辅助体块4.其他要素5.网格和模数四、设计操作过程和方法1.1/100场地研究和“体块模型”2.1/100“结构-空间模型”研究3.1/50“材料-建造模型”研究4.建筑图的研究五、教学案例分析1-形体的构成2.结构(系统)的组织3.空间与结构的矛盾与契合4.木构盒子——空间-结构-构造5.空间与结构的契合6.抽象构成到材料建构第八章 单元空间组织练习一、相关原理和先例:“多米诺”-“结构主义”-“提契诺学派”等二、相关因素的设置与操作机制1.场地因素:街区肌理2.功能因素:学校与公寓3.材料/结构因素:砖混结构三、操作材料与要素的设定1.基本单元体块2.特殊单元体块及公共空间3.体块与结构四、设计操作过程和方法1.单元研究:1/50模型2.场地研究:1/200模型与草图3.“结构一空间”研究:1/200模型与建筑图五、教学案例分析1.单元空间与功能体块2.结构性的单元空间组织3.“单元体-组团-公共体”之间的渗透4.单元的排列与公共界面的折叠5.整体结构中空间的排比与梯度6.单元体与场地组织第九章 综合空间练习一、相关原理和先例:构图原理-“泡泡图”-透明性-复杂性二、相关因素的设置与操作机制1.场地因素:城市道路和校区地块2.功能因素:功能演化中的图书馆设计3.材料/结构因素:钢筋混凝土(框架)三、操作材料与要素的设定四、设计操作过程和方法1.1/200场地模型和构思模型研究2.1/200空间(结构)模型研究3.电脑模型研究4.1/200实物模型的调整和1/100(或1/50)局部放大模型研究5.建筑图的研究及表现五、教学案例分析1.结构化的组织2.虚实体块与空间3.从构件到系统4.多重体系与空间5.内核,边界与结构6.从平面到剖面的虚实体块分化主要参考文献图片来源人名汉译对照表后记

前言

  提到建筑空间是要和围合它的实体相对应,有实体就有空间感。建筑空间是“壳”、“皮”和其容器的关系,人们生活、工作在其中,是为之器。论述空间的论文甚多,作者借助抽象理论与形象思维的互动,回归建筑本体的角度解释空间,从而有助于建筑设计。建筑的外部也相对为自然和人为的空间,是为外部空间环境,只不过相对而已。讲环境科学即大范围地研究人类生存及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节能减排是为重中之重。建筑空间势必纳入其内,这是时代的视野。作者扩大视野突破了传统的空间论,是为与时俱进。  我们需要以人为本。论述空间需从整体、定位、尺度、韵律、平衡等等综合在一起。当今新的技术进步,几何形体进入到非线性形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达到这一点,它把空间的计算不但定性且可以量化、转换和创新。

内容概要

  朱雷,1972年1月出生于中国江苏   1989年—1994年,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学学士学位   1994—1997年,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学习,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1997年迄今,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担任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工作   2004年—2005年,赴日本爱知工业大学作访问研究员   2000年—2007年,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攻读在职博士,获博士学位

章节摘录

  在国内,相应的工作体现在一些设计原理的探讨上,如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天津大学彭一刚教授的《建筑空间组合论》,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鲍家声和杜顺宝教授编著的《公共建筑设计基础》,清华大学田学哲教授的《建筑初步》等,都涉及空间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其中彭一刚先生的《建筑空间组合论》一书,更是明确以空间一词为核心,进行了某种系统化的探讨,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由齐康教授主导的有关建筑学“本体”的问题伴随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而逐步展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有一批关于建筑和城市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组织方法的研究论文”。以上这些构成了本书建筑空间设计自身分析的基础和内容,即本书的中篇:追寻有关基本要素及其组合机制这两条相互联系的主要线索,发展传统的要素组织概念,并探讨它在现代建筑条件下产生的各种发展和转变(包括新的要素和构成机制)。在这种探讨中,尝试以一种双重性的思路提出新的理解,对上篇的传统基础进行分析,并为下篇有关空间设计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概念和方法。

图书封面


 空间操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几年前听东南大学的葛明老师面授过一些“九宫格”的要义,初窥现代主义以来空间教育的博大精深,最近读到了朱雷的这本《空间操作》,尽展现代空间操作的来龙去脉,幸甚。本书从迪朗谈起,经由莱特“流动空间”的革命与路斯在内部空间-外部体量矛盾的权衡,将经典现代主义时期的空间观梳理为清晰的两支:①柯布西耶的多米诺、构图四则;②凡杜斯堡为代表的空间构成;经二战的反思与酝酿后,归并于“德州骑警”的系列课程于一统。虽云“一统”,其间却有百家争鸣。朱雷这本书最让我佩服之处在于:上述这条经典脉络于理论作者而言似无甚新意,多数知识都为理论研究者所知,而朱雷所梳理的脉络之清晰流露出一种入门教科书般的简练。在“创新”朝泛滥的今天,能有学者以厘清基本问题为要务,不以偏僻、晦涩的“少数派知识”自夸其学识、亦不以光怪陆离的争议性观点求独树一帜之新……这种谦虚与胆大,远者见于童寯先生的园林研究、近者见于沈克宁的现象学与类型学研究,在当下实属难得!而在平实之余,许多细微之处都很值得玩味,此前,我很少注意柯布与密斯之间的联系,而在柯布的“构图四则”下,不但迦太基住宅和德国馆被放在同一视角下度量,就连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也被纳入同一体系,而且恰当得严丝合缝……如果说略有遗憾的话,纯属我的个人意见:在路斯提出的内部空间-外部体量的高难度问题下,似乎密斯的“流动”与莱特的“流动”已经显现出了在空间操作中本质性的差异,而在路斯的评价标准下,甚至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分出了高下(当然仅仅是在路斯的标准下),历来理论界仅提其传承关系,很少划分其间的差异,而在本书的背景下,密斯后来走向“万能空间”从而惹毛莱特也显得那么的顺理成章。其实,在已有的文字背景下,哪怕将两人的平面并置于柯布的“构图四则”下,柯布那句“构图1极其容易”,就已经宣判了……当然,这是作者的厚道,笔者的刻薄而已。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本书对现代主义的“空间操作”做出了梳理。而主要是围绕着“结构系统”和“空间系统”的关系,不同建筑师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但目的都是为了空间的丰富性。例如:A)柯布的做法是,通过将“多米诺”的引入,将结构支撑和空间围合两分,结构由混凝土框架负责、空间由自由平面的“建筑物体”负责,空间的丰富性通过两套系统互相区分、碰撞出新的空间可能;B)路斯的做法,直接认为结构式次要的,故而空间构成占据首要位置,而空间的丰富性通过错层功能体块来获得;C)密斯则认为结构表现大于空间表现,重视材料构造,故而他相对前两者是建构的……
  •     基于论文改编 介绍空间操作的发展过程 与其教学有呼应
  •     还得再读一遍,常读常新
  •     记得当时做九宫格作业的时候翻过的。。。
  •     《空间操作(上篇)》朱雷
  •     哎,不知道之前学了四年半在干嘛,可惜没有早早遇到。和同尘设计的讲座搭配使用效果更好。
  •     还算系统的
  •     这么好一本书 要哭了
  •     0.5pass
  •     入门读物之一
  •     一定要给你大大的五颗星啊~~~你看我们论文的最后都有感谢同一位教授哦
  •     有点晦涩,但是了解近代建筑史基础上看也还好
  •     书是好书,内容是好内容,但是学者风太重,不会好好说话,有种读翻译书的感觉。
  •     朱老师这本书介绍了“现代建筑空间操作”的来龙去脉,内容踏实、详细,对于想了解建筑空间设计方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但其中理论牵涉问题广泛,且多为外国理论,行文之中时常也会有“翻译体”的感觉,初学者若想自学,或许会与晦涩难懂之感,还需辅助其他读物一起研读。
  •     重读三遍,给上五星。自不知只能说明不自知啊,真是羞耻play。
  •     前面理论的部分点出了许多可以开枝散叶深入学习的方向,包括gm偶然提及的一些概念;后面的学生案例解析把这几年D校大二大三莫名其妙的教改打脸打得不轻,至少使我自己反思自己两年来都学了什么鬼东西。惭愧不已。(2015.7.25)对空间的认识更清楚了一些,好想像朱老师一样, 把一个问题梳理的这么清晰且有深度。(2016.7.31)
  •     和建筑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一些。
  •     极为难得的博士论文,建筑自主性理论的可贵探索。
  •     无论是对谈还是写作,朱雷老师严密的发散性逻辑都让人紧张。文章对于词汇的反复推敲与解释细腻清晰。后篇中展示的作业也令人发问了近年来教改的必要性,不过朱老师自己说好那就好吧……
  •     听了同尘的讲座看起来能懂一些,在做一个构成的东西,看到里面讲港中文顾大庆做的那个块板杆的构成研究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了!
  •     把现代建筑发展理了一遍,可惜不够深入,前面的可以当入门书看看,后面涉及东南具体的教学案列分析还是可以的。
  •     可以加个副标题——20世纪建筑理论摘抄本
  •     贵校学术确实是厉害 弗如远甚
  •     [理清了一些][需再读]
  •     看来以后得写读书笔记呀,都不记得讲什么了。
  •     建筑学中空间的发展史 喜欢教师团“德州骑警”的称谓。。
  •     1 “横铺 纵切 撒把盐” 2 “要素具体 结构清晰” 3 海牙在办风格派回顾展 满墙的蒙德里安 想起第一次遭遇这些画 已经七年多了
  •     介绍空间操作模式和其思想的历史演变,因为从不同角度讲所以章节内容有点重复
  •     理论课睡过去的事后补救,不光是对空间理论,感觉对大二设计课的教学导向也有了更清晰整体的认知。越发感谢遇到cqg带交流生公寓的设计,虽然大二被自己荒废了很多,但还留有一丝亮点。
  •     读得晚了些,一直到大五老师针对我问题点拨时候才看。充分说明学校传统对于及早地走出迷茫期有多么重要。建筑学习的确一需要传统,二需要氛围,如果传统和氛围都没有,那么一定要有自主性,找到老师,虚心求教,多看书,多思考,在此自勉;补充一句,毕竟是博士论文,有的地方显得过于求全求精确,而略琐碎,每一章节“传统”部分,各自类似,没有突出侧重点
  •     对于入建筑有些年的人来说,是一本对现代建筑很好的梳理和对建筑设计方法的总结,空间操作即是要素操作,即是形式操作。
  •     罗列前人理论,反复陈述毫无深入,硬是给此书加了几个篇章,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强行拉高国内某些学者的理论,唐突生硬,不禁让人唏嘘中国建筑理论之腐败。更要命的是后文的该校学生设计分析与前文罗列理论无半分关系。两星,一星是因为大师们所做的探索让我感动,一星则鉴于作者的语言组织能力。
  •     感谢朱雷老师的《空间操作》
  •     第五六章就是换个组织方式重复讲前四章内容orz
  •     空间的操作教学训练,从理论梳理到教学课程,优秀作业也让人印象深刻。还悄悄搜了下同济有没有基础教学老师出过类似的书。。。没搜到捂脸了。。。
  •     古典地研究空间。
  •     清晰而且系统,赞!!
  •     常看常新,每次看都有收获,每次看理解的更深入了。 从形式主义转化对空间的探究思考,也意思到现代主义不是因为白。
  •     感想是我建筑史都学的是个啥!
  •     浅读。单从“操作”出发对空间如何进入设计与教学的讨论展开详密的梳理,扎实度独开了一个生面。很多散逸的线索也得以串联。
  •     对历史的梳理部分略冗长,读到后面都没啥耐性了,不过路子是没错的
  •     要紧
  •     书的内容极好,逻辑线索也非常清晰,将现代空间的滥觞和演进都作了详细论述,比起许多高校老师五年里讲的课程更详尽也更系统。但这是一本论文合集式的书,内容陈列多于探讨,而且书的信息设计也不适合用于探讨建筑这类非线性且需要形象思维的话题,不适合作为科普读物或入门教材。
  •     值得读很多遍
  •     大二的基础书啊
  •     简直不能再棒,后来再看,发现脉络清晰,一本好的空间史启蒙。另,多谢倩哥指点,让我顺利读完。
  •     第一部分确实写的好,很遗憾自己大一大二没有读过。可以让低年级学生迅速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大概明确学习方向。但有些地方读起来还是蛮晦涩的。
  •     打算读第二遍
  •     后半部分没理解啊喂。。
  •     介绍现代建筑“空间”操作手法的一本书,梳理了下我对于现代建筑理论的一些困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