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革命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城市革命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112124244
作者:黑川纪章
页数:171页

作者简介

进入21世纪,“城市的时代”终于开始了,关于城市的思考,与如何展望从今以后的人类存在方式重叠在一起。城市是什么?人们住在什么样的城市里?这些课题与21世纪的产业论相联系,是国家的目标,也与人类如何生存下去这样的深刻的地球环境问题直接相关。
围绕城市的讨论与间就,对于21世纪的人类来说是一个大的课题,并且这个课题与各种各样的学科领域的最前沿研究相连接。城市已经成为映照未来人类社会,或是未来世界的镜子。

书籍目录

1 世界的观念转变与城市化
2 城市的结构改革
3 从公有到私有
4 少子化时代的紧缩政策
5 通往紧凑城市和可持续生态城市的挑战
6 城市再生与新兴产业
7 哈萨克斯坦新首都规划
8 中国的实验城市-郑东新区
9 日本的城市战略
后记

编辑推荐

  政治、经济、环境,还有文化,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机遇,世界的城市又面临着什么样的课题呢,《城市革命:从公有到共有》对21世纪新的城市像进行了探讨。进入21世纪,“城市的时代”终于开始了,关于城市的思考,与如何展望从今以后的人类存在方式重叠在一起。城市是什么?人们住在什么样的城市里?这些课题与21世纪的产业论相联系,是国家的目标,也与人类如何生存下去这样深刻的地球环境问题直接相关。  围绕城市的讨论与研究,对于21世纪的人类来说是一个大的课题,并且这个课题与各种各样的学科领域的最前沿研究相连接。城市已成为映照未来人类社会,或是未来世界的镜子。

内容概要

日本建筑师。1934年4月生于名古屋市,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1959年获硕士学位,1960年参加“新陈代谢”组织,作为中心成员活动。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计研究所,1964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他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项国际荣誉。他曾与和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

章节摘录

  所谓的现代哲学、时代精神,假如要表述的话大概可以说是合理主义和二元论,是理性中心主义。科学技术优先,工业化社会是目标。以分析的手法组织社会、构建城市的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以及运用其方法论的邻里住区规划、用地规划、控制规划等,正可以说是遵循将城市用部件构成的“机器原理”。  机器原理还是普遍性的原理,霸权主义的原理。相信研究作为世界通用语的世界语、作为全球标准的国际建筑风格(国际风格)具有普遍性,都是基于这种普遍性原理。不过,这种情况下的全球标准实际上只是强国的标准、欧美的标准,它恰如达尔文的进化论那样是适者生存、自然淘汰的原理,是基于强势种族的霸权主义。  包括明治以来的日本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求得等同于西欧化的现代化,那种经济与文化的霸权主义就无视众多中小国家多样文化的存在,将世界一元化作为目标。以达尔文为首,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拉瓦锡的化学、康德的哲学、牛顿的物理学等,以及20世纪名为法国数学家小组,一般被称为“布尔巴基学派”的现代主义的理论体系,都是唯一有解和命题,研究科学性证明它们的方法的理论体系。这样的体系可以说是“机器时代”的象征。  不过,我认为这个“机器原理时代”在20世纪中期迎来了寿终正寝,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了作为新时代的“生命原理时代”。  生命原理的重要的关键词是新陈代谢、循环、突变、共生、信息和生态系统,这些全都是我迄今为止一贯追求的概念。  21世纪也被称为遗传因子的时代,随着完全地解读人的遗传因子,人类首次了解了自身的设计图,正是这一点可以说是生命原理时代最精彩的部分。

图书封面


 城市革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书名】黒川 紀章. 「都市革命―公有から共有へ」(2006)【中译本】[日]黑川纪章. 「城市革命——从公有到共有」(一)本书是黑川纪章先生去世前的最后一部著作。黑川纪章把城市发展的历史划分成了几个阶段,他试图说明在不同的时代控制城市的主导要素。城市最初从“神的城市”开始,在城市中心为祭祀神灵而建设神殿;帝王取代了神灵,宫殿取代了神殿,这是“帝王的城市”;资本主义和商业繁荣带来了“商人的城市”,欧洲的广场(plaza)成为重要空间;当代是“法人的城市”,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占据城市的中心。而未来的城市,被称为“个人的城市”,中心完全消解。用黑川先生的另一著作的书名来概括,叫做“Each one is a hero”。在人人都是英雄的时代,城市成为了无边界的现代生活之中信息交互最密集、最复杂的领域,成为了异质文化共存的中间场所,人口、信息快速流动而塑造了“新游牧骑马民族”(1989年他曾发表《新遊牧騎馬民族ノマドの時代 情報化社会のライフスタイル》一书)。在当代物质、信息快速流动的社会中,大量的娱乐、休憩、交友等场所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社会中家庭和街坊作为“情绪安定机构”的作用,成为了当代的“绿洲”——只不过从古代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变成了如今的“逐消费而居”。就像曾经是广袤草原的鄂尔多斯再也不见蒙古包的踪迹,它的居住和移动属性被当代城市生活的两种资本所取代:房地产和汽车。这一取代的隐喻意义十分耐人寻味,它不仅淋漓尽致地映照出时代的更迭,更折射了全面变异的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同样在90年代初这个国际形势风起云涌的年代,法国学者Jacques Attali(雅克•阿塔利)针对类似问题发表了他的见解和预言。在他出版于1992年的著作《千年:即将到来的秩序的胜利者与失败者》(“Millennium; 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Coming Order”)之中,他将稳定的社会形态视为人类对暴力进行控制的产物(to control violence),并总结出曾经存在过的三种方式:宗教的、军事的和经济的。它们分别定义了建构社会形态和结构的三种秩序:神灵、武力和市场。早期社会以膜拜神灵作为主要秩序,而后来部分地出现了政治军事的和经济贸易的介入。资本主义出现后,市场的秩序成为社会形态的主导力量并至今已经持续几百年。市场逻辑下的高科技史无前例地赋予作为个体的每个人诸多新能力——这些便携的新物件被Attali称为“游牧设备”(nomadic objects),它们已经深刻地变革了每一个人同国家、社区和家庭的传统纽带。他预言,这些游牧设备在重塑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之后,甚至将在新千年重塑人与自己的关系,譬如,人将不再死亡。Attali还进行了一系列预言,其中的很多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已经称为现实。例如他预计在通讯技术的热潮之后将迎来教育和医疗的游牧化转向,这在互联网普及全球的今天已经不是稀奇事。试着想象我们的每时每刻是如何被大量“游牧设备”所包围的,用Attali的话说,它们创造了享有大量特权的“另一个人类”(create a different human being)并制造着可被称为“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然而Attali并没有提出这一概念。它直到1999年才被第一次提出)的新的不平等,即“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穷者的鸿沟”。(二)“游牧人”(“L'Homme nomade”,Jacques Attali另一著作的书名)时代的城市应该长什么样?应该如何进行规划设计?这些是黑川纪章试图在这本书中回答的主要问题。文化多样化、个性多样化的时代所应提倡的设计理念被黑川纪章称为“共生思想”,几十年间,他践行这一理念进行了多次规划实践。他将“共生思想”解读为“承认不同的文化、对立的双方、异质要素之间存在着中间领域”,使对立双方的相互理解成为可能。在城市尺度上,城市并非被简单的功能主义手法划分,城市的各空间、设施、机构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从属关系。一座城市由大量细胞一般的“集合体”构成,城市不再需要单一中心,由集合体和集合体之间重叠交错的复杂网络组成城市空间。将美国建筑学家C. Alexander(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于1965年发表的重要文章《城市并非树形》(“A City is not a Tree”)作为理解黑川先生的“共生思想”的前提会非常有帮助。事实上,Alexander和黑川先生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共同的基础。(“共生的建筑”一文明确提到“1961年,我和英国的詹姆斯•斯特林,意大利的吉安•卡罗•得卡罗和美国的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一起参加了在法国雷那蒙脱举行的一次“TEAM Ⅹ”会议。我现在仍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当时讨论关于现代建筑所缺少的生长、变化、特征的识别及其它方面等问题的情景。”)Alexander指出自然生长的城市与人为规划的城市的差别在于,前者为半网格结构(semi-lattice)而后者为树形结构。在半网格结构中,任一单元都可与其他任一单元产生重叠或连接,某单元可以从属于上级单元α,也可以从属于上级单元β;而在树形结构中,任两个同级别单元之间没有任何交叠。自然城市都是半网格结构,人为进行的城市规划都是树形结构。然而矛盾在于,现代社会不存在封闭的实体,一个真实的社会之中,每一个实体的社会关系和活动空间都不能被限定;在愈加“游牧化”的当代乃至未来社会,树形结构的城市规划显得更加不真实。Alexander的结论是,“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应是且必须是半网格形”。半网格结构的城市空间不存在非黑即白的情形,截然二元对立的城市规划没有活力。比如绝对二分的人行道和车行道上,你没有办法招呼计程车回家;围墙围起来的校园也不符合大学生活的实际情况,因为大学生活和城市生活有着大量交叠的内容。这不就是在说黑川纪章著名的“灰空间”思想吗?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共生思想”就会觉得好理解的多。黑川先生将“工业化社会中具有中心的系统”归纳为树形结构,没有中心,其他部分就无法成立——不论是政治权力控制中心导致的放射状城市还是CBD占据中心的方格网城市,它们以树形结构为基础,而它们在日益碎片化、“游牧化”的当代社会中慢慢体现出大量的都市问题:污染、交通堵塞、生活不便、摊大饼扩张、地价高涨等。而在规划实施层面,截然进行功能分区日益变得不切实际,但现有的居住区规划、用地规划、控制规划、城市设计等,在很大程度上仍在遵循理性中心主义的“机器原理”。(三)黑川先生在某次接受专访时说,中国城市规划因其强大的政府力量而不缺少执行力,缺少的是一以贯之的科学规划思想。在土地财政的弊病全面显现的当下阶段,以土地和大项目带动城镇化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做法应该被充分反思。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归根到底是为了创造城市文化,未来将由我们每一个个体以新“游牧人”的方式见证。为了城市的健康发展,规划者们不仅需要克服对财政收入的粗放追求的通病,还需要克服人类自身的本性弱点——大脑总是倾向于形成直观的树形结构,而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了足够多的代价。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四星推荐。对黑川纪章先生设计的哈萨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塔纳印象最深刻。希望有机会能去。黑川纪章先生有辽远的目光,厉害。
  •     徐老师推荐的,很快就可以读完的那种
  •     一本小书~写的很精道~
  •     级别不够,看起来太累,不过先收藏,以后慢慢再看,里面有很多关于城市发展的东西,有点偏宏观咯
  •     黑川大师最后的著述,算是对他自己城市思想和实践的总结吧。但在郑东新区规划的超级尺度“龙湖”和“如意”面前,“共生”在哪?
  •     和共生思想一样,很好的书。值得收藏。
  •     迫于功课在三天内看完了这本书 虽然才不到两百页不过也是最近看得最快的专业书了 没有很严肃的理论系统 都是平铺直叙的故事性阐述 半专业的人容易读懂但是也缺乏了专业性
  •     依旧是黑川的书,推荐一读
  •     城市发展遇到的变革
  •     翻译有些问题,读这本书让人有种不是很顺畅的感觉,但是思想性还是蛮不错的。
  •     日本佬的一本不错的书籍,就是不知道他这些文章的写作年代,感觉跨度很大。
  •     “安定情绪的场所”和宅文化产生的论点很有趣;原来安亭的总体规划也是他做的,江户和现在东京的密度又一次验证了高层未必高密度的理论。PS:黑川桑麻写郑东新城的规划过程时,写下的关于中国规划推进过程的话让人觉得他还蛮了解中国的,主管这个规划的官员现在成为了总理。
  •     不仅是城市,也谈很多其他因素,能从这么多角度来看城市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有机会的话想去郑东看看
  •     更共生思想一个体系~读完这个论文稍有头绪~昨个马总指示赶紧写~恩,明晚开始写~
  •     略杂 或许是我太外行
  •     试图讨论新技术的文章还是有其局限,几年的时间就觉得过时了。
  •     书虽小,读来受益匪浅尤其是暗合了我的一些新思想,竟发现和大师有几分相同之处
  •     语重心长的谈话一般
  •     吐槽下郑东新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