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公共性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空间公共性研究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
ISBN:9787810899086
作者:于雷 编
页数:156页

作者简介

空间公共性研究,ISBN:9787810899086,作者:于雷著

书籍目录

0 绪论 0.1 问题 0.2 研究范畴 0.3 研究目的 0.4 针对对象 0.5 研究方法 0.6 对哈贝马斯社会学和哲学观点的批判和运用1 公共性 1.1 公共性概念 1.2 空间公共性的定义 1.3 空间公共性的作用特点 1.4 相关研究分析 1.5 小结2 西方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与空间公共性演变 2.1 社会公共领域论述框架的确立 2.2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公共空间 2.3 代表型公共空间 2.4 市民公共空间 2.5 市民公共空间的危机 2.6 小经3 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与空间公共性演变 3.1 传统社会中的代表型公共领域与城市空间公共性 3.2 近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演变与城市空间公共性 3.3 小经4 多元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城市空间公共性研究 4.1 空间公共性作用机制的类型 4.2 多元视野内的空间公共性问题研究 4.3 空间中两类活动之间的互动模式研究 4.4 小结5 市民公共性的空间建构 5.1 公开状态 5.2 公共化过程 5.3 小结6 市民公共性设计分析 6.1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 6.2 盐城国土资源局办公楼的公共性设计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结合规划与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提出了市民公共性的空间建构原则和策略。  ——段进  ……做了大量的国内实例分析工作,建构了认识和分析空间公共性的研究体系。  ——丁沃沃  ……结合社会学知识背景,审视建筑学领域的空间公共性概念。分别从社会线索和空间作用机制线索,研究了西方和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社会空间领域和相应的公共生活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在影响公共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几种典型的作用机制。  ——卢济威  ……从社会机制等政治、经济层面上揭示了城市及其空间的存在前提与存在意义……从理论源头上探索了空间的公共性问题,对当前建筑创作活动很有益处。  ——聂兰生  既有深厚的理论研究,又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不仅有建筑、城市设计以及城市规划方面的论述,同时也涉及了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研究,是较为全面而又深入的一本论著。  ——郑时龄  ……具有学术上的挑战必一……对于建筑学科,特别是对于我国目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王建国  ……从学科交叉角度对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两条研究路线:社会线索和空间作有机制线索,并沿着这两条主线展开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又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仲德昆

图书封面


 空间公共性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书笔记空间与观念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形塑的关系…现代公共空间更应该起到形塑现代公共观念的作用,帮助人们用一种现代的眼光去重新认识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去审视他们共存于其间的社会…公共空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转型期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其中,公共空间的存在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沟通、调和作用、帮助个人认识社会共同体状况及与其他成员间的关系,而且有时还适得其反。我们所面临的公共空间问题绝不仅仅是量的缺乏或类的不足公共空间的问题更是‘公共’的问题,现代中国社会中‘公共性’到底意味着什么本文将主题方向调整为‘空间公共性’,研究的是社会转型期城市空间与城市公共生活、与城市公众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一是,对公众和公共生活来说,空间如何为他们提供一种现代的、市民的公共活动环境;其二是,对空间来说,如何能够获得来自公众的公共性认同,并且因此产生一种共同体团结的纽带作用。…“空间公共性研究”是围绕公共活动展开的,所关注的公共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最后还涉及意念中的共同体想象(P25)。(中国公共空间发展是否能助力社团形成?时代变迁对公共空间的影响有多大程度?何种影响?)物质空间与社会生活:社会空间-人-社会生活;物质空间与社会公共生活之间的互动是一个间接的过程。物质形态与社会形态之间具有各自独立的影响范围和界限。凯文林奇:城市物质环境形态不是造成社会改变的关键原因,我们的物质环境使我们所处社会的直接产物。社会变革对于城市空间所产生的影响也是间接性的。通过其中的变量长期相互作用着,而且其影响是不明显或慢慢显露出来的。“变量”主要就是由人来承担,它们是以人为中介,通过对人的行为与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相互作用的。一种有历史的公共生活方式会成为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而沉淀下来,并且进而干预新的公共空间形式的形成过程。作者对照西方的公共空间发展脉络来研究中国的公共空间发展。将哈贝马斯的总结的西方公共空间分类:“早期希腊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市民公共领域”对应中国的发展历史。“亚空间”:多样化的亚空间的存在减少了空间对公共活动所形成的强迫作用,有利于形成多样化的个体经验。…“亚空间”在提供多样活动的同时也会对空间中的个体形成遮蔽,而遮蔽则进一步强化了个人隐私与公共活动之间的转换体验,能形成良好遮蔽的亚空间,使人感到参与公共活动的自由。“公共空间与艺术”:(咖啡馆、画廊、展览馆、音乐厅和剧院等)市场使这些从事文化创作的市民的作品变为商品的过程首先将它们公开化了,其次有共同的兴趣所展开的讨论才进一步使这些作品具有了公共性,并且因为这种讨论,讨论者之间凝聚成一种新型的讨论共同体,因此公众是商品消费者与批评者双重身份的统一….…公共空间的实际外延不再受到狭义的市民公共领域内涵的界定。但另一方面,只有在那些承载狭义的市民公共领域活动的场所才有可能依循公共领域应该具有的对话机制,因为市民公共领域本质属于社会文化生活领域…现代性-工具理性主义:以生产为经济中心的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空间主要以展示机制来促进工具理性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资本展示的其实只是一种经济实力的拟象,为此甚至可以通过复制的办法将其认为“合适”的形式照搬过来。公共空间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巴洛克时期改建后的罗马平面其实已经成为对市民的一种说服手段…进而,整个城市范围浸透着意识形态的价值;它成为一个真正的神圣城市,独立的元素成为宗教系统的一部分,事实上几乎没有其他历史阶段能够如此明显地表明生活形式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对应。仅有形式上的“公共状态”是不够的,于雷还提出了“公共化过程”:(于雷的中国公共空间的分析似乎显得不够深入和全面,并且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倾向。对中国自身是否曾拥有、能产生公共空间持相对消极的态度。)“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现代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确立以及作为主体的人的解放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但是现代化的方式和道路又是非常特殊的、具体的,这一点上各地区自己的文化传统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非常好的书,读完之后对空间的公共性和公共性空间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也对自己对于建筑物和空间的阅读及对其潜移默化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升。
  •     一本朴实无华认真学习的博士论文
  •     虽然是中国人写的书,一般认为都是堆砌的产物。但产物也有好坏之分。如果有想了解空间公共性的,不论是写论文,还是系统了解,这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对象。书里不缺乏理论叙述,也不缺乏实例。对于初步涉猎空间公共性的同道中人,这本书很值得看一看。最后说一句,这本书的结构一看就是中国人写的,和很多博士论丛结构一样。
  •     基本上还是基于西方的“公共性”理论,但处于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需要西方现代化的思想资源,这并不等于西化。于雷博士研究的很深,“提出了市民公共性的空间建构原则和策略”。
  •     一本根据博士论文整理成的书,就别卖那么贵了。。。
  •     公共空间的历史简直可以串起一整部外建史了,从这个角度切入建筑学相当有趣,只可惜书中对中国式公共空间的历史着墨有限;把建筑空间划分为目的性活动(功能性活动)空间和交往性活动空间来思考也很有趣;不懂社会学也就不懂建筑学,感觉对交往性活动空间的恢复和引入将是在人类把所有物质活动转移到线上之前建筑学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2016.3.09)pokemon go 又把活动转移回线下,有趣。(2016.7.24)
  •     一本值得对公共空间感兴趣的人认真阅读的书!
  •     从社会学视角论证了古今中外公共空间演进历程。西方公共空间不全然是民主集中的场所体现和广泛对话的机制所在,期间也出现了自上而下的规训和展示功能,也算是涨姿势。缺点是,对中国情况分析太少,也没有论证怎样构建对话机制。总体而言是个本分扎实的博士论文出身的著作,值得学习。
  •     论文必读书目
  •     还不错。基本是谈一些案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