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通纪(全二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史类 > 皇明通纪(全二册)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101056617
作者:[明]陈建 著,钱茂伟点 校
页数:1199页

后记

陈建通纪出版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一时风靡于世。十六年后的隆庆五年一五七,皇帝一声令下,通纪板遭禁毁。从此,原版流传越来越少。万年以后,虽然出了不少重刻本或续补本,但多非原貌。自民国初年以来,通纪的原刻本被陈伯陶、王重民认为已经失传。民国初年,陈伯陶刊刻聚德堂之书,目录有通纪,但因找不到原刊本,只得放弃。天下之大,难道通纪原刻本真的不传于世了吗?这是我不太相信的。从此,寻找通纪原刻本,成了我多年的一个业余爱好。整理出版原刻本通纪,成了我二十多年的一大愿望。我接触陈建通纪,是一九八五年的事。那时,我随伧修良先生读研究生,准备主攻阴代史学。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著录多部续补咀疱之作,他高度肯定陈健通纪的历史地位,称明代史学,自陈氏通纪流传宇内,人各操觚,遂成一时风气。这话无疑是说,通纪是阴代史学勃兴的起点。谢氏的这一精辟判断,成为我研究明代史学的切人点。

作者简介

《皇明通纪(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是嘉靖时代著名史家陈建撰作的一部明史专著,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代通史著作。著名史家谢国桢先生在《增订晚明史籍考》中称:“明代史学,自陈氏《通纪》流传宇内,人各操觚,遂成一时风气。”该书是明代优秀的历史叙事作品,其特点是:思想性强,主线明确;叙事生动,对话相对较多,可读性强;评说恰如其分。因而,成为中国史学名著之一,受到《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的大力推荐。该书原版第一次标点整理出版。自隆庆五年(1571)通纪板遭禁毁以来,原版流传甚少,目前仅有一部原汁原味的嘉靖原刻足本存世。《皇明通纪(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即据此整理而成。《通纪》以单刻本形式整理出版,这在出版界是第一次。《通纪》的学术价值、阅读价值巨大,是图书馆必藏、明史爱好者必备史学名著。

书籍目录

前言 陈建及其通纪
皇明通纪序
皇明历朝资治通纪前编卷目
皇明历朝资治通纪后编卷目
采据书目
皇明通纪凡例
皇明启运录卷之一
辛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
壬辰元至正十二年
癸巳元至正十三年
甲午元至正十四年
乙未至元正十五年宋主韩
林儿龙凤元年
皇明启运录卷之二
丙申元至正十六年宋龙凤二年
丁酉元至正十七年宋龙凤三年
戊戌元至正十八年宋龙凤四年
己亥元至正十九年宋龙凤五年
庚子元至正二十年宋龙凤六年
辛丑元至正二十一年宋龙凤七年
壬寅元至正二十二年宋龙凤八年
癸卯元至正二十三年宋龙凤九年
皇明启运录卷之三
甲辰元至正二十四年宋龙一凤十年
乙巳元至正二十五年宋龙凤十一年
丙午元至正二十六年宋龙凤十二年
丁未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
皇明启运录卷之四
戊申大明洪武元年
皇明启运录卷之五
己酉洪武二年
庚戌洪武三年
皇明启运录卷之六
辛亥洪武四年
壬子洪武五年
癸丑洪武六年
甲寅洪武七年
乙卯洪武八年
丙辰洪武九年
丁巳洪武十年
戊午洪武十一年
己未洪武十二年
庚申洪武十三年
呈明启运录卷之七
辛酉洪武十四年
壬戌洪武十五年
癸亥洪武十六年
甲子洪武十七年
乙丑洪武十八年
丙寅洪武十九年
丁卯洪武二十年
戊辰洪武二十一年
皇明启运录卷之八
己巳洪武二十二年
庚午洪武二十三年
辛未洪武一一十四年
壬申洪武二十五年
癸酉洪武二十六年
甲戌洪武二十七年
乙亥洪武二十八年
丙子洪武二十九年
丁丑洪武三十年
戊寅洪武三十一年
皇明历朝资治通纪卷之一
戊寅洪武三十一年
己卯洪武三十二年即建文
元年
皇明历朝资治通纪卷之二
庚辰洪武三十三年即建文
二年
辛巳洪武三十四年即建文
一二年
皇明历朝资治通纪卷之三
壬午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
四年
皇明历朝资治通纪卷之四
癸未永乐元年
甲申永乐二年
……
附录
皇明啓運录序
陈建傅
后记

编辑推荐

《皇明通纪(套装全2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专刊。

前言

皇明历朝资治通纪,简称皇明通纪,省称通纪,是嘉靖时代著名史家陈建撰作的一部阴史专著,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代通史著作。它产生于危机四伏的嘉靖中叶,并以救危面目出现。通纪比较真实地展示了明朝中二刚期政治演变的轨迹,能引导读者关注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嘉靖以后,明代史学逐渐走出低谷,走向高潮,叙事史学成为发展的主流。陈进通纪作为第一部叙事型明代编年史,出手就不凡,曾影响了晚明史坛近百年时间,是一部富有时代光泽的作品。

内容概要

作者:(明代)陈建 注释 解说词:钱茂伟

章节摘录

稀见史实记录。通纪写作时,参考了杂史,故而也不同于实绿。如成化二十三年,礼部右侍郎掌国子监事丘浚所著大学衍义补,得到皇帝的肯定,「仍命礼部发福建书坊刊行」。遣裹提供了两条信息,一是大学衍义补首刊于福建。二是当时明朝政府习惯将书籍发到福建书坊刊刻,从「仍」字来分析,应是常规。某些特殊见识,也有可取之处。如理学家陈选这个人物,前人注意不多。陈建对陈选理学地位的评价相当高,后编卷十八,天顺二年称「我朝理学之士,薛文清碹、陈克庵选为最」。这个判断基本准确,刘宗周接受了这个观点,称「愚按先生躬行粹洁,卓然圣人之徒无疑。……通纪评理学未必尽当,而推许先生也至矣《黄宗羲明儒学案卷首师说陈克庵选》。第三,重视学术观点出处的注释。文献的补注,可以扩充见闻。有时也会以不同的形式,表明史料的出处。总体上说,古人不直接引用,而多间接引用。陈建引用别人材料之余,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像学术作品。

图书封面


 皇明通纪(全二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陈建通纪出版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一时风靡于世。十七年后的隆庆五年(1571),皇帝一声令下,通纪板遭禁毁。从此,原版流传越来越少。万历以后,虽然出了不少重刻本或续补本,但多非原貌。自民国初年以来,通纪的原刻本被陈伯陶、王重民认为已经失传。民国初年,陈伯陶刊刻聚德堂丛书,目录有通纪,但因找不到原刊本,只得放弃。天下之大,难道通纪原刻本真的不传于世了吗?这是我不太相信的。从此,寻找通纪原刻本,成了我多年的一个业余爱好。整理出版原刻本通纪,成了我二十多年的一大愿望。我接触陈建通纪,是1985年的事。那时,我随仓修良先生读研究生,准备主攻明代史学。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著录多部续补通纪之作,他高度肯定陈建通纪的历史位置,称「明代史学,自陈氏通纪流传宇内,人各操觚,遂成一时风气」。这话无疑是说,通纪是明代史学勃兴的起点。谢氏的这一精辟判断,成为我研究明代史学的切入点。于是,我从原杭州大学图书馆寻找陈建通纪。我找到的是岳元声订合本皇明资治通纪,我努力想从中寻找陈建原著的影子。我又进一步找到民国东莞县志,找到了由陈伯陶撰写的陈建传,找到了陈建皇明通纪序、皇明通纪凡例、皇明启运录序。于是,草成了一篇陈建史学研究稿子。原想以此为毕业论文选题,但因为找不到原著,只得作罢。1987年研究生毕业后,我继续在寻找通纪原著。1988年,我在南京图书馆读到了通纪的前身皇明启运录。这是一个嘉靖原刻本,宇内惟此一部。接着,我在天一阁读到了新刊皇明历朝资治通纪、皇明资治通纪全书、新锓校正标题皇明资治通纪。1991年,在北京图书馆读到了皇明历朝资治通纪残本。至此,我对通纪原著面貌有了初步的认识。于是,我发表了「陈建史学研究」四篇系列论文陈建及其<皇明启运录>、<通纪>:一部富有时代色彩的史着、陈建社会改革思想述略、陈建<通纪>及续补诸家略考。此后,我仍一如既往地关注此事,总希望能看到原书面貌。1995年,我曾有意申报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项目,整理通纪,后未果。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了解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有一部朝鲜活字刻本新刊皇明历朝资治通纪,是一个四十二卷的足本。于是,我写信托时在北京大学读博士的一位学兄查阅。他来信告诉我,目录上有其书,但书库无其书。再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也确没有著录此书。我相信此书已经失传,于是放弃了上北京大学阅读这部朝鲜活字本的愿望。大约到了2000年,我读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1999),发现有此书的著录,且有编号,这才意识道此书仍存世。2002年10月,我乘到北京参加学术会议之机,上北京大学图书馆,得以首次一睹这个本子。由于这是一翻印本,与原著内容是否完全一致,我心中没有精确把握。按照善本管理制度,我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经费复制这部朝鲜活字刻本。这个时候,我一直想读的是台湾的本子。1997年下半年,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读到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了解道台湾的「中央图书馆」有一部原刻本。奇怪的是,目录著录为陈氏家刻本,但标题作新刊校正皇明资治通纪。我直观的感觉是,是编目者弄错了,不可能是原刻本。但这个版本前编八卷,后编三十四卷,共四十二卷,符合原著面貌。不一定是原刻本,但可以肯定是一个翻刻本。2005年上半年,受东吴大学邀请,我得有机会上台北,终于看到了这部刻本的缩微胶卷。初步阅读的结果,惊讶地发现,这部书确如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所言,是陈氏家刻本。再进一步检查,发现正文和封面,均没有正式的新刊校正皇明资治通纪标题。现在所见封面新刊校正皇明资治通纪,是后人用水笔写上的。这部书到底叫什么呢?我向善本部工作人员提出调阅原书要求,但手续比较复杂,只得作罢。于是,我委托善本部工作人员解决这个问题。过了几天, 那位先生书面回答说,此书确实是陈氏家刻本,「新刊校正皇明资治通纪」是馆藏另一部续补本通纪的名称,是编目人员一时疏忽误题的。至此,我确信找到了通纪的嘉靖原刻本,这太让我激动了,我决定将之复制回来。2005年6月底回宁波后,立刻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申报的「皇明资治通纪整理」课题。同年12月,荣幸地通过专家的审议,成为当年度的直接资助课题,于是,走上了点校整理通纪之路。我为什么坚持要整理出版此书?一是提供一个正宗的通纪版本。如前所述,各色名目的通纪版本很多。关于通纪及其续补诸本的版本问题,我早在90年代初已经做出详尽研究,我的研究成果尽管发表在文献杂志上,但显然没有引起图书馆界足够的重视,影印者不知道各版本间的源流关系。结果,当下所见各种通纪影印本都是出入较大的续补诸家,真正接近原貌的翻刻本没有影印。甚至,这些疑似版本的存在,不仅不能让读者看到通纪原刻本的面貌,反而成了通纪原刻本问世的障碍。二是希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方便的阅读版本。我对明代史学做过二十多年的全面研究,在我看来,通纪是明朝一流的史学名著。仓修良先生接受了这一观点,在2004年底修订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时,毅然将之列入中国史学名著增补名单。在这种情况下,出一部标点整理本,与中国史学名著评介配套,从而让更多的读者阅读是十分有迫切的。影印本虽方便,但版本不好,字小,阅读不便。标点本是现代版,更适合现代社会。当我提出出版整理通纪原刻本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是,这个版本与其它影印的通纪有何不同?有必要重新出版吗?除了版本价值、史学史研究价值外,通纪内容有否有重新整理出版的价值,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近几年,随着影印的发展,已经有多部续补本通纪问世。据笔者所知,续修四库全书收进了沈国元的皇明从信录、高汝栻皇明通纪法传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进了通纪述遗,四库禁毁书丛刊收录了江旭奇皇明通纪集要、岳元声皇明资治通纪。在已经有大量通纪续补本影印的时候,要不要将原刻本通纪整理出来,开始我也吃不准。虽然我研究通纪思想及版本二十年,但由于一直没读到原刻本,没有做过原刻本与续补本内容比较研究,所以,也不知道原刻本内容有没有独立存在价值。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做一个比较研究。在标点校勘的时候,我拿来比较接近原著的岳元声订本皇明资治通纪、沈国元皇明从信录、高汝栻皇明通纪法传录,就同一内容进行比对,结果发现,这些续补本与原刻本出入相当大,可以说,续补者将原刻本通纪改得面目全非,不仅条目有删除,尤其是陈建的议论与引文部分被后人删除了。而这部分内容是研究陈建思想与明史不可缺乏的第一手数据,没有了这些部分,通纪的价值大打折扣。我进一步注意到了通纪的历史叙事学价值。我以前研究通纪的时候,由于没有读到原著,只注重史论部分,没有认真阅读内容。这次通过校读,仔细阅读了全书,才感觉到此书确实编纂成功。表现为,思想性强,主线明确;叙事生动,对话相对当多,可读性强;评说恰如其分。通纪确实具备了史学名著的条件。从而,我更加坚定了校勘、整理通纪的信心。古委会的立项,直接促使我搁下别的工作,先了此事。2006年2月以后,开始进入整理阶段。前人标点校勘古籍,习惯在复印件原稿上进行。我用了一个笨办法,先将全文输入计算机,然后直接在计算机上标点校勘。 我的学生们作为助手,承担了全书的文字录入工作。经过几个月时间,终完成了全书的标点校对工作。在标点整理过程中,我参校了天一阁所藏万历翻刻本新刊皇明历朝资治通纪残、皇明资治通纪全书及续修四库全书收录的皇明通纪法传录疑难问题基本解决。最后,我又参考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朝鲜活字刻本新刊皇明历朝资治通纪、国家图书馆皇明历朝资治通纪残本,形成了现在的本子。 最后,对本书的某些变动作一些说明。这次标点整理的目标是将之整理成一个优秀的版本,故而以尽量保持原貌为原则。但在排版格式上,做了一些调整:一是改通纪前编双栏为单栏,全书统一用单栏。双栏风格,即便在今天,仍是十分时尚的。我原想保留,但word文档无法解决加这个问题。又考虑到后编只有单栏,用双栏前后不协调,于是,全书统一改为单栏。改单栏以后,前编中的关键词索引法如何处理成了难题。经过摸索,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将之移到每一段前面,加黑体突显。关键词索引法的最大好处是便于读者阅读理解。经过我的处理,纪事色彩更浓了。出版通纪时,陈建就有统一前后编之愿,后因版型无法更动,只得仍旧。二是改每条纪事连书为另起一行。通纪是一部纲目体史书,因不敢与纲目格式同,一年之内的纪事连排在一起。此种连书方式不够醒目,不便阅读,也无法突显通纪的纲目体性质。这次整理,改为每条另起一行。三是部分双排小字,一律改为单排。通纪原刻本是一个家刻本,某些地方不够规范,随意地改为双排小字。这次整理时,统一改为单行排列。校勘时,对某些字体不规范或错误的文字,如扬(杨)、常(尝)、巳(已、己)、洗(冼),直接加以改正。个别事实或时间错误,前人已经指出者,此次也作了订正。最后,为便于检索,重新制作了现在的目录。 由于德高望重的傅璇琮先生的推荐,编辑于涛先生等的赏识,本书得以列入中华书局「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计划出版,这给了我莫大的惊喜。通纪是我近年向学术界极力推荐的明代史学名著,由中华书局「中国基本史籍丛书」这个平台来推广通纪,效果显然更理想。相信很快就会得到的大家认同,从而实现将通纪送进中国史学名著行列的愿望。                   二OO六年九月钱茂伟写于宁波西河寓所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de78b01013iiz.html
  •     上册第401页云:每钞一贯折铜钱一千文,银一两钞四贯,易赤金二两。此处银一两当属上句一千文为确。盖此段记载交钞折算铜钱银金之例,应不能有以银一两易赤金之语。考诸史料,一两金当八至十一两银,而银一两恰易钱一千,银一两不得易赤金二两明也。故谓银一两当属上文一千文云。此外此书虽然是编年,但案语频出,引书为评。关键战争描写类小说,语言生动,情节紧凑。至于皇明资治通纪篇为何不采用启运录的索引标题。某认为从通纪篇的行文特点可见。通纪描写纪事先概述一下事件,往往寥寥数语。然后用“先是”具体展开。因而此数语窃以为即与启运录之索引标题异曲同工,特未列版上天头处罢了。然较之索引定题短语更概详焉。

精彩短评 (总计47条)

  •     版本无疑是经典的,印刷也尚可,值得拥有
  •     只翻了几页,没发现不好的,给好评。古籍收藏的好选择。建议这套收全。
  •     通俗明史,不过大体真实,值得收藏。印刷装祯还行。但有若干标点错误。甚至有若干错字别字。例如上卷太祖不用方孝孺一段,有“太祖大惭”一句,让人横竖不得其解。似应为“太祖大渐”才说得通。此书的点校水平反映出当代中国的古籍研究水平:根子不深,外加浮躁。居然还有“专家”声言要重新点校二十四史和通鉴,实为不自量力之举也。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读着它,让我想起了童年时候读过的《大明英烈传》,并由此而联想起了小时候很多的人与事,很温馨。对照着历史地图,回味着英雄们横刀立马、涤荡环宇的英雄事迹,不禁心潮澎湃。略有遗憾的是书中有不少印刷错误,按说正规出版社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的,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     对的这个,本朝人讲本朝事,合集而已。
  •     我从卓越网上订购了《皇明通纪》《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套书。南北略翻了一下,属于史书之类。现正在读《皇明通纪》,《皇明通纪》给我的感觉完全不是正史,而是纯属于通俗演义类的书,中华书局出版它真是有点高抬它了。它的风格极类《英烈传》《明英烈》《明史通俗演义》等书。像这类的书应该属于三流的书,我认为不应该由中华书局来出版。中华书局这是抬高了《皇明》贬低了自己。
  •     等于是明通鉴那。
  •     明史现在放开了
  •     内容就不用说了,质量比同一系列的其它书如南北略强了很多,无论是纸张,印刷!强烈推荐!字大养眼,就是有些贵了!
  •     这个商品是正版,包装完好,很不错,下次还来
  •     态度严谨,前详后简,评论犀利,敢于吐槽。如果想了解从洪武到正德的历史,此书可以考虑读一读。
  •     书不错,价格有点儿虚高
  •     地坛书市65折入手,呵呵
  •     印刷和装帧质量不错,要是现在的书都这个质量就好了
  •     早在天一阁的电子扫描版中就见过此书,非常好的书,这次在半价促销中购得非常高兴。
  •     排版、印刷相当清晰、大字体,看着很养眼。强烈建议购买!在中华书局再版的这个系列中,这是我认为最精美的一部。
  •     古之帝王得位之正,无有愈太祖者也。语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     实惠书好,值得一买!
  •     空了慢慢看
  •     皇明通纪(套装全2册)
  •     书本有轻微损坏。
  •     楼上兄既然把《皇明通纪》说得比《明史》、《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国榷》还要好,那就一定得拜读才好。只不过价位稍高,等降至6折以下再出手。似乎还有一套陈鹤的《明纪》,不知与此比,又会怎么样?花月余时间读毕,感慨良多。正如预料所言,本书是明史中写得比较好甚至是最好的。不论语言,还是体例、风格等,都是它明史著作所不及的。其简洁明快,开合自如,叙事与评按相结合,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是它最闪光的地方。只可惜,本版编辑输入校对错误偏多,白璧微瑕,却逊色不少,购书者不妨考虑老一些的版本。
  •     这应该是最佳的版本了。
  •     2011.3
  •     内容好,包装好。
  •     很便宜啊,不错,捡到了。
  •     记载明人明史的著述,兼读。
  •     出版社值得信任
  •     内容很丰富,值得一看,好书
  •     内容按照年代规划,好
  •     本书为明朝嘉靖年间史家陈建撰写的一部明史专著。以救世为目的,《通纪》比较真实地展示了明朝政治演变轨迹,能引导读者关注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作者很像今天的公共知识分子。
  •     感觉内容没有介绍的这么好.
  •     陈建简直就是八卦小能手。通纪的写法依然是编年体,但很明显的受到纪事本末体的影响,一事前后相呼应,且不偏倚的姿态很高级
  •     越来越相信卓越了,每次送来的书质量都那么好,另外,卓越的服务很注意细节,非常令人佩服。
  •     书不错,就是书背那块脱胶了!!
  •     明朝当代史作。
  •     纸张印刷不错,排版挺开阔,就是价格稍贵
  •     繁体竖排,字体大,内容清晰,人名地名都有标出
  •     精品,版式、装帧、印刷俱佳,爱不释手。卓越送书、包装很好!
  •     东西很好,很喜欢东西很好,很喜欢
  •     明中叶嘉靖年间的著作,在当时是国史畅销书。抄各家史书而成的二手著作,几乎没有史料价值。优点在于叙事生动,加入了些奇闻轶事,甚至笑话性质的内容,没有一般编年体史书枯燥的问题,可当入门书看。若干史论有见地。
  •     趁着活动买的,不错
  •     书的内容很好,成一家之言。版本的字体不错,看起来很醒目,很好!
  •     洪武至正德年间的明史编年。
  •     存了好久终于有货入手了。。喜欢历史的朋友,对于这书不用多说了,明史补充史料值得一看。
  •     皇明通纪,又称《皇明资治通纪》。作者写着的目的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了解国史,了解历朝文治武功。秉持以史为鉴,有资于治的宗旨,陈建参考了大量的材料,并有大量随感而发的按语,评论。是以孔孟的教义为中心的,体现出陈建深厚的理学功底。这些按语评论无疑是点睛之笔可以说,陈建其实写的不仅仅是史书,而更像以历史来注释孔孟仁义的理想。在他的笔下,历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事实陈述,而是天道的体现;孔孟的“仁义道德”不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英雄豪杰治国平天下所依靠的理论,是政治家们要实现的目标。让人在轻松的阅读历史同时,明白圣人修身治国的道理。《明史》史事分散各传,难以卒读;《明通鉴》也还不够简洁,《明史纪事本末》时间编排不够明晰,且以上三书以历史为重,评论太少。《国榷》虽好,卷轶浩繁;现代各种写明史的书虽然汗牛充栋,但是历史观点之谬误,角度之偏颇,评论之失当比比皆是--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现在中国的历史学家(网络历史写手)史学是有,什么犄角旮旯的材料都能挖掘出来,但是史才、史识是一点也无。不能站在民族的高度、国家的高度、政治家国、百姓人心的高度看待历史,看待历代政治得失。所以他们大多数人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毫无内涵的娱乐文字。所以强烈向各位读者推荐部皇明通纪,这是老祖宗心血智慧的结晶。是儒学和史学的,政道和治道,儒家理论和政治实践的最好的入门...教材。读过之后,相信你能体会儒家的政治思想非但不如大家所知的那么不堪,而且远远超越现在的各种主义,思想,学说。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发扬。本书正文繁体竖派,四号字体,行间距太宽,天头留得太多。那到手很心痛我的银子。读起来很爽,哗哗哗的两个小时就不知不觉就读了100多页(字大行疏的好处),有什么办法,好书是贵点也是值得的。 阅读更多 ›
  •     东西没有损坏,但是希望下次快递的时候弄一些包装。这次的包装就一个塑料的袋子,都能看到书的名字。真担心下次再是这种情况的话,会损坏书籍。最起码包装上应该有一个纸质的盒子或者泡沫等。硬度大一些的包装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