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内心声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金融/投资 > 幕内心声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11814258
作者:马修·P·芬克
页数:184页

作者简介

《幕内心声:美国共同基金风云》所谈及的很多事件,之前还未曾被如此细致地讨论过。牛津大学出版社和诸多围际媒体如此评价此书:“……第一次将美同共同基金业独特历史的诸多线条组合在一起系统阐述并分析……”某些事件,也未曾如此集中地体现在对基金行业整体的反思中。

书籍目录

中文版作者序言推荐序言一推荐序言二推荐序言三译者前言出版前言引言 一个真正的美国成功故事第一章 共同基金的起源第二章 共同基金的基础:《投资公司法》第三章 早期发展第四章 应对熊市:货币市场基金第五章 熊市导致的其他变革第六章 退休计划的革命第七章 证券公司和银行重入基金业第八章 应对基金增长:呼唤新型监管第九章 改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第十章 改进其他监管方式第十一章 基金交易丑闻第十二章 基金业行业组织及其工作第十三章 回顾和展望

内容概要

  马修·P.芬克,于1971年到2004年在美国共同基金业行业组织“投资公司协会”(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工作,从1991年到2004年担任该协会主席。芬克是美同经济发展委员会理事、美同金融业监管局投资公司委员会委员、Oppenheimer共同基金的董事、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市场发展委员会董事。芬克曾供职于Chad bourne Parke和Hogan&Hartson律师事务所。他在美国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法学院等处讲授共同基会历史并大量撰文,是布朗大学和哈佛法学院的荣誉毕业生。

章节摘录

  于委员会对技术的富于想象力的依赖,这个尝试会比之前的很多尝试更为成功。在此动议下,关键信息将会出现在一个简明的摘要招股说明书中,而完整的法定招股说明书出现在网站上。在其通告中,SEC称这种办法将会满足《1933年证券法》的招股说明书送达要求,而摘要招股说明书可以"以参见的方式指明"完整招股说明书中的信息。我同意SEC的声明中的说法,即对"数百万把共同基金当作他们最基本的金融需求的投资者"来说,这些动议"是对信息条款的一次革命"。然而,考虑到很多之前对招股说明书改革的努力的挫败,以及律师们在法庭中检测SEC的新路径的可能性,我不会对这一成功太想当然,除非所有的障碍都已被移除。持有人报告。  《投资公司法》要求共同基金提供年报和半年报给基金持有人。几十年来,SEC要求这些报告列出所有最近存在于基金投资组合中的证券。对大基金来说,这个列表有几十页。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不会读这个列表。因此,业界再三建议持有人报告中的列表只限于最多的五十个左右的证券的持有情况,整个的投资组合只在被要求时才出具。在另一个极端,几个活动组织在游说SEC下令基金每个月都披露它们整个的投资组合,说是这样能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监督基金是否遵守了它们声称的投资目标,并帮助发现投资组合操纵行为。业界反驳说很少有持有人会在乎这些信息,即使在现在的"一年两次"体系中,也已经有专业交易者在使用基金投资组合披露去展开"寄生"(piggyback)型或"抢跑"(front run)型投资,从而损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

图书封面


 幕内心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11023/225310671806.shtml(见报时略有删减)美国共同基金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曾在1991年到2004年担任美国共同基金业行业组织“投资公司协会”(这个协会大约跟中国证券业协会很像吧)主席的马修·P·芬克,在《幕内心声:美国共同基金风云》(The Rise of Mutual Funds:An Insider's View)一书中说,他的大部分个人金融资产“都以共同基金的形式存在”。芬克在该协会工作长达43年之久,情感深厚,对这个行业巨细靡详。这样的案例,在美国并非个案。在我看来,一个行业能否吸引到最顶端从业者将资产托付,可以很好检验一个市场是否透明、是否值得为多数群体所信赖。有些不安的是,曾亲耳听到不止一名国内基金经理说“我还没想到把钱交给哪位同行打理会放心。”连这个行业的管理者都不信任所处行业的能力,还能指望他有救吗?但也大可不必为此太悲观。根据芬克收集的资料,从20世纪40年代到现在,每个阶段都有呼声认为美国共同基金“将会消失”。相比中国基金业今天的处境,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此后这个行业没有停止壮大的脚步。这部展现美国共同基金业80年发展史的书籍,保持了一种平和生动的叙事风格。不单对行业发展介绍用了许多从未被披露的资料,更抽丝剥茧式将发展脉络理清,告诉读者美国共同基金业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监管的作用有多大。期间重点展现的多幅基金立法与监管中的政治博弈图景,是必看内容。凭借在该协会40多年的第一手工作经验和资料,作者生动讲述了共同基金行业从不为人知到变身为世界最大金融产业。最终告诉读者,美国共同基金的历史,是影响2/3美国中等收入家庭和改变美国金融体系的伟大故事。时至今日,美国共同基金业规模超过约11万亿美元,拥有9000多万基金投资者。它的投资者数量与中国内地相当,但规模是后者的30倍。理解两个市场的共性与差异,应该能对国内基金业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美国共同基金的今天脱胎于美国的冒险精神,这个行业在美国也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美国成功故事”。书中的描写,也能体会到这是一个美国创新精神和成功企业的缩影。这本书真的像一款标准的“美国式创新精神故事”:在每个重要/危机关头,几乎有英雄人物在挺身而出,做出影响历史的举动;在管理层出现错误政策时,自由创新的对话精神发挥了作用,将可能的出现错误扭转过来。你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个人烙印。中间的变革、各个阶段经历的多重争论,包括美国历届总统罗斯福、艾森豪威尔等人,都曾在共同基金的法规变化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最后由特定个人行为带来了标志性的改变。如在1924年,爱德华·莱弗勒提出每日可赎回和按照净资产限值销售;1935年,罗斯福总统宣布共同基金只有投资分散化才能获得优惠的税收待遇;第一个呼唤立法允许共同基金把免税利息分发给基金持有人的不是业内人士,而是艾森豪威尔总统1955年向国会作经济报告时。这些做出特定创新的人,都受益于激起创新的两大源头:美国基金业的弹性、监管体系的弹性。这个弹性让一系列博弈能在关键时刻避免陷入困局:如罗斯福曾反对建立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而由联邦贸易委员会来执行证券法;20世纪40年代,SEC曾制定法案想把任何基金的规模限制在1.5亿美元之下,规定任何发起一个基金的人不能在5年内再发另一只。尽管有时候大多数人都错了,但最后还是能够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力挽狂澜。这是一种多么好的自我纠正机制。这还只是法规,之外还有执行。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明智但坚定的方式实施才能奏效”。目前陷入困局的中国基金业,该如何从美国共同基金发展史学习?北京某规模前三的基金公司总经理说,“国内基金业要成为中国养老体系的制度保障”;上海某基金公司总经理开出的药方是“在牛市背景下基金行业才有大发展。”好熟悉的答案。如果对比美国基金发展史可以发现,这些观点确实是美国基金业某一阶段的特点。但产品创新学得来,历史步骤学得来,产生这些创新和步骤的原因能否学得来?监管弹性能否学得来?相比发展历程、规律,每次变革时的详细应对方式、制度支持,更值得我们思考。以货币基金的诞生为例,现在看这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品种。但在20世纪70年代,它却拯救了美国共同基金。按作者的评价,货币市场基金“革命性的改变了基金业和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彼时,熊市快被坐穿了,股票基金份额也急剧下滑,投资者除了赎回别无选择。货币基金的出现,为数百万持有人的资金提供了出路。一些人是先玩货币基金,再等待市场好起来时进入股票基金或债券基金;它还结束了此前投资者对股票基金的过度依赖,而将从股票基金中赎回出来的钱,放在货币基金当中等待良机。有美国发展模板,国内基金市场很难深入体会货币基金的重要性,更难以体会指数基金、免税基金等各式各样创新品种创造出来所带给美国共同基金发展的动力。了解这背后的过程,比理解创新的原因更有意义。这一点还体现在,当丑闻来的时候,怎么度过危机?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大牛市在21世纪初终结时,导致了一系列公司和会计丑闻被揭露。仅仅在2003年到2004年中,就有20多个基金集团被揭露出从事“盘后交易”和“滥用市场时机”等行为,被称为美国共同基金呀有史以来最大的丑闻。最终,丑闻促成了100多份改革建议和数量空前的新规章。历史上,当出现违背市场宗旨的现象出现时,美国基金监管者总能以超常的反映速度和解决力度,解除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制度,让行业重新获得了平衡。不过,法律总是滞后的,很多新问题都需要事后才能监管好。在没有清楚的答案时,靠什么解决问题,防范危机和越轨?“当一个产业的管治法律、监管和监管者都试图保护产业而不是其客户的话,这个产业就会遭殃。”芬克的答案耐人寻味。还有些规定,很像是“教条式”束缚,却让共同基金免去了很多麻烦。如美国联邦税法要求共同基金把它们的投资组合分散化;《投资公司法》严格限制共同基金对杠杆的使用。这同样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验证。书中,芬克还给中国基金业提出了建议:去看看“监管体系是否覆盖了本书中所提到的基础性的限制”、“避免经历滥用投资授权、公众觉醒反思和痛苦立法改革的漫长过渡期”。读罢不禁恍然大悟,芬克应该很了解中国基金业。(文/尚志科)
  •     这本书打开了我的眼界,它告诉我,一个行业协会可以做到什么。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是行业里公司或者一部分公司的需要,而监管层没兴趣或者是缺乏足够的兴趣来做。协会的空间正在于此。做公司需要做的,而又没意识、没能力、没角度做的事。可惜的是,看完之后,剩下的以感慨居多。目前国内的行业协会,多脱胎于官方,成为另一个解决职位和编制的场所,成立之后,除了让公司增加了婆婆,可圈可点之处不能说没有,却绝不够。书中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基金业是笼子里唯一的猩猩。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媒介】纸质。【读况】通读,梳理美国基金行业发展历史。【感想】对基金的意义以及基金行业有了更好的理解。【应用】可作为美国基金行业发展历史的读本。
  •     這本要一氣呵成。
  •     看了一点,觉得对了解基金基本知识还是有帮助的
  •     在其中看到了萌芽期和初步成长期的中国基金业的蹒跚与茁壮
  •     了解美国共同基金的入口
  •     一个行业协会可以做到什么
  •     作为吴门弟子的董博士才华毋庸置疑~盼快点到货
  •     再重看这本书,在这里看到美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发现其实和国内有很多相似性,在权益类产品遇到瓶颈的时候,货币基金逐步占据了主流地位。还伴随着一个漫长的牛市,共同基金开始走入千家万户。这还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不过未来不同的产品给不同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大餐
  •     可以了解很多东西,通过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对中国基金业发展有前瞻和帮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