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裁判共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刑法 > 刑事裁判共识论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511829993
作者:彭海青
页数:338页

作者简介

《刑事裁判共识论》主要从理论、立法、实践三个维度对刑事裁判共识问题展开探讨。在理论维度,《刑事裁判共识论》首先对共识的内涵与分类进行分析,在对哈贝马斯与罗尔斯的共识理论及其共性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共识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分析刑事裁判与诉讼主体、社会公众的意见之间的冲突现象及其所引发的直接问题与衍生问题的基础上,对将共识理论引入刑事裁判的必要性进行论证。通过对刑事裁判与共识理论在所涉问题的起点与终点、解决认识问题的基观念、基本要求等方面的一致性等方面的论述,对共识理论引入刑事裁判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刑事裁判共识这一理论范畴,并从理论要素、思想渊源、多学科依据以及其与传统价值理论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书籍目录

导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选题的动机与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共识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共识的内涵与分类
一、共识的内涵
二、共识的分类
第二节 哈贝马斯与罗尔斯的共识理论
一、哈贝马斯的交往共识理论
二、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论
三、两种共识理论的共性方面
第三节 国外促进共识的实践
一、共识组织
二、共识程序
第二章 刑事裁判共识的提出
第一节 共识理论引入刑事裁判的必要性
一、社会背景: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显
二、政治背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理论的提出
三、经济背景:有限的司法资源与案件数量增长的矛盾
四、司法实践背景:冤假错案的持续出现
第二节 共识理论引入刑事裁判的可行性
一、起点的相似性
二、终点的一致性
三、观念的相通性
四、基本要求的一致性
第三节 刑事裁判共识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二、特征
第三章 刑事裁判共识的要素
第一节 刑事裁判共识的主体
一、刑事裁判共识主体的内涵
二、刑事裁判共识主体的类型
第二节 刑事裁判共识的客体
一、刑事裁判共识客体的内涵
二、刑事裁判共识客体的法律类型
第三节 刑事裁判共识的条件
一、案件真实的发现
二、利益的妥协
三、法律的认同
第四章 刑事裁判共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刑事裁判共识的思想渊源
一、真、善、美思想
二、中庸思想
三、和谐思想
第二节 刑事裁判共识的现代哲学与方法论依据
一、主体间性哲学
二、博弈论
第三节 刑事裁判共识与传统价值理论的关系
一、传统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不足
二、刑事裁判共识同传统价值理论的关系
第四节 刑事裁判共识的价值与重视不同意见的必要性
一、刑事裁判共识的价值
二、重视不同意见的必要性
第五章 刑事裁判共识的法律制度体系(一)——诉讼主体
共识制度
第一节 对抗制度
一、新律师法关于辩护律师权利的发展与缺憾
二、辩护风险与辩护律师获取证据的方式
第二节 合作制度
一、法治发达国家合作制度的主要形式
二、我国合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第三节 合议庭评议表决制度
一、合议庭评议表决制度及其功能
二、评议表决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评议表决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消极影响
四、我国评议表决制度的完善设想
第四节 复审制度
一、复审制度的内涵及其意义
二、有效复审的标准
三、复审制度有效运行的条件
四、我国复审制度有效性的阙如与促进
第六章 刑事裁判共识的法律制度体系(二)——社会共识制度
第一节 陪审制度
一、陪审制度及其功能
二、21世纪法治发达国家陪审制度的新发展与启示
三、我国改革后的陪审制度尚存的问题与完善
第二节 恢复性司法
一、恢复性司法的起源与发展
二、恢复性司法的界定与基本内容
三、恢复性司法的价值评析
四、我国对于恢复性司法的借鉴
第三节 应当创设的社会共识制度——民意表达程序
一、刑事裁判与民意冲突的现状及其必然性
二、调和刑事裁判与民意冲突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三、刑事裁判与民意冲突司法程序内解决的优势
四、民意表达程序建构的理论预备
五、民意表达程序的构建设想
第七章 我国刑事裁判共识的实践探索及其规范化设想
第一节 判前评断与判后答疑
一、判前评断、判后答疑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实施效果与功能评析
三、对有关理论质疑观点的回应
四、规范化建构的思考
第二节 法院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一、ISO质量管理体系与法院管理
二、首个尝试法院的实践与效果
三、法院引入ISO900l质量管理体系的辨思
第三节 专家法律意见书现象
一、专家法律意见书现象及其诱因
二、专家法律意见书运用中的利弊考量
三、专家法律意见书现象规范化设想
第四节 人大个案监督
一、人大个案监督现象出现的原因
二、学界观点述评
三、人大个案监督制度建构中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刑事裁判共识论》中海青博士采用了体系化的制度建构视角,在诉讼主体共识制度与社会共识制度两个层面上建构刑事裁判共识实现的制度体系,从而突破了单一制度建构视角的桎梏,试图努力在使各项关联制度功能协调的基础上实现整个制度体系的效益最大化。这种视角也是值得称赞与提倡的。

内容概要

彭海青
女,山东省青岛市人,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2002年、2006年分别在青岛大学、湘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期满出站。已出版著作《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刑事裁判权研究》、《诉讼证明标准研究》、《诉讼程序制度:前沿专论》、《刑事裁判共识论》等5部。在《法学研究》、《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编、参编著作、教材等10余部。获得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颁发的科研奖励近10项。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青岛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院作为专门的社会矛盾处理机关在重建共识方面被寄予厚望,而法院的刑事裁判关乎公民基本权利的予夺,更加引人注目。近年来有关刑事案件的申诉、信访以及刑事裁判与民意冲突屡见不鲜等事实表明,诉讼主体与社会对刑事裁判的认同度还有待提高,共识远未形成,而这直接影响到刑事司法的社会公信力,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因而亟须进行专门研究。《刑事裁判共识论》就是这样一部应和时代需求的学术著作。  ——王敏远

章节摘录

版权页:   4.刑事裁判共识的基本原理。研究刑事裁判共识的思想渊源,包括真善美思想、中庸思想与和谐思想。研究刑事裁判共识的哲学与方法论依据,包括主体间性哲学与博弈论。研究刑事裁判共识与传统价值理论的关系,特别是二者之间冲突的协调问题。研究刑事裁判共识的价值与重视不同意见的必要性。 5.刑事裁判共识的法律制度体系。刑事裁判共识的法律制度体系包括诉讼主体共识制度与社会共识制度。在诉讼主体共识制度方面,主要对对抗制度、合作制度、合议庭评议表决制度、复审制度等进行对策性研究。在社会共识制度方面,主要是参照国外陪审制度、恢复性司法制度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我国的陪审制度、引入恢复性司法制度。此外,鉴于我国民意与刑事裁判冲突的现状以及冲突调和的必要性考虑,笔者还主张创设一种社会共识程序制度——民意表达程序。 6.我国刑事裁判共识的实践探索与规范化设想。主要研究我国立法尚未规定,法院已展开的有关刑事裁判共识的实践探索,包括判前评断与判后答疑、法院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专家论证意见书现象、人大个案监督现象等,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考察,并进行利弊分析,提出规范化设想。 四、研究方法 本书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1.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博弈论是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目前也被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与方法。”这样,凡是涉及人群互动就有博弈。刑事裁判也是一个诉讼各方权力权利博弈的过程,因而在研究裁判权问题时,也可以运用博弈论的方法。运用博弈论的目的就在于找寻参与各方行动或策略的最优组合,以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均衡状态”。在刑事裁判权的研究中引入博弈论方法,也就是为寻找这种“均衡”裁判,以真正消灭利益争端,维系社会和谐。

图书封面


 刑事裁判共识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此书内容新颖,阅后具有启发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