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法综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律史 > 清代民法综论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2-01
ISBN:9787562016113
作者:张晋藩
页数:317页

书籍目录

目录
绪论
一、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与重刑轻民的原因
二、中国古代民法的发展阶段与相应的特征
三、清代民法的地位与特点
第一章 清代民事立法概况
第一节 入关前的民事法律规范
一、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及相应的法律地位
二、确认国有土地所有权和计丁授田的分配制度
三、以借贷为主要内容的债法
四、带有满洲习俗的婚姻与继承
第二节 入关后国家制定法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一、《大清律例》
二、《大清会典》
三、《户部则例》与《户律则例》
四、含有民事法律内容的其它立法
第三节 入关后传统习惯法在民事法律中的地位
一、民事习惯法的主要类别
二、家法、族规是最具特色的民事习惯法
第四节 各种民事法律渊源的相互关系及其适用
第二章 清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民事法律地位
第一节 农民
一、清初圈地与农民阶级构成的变化
二、奖励垦荒与更名田,增加了自耕农数
三、摊丁入亩,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四、确立主佃关系准则,禁止压佃为奴
第二节 雇工人
第三节 工商业者
一、手工业工人
二、商人
第四节 贱民
一、奴婢
二、贱籍贱民
三、蒙藏地区的牧奴与农奴
第五节 皇帝、宗室、贵族与官僚
第六节 地主
第三章 物权
第一节 物权概述
第二节 所有权
一、所有权形式
二、入关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
三、中叶以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
四、法律对所有权的保护
第三节 永佃权
一、永佃权取得的途径
二、永佃与一田二主
第四节 典权
一、典的性质与典期
二、回赎与找贴
三、典约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五节 质权与抵押权
一、质权
二、抵押权
第四章 债
第一节 契约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契约种类
一、买卖契约
二、租佃契约
三、租赁契约
四、借贷契约
五、雇佣契约
六、合伙契约
七、族产管理与分家析产契约
第三节 侵权及损害赔偿之债
一、侵权行为的存在与法律调整
二、侵权行为民事责任要件
三、侵权行为的种类及其民事制裁
第五章 婚姻、家庭与继承
第一节 婚姻
一、婚姻缔结的条件
二、婚姻的禁忌
三、离婚
四、皇族的婚姻制度
第二节 家庭
一、家长对家内的统治权
二、夫妻的权利与义务不平等
三、家庭亲属关系
第三节 继承
一、宗桃继承
二、封爵继承
三、财产继承
第六章 晚清民律 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的产生
第一节 晚清民律制定的历史背景
一、制定民律的原因
二、制定民律的舆论准备
第二节《大清民律草案》的制定过程
第三节《大清民律草案》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内容
一、总则
二、债权
三、物权
四、亲属
五、继承
第五节《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第七章 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节 民事诉讼概述
第二节 司法机关
第三节 民事诉讼管辖
一、一般主体的管辖
二、特定主体的管辖
第四节 民事案件的起诉与受理
一、民事案件的起诉
二、民事案件的受理
第五节 民事案件的审理与调处
一、审理
二、证据
三、调处
第六节 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
一、依律例断案
二、依礼断案
三、依情理断案
四、依习惯断案
第七节 民事案件的判决、执行与上诉
第八节 民事诉讼与审判的特点
一、诉讼程序简便,审判方式灵活
二、既严明州县官的司法责任,又赋予其
审判上的权变
三、民事判决兼用民、刑手段
四、建立监督考查制度
五、民事诉讼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
第九节 晚清民事诉讼法的制定
第十节《民事诉讼律草案》的基本内容与历史价值
一、以审判衙门为行使司法权的官署
二、保护各种诉讼当事人的权利
三、关于诉讼程序的一系列规定
后记

内容概要

作者小传
张晋藩 1930年7月生,辽宁省沈
阳市人。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
生毕业。1983年被评为法制史博士
研究生导师。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
点学科法制史专业带头人。1991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政
法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现
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
导师。曾任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
位委员会第二届法学评议组成员,
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名誉
会长。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
特邀研究员等。现任社会兼职有:
中国法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律
史学会专业顾问、中国老教授协会
副会长,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理
事兼法治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法
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著有《中国法
制史》(第一卷)、《中国法律史论》、
《法史鉴略》、《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涓滴集》、《清律研究》、《中国
古代法律制度》、《中国法律的传统
与近代转型》等。主编多种专著与
教材,有些著作已译成英、日、韩等
国家文字出版。

图书封面


 清代民法综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通讀此書,雖然對清代所謂“民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和規則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一個根本問題卻愈發嚴重:何謂民法?或者說,民法/刑法之分起源於哪裡,在中國歷史上又是怎樣的情況?作者在本書開頭指出了中國古代法律中“重刑輕民”的情況,但是認為民法是普遍存在的。然後在全書中主要作者本人所認為的民事法規情況:第一章為清朝入關前的土地關系、債務關系和婚姻、繼承問題;第二章介紹清代的社會階層分布及其法律地位,分農民、雇工人、工商業者、賤民、貴族、地主;第三章介紹物權,包括所有權、質權、典權等;第四章介紹債權;第五章婚姻、家庭和繼承權。最後介紹晚清向現代民法體系轉型的過程。總結作者對民法的理解,實際上古代中國並無所謂的“民法”概念,所謂民法無非是現代人所理解的民事事務領域的法律規定而已。可以分兩個方面理解,第一方面,人際關系,包括社會階層的劃分,婚姻、家庭、宗族等的維系;第二方面,基於人際關系的財產關系,包括所有權、平等以及不平等主體間的商品交換,家庭內部的繼承等等。然而所有這些領域中的法律問題都可以惡化為犯罪行為啊!也就是轉化為刑法所處理的對象啊?──對應“民、刑”,在中國古代到底如何理解案件的性質呢?拋開這個問題上的模糊性,本書可以理解為從法律角度對中國古代社會關系的描述,其內容涉及到了古代社會存在的方方面面,非常有助於我們全面理解古代文化。不同的財產、人際關系所構建的網絡有助於我們在其他領域的研究中定位一個事件或個人。然而,本書最大的一個問題可能在於其所使用的材料,因為書由講稿整理而成,沒有參考文獻,但是從內容和注釋來看,所用史料基本是法律文本。從法律文本到司法實踐是有距離的,同時,從法律實踐到社會其他因素的運作也是有距離的。如:什麼樣的社會事務才會進入法律體系並得以記載?成文和不成的習慣法,如鄉約、家規、族規以及道德規范等等因素也許支撐著法律所無法觸及的更基本的社會運作。最近,中國法律研究者開始關注縣級刑部檔案,藉以理解古代社會底層人的生活。本書顯然忽略了這一方面,所以其最大的貢獻──幫助我們理解古代社會生活,也就打了折扣。作者承襲其基本的敘述思路,對階級關系和土地雇傭關系給予over重視。固無不可,只是這種先入為主的意見使得客觀描述夾帶了主觀臆斷的色彩。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多为综述介绍,少有理论探索。
  •     或许是读之前抱的期望太低,以至于读完还觉得不错。简单+清楚,适合初学者熟悉清代诉讼中的基本概念。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