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漫幽默 > 动漫学堂 >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513304672
作者:[日] 夏目房之介
页数:288页

后记

本书名为《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从书的内容来考虑,叫“什么是漫画”或“什么是漫画表现” 亦无不可。但是,“漫画为什么有趣”是夏目用来贯穿整本书的问题。在这里,体现了夏目著书的特质。毋庸置疑,并非所有的漫画都有趣。正如并非所有的小说或电影都有趣一样。然而,“漫画为什么有趣”似乎是站在所有漫画都有趣的前提上发出的。这岂不是作者无视也有无趣漫画的事实而设下的一个伪学术问题吗?夏目为什么要把这样的问题作为本书的标题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想将年代稍稍往前追溯一下。夏目接连发表确立其“漫画表现论”的著作是在1990年代,那么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日本漫画评论与研究(以下统称为漫画论)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本书开篇提到,夏目的目的在于“用特定的语言来阐释使漫画成之为漫画的表现结构”。这是基于“还没有人对漫画的表现结构作过鞭辟入里的分析”这一对现状的判断。实际上在夏目之前,也有人曾试图“用特定的语言来阐释使漫画成之为漫画的表现结构”。从1960年代中后期到1970年代中前期,思想家鹤见俊辅、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美术评论家石子顺造、评论家草森绅一、评论家兼漫画家的真崎守(笔名:峠あかね)等人纷纷发表过包含表现论视角的漫画评论,今天仍值得一读。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前期,石子顺造与山根贞男(笔名:菊池浅次郎)、权藤晋、梶井纯一起,在他们共同创办的漫画评论杂志《漫画主义》上,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到了1970年代中后期,与夏目几乎同时代的、二战后出生的漫画评论家涌现出来。米泽嘉博、村上知彦、桥本治、中岛梓、饭田耕一郎、龟和田武等人的优秀著作集中出版,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桥本治关注“漫画表现结构”的少女漫画论著《花开少女们的金平牛蒡》(花咲く乙女たちのキンピラゴボウ,上•下册,1979、1981年)。连夏目本人都谦逊地说:如果桥本能够继续研究下去,那自己就没有必要再做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吴智英、四方田犬彦、大塚英志等人仍然继续着有关“漫画表现结构”的讨论。特别是四方田、大塚也在20世纪90年代与夏目并肩出版了以表现论为着眼点的重要著作。那么,夏目的研究与那些先于他的各种关于表现论的探讨,有着哪些不同呢?首先,夏目确立的“漫画表现论”不是个别的作家论、作品论,而是适用于全体漫画的、自成体系的理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些关注“漫画表现结构”的评论家们,其主要目的始终在于评论个别作家或作品的特质。桥本的论著就是一个典型。只有作为论述的必要前提,才会在行文中偶尔讨论一下漫画是何表现。但夏目在20世纪90年代尝试确立的是具有概括性并自成体系的漫画表现论,本书也是如此。单个作家或作品始终是作为众多事例中的一个,为解说适用于全体漫画的表现结构而服务,揭示漫画表现论的概括性和体系性才是重点。于是,凭借这种概括性和体系性,夏目的漫画表现论为当今日本漫画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夏目的漫画表现论还有一点与众不同,那就是对漫画“有趣”的执着。前面说到,概括性和体系性是夏目与前人研究的区别所在。但事实上,石子顺造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前期的研究也包含了这样的动机。其代表作品是论文《漫画表现的逻辑和构造》(マンガ表現の論理と構造),收录于《现代漫画的思想》(現代マンガの思想,1970年)一书中。然而,石子的这些具有先驱性质的研究与20世纪90年代夏目的工作相比,就显得“无趣”。当然,像我这样的研究者或对漫画及漫画研究具有一定专门知识的读者,也能从中读出趣味,但那终究是一种知性探求的趣味。与此相反,夏目的写作则明显包含着娱乐性。本书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夏目在论述中作为必要事例参照的漫画作品、以及夏目自己作为实验描绘的众多插图都很“有趣”;而且从这些事例的选择方式上可以看出:夏目对漫画自身的宽广跨度的执着。也就是说从高深的、有时甚至是难懂的艺术性作品,到通俗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性作品统统包含其中的宽广跨度。文体方面也是如此。尽可能简明易懂,又时时夹杂幽默,具备符合电视文教节目教材的亲和性。而且,通过这样“平易近人”的文体,向尽可能多的读者敞开自己的著作,几乎是贯穿夏目全部作品的特征。从这里可以看出,夏目试图将漫画所具有的宽广度和高度纳入到自己研究工作中的姿态。从通过临摹漫画而阐明其特质的《夏目房之介的漫画学》开始,他的所有表现论著作都在模仿漫画领域的这一理想状况。与此相反,石子在系统地评论漫画表现结构时,对作为个别事例的作品本身是否有趣并不执著。其文体看起来也只是面向具有相当知识水平的读者。不过,这可以理解为石子是站在“既有有趣的漫画,也有无趣的漫画”这一当然的前提上,试图构筑无论漫画有趣与否都可适用的理论。正如语法是中性之物,有趣或无趣的并不是语法本身,而是根据语法来驱使语言的各个文学作品。这样想来,石子不过是忠实于文学评论式的工作与语言学式的工作之间的差异而已。当然,语法探究本身能够具备满足知性好奇心的“有趣”,这种意义上的“有趣”在石子的著作中也存在。但是,正如对语言学的语法论感“兴趣”的读者要比对小说感“兴趣”的读者少一样,看来石子从一开始就并不期待表现论性质的研究工作能够与作为评论对象的漫画一样,成为对多数读者来说“有趣”的东西。或许对石子而言,漫画是作为尽管自己被其强烈吸引,并尽力解明其特质,但自己的研究决不会在不知不觉中与其相似起来的“他者”而存在的。或许对他来说,漫画归根结底是一个无法彻底理解,因此而需要进行考察的对象。而对于夏目而言,漫画或许从一开始就是自己自身。对它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非常了解,但因为与自己太过一体,要进行对象化作出说明反而困难。正因如此而需要进行考察。夏目真正开始表现论研究的契机是手塚治虫之死。那时夏目曾说过一句话:“手塚就是我的无意识。”是以手塚为代表的漫画表现,构筑了连自己都无法完全理性认知的意识深层。夏目的研究便从这里开始。而从这里开始的研究,让他在同样被漫画构筑了无意识的同辈漫画评论家中,或许最准确、最成功地作到了无意识的意识化。因为忠实于自己眼中的漫画的模样,夏目的著作模仿漫画的趣味。也可能因为原本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虽无模仿之意,不觉间却相似了起来也未可知。在这里,单部漫画有趣或无趣不是问题。夏目将包括有趣和无趣漫画在内的多样性以及玉石混杂的情况本身视为有趣。并且他还使本来无所谓有趣或无趣的中性“语法”的探求成为有趣,并试图将读者带领到这一层面上来。为了让更多读者容易进入,极力举出有趣的例子,采用平易的文体;一旦从敞开的大门走进里面,个别作品的优劣不再是问题,读者将被导向思索漫画表现结构本身的乐趣。通过本书掌握了表现论观点的读者,比如说,还将能够理解无趣漫画为什么无趣。这是与单单阅读有趣的漫画属于不同层次的有趣。所有的漫画都将会只因为是漫画而能够读出趣味来。既有追求高度艺术性的作品,也不断产生追求开放的娱乐性的作品,通过对漫画表现领域这一有趣的生态特征进行模仿,夏目的著作把阐明特定领域的表现结构这一通常只能被极少数读者理解的文法论探究,做成了面向多数读者敞开的、兼具娱乐性的工作。本书雄辩地说明了这一事实。此后,在本书所代表的20世纪90年代的夏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日本漫画论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它变得越来越学院化和专门化,要求阅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这种流变虽然有其必然性,但如前所述,如果一味放任自流,使漫画论越来越高度专业化而陷入自我封闭,决不能说是好现象。夏目决非当时作为在野的评论家,因为靠稿费、电视节目出场费维持生计,才不得以而用兼具娱乐性的文体来写作。这里体现了夏目对于漫画以及漫画论本质的认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本书构筑了一个漫画论必须不断回归的重要的原点。

作者简介

日本漫画为什么能够吸引众多读者?故事魅力自不必说,表现结构也似有秘密。漫画研究十载之际,夏目房之介以其敏锐的感受性和洞察力,解读线条、对话框、格子的结构和功能等等漫画家想出的种种点子,阐述其趣味所在。
什么是“形喻”?什么是“间白”?
这些新术语用来说明的是什么问题呢?
夏目房之介的“漫画表现论”必将带给你不一样的漫画体验。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第1部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第1章 漫画繁荣之谜
第2章 表情和线条
第3章 从手塚漫画到剧画
第4章 表现的跨度—— 吾妻日出夫和《机器猫》
第5章 线条的趣味——谷冈泰次与杉浦茂
第6章 表现的构成
第7章 漫画和语言
第8章 拟声·拟态词的效果
第9章 格子的结构
第10章 格子的功能
第11章 少女漫画的分格
第12章 日本漫画的特征
第2部 演讲·漫画学
第1章 恋爱漫画学讲义
第2章 从香港漫画看日本漫画
解说:夏目房之介为什么有趣

前言

中国的读者们,谢谢你们拿起这本书。我的漫画论著作能够在中国翻译出版,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1997年本书首次在日本出版。如前言中所说,原是为日本教育电视台播出的讲座而写的教材。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我曾在多部独著和合著的书中主张后来被通称为“漫画表现论”的批评原理,即从“绘画•语言•格子”三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视角解析漫画的表现结构。作为此类批评的某种意义上的入门篇,为了让平常不看漫画的读者也能够理解和接受,本书尽可能写得简明易懂。直到现在本书还在日本印行,担负着一部分面向普通读者的漫画论入门书的功能。因为是10多年前所写的东西,有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但因为它已经成为一本有历史意义的书,所以此次出版保持了原样。不过,在我认为必要的地方加了若干注释,并请到优秀的漫画史研究者宫本大人先生撰写解说。如能承蒙读者从现在的角度进行批判性阅读,实为幸事。2003年,我到长春和上海进行漫画方面的调查,并在上海的漫画制作现场,对新人作品做了点评。当时谈到如何一边考虑读者的视线移动及印象,一边讲究构图、人物安排、拟音•拟态词的插入法,以提高表现效果。使用的就是在本书有关漫画格子的内容的基础上后来发展出来的“视线诱导论”。我忘不了目不转睛注视我点评的中国漫画编辑和漫画家们像要冒出火花般的热切视线。中国的年轻编辑叫到:“这正是我们一直想了解的!”在其他国家也有过同样感受,这些经验总是令我非常感动。通过漫画,我得以和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这样热烈的交流。这些经验给予我进一步研究下去的勇气。值此出版之际,我衷心感谢出版本书的新星出版社有关人士、授权出版的日本NHK出版社有关人士、为本书出版尽力斡旋的中方策划人韩冰女士、翻译潘郁红女士、撰写解说的宫本大人先生、日方版权代理公司TUTTLE-MORI的小林志乃女士,以及其他相关人士。因为他们,我才得以和读者们相遇。漫画既有艺术的一面,同时也是大众娱乐。正因为如此,我们无须效仿正襟危坐的官方交流,而是能够作为普通人共同分享这份快乐。也许在漫画中,我们可以找到和平、友好的交流手段。果真如此,本书或许也将有助于中日民间交流。我抱着这样的希望。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那该多么令人欣喜!

内容概要

夏目房之介
1950年生于日本东京。1982年至1991年,在杂志《周刊朝日》连载《学问》。1987年至1989年,在NHK教育电视台周六俱乐部栏目主持《夏目房之介讲座》。本人也画漫画,自称漫画专栏作家。著作有《夏目房之介漫画学》(筑摩文库)、《手塚治虫在哪里》(筑摩文库)、《新编学问 虎之卷》、《新编学问龙之卷》(新潮社)、《人生达人》(小学馆)、《不肖孙儿》(筑摩书房)、《漫画与“战争”》(讲谈社)等等。1999年荣获第三届手塚治虫文化奖特别奖。

章节摘录

“吾妻日出夫微笑汗珠”的异化效果上一章我们谈了手塚漫画的画风让人感到陈旧,谈了《骷髅十三》那样的漫画人物的出场与时代变化大致的对应关系。这个问题如果谈得太细会变得很复杂,所以我就取了漫画人物表情这个侧面来谈,将漫画里的表情、无表情,与人的个性、心理在社会中被看成均质的点的时代进行了对照。这一章,我想就从这里出发。是吾妻日出夫(吾妻ひでお)创作的漫画人物。他画的人物一边笑一边流汗。我们一帮同道都管这个叫“吾妻日出夫的微笑汗珠”。因为这副表情和以往的笑脸、表示焦急的汗珠有着微妙的区别,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印象。边笑边流汗的脸在吾妻之前的漫画里也曾有过,但是吾妻的画法有一种特别的异化效果。试着从这张脸上把汗珠去掉,你会发现这是一张空洞的笑脸,看上去只有“人物在笑”这么一个符号意义。没有纵深感。手塚漫画具有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信赖,如果画人物在笑,那么就可以把这个笑作为其内心情感的表现来接受。但是这件事现在却变得很困难,在这张凝固的笑脸上,有着给人留下如此印象的因素。这说明天真无邪地表现笑,已经变得不再可能。于是,当脸颊画上表示“些许焦虑”意思的汗珠时,人物羞涩、焦急的心情就被微妙地传达了出来。我认为这副表情的特征,首先就在于它试图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于以往确立的表情文法,包括手塚式的喜怒哀乐、骷髅的面无表情等情感表现文法稍微错开一些的位置上。吾妻的漫画,从出道时起就频繁出现没有表情的脸。那些或戴着黑眼镜、或没有黑眼珠、或戴着口罩没有表情的漫画人物,曾是他漫画的一个特征。其中有一只叫做诺塔鱼的鱼,面无表情得相当诡异。在作品中,这条鱼被画成一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体,如果长时间盯着它看,就仿佛会被它空虚的表情所吞没。这和骷髅的面无表情有着本质区别。骷髅的面无表情如果是冷漠强硬的符号,那么诺塔鱼的面无表情则无所谓意义,只是一种空洞的虚无。这种虚无和的没有纵深感的表情、的面无表情是相通的。漫画家对描绘表情,从根本上感到绝望和无力。在吾妻漫画里,无论发生怎样稀奇古怪的事情,人物往往不是面无表情,就是脸上挂着那个“微笑汗珠”发呆。可以说事件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已经完全被破坏掉了。如果说漫画情感表现的文法大致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确立,那么这样一些独特的异常表情可以视为脱离既定文法而呈现出的异化效果。另外,吾妻漫画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这种独特的表情解体工作,与同时期日本社会成为成熟的高度消费型社会不无关系。不妨认为它正象征着在大量商品和信息爆炸中传统价值观崩溃,风景、感情、个性都只能像是没有凹凸的均质的点而存在的时代。脱离漫画文法而成立的表现吾妻在1979年发表的漫画作品《狂乱星云记7  雾之町》(狂乱星雲記7 霧の町)中画了一个少年,住在一座匪夷所思、每天变换容貌的城市里,努力过着平凡的生活。这里的描写与现在我们在社会中也能感受到的、自己仿佛浮游于浑沌世界之中的不安感是相通的。少年主人公若无其事地继续生活其中,这一点是吾妻漫画的特征,让人感受到一种眼睛看不见,但日常生活中却又无处不在的不安。仔细看,主人公和架子、桌子都是现实中的样子,这才勉强作为符号指示着我们平常认识的人或事物。如果没有这一点,该作品作为娱乐作品恐怕无法成立。反过来说,一般的漫画都是在与读者共识的基础上画人、物和风景,以此让读者作为漫画阅读。车是车,女人是女人,只有画得让人看得懂,故事才好讲下去。在这里,吾妻漫画也让读者看到他在最大限度地破坏既有漫画的绘画文法。不过,因为他的漫画分格比较规范,容易看懂,所以读起来没有什么障碍。例如,假设有这么一个句子:“我给朋友小勇一本珍藏已久的书”。句子结构不变,将单词替换一下,变成:“白菜给鼻涕芋虫一个善待已久的骨头。”虽然这个句子我们完全不知所云,却可以把它读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句子结构相当于漫画的分格,单词相当于图画指示的内容。也就是说,吾妻漫画不定形的趣味之所以出现,必须是在漫画表现确立了图画符号性意义的体系和格子文法的秩序之后。只有漫画文法体系建成,并为多数读者所共有,才能让这种有异化效果的表现在稍微错位的地方得以成立。漫画文化的多样性虽然是小众趣味,但总体上作为普通的娱乐作品,却能够尖端地描绘出这种对于时代和世界的疏离感,我认为这正是漫画的有趣之处。漫画这个领域已经拥有广泛的读者基础,市场庞大而多样化,可以想见,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吾妻日出夫这样的漫画家成为可能。吾妻漫画丝毫没有故作前卫、索然无趣之处。一方面,像藤子oFo不二雄的《机器猫》(ドラえもん)这样形式规范、叙事稳定的漫画作品形成了广大的市场,而另一方面,像吾妻漫画这样激进的小众范围的作品作为娱乐也能够成立。我认为这样的分布对于漫画是相当幸福的状态。我想漫画能够发挥丰富的娱乐性并作为大众文化扎根,或许是因为激进的表现和规范的表现之间没有截然分离,而是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发展。正是因为有很多被批评家、漫画迷瞧不起的作品、处处雷同的类型化作品的存在,作为整体的漫画文化才能拥有充沛的活力。如果只评价“好漫画”、“优秀漫画”、“前卫漫画”,而排除“无聊的东西”,以这种心态来对待漫画的话,则无异于作茧自缚。可以放心阅读的《机器猫》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评价《机器猫》这样的作品就非常重要。它决不是无聊的漫画,而是属于构成漫画庞大底部的类型漫画。吾妻漫画和《机器猫》表现上的共通点在于它们的分格都非常规范易懂。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格子整齐有序地排开,读者在阅读故事时可以毫不费力地移动视线。与此相比,手塚治虫的漫画分格实际上更为复杂,更加充满实验性。但吾妻漫画和《机器猫》表现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一点:画事物、人物、表情和风景时,是画成不定形的不知所以的东西呢,还是与之相反,画成稳定牢固的世界?《机器猫》中的出场人物与吾妻漫画不同,都有一副喜怒哀乐非常鲜明的表情。笑就是笑,悲伤就是悲伤,生气就是生气,所有符号不存在任何疑问,读者大可以放心阅读。与此相通,主人公居住的世界被画成一座时间仿佛停止的循规蹈矩的虚构城市。学校、家、商店、院子、还有放着水泥管的空地,这些设定从1969年开始连载以来就几乎没有变化。出场人物的年纪总也长不大,而且他们一直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无论发生怎样离奇古怪的事件,最后肯定要回到原先的世界、野比大雄的家里。而大雄的房间总是收拾得格外地整洁利落,尽管主人的性格是那么的马大哈[图4-7]。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机器猫本身的造型是由若干个非常有安定感的圆形组合而成的。从机器猫的画像中将圆弧型的线和其他的线抽离出来分开放置,就会发现作者对它的描画是多么钟情于圆形。作者开先设定机器猫是一个长着耳朵的猫型机器人,但是看一看长着一对三角耳朵的机器猫,只因为长了耳朵,就显得非常平庸。如果从一开始它就是一只有耳朵的机器猫,那么还会受到低龄儿童们百看不厌的支持吗?没准儿会早早遭到抛弃。机器猫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眼睛的位置比较高。通常面向低龄儿童的可爱角色,眼睛都画在脸部下方,就像儿童眼睛的位置一样。眼睛位于高处意味着是大人。这好像在暗示,机器猫不仅是大雄这班孩子们的玩伴,而且事实上还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理想大人,一个让人放心的保护者。也许漫画家创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事实上却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是像吾妻日出夫那样,对有如破坏情感与世界之间关系的表现方法的追求,另一方面是情感与世界像乌托邦一样稳定的《机器猫》的制作。这一现象实在是意味深长。和《骷髅十三》一样,《机器猫》首次发表于1969年,而它最早的电视动画片于1973年开播。此后人气稳步上升。当初的小读者长大后的怀旧情绪使读者层不断扩大。如今在东亚各国它已经成为漫画的经典之作。《机器猫》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明显在于稳定的分格和绘画表现。就像战前的《流浪黑狗》一样,《机器猫》被认为有着可以安心阅读的结构。可以说它是支撑日本漫画文化基层的作品之一。青年漫画和儿童漫画的扩大《机器猫》诞生的时代,正如《骷髅十三》的登场所显示的,是一个漫画全面向青年剧画挺进的时代。过激的表现大行其道,漫画表现的框框一个个被突破。发挥排头兵作用的杂志有《周刊少年杂志》(週刊少年マガジン,1959年创刊)。《巨人之星》(巨人の星)、《小拳王》(あしたのジョー)、《无用之介》(無用ノ介)、《天才老爸》(天才バカボン)等划时代的作品相继连载,订阅的年龄层不断上升,乃至到了冠以“少年”已显然名不符实的地步。不久《少年杂志》在这一点上走到了头,遂改变编辑方针,但已经让人感觉到,从整体上讲,漫画过度青年化了,低龄读者群变得乏人问津。在这样的时代,《机器猫》在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杂志上开始连载。也就是说,一边是急进的青年化在发展,一边是规范易懂的儿童漫画在呱呱落地。漫画按照读者层的顶端和底部两方面都在扩大的方式成长,从而形成现在这种从孩子到大人都在阅读漫画的状态。或许可以说《机器猫》曾是这样一部象征着其中一方读者壮大的作品。

图书封面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这本书让我既欢喜又失望我相信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如果看到这本书最初会和我一样激动杉浦茂、とり みき、永岛慎二、冈崎京子(我一直觉得她是太牛逼了才会被上天降祸导致十五年无法动笔)等等,他们大多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大陆正式发行的出版物上就连目前号称"日本Cult之王"的唐泽俊一都露了个小脸,真是令人感动虽然日本本土漫迷对他们会比较熟悉,但在天朝的土壤上他们基本上都是第一次驾临对于如我一般的某些人来说,这几乎要令人潸然泪下了此外,介绍达到数页篇幅之多的<流浪黑狗>(我们习惯称之为"野狗小黑")、柘植义春和吾妻ひでお等等大概也是头一次在大陆正式作品中得到这样的礼遇虽然目前指望大陆引进诸如清水正所著的柘植义春专论作品<つげ義春を読む>等等基本上不可能,但起码聊胜于无我这种对于日本本土漫迷而言很傻很莫名的激动无疑来源于一个事实:大陆目前靠谱的日本漫画论著实在是少得可怜正是因为相关资料极度匮乏所以现在能抓到一本都难免会带着如饥似渴的心态读下去对于我们这种小小的爱好很难被大环境满足的人来说,现在任何一家能出版态度严肃又照顾到我们喜好的漫画研究书籍的出版社都是值得感激的而下面,就得谈谈失望了封面看上去很可爱,略显精致感但对比之下书的内在就有点贫乏大概是为了充内容拼书页数卖个好价钱,145千字的内容这本书用了270+P来表现(还卖了32RMB)字很大,字与字的间距也很大某种意义上我要感谢新星出版社,三十年后我拿起这本书重读时肯定不需要老花镜了有些同学大概会说,字少页多是因为配图多嘛说到书里的图,这就更糟糕了我查看了一下,书中图版绝大多数都是引用漫画的日本原版若是这样为啥还会出现很多配图印刷不甚清晰的情况呢比如P151的图11-2(樱泽惠里加<温柔之夜>)颜色过深了,很难看清作者画的是什么P21的图2-3和2-4(山岸凉子<日出处天子>)则是颜色过浅,细节基本上体现不出来至于最发指的则是P32和P33的手塚神<大都会>了我完全不能理解就这种分辨率的图片居然也敢做成跨页现在就算是盗版的一拼一估计印得都比你清楚..........................此外还有配图里的文字也是大问题我知道这本书里涉及到的绝大多数配图都没有正式的中文版本(无论是台湾还是香港),所以目测所用到的配图基本上都是新星拿了日版漫画自己汉化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协调一下配图里文字的字体和格式呢出现了很多字体,翻看的时候感觉比较乱而且字体在气球框或者画面上的位置也没处理好,突兀之处太多我相信若是在漫画汉化组里呆过的同学是可以看出新星在这方面很不专业,而且就算没做过汉化但是看过很多优秀汉化组作品的同学们估计都会觉得新星的字体处理不太顺眼如果我们去看台版漫画,先翻完一本台湾角川的少年漫再翻完一本东立的少女漫然后翻完一本尖端的青年漫,直到全部看完都不太会在意到漫画之中字体的变化因为台版漫画在这方面有一定规则,旁白或是对话或是拟声虽然会随着漫画类型和出版社的不同有些许的改变,但总体能保持到风格的一致,这样会让沉浸在漫画世界的漫迷们不被无谓妨碍到观漫的乐趣而仅仅在这本<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里,这一点都没做到我想除了不专业以及不用心之外没什么可以解释的了至于P143上杉浦茂的<苹果酱君>能做到画面模糊而字体清晰醒目的对比鲜明程度,我也是无语了难得出现一本心目中比较靠谱的漫论,还被制作成这个质量,失望是难免的但是,说到底我对新星还是很感激的现在这个环境出这种书是有点冒险的举动,起码在商业上是冒险的就算在日本这个地球上漫画活动最为发达的国家里,漫论书籍卖得也不是很好虽然这书的腰封上"日本国内十度重印"什么的估计会让很多同学觉得它很牛逼但如果我告诉你们在日本也算偏小众的漫画<多重人格侦探psycho>出版三年被印刷了21次,估计大家就能了解到一点什么了当然单纯拿漫论书籍和漫画单行本比刷数会不太公平,但若是在日本漫论都是这样的待遇,那么在天朝出版这样的书籍无疑需要很大的勇气如今在大陆能花钱买这种书看的估计大部分都是对漫画相当忠诚的漫迷,但实事求是地说,这种人现在数量不多八零后里的很多人曾经把漫画当做自己灵魂圣殿之中祭祀着的圣像,但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已经进入社会在生存压力面前对漫画愈行愈远而九零后的很多人现在大概只是把漫画当娱乐而已,不少人连看漫画都嫌累,他们只喜欢看动画因为比较轻松所以对于曾经和现在的接触漫画的主力而言,能有兴趣来看这书的本来就是少数分子(愿意买的就更少了)翻着这本书的同时我在想新星出这本书所产生的窟窿要卖多少本推理畅销书才能填得回来而且,重点不是新星有钱,重点大概是新星内部估计有靠谱的漫迷存在才能导致这本书问世,否则人家有钱哪怕能想到丢水塘听个响也不会想到花在一般人看来这么不靠谱的漫画上总之,尽管有缺陷有遗憾,但现在这年头还能出这种书的出版社真是善哉善哉,让人钦佩所以,其实很有趣有关这本书本身的存在和它的这些背景及能讨论到的相关心态,确实还是蛮有趣的最后聊一聊腰封里的另一句话,"日本漫画评论界第一人"其实这个称号有点笼统,日本漫画研究其实已经细分到了很多种类,并不能一言以蔽之,目前极少有人能做到这么牛逼什么漫画都能评论,大多是有自己偏好和擅长的方向的夏目房之介确实在日本漫论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我个人觉得近些年日本国内比较活跃的资深漫论人士还是米沢嘉博、四方田犬彦、中野晴行、竹内オサム、吴智英和大塚英志等人尤其是米沢嘉博和吴智英这种不仅写漫论还积极参与漫画各种推广活动的,几乎可以说是热心肠的漫画活动家米沢嘉博在去世之前曾是Comic Market筹备委员会的会长,出的书包括了<战后少女漫画史>、<战后SF漫画史>和较为偏门的<战后野球漫画史>(不过估计大家最想看的还是他未完成的<战后工口漫画史>)等等.说他是近些年最强的漫画评论家之一也不为过吴智英年轻的时候倾向偏激曾参加日本共产党,后来和各种异色漫画家打得火热,现在是日本漫画学会会长四方田犬彦估计喜欢日本电影的同学们会比较熟悉,但他其实也是非常出名的漫论家,曾出版有关白土三平研究的论著我非常想看中野晴行和竹内オサム的作品国内都曾出版过,估计大家也对他们有所了解至于大塚英志这种大名如雷贯耳的我想我就更不必多说了以上诸位漫论家的共同点是大多偏好昭和早中期(很多还偏好大正时期)的漫画家及漫画作品他们对于赤本、贷本、剧画时代的巨星和巨作有着深深的怀念并致力于向这个年代普及当年闪耀的辉煌在他们的漫论里很少能看到新千年之后诞生的漫画作品,这一点也让我比较欣赏夏目房之介作为漫论家出了不少书对我个人来说,新星会选择这本书出版的原因之一也许是因为他谈到了有关中国(具体说是香港)的一些漫画不过我一直期待国内哪个极端靠谱的出版社能出几本四方田犬彦和米沢嘉博等人的高质量漫论作品只是不知这样的梦想何时能够实现也许我自己学好日语去看原版的几率还更大一点
  •     为啥日本的漫画这么有趣——读夏目房之介的《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禾刀如果拥有像笔者这样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童年,想必对连环画并不陌生。拥有更多连环画包括日本漫画《铁臂阿童木》,一直是那个年代儿童的梦想。据说有位日本人,当年来到中国,亲眼目睹《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等电影动画片居然那样受观众欢迎后,大吃一惊,回国立马义无反顾地投入漫画创作,结果成就斐然。作为日本漫画专栏作家也是评论家的夏目房之介,以边插图边讲解的方式,详细解读了日本漫画精致而又苛刻的主要技巧:画笔粗细、眉毛与脸部表情、汗珠的不同表达、对话框的选择、分格艺术、套用和重叠……这些技巧,有的是基于浅层表象的延伸,比如脸部表情的勾勒,更多的则是通过不断创新,抽象化处理,逐渐形成的漫画审美观,比如对话框、分格、套用和重叠等等。如果说日本漫画对浅层表象的表现,只是基于创作者对人物形象进行“粗加工”,那么审美观的提炼则体现了日本漫画的“精耕细作”,一个简单的空格,居然会赋予那么深刻的涵义。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手冢治虫、鸟山明、藤子不二雄、藤子F不二雄、宫崎骏等一大批漫画大师的努力下,日本漫画产业迅速崛起,并成功走出国门。如此以来,由他们辛勤摸索创立的漫画审美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读者。2009年9月11日,《蜡笔小新》作者臼井仪人意外身故后,不仅国内外广大读者深切怀念,同时还引发“粉丝”群体对自1990年开始连载的《蜡笔小新》续集命运的强烈关注。一般人认为,漫画之所以能够在日本迅速兴起,是因为战后的日本万物凋零,百废待兴。就像我们的火锅起始于码头工人一样,无需太多物质条件,只需纸笔便可开始创作的漫画,应时而生,并很快得到读者的热爱。不过,夏目房之介有着自己更深的解读,在他看来,日文本身兼顾了汉字从事物原形直观演变而来的特点,读声的抽象化与漫画所体现出的“神韵”则有着某些“神合”。这样的解读到底是否科学无法定论,但日本漫画确实弘扬了日本文化,日本漫画家在创作上确实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创新。无论是漫画形象的设计,还是主题的撷取,无一不体现作者的创新与摒弃。一开始,漫画也是从低龄儿童着手的,在漫画家们对漫画形象的不断改造,特别是大胆尝试成年人题材,采取分格、套用和重叠等表达方式后,最终摆脱稚嫩的单调形象,做到了老少皆宜。夏目房之介在此书中收录了他对香港漫画产业的看法,认为香港漫画风格受到日本漫画的影响,但在创作制作生产环节,更强调细化分工合作,具备漫画“工业化”特征,步子迈得比较开,商业频有斩获。实际上,毗邻香港的深圳,早就是世界知名的动漫制作基地,像《功夫熊猫》等知名动漫作品就曾在这里制作。近年来,在发展创意产业思维的助推下,全国大多数省市均提出了以动漫为主题的创意产业发展计划。但与行政力量强力驱动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人才奇缺。近年来,国内漫画作品较前些年虽有恢复,但从业人员少,优秀作品少是不争事实。在影视制作方面,虽然广电部门竭力呵护,关掉了电视台黄金档的海外动漫播出大门,但国产动漫的“低智”化极其明显,许多作品不是把一些历史故事简单图示化处理,就是刻意弱化作品的想象力,苍白而又平淡。振兴动漫产业,漫画是基础。从夏目房之介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出,漫画人才的培养,既非朝夕可至,也非外力催逼的结果,而需要创作者个人充分拓展知识面,不断激发想象力,提炼思维,欲速则不达。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而又惨痛的教训。去年7月,有网友发现,当时准备播出的国产动画片《高铁侠》,与日本TOMY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动画片《铁胆火车侠》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有着高度“孪生”嫌疑的还有,《大嘴巴嘟嘟》之于《蜡笔小新》,《心灵之窗》之于《秒速5厘米》,《恐龙宝贝之龙神勇士》之于《火影忍者》……前几年,《喜洋洋与灰太狼》电影版以600万元投资,最终赢得过亿票房。去年初,香港“意马国际”以10亿港元收购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消费品权,一时惹来圈内外无数艳羡目光。然而,此前该作品在电视上虽有着不错的收视率,但因为价格普遍较低的原因,导致连成本回收都十分困难,创始人一度倍感艰难。好在他们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历经数年的辛勤铺垫孕育,终于靠电影版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通读本书,我们不仅可从中获知日本漫画的创作技巧,还可看到,日本漫画大师们对生活细节的精心捕捉和思考,对漫画创作近乎贪婪的迷恋,这当是日本漫画有趣的根本所在。并不排除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漫画而奠定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但提升漫画品质而非投机取巧始终摆在首位,这一点很值得我们的漫画作者,特别是那些正在致力或即将投身于动漫产业者倍加深思。
  •     这本书其实没有谈到动画,但对于动漫迷,动漫很难分家吧。我们平时在谈论日本动漫时,总会悲叹中国动漫的不争气,当年手冢治虫不还是因为万籁鸣的铁扇公主才坚定的走在这条路上么?小时候看过第一本日本漫画是圣斗士星矢,被作者评价为一直在喊各种绝技的漫画。跟我爹给我买的中国式卡通不同,里面有许多暴力和成人向的内容,不是像神笔马良之类隐喻一个道理,而是更明显,更夸张来表述某种精神。看过的第一部日本动画是机器猫,和水墨动画不同,机器猫里是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表情丰富,语言夸张,轻松愉悦,小孩子很难不被吸引。但现在也会回忆那时被日本动画冲击下的中国动画:葫芦娃、人参果、崂山道士、大闹天宫……然后自豪一阵,再悲叹一声。在动漫产业这条路上,中国走的太激进了,很浮躁,模仿然后商业化,在尝到一点点甜头后,就再也不去想创新的事。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想有所成就的动漫人,也不得不屈服。不过,幸好还有人在坚持,循序渐进的摸索。从这本书里,你会发现,日本漫画每个发展点,都是在前一个阶段成熟时、无法满足人们更多的想法时迸发的。而我觉得,中国动漫缺少这个完整的过程,自己探索尝试的过程,甚至于在前面还没有走稳时,就开始跑。但有时想想,也许是环境和文化所逼,就跟作者谈到香港漫画时所说的,香港漫画家那时很少能有自己的创新发展,受雇于公司,就被公司的理念所控,没有自由的想法。纵观这本书,作者谈到的一些漫画细节,是看过这些年漫画不曾注意过的。有时候我们拘泥于故事,但漫画跟小说不同,评价它时不能一味讲述情节,而是要从表现手法,漫画结构上来谈,这就是作者的观念。甚至于,从最基本的分格上,作者都会一步步透彻的分析,引用日本漫画发展过程中,一些典型漫画家们的作品来做例子。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我觉得,可能就是因为它在不断的自我提升,总会在以为无法改变的地步中,走出新的风景。希望中国漫画家们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吧。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20131012
  •     把各种你现在所看到的漫画成品当做历史史歌一样写出来,比起有趣,更注重用心的制作使人为之感【中】叹【毒】
  •     内容不错,就是太老了。
  •     很有意思,可以了解很多日本漫画知识哦。
  •     看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关于线条和格子的分析。我看过一些漫画分镜头方面的教材,只是说到了分格的时间性、空间性,但是,本书的观点提高到了另一个层次,就是通过分格来削弱分格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以达到一种张力和意境,即对分格心理性的详细分析。书中,作者结合具体作品来分析,还是比较容易理解。本人对漫画创作有兴趣,但了解不多,感觉这本书作为入门书,很不错,给五颗星。
  •     对于动漫相关人士,这难道不是一本必买的书么?
  •     初浅、过时、松散
  •     它无论是对于美术专业还是业余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本很有用的书!!
  •     就是这么有趣。 线条,格子,得天独厚的文字,,,手冢治虫。
  •     97年的理论放到今天有点过时,不过还是有值得提取的内容。知道作者是夏目漱石的孙子时惊讶了一下
  •     虽然是近20年前的作品,但还是掷地有声,可作为漫画研究的原点。作者对美漫和港漫那种机器大工厂的生产模式,评价不高,反而欣赏日式小作坊工作模式,这可能也是日式漫画保持其多样性的秘诀所在。联系现在的制造业,小而美,自由平等的联合,可能才是未来的发展主流。
  •     这本书真心不错的,图文并茂,宅人们看久了也不会乏味,对于想做漫画家的孩纸们很有帮助的
  •     内容轻快,图文结合,虽然提到的漫画很旧又基本没有看过,但看完分析还是感觉有懂得一些的样子= =〜
  •     很好 需要慢慢的看
  •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看看吧 帮我知道为什么
  •     文本可以说是日本漫画的解构式的介绍,但题目叫为什么有趣,其实作者讲得毫不有趣。
  •     才看了开头而已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趣
  •     重点先是介绍了日本漫画的兴起和发展的变迁、
    中间提到了很多著名漫画家、也有实例的分析、
    是很有用的理论知识 有漫画加以便于理解··
    对想了解漫画的人很有用!~
    我也收益匪浅·!`
    推荐给有梦想、希望有朝一日中国漫画不输日本的人!!
  •     文不对题,根本没有正面回答为什么有趣!
  •     孩子很喜欢这本书,简单有趣。
  •     书很好,快递也很给力,居然取货的前一天就到了,而且还是雨天。不过唯一不足之处是书皮有点皱了,这本是我订的所有书中最喜欢的一本了,这本书本来就是买来收藏的。所以,虽然有点小遗憾,不过内容还是很好的没有什么大问题,总之,总体评价不错啦,给个5星支持下~
  •     想想是九几年的观点,瞬间又觉得挺有见地的。
  •     看来电子书专门来买的
  •     毕竟97年的书了,研究的覆盖面不足,分析粗浅且案例陈旧……其实这本书的亮点在于,译者是中央党校文史部研究日本漫画文化的。
  •     从多方面解释了日本漫画的兴起,立意和深刻!
  •     对于学习漫画的画师们,这可能会非常有帮助
  •     “正是因为有很多被批评家、漫画迷瞧不起的作品、处处雷同的类型化作品的存在,作为整体的漫画文化才能拥有充沛的活力。如果只评价‘好漫画’、‘优质漫画’、‘前卫漫画’,而排除‘无聊的东西’,以这种心态来对待漫画的话,则无异于作茧自缚。”
  •     从《理解漫画》开始对这类知道“为什么有趣”的理论就着迷起来,这是另一个角度的分析思考,十分有趣
  •     一直都在看漫画但没有深入思考,此书带我们了解漫画创作的细节~非常值得一看!
  •     谢谢翻译人员把内容整理通俗易懂,有助于学习!
  •     本書可作為《理解漫畫》的補充包閱讀
  •     作者是夏目漱石的长孙,有点惊讶,大文豪后人却研究漫画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仔细一想这种惊讶其实是对漫画的成见作祟。本来借这本书是想学一下所谓的“文法”用在自己画漫画上,结果看完思考的却是另外的事情。
  •     1.毕竟只是讲演,文章不能如何如何深入,无耳目一新之感,是为四星。2.仍然从内容出发,作者在这里将日本漫画从基本解剖,之前漫画理论书籍读过不多,不知是不是老旧说法,但不差。3.其中一篇涉及到利用文字来表意简直大呼过瘾,这是与西方漫画最大差异的源头了吧? 读的很快。新星此书定价略高。
  •     大一下 简单不失有趣 知识性又易懂 作者本人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吧
  •     对漫画的格子和线条有了初步的认识……的确是入门书。
  •     举例用的漫画都很想看!
  •     从绘画·格子·语言三个角度来解读漫画很受启发
  •     作者很权威,书的内容也很充实,比较细化,专业和非专业的都可以拿来看!版面很干净、舒服!
  •     内容很不错,了解到了一些之前没了解过的东西
  •     从漫画的创作过程的角度看漫画,很有启发
  •     2015043,看的第一本讲漫画表现的书~
  •     2014.12.31
  •     不正经的正经,虽然是97年就出的书了,还是适合我这种业余漫画阅读者的,不被时代所左右的趣味性,你也做到了啊笔者,有点想听漫画学的课。所有的恍然大悟都是无意识走向有意识,正好手上有两本少女漫画做对比,特别入景,提到少女漫画的心理描写所带来的成绩,也比之前国内那些MOOK所谓的”漫画论“要开阔的多,还有恋爱那章也是好多”你好懂“,看得很开心。这本书没有做太多笔记,会收藏的,虽然有缺陷,但太难得了。
  •     对学习漫画有帮助!
  •     一直在当当买书,每次都很满意。
  •     纸质量非常好,卡夫卡的书有些难读懂
  •     很好的一本书!!写东西当作资料用!
  •     房之介这本算学术理论范围了
  •     提到许多有趣的漫画,有些很难有机会读到。写的不太有趣,随便看看就行。
  •     20161004 像读过的所有漫画入门书一样,漫画也像其它领域一样一直在发展,但目前为止似乎有的仍旧是约定俗成的那些东西,更为突破的理论尚未出现。
  •     这本书我在大学时就读过,内容非常好,语言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     日本动画之所以发达,重要因素是因为漫画的发达作为基垫,所以很想仔细研究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我所想的,而且看重版的次数和发行量,一定很不错的。另外,很喜欢看作者的爷爷的书,爱爷及孙吧!
  •     明白了原来看漫画中一些似懂非懂的道理。
  •     初看有些枯燥,不过耐心读下来,收获颇多,更多地了解了日本漫画。
  •     对漫画稍作了解,建议可以快速翻阅
  •     收到的时候是有封套的 打开后虽然觉得味道不如其他书 有点不自然可是总体上 印刷清晰 排版可观 后来味道也淡了【估计书本解放的缘故 噗噗
  •     介绍的非常好,满意
  •     非常喜欢,深入了解日本漫画的核心,有利易研究中国漫画的理论发展
  •     包装挺好,没看正文
  •     对于大部分观众/读者而言,只需知道漫画“有趣”而非知道“为何有趣”即可——中国的动画市场好歹还有一丝光明,漫画市场根本就是暗无天日,这书在中国毫无出版必要
  •     8/10,万万没想到竟然这么学术。
  •     有点意思,,,
  •     网上的书评我觉得只评书的内容没什么用。又不是读后感。主要说说外观什么的还实用些。十成新无误~纸质,不错。翻译,不错。排版什么的也十分顺眼。新星出版社是个我以前不知道的出版社,最近发现这出版社选书的品味不错,觉得虽然没有意林,上海古籍之类的出名,也是比较能信任的出版社了哟~适合想知道漫画该怎么读的也适合读过许多漫画却不清楚漫画到底是什么的孩子们~
  •     内容很丰富也很有趣 有很多插图 即使不是阿宅也能看的下去 良心书
  •     很不错啊。很喜欢。
  •     看过后会有种“啊,原来如此!”的感觉
  •     关于日本漫画的基础知识。线条和格子的部分很有启发,回头去重读EVA应该会有新发现。最后关于恋爱(漫画)的态度特别赞。&作者是夏目漱石的孙子…
  •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真心觉得学到很多东西,好像明白了,我为啥那么喜欢日本漫画啦哦!
  •     3月刚刚印出来,热乎着呢!印刷精美,阅读体验良好。
  •     书很不错,就是比想象中小点
  •     昨晚刚看完 内容很不错,还有很多漫画的例子举,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东西,果然漫画不是那么简单画的,表现手法什么的,还有编辑也不是好当的啊ORZZZ 封面是本来那么简洁的白色封面,染上了一大片的黄色污渍,像是什么东西滴上去的。就整个的恶心了。。
  •     适合小白读,书中一些例子也太旧了,趣味性差
  •     也就说冈崎京子的那几段有点意思(节选出来的冈崎京子的漫画很有味道),其他部分都端着一副形似专业的样子结果没讲出什么花样...作为理论书,没有干货,作为普通读物,很没意思,作为漫评看,相当一般...不过,97年的书了,嘛,我还能说啥
  •     挺失望,尽讲废话。。。
  •     很喜欢线条分析的那部分,很有意思!
  •     很仔细地分析日本漫画的技术与技巧,同时,也提到了不少日本漫画产业独有的特点,还进行了对香港漫画业的比较,开阔视野。唯一的遗憾,是其中的数据还是2000年之前的。
  •     十分薄的一本书,很快就能翻完…以前对老漫画的画风不屑一顾,看了作者不同的模仿才知道另有玄机。讲漫画格子那段让人受益匪浅
  •     不看漫画的人感觉还挺专业
  •     蛮有意思~
  •     不看这书,看日漫只是外行看热闹,只有了解里面的机理,才是看门道。
  •     直觉敏锐,细读有根基,常有洞见之语。
  •     很细致地教你怎么才算会看漫画,不拍电影就去画漫画吧
  •     读下来感觉不是很好,像是我们这种单纯八卦心态的人,可能更爱看豆瓣上连载的「日本漫画杂志争霸史」有趣又贴童年。而这本太大部头的感觉,规规整整太学术了,我等这种胸大无脑的人,实在看的煎熬。
  •     对线条和格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是所举的例子全都太古旧了(驾笼真太郎呢)。拟声拟态词的运用是很厉害,但外国人也只能看看。这本书风格挺轻松散漫的,总的来说比较鸡肋,对创作没有什么指导和启发,也无法视为严肃的理论型著作。可能我期望高了点。
  •     说实话,其实这本书没讲什么……
  •     写了些关于日本漫画发展的历史、制作技术等不光了解了漫画的发展 也了解了一些关于日本人、日本社会的事情还不错吧
  •     我很认真的看了这本书后,感觉虽然是很早写得一本书,但是写得很详细细致。从历史很很多方面都讲解了漫画的历史演变。而且也通过许多当代漫画家的作品,从构图线条等讲析。是值得细心看的一本书。
  •     比起对日漫表现结构的解读,更喜欢夏目的漫评
  •     话说,这本书我还真仔细读过……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学理化……
  •     漫画表现的海洋中,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绘画、语言和格子。
  •     这完全可以当做学习画漫画的教程
  •     很好的书,对我坎坷的漫画之路指明了方向~顶!!
  •     这本书本身就挺有趣的,里面有一些很经典的漫画做例子。对于我这种漫画盲来说也是一本不错的休闲小书。
  •     漱石的孙子!然而没有见过漱石……提到了一些著名漫画批评家可以按图索骥,我对米沢嘉博很感兴趣!本身的话,漫画表现和文法非常有趣,但是并不系统,不便于操作。以及非常感动的看到了一系列很少见的名字,但最感动还是看到一刻馆的名场景解读,豁然开朗。
  •     从日本刚有漫画开始分析,可以学点东西
  •     笼统而浅显地讲了一讲…最后讲港漫的那篇很有趣,“连载漫画的宿命” 就算是几十年后的今天也没能解决啊。
  •     提到了很多我没听说过的漫画家,中文作品几乎没有。战败后漫画兴起,成本低,抓住了青年受众,达到出版市场的四成。从手塚治虫到后来的荒诞漫画、少女漫画家,漫画有了不少变化,不过,终究是绘画和格子的组合。遗憾的是文章内容为1997年之前的事,近20年之后来看有点没劲。所以,得学日语啊少年!
  •     作者很精辟的从各方面进行了总结。
  •     书封面有黑色污迹
  •     书挺好看的,我非常喜欢!!!
  •     前半段的发展史,不知谁写了后半段。。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