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成功学 > 可能性的艺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100050340
作者:赞德
页数:216页

作者简介

这本文笔优雅的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实践,这些实践是从接受与和谐开始,而不是策略和战术,也是由一对身份独特的伴侣娓娓道来的叙事,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寓言。书中列举了来自艺术世界、心理学、商业和政治等领域大量富有启发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接受了一系列心灵上的洗礼。与此类其他图书不同,本书并非为身处竞争世界里的人们提供个中克服障碍和开始行动的策略,而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些方法,使人们从一个充满斗争的世界进入一个广袤的充满各种“可能性”的世界。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The Art of Possibility: Transforming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fe

书籍目录

前往“可能性”的邀请
扬帆起航
第一项实践:全属创造
第二项实践:步人可能性王国
第三项实践:给个A
第四项实践:成为贡献者
第五项实践:从任何位置领导
第六项实践:六号准则
第七项实践:顺其自然
第八项实践:为激情让路
第九项实践:擦出火花
第十项实践:成为棋盘
第十一项实践:为可能性设计架构
第十二项实践:讲述“我们”的故事
结束语
致谢

编辑推荐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The Art of Possibility

内容概要

  罗莎蒙德·斯通·赞德:家庭问题咨询师、风景画家。  本杰明·赞德: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教授。

图书封面


 可能性的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一)至今我还对小时候的一件事记忆犹新:有一次,跟同学在一起,突然评价起老师来。我说,数学老师的课讲得不太好,因为我听不懂。某位同学在数学老师那儿秘密地告发了我。老师大怒:让我在每堂数学课,都站在教室外面听。我记得那时才小学2年级,自己觉得闯了大祸,不敢回家跟家长讲,每天回家做完功课就上床睡觉,再也提不起精神。幸亏遇到好心的班主任,她发现了这个情况,及时把数学老师的做法,告诉了我父母。我父母把我带到学校,找到了校长,跟老师当面理论。我父母坚持认为我没有什么过错。后来学校对数学老师做出了相应的处理:把她从我在的那个班调走了。我们班来了一个新的数学老师,我又重新回到了课堂。直到现在,我都对小学的班主任心存感激之情,也还记得这个数学老师姓什么,也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她发怒的样子。我记得我当时得出的结论就是:所谓师道尊严,老师是批评不得的。也是惹不起的。不过,最后的事实也说明了,老师也是可能犯错的。很多年后,当我自己有机会站在讲台上面的时候,我的每一堂新课的开始都是这样的:如果我讲错了,请马上举手,我可以更正。如果有听不懂的,可以给我发邮件,我可以调整内容。多年的经历告诉我,其实,对于学生而言,从老师那儿学到多少知识并不重要,而从老师的行为和言语中,接受的价值观才是至关重要的。授业是一个俯视的过程,一个必然的世界,而传道是个相互塑造的过程,是一个可能的世界。传道永远比授业更加重要。(二)上初中以来,儿子已经被罚写了两次检讨。这最近的一次就是因为上课时,讨论问题时没遵守课堂纪律发言了。按照他们班上的班规:罚写500字检讨。一下课,儿子连申述的机会都没有,他们班上的纪律委员,就直接站到他面前,向他宣布了处罚结果。犯事的当天晚上,儿子作业很多,忙的已经满头是苞了。我一看,10点半才做完功课,再写份检查,不到11点才怪。我说:“你们检查有什么要求啊?”儿子说:“两个要求:1,500字,2,要用两个名人的例子?”我说:“用名人的例子干嘛呢?”儿子说:“要用名人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是不仅是恶劣的,而且是错误的。”我说:“要不要我帮你找?”儿子说:“不用,我自己来。”终于,在一派忙碌之后,儿子的检讨完成了。儿子在检讨中,为自己申辩了几句,然后,马上就引用了两个名人的例子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儿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小时候不认真,长大了,肯定什么都干不成。看着这样的检讨,让我哭笑不得,我在检讨的后面,写下了这样的话:认识到错误,并能改正,就是正确的做法。但不需要给自己扣帽子。每个人都会犯错,有时是故意的,有时是无意的,但只要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就是好事情。很多名人,小时也是不甚了了,但并不妨碍他们长大后成为出色的人。有时把错误看的太重,你获得的只是不好的能量,其实,你还可以有另外的选择,比如:把坏事变成好事。要学会放下负面的情绪,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记住,不要给自己乱扣帽子!(三)换一种思路,每个人都会有新天地。我们生活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的思维中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非此即彼的必然性。过强的忧患意识不见得是好事,因为目光短浅、杯弓蛇影,常常使人陷入绝望、恐惧,看不到希望和前途。只要想想老师和家长们如何教育孩子,我们大致就会得出这样的印象。按照“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你不从小开始玩命学习,你就不会有出息。根据这样的逻辑,马云和俞敏洪他们就不可能成功。这两人,都是参加过三次高考的,在起跑线上不知道被落下多远了。马云第一次高考数学才得了1分,俞敏洪出不了国才去搞了新东方。后来,有一次采访,俞说:经历了三次失败的人,一般什么都不怕了,反正都到底了,失败了又何妨了。最后,他坏坏地说了一句:风投专门找高考失败过的人。但现在看看,有多少当年没落下的,后来,远远被他们落下了的?这难道不值得思考吗?在马云、俞敏洪他们看来,人生的各种经历是一种寓意丰富的可能性,失败孕育了成功,那么失败又何须固执地去避免呢?如果你不能预料到什么事情,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你又如何该去面对生活呢?他们的做法是:顺其自然,迎头而上。如果你能接受任何结果,你就无须抱怨。我跟儿子说:“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有两条路,一条路向下,一条路向上。全在你自己选择。”人常常被那些预言或魔咒所禁锢,其实,大多断言都是危言耸听、无稽之谈。秩序能带来专制和尊重,但不能带来真理和幸福。很多成功的人,并非比其他的人更聪明。只是在自我的意识上,更加积极,更加主动。他们不太相信命这种东西,总想去试着用实际行动去突破边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可能。(四)换一种思路,工作也会有新天地。有一年,我们开发团队的人,流失的很快。一度,影响到工作的进展。我们从人事部门要来了一些数据。应该说,开始的时候,人员的离职,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在IT业,人员的流动,通常认为,再正常不过了。更何况离职的都是新员工,谁在乎呢?可是,人事部门的数据一列下来,才发现,的确发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1】在公司工作3-6个月的员工离职比较多;【2】在公司工作满一年后有能力的员工离职比较多;我们开始一直坚持无所谓的态度,结果数据说了实话:团队的管理上的确存在问题。一旦思维的方向发生改变,我们就不再简单地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是问:问题在哪儿呢?我们马上跟准备离职的员工谈话,因为询问的重点不同,我们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们重新梳理了员工选拔和培训的流程,并帮助老员工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拓展他们的眼界和应付未来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改变,我们收获良多:当我们不再以管理的姿态去认识同事的时候,我们把一种无谓的竞争意识转化成了一种合作的可能,我们假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我们也并不假设所有人都是自私和错误的,我们考察但不急于用自己的观点去扫荡他们,而是,去发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我们帮助你别人,其实,最终帮了我们自己---大家成了一条船上的伙伴。(五)换一种思路,生活也有了新天地。夫妻间的剑拔弩张,家长对孩子的声嘶力竭的怒吼,其实,都可以在一种可能性中消失。你只要假设亲人都是心善的,大家想要的结果都是美好的。那么,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乾坤倒转。这不是一种自欺欺人,而是让自己坦然面对,只要你不去想什么事情都推倒重来,就应该去想:该如何得到最好的结局?问题不在于你有多聪明,读了多少书,而是在于你是否敢于奉献出自己:人的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过程,人孤立无助或弱小的时候,就会想到要托付,因为托付能带来安全;人长大一点,开始回归自我的过程,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再经历很多事情,人就不再这样认为,他会想,我该如何奉献我自己,来影响他人。他会明白:人生跟考试完全不同,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自己的路要怎么走,归根到底是自己掌握,别人全然是做不得主的。有一天,儿子回家来说他们学校有位同学很厉害,老师称之为“标准答案机”。言下之意,老师问什么,他都能说出试题的标准答案。我说:“这人可牛哦,你怎么看?”儿子说:“我不相信这些。”我说:“全都是回答标准,还不厉害啊?”儿子说:“任何标准都有它的局限。比如牛顿第二定律,在相对论的应用场合下就不合适。考试就是这样,如果我超出了标准答案,就是错了,但是,如果不能指出它适应的环境,就不能算错。因为这是一种可能性。”我说:“比如说......”儿子说:“时间。可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所以有科学家就一直在找时光倒流的机器。时光前进的感觉有可能是一种幻觉。这跟课本上的几点几分的应用完全不同。”我说:“你们老师讲的这些?”儿子说:“我在网上看的。”我不知道如果儿子的老师听到这些,会怎么想。我只是觉得很多传统的方式,正在崩溃。你不能还是按照古典的方式来完成教育的仪式。在这样的时代,很多东西充满了想象和可能性。你怎么能用已知的东西,去限制想象或者未来。(六) 一直以来,我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固执而胆怯的东西存在:我们把生活看成是要死要活的环环相扣,却忘记了我们有断开过去,重塑未来的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家都在夺路狂奔,活得稀里糊涂的,大家争先恐后地把生活的现实,全都赶上了羊肠小道,轻易地放弃了选择的可能。我们把生命之树变成了一模一样的塑料花,失去活力和存在的意义。生命的绽放如此相似,所以,活着,成了重负,成了不快乐的事情。或许,我们应该试试看,好好想想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工作应该是什么样子,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家庭应该是什么样子。让未来的阳光照进我们潮湿的内心,指引我们去到一个温暖、和谐的可能的世界。首发:喷嚏网 www.dapenti.com
  •     其實,推薦這本書有點過于草率,畢竟我隻看暸前麵的幾章,評論也就成型于這幾章的感受。若有不妥,還請各位多多海涵一下。這已經不是我讀的有關指導行為書籍的第一本了,但當我捧起書的時候,還是會産生同樣的感覺:“啊,沒錯,應該這樣!”我們會隨着作者的舉例、剖析而意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也許之后,我們會嘗試着在生活中踐行書中所列舉的方法,但行為意識逐漸被生活淡化,更甚至于我們只停畱在意識那一層麵上而裹足不前。這本書已經不是第一本了,如果繼續這種趨嚮的話,也終將不是最后一本,對它們的渴望,也印證了一點:我們曾有所覺悟,卻未曾有堅持不懈的行動,否則,一本足矣。常人說:“観人于微,勝于閱人無數”,書籍亦言,不是說當妳翻到最后一頁的時候,妳就深得其精髓,其實,妳我均才剛跨進門口,路,還長着呢。
  •     英文翻译得总觉得不够。信,达,雅,感觉没有做到达。网上搜了下英文版,感觉读起来可能有些不同。不过本书的大意还是表达出来了,因此即使是翻译过来的,也还是值得一读。观点很正确,也能理解,最重要的是需要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那样才会真正产生无限的可能性。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泛览
  •     这本书的作者是Ben Zander,他的TED演讲是我最喜欢也是给我最大启发的TED演讲: http://on.ted.com/9ifC
  •     要相信各种可能性
  •     这译文看得人累死了!!!!!
  •     极其生动的让人的心智开阔
  •     大一的时候读的书,对我的世界观有很大的影响。
  •     观点还不错,就是很多东西不简洁,勉强看完海事一头雾水。多余的东西太多了,内核被掩盖了。定价太高,基本上一个印张要2.5元,而有用的文字不多。
  •     : B848.4-49/2822
  •     一般性,看了浪费时间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