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医进行到底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807026020
作者:胡维勤
页数:203页

作者简介

《将中医进行到底》是中南海保健医生胡维勤教授几十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保健医生的工作就是要将疾病消除在形成之前,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这也是本书的特色所在。几十年的保健工作下来,作者对中医“司内揣外”的体会越来越深,积累了很多自我诊断的经验,可以帮你发现身体的警讯,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本书作者还将自己治病救人的绝招倾囊相授,并对很多慢性病的日常调理提供了指导性的经验。《将中医进行到底》将治病救人的知识、方法与一些生动的医案结合起来讲述,让你在轻轻松松学习中医保健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希望本书的知识能够转化为大家的健康,这也是作者的最高期待!

书籍目录

目录:第一章 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 1一、中医能手眼通天 3二、中医是第五大发明 9三、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 14四、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 22五、中医是一门人生哲学 26第二章 经络是中医的灵魂 31一、了解经络,上工守神 33二、肺与大肠相表里 39三、脾经和胃经 44四、心腹之患 49五、肾与膀胱相表里 53六、千万不要病入膏肓 58七、肝胆相照 61八、任督二脉 65第三章 身体的警讯 69一、鼻为“面诊之王” 71二、舌为“心”之苗 74三、眼睛,透视疾病的窗口 77四、心脏有疾病,耳朵露马脚 79五、察颜观色知健康 82六、眉毛,不是个摆设 86七、口中有异味,责在脏腑 89八、口水过多,病在脾肾 92九、鼻涕眼泪多了也是病 95十、鼻出血,不要盲目清火 98十一、汗臭脚,“脾气”大 101十二、手脚冰冷,不可盲目温补 103十三、白带,女人的另一位老朋友 107十四、遗精,不仅仅是肾虚 110十五、梦是身体有话要说 112第四章 中医看病的秘诀 115一、一眼看穿你的胃 117二、认清自己的胆 124三、“六驾马车”治疗糖尿病 129四、冠心病可以看出来 141五、轻轻松松降血压 148六、治疗便秘的四个秘方  154七、别小瞧了感冒 161八、治疗鼻咽炎有妙方 170第五章 养生其实很简单 177一、每天静心十分钟 179二、要顺应,不要对抗 183三、热水泡脚胜补药 187四、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190五、千万不要乱吃药 196六、养生就不要浪费口水 200

前言

  人类不灭,中医不休!  胡维勤  不知不觉,我从北京中南海门诊部退休已有二十个年头。原本想闲云野鹤般度过余生,万万没想到赋闲后找上门来的病人如此之多,不是这个企业的总裁、总经理,就是那个部门的领导,要不就是某位明星……整日把脉问病,忙个不停,难得浮生半日闲。好在我长期靠中医养生,身体极好,现在仍能健步如飞,若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就撑不住了。  前不久,一些人四处扬言要求取消中医,其势汹汹,仿佛中医是万恶之源。我有点坐不住了,想出来说几句话。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人类不灭,中医不休!  我和中医有着很深的渊源,说来话长。我最早学的并不是中医,而是西医。1961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分配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后,我有幸成为乐文照教授的助手。学医的人都知道,乐文照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精通西医,对心血管、消化道、内分泌代谢、肾脏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医生之一。跟着乐文照教授学西医,我受益匪浅。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降低我对中医的浓厚兴趣。西医看病要通过量血压、做心电图、化验……而中医只需望、闻、问、切,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诊断出疾病。你说,这能不让人感到神奇吗?记得还是很小的时候,邻居家的一个小孩患麻疹发热,已经奄奄一息,她母亲请来一位中医,诊脉后开了三剂中药,第一剂中药灌服后就退烧了,三剂药还没服完,人就好了起来。这件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想弄清楚为什么医生的手一摸就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几剂中药就可以救回一条命。后来,我父亲患了重病,卧床不起,望着日渐消瘦的父亲,我急得直掉眼泪。母亲请来一位中医,给父亲号脉开方,父亲喝下药后第二天就退烧下了床。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  1971年9月16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有幸进入北京中南海,成为了一名保健医生。保健医生的工作就是将疾病消除在形成之前,《内经》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如何才能在疾病形成前就做出诊断呢?西医的体检远远不够。为保证德高望重的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组织上特意安排我跟祝谌予先生学习中医。祝谌予是北京最著名的老中医,他学贯中西。关于祝老有许多传奇故事。祝老十九岁时母亲重病,家里请来许多中西医的名医,中医没给看好,西医连是什么病也诊断不出来。就在万般无奈之时,来了一位老中医,他气度不凡、儒雅而洒脱,吃了他开的药后,祝母的病终于出现了转机。原来这位中医就是当时北京的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西安事变”前,他曾给杨虎城将军诊脉看病,药到病除,留下一段佳话。但遗憾的是,后来施今墨去了南京,祝母的病复发,没能治好,离开了人世。母亲的死使祝谌予悲痛万分,他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立志学习中医。  祝谌予托人找到施今墨。第一次见面,施老问祝谌予:“你为什么想学医?”祝谌予将母亲病故的经历和自己的心情全道了出来。施老听后感慨万分,就这样,祝谌予不仅成了施今墨的第一弟子,还做了他的乘龙快婿。后来,祝谌予又东渡日本学习西医,成为了全国少有的学贯中西医的人才。  我前后师从祝老学习中医五年之久。祝老曾对我说:“一些绝招我是不肯轻易传给别人的,你就不一样了,你是上面派来的,学会这些绝招之后,可以派上大用场。”记得有一次,祝老的一位学生从东北来京,祝老就立刻打电话叫我过去,原来这位学生会用抖动的方法来按摩穴位,治疗糖尿病。祝老对我说,这个抖动法你学会了,回头就可以给首长治病。这个方法使用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很累,但却能起到针灸捻针的效果。我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并总结出了一些有降血糖作用的穴位,我发现按摩这些穴位对治疗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  师从祝谌予,我学到了不少中医治病的经验,祝老比较擅长用活血化瘀的药,而且擅长用中药的“对药”。如黄芪配当归补血活血,女贞子配旱莲草滋阴,天麻配钩藤治头晕,枸杞子配菊花补肝肾明目等。对付一些疑难杂症,他提出了两个绝招,一是从“瘀”论治,二是从“痰”论治。大多数的慢性病,多有气滞血瘀的现象,即西医讲的微循环不良,血黏度增高,氧自由基多,酸性体质等;“痰湿”也就是西医所说的体内有废物、毒物、垃圾、重金属等。祝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治疗疑难杂症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从祝老那里学会了治疗糖尿病的绝活儿,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在临床上也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些年来,我治好的糖尿病患者不计其数,有的甚至已经停药十多年了。而这些都是西医不可能做到的,西医一停药,病情就复发。所以,除非人类灭亡了,否则,中医就会永远存在下去!  一些人主张取缔中医,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医,他们是以西医的眼光来看中医,完全不懂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精髓。所以,我要说的第二句话就是: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西医很强大,但中医更伟大!  前几天,听一位朋友说网易的总裁丁磊就在浙江中医学院学习中医,我甚感欣慰;又听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自己退休后将潜心研究中医,我感觉到中医振兴的日子已不远了。  真诚地希望本书能激发出读者朋友对中医的兴趣,将中医发扬光大!

内容概要

胡维勤,国家领导人专职保健医生,著名医学科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警卫局,保健处主任医师。  

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曾师从于著名内科医师乐文照和著名老中医祝谌予教授。1971年调至北京中南海门诊部做专职医疗保健医生,曾先后担任过朱德总司令、华国锋主席的专职保健医生,受命参加李先念、胡耀邦等同志的会诊和保健工作,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医学科学家”,1990年被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荣誉证书和荣誉奖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  进入20世纪以来,关于中医存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经验的医生,我的观点是,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永远不会消失。  之所以有人主张废除中医,是因为他们不懂中医,总是用西医的思维方式看中医。西医研究的是物质的身体,它是一门技术,可以标准化,人才也可以批量生产,所以西医很强大。中医研究的是形而上的身体,它是一门艺术,需要灵感和悟性,所以很难像西医那样上规模。  但中医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它有通天的手眼,高明的中医可以 “司外揣内”,不需要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就可以窥透人体内部的疾病。中医不仅可以在疾病的初级阶段发现它,还能提前消除疾病,这就是常说的“中医治未病”。我认为,这两点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医的生命所在。如果理解了这两点,那些高喊着废除中医的人就得放弃他们幼稚的观点了。  中医还是一门哲学,一门关于人生的哲学。学好了中医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还可以修身养性,成就人生的其他事业。现在许多老总都在钻研中医,网易总裁丁磊先生就在浙江中医院学习中医,而深受国人爱戴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也打算在退休后研修中医。我想他们除了对医术感兴趣外,恐怕对中医蕴含的人生哲理更感兴趣。  一、中医能手眼通天  “有诸内,必形诸外”,这是我对中医最深的体会。通俗一点说,就是可以通过人体外部的变化诊断出人体内部的疾病。有意思的是,最先让我认识到这一点的并不是那些中医经典,也不是什么名医高人,而是一位卖西瓜的小贩。  一个酷热炎炎的夏日,街边的一排西瓜棚生意清淡,唯有拐弯处的一个瓜棚围满了人,还不时传出叫好声。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摊主正与一位顾客打赌。摊主说自己能连选十个西瓜,保证个个都甜,这位顾客偏不信,两人就较上了劲儿。我仔细观察小贩选瓜,只见他先看瓜的形状和颜色,然后用手拍几下,再把瓜举到耳边,一边拍一边听。三下五除二,十个西瓜就选好了,的确个个又沙又甜。  围观的人啧啧称奇,我则陷入了深思。小贩选瓜一看、二拍、三听,中医看病一望、二闻、三问、四切,行业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惊人的相似。《内经·灵枢》里说“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意思是说,高明的人可以通过事物的外部表征看透事物本质。我想,这也应该是一个医生的最高追求。  这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很多神医,他们的神奇就在于将“司外揣内”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下面举两个事例,其中一个是扁鹊四望蔡桓侯的故事。一天,扁鹊朝见蔡桓侯,见蔡桓侯面色异常,就说:“主公啊,趁着病还在浅表赶紧就医吧。”蔡桓侯不信,对身边的人说:“这些医生,成天想着给没病的人治病,好叫人说他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见蔡桓侯,见他的疾病已经深入肌肉,就劝他早些治疗,蔡桓侯还是不听。到了第三次拜见蔡桓侯,扁鹊一看就知道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脏腑了,再不治疗,将无药可救,可蔡桓侯仍然无动于衷。第四次见蔡桓侯,扁鹊远远一望,二话没说,拔腿就跑,因为这时候任何人都回天乏术了。五天后,蔡桓侯果然死了。  另一个是关于东汉名医张仲景与王粲的故事。张仲景晚年行医到洛阳,遇到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粲,见他眉毛异常,就判断出他二十年后会得一种病,并劝他服用五石散。当时王粲正值青春,并且处处得意,哪里听得进别人的劝告,最后,张仲景无奈地说:“二十年后你将脱眉而死。”二十年后,张仲景的预言果然应验。  在西方医学日盛的今天,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现代检测设备的人来说,这两个故事玄之又玄。扁鹊既没给病人做心电图,也没给病人量血压,更没有化验血液,他凭什么就能诊断出蔡桓侯的病呢?张仲景的故事就更不可思议了,他凭什么能从眉毛的细微变化预知二十年后的疾病?今天的基因检测技术都做不到,何况一千六百年前呢?  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它将人体看做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五脏六腑的盛衰和病变都会通过精血津液等介质表现于体表,高明的中医常常能从脉象、舌苔、眉毛、头发、皮肤、手掌纹路、指甲颜色等身体表面的细微变化诊断出体内的疾病。中医的这一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自然万象的规律。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世界万象的联系是如此神奇微妙,它们相互影响,互为表里。人体也是这样,头发、指甲、耳朵……身体外部的一切都在反映着体内的情况。  记得小时候,一看见蚂蚁搬家,大人就叫我们回家,说天要下雨了。蚂蚁搬家就是天要下雨的反应。在医学院学习西医时,我就常常思考:人体内是不是也存在“蚂蚁搬家”的现象呢?在学校的西医课程里,我找不到答案,现代西方医学过分重视技术成分,而将这种奇妙的联系斥为“玄学”。而学习中医让我茅塞顿开,像扁鹊和张仲景这样的神医之所以能出神入化,不就是看出了病人身上的“蚂蚁搬家”,暗合了“蝴蝶效应”吗?  我曾与一位美国西医讨论过人体的“蚂蚁搬家”现象,这位美国人惊讶得张大了嘴,怎么都不相信,以为我是在开玩笑。正巧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他的耳垂上有条清晰可见的“冠脉沟”,便笑着问他是不是有冠心病,不知是因为话题来得唐突,还是没有心理准备,他差点没噎着,连忙喝了口水,使劲往下咽了咽还没嚼烂的红烧牛柳,瞪大眼睛吃惊地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笑着跟他说:“这就是‘蚂蚁搬家’现象在你身上的验证啊!人的心脏出现了问题就会表现在耳朵上,耳朵上的冠脉沟就是冠心病在身体表面的反映。因为心脏的冠状动脉堵塞会让耳朵上的毛细血管凝固,形成皱纹,这就是冠脉沟。”他听完我的解释后心悦诚服地点点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方人,又受了多年的西医教育,一开始不相信神奇的中医文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有很多已经“西化”了的中国人也是如此,他们只看重现代技术,过低估计了前人的智慧。他们就像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总认为自己的父母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一旦自己成熟了,才发现原来父母是多么的杰出。胡适的经历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西方文化的传播,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自然成为其攻击的对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20年胡适突然生病了。他发现自己吃得多,喝得多,尿也排得多,人却日益消瘦下去。新派人物生病当然要去看西医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们经过认真诊断之后得出结论:糖尿病晚期,已无药可治,只能回家休养。言下之意,胡适只能回家等死了。  西医没有办法,朋友就劝胡适看中医。当时正是学界“科玄论战”的关键期,胡适是科学派的主将,反对的就是像中医这样没有科学依据的“传统”。叫他去看中医,那岂不是主动放倒手中的旗子吗?然而,面子事小,性命事大,胡适最终还是答应了。  来给胡适看病的是北京名医陆仲安。中医没西医那样复杂,又是验血,又是验尿,陆仲安只是用手把了把胡适的脉,并询问了一下病情,就从容不迫地说:“这个病很好治,吃几服以黄芪为主的汤药就可以了,如果病没好,唯我是问。”被西医判了死刑的胡适将信将疑地喝下了陆仲安开的中药,没想到几个月后症状就消失了。再到协和医院检查,果真是好了!医生们非常惊奇,这怎么可能?谁给胡先生治的病?胡适当下就把实情说了。  这件事轰动一时。被新文化运动者认为不科学的中医,偏偏治好了新文化运动名将的病。这令新文化运动者很是尴尬。胡适也觉得很没面子,对此事不置可否。然而,救命之恩是万万不能忘记的,胡适曾在林琴南的一幅画上撰文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原来,林琴南也受过陆仲安妙手回春的益处,为表示谢意,他亲自作了一幅儒医研究经典的《秋室研经图》送上,上面还题了一篇桐城体的文言文。陆仲安别出心裁地请胡适在上面题字。胡适欣然答应。胡适在画上的题词内容为:  我自去年秋季得病,我的朋友是学西医的,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幸得陆先生诊看,陆先生用黄芪十两、党参六钱,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全好了……现在已有人想把黄芪化验出来,看它的成分究竟是什么,何以有这样大的功效。如果化验结果能使世界的医药学者渐渐了解中国医与药的真价值,这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  ……  民国十年三月三十日 胡适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华夏子孙受益了几千年,岂是现在几个人就能轻易废止的!与其高谈阔论,不如去读一读《内经》和《伤寒论》。我敢肯定只要你认真研究了中医,就一定会发现西医虽然很强大,但中医更加伟大!  二、中医是第五大发明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其实还应该加上中医。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中医的评价很高,他认为中医中药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1953年,毛泽东在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有一次与几位同志打麻将,他即兴谈道:“我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麻将牌。”麻将不无戏说成分,但主席把中医摆在“三大贡献”之首,说明了他对中医药的情结。同年,毛主席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中国对世界是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就是一项。”  中医对人类的贡献巨大无比,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更会如此。为什么中医没列入四大发明呢?因为中医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产物,西方人很难理解。四大发明是技术,西方人拿过去就能运用,中医却拿不过去,拿过去了也不能运用,除非把整个文化都拿过去。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参观了中医的针灸麻醉。我们的中医将一根又细又长的银针扎在病人的手上,通上微电流,然后便开始手术。整个手术不用任何麻醉药,病人却始终面带笑容,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看着那血淋淋的手术场面,尼克松总统惊讶万分,大惑不解。  针灸麻醉震惊了美国代表团,其冲击波毫不逊色于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有的人惊讶,有的人怀疑,有的人甚至否定,认为这是中国为了吸引世界目光而搞的一个大骗局。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一些人认为针灸麻醉是一个骗局的时候,随同代表团访华的新闻记者詹姆斯·莱斯顿突然急性阑尾炎发作,要进行手术,我们的医生同样用针灸麻醉的方法割除了他的盲肠,詹姆斯·莱斯顿丝毫没有感觉到痛苦。这活生生的事实让美国人冷静下来,他们开始认真记录那些宝贵的资料,以便带回国去仔细研究。  我曾看过美国新闻记者拍下的部分录像。录像里一例肝肿瘤切除手术中,唯一的麻醉方法就是由针灸师在病人的两只耳朵和手臂各插一根针,并随时捻针;另一例脑瘤切除手术中,只用一根针扎在前臂……我们都知道西方麻醉技术会让病人不省人事,而且还会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瘫痪。而中医针灸麻醉手术,病人全程都是清醒的,还会说话,甚至还会喝点水。有一位病人在手术结束时,还能坐在手术台上和医生护士握手致意。在另一例切除甲状腺瘤的手术后,病人竟能从手术台上下来走到轮椅旁。  神奇,真是太神奇了,尤其是对于不懂中医的西方人来说,这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如果你懂得中医,就会清楚针灸麻醉只不过是中医里的小儿科。西医感觉神奇,是因为西医和中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人体是完全一样的,但中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却完全不同。中医是全面整体论,西医是分析实证论;中医是宏观调控,西医是微观治理。这就像瞎子摸象,中医想方设法用仅存的一点视力看到了一个整体但朦胧的大象。而西医呢?则完全不用自己仅存的那点视力,而是靠手去摸,结果摸到的是一头“支离破碎”的大象。  可以这么说,西医是显微镜,它看得仔细真切;中医是广角镜,它的视野很宽广。其实,中医有中医的长处,西医有西医的优点,我们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西医,也不能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中医,更不能取缔中医。  取缔中医是谁干的?是卖国贼干的。1929年国民党汪精卫提出“取缔中医案”,结果引来一片骂声,当时北京“四大名医”中的两位——施今墨和孔伯华等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联合各省中医到南京请愿,并向汪精卫严正提出:找十二个病人,你们先挑六个,用西医治;剩下的六个病人交给中医治,如果我们输了,再谈取缔中医的事。孔伯华和施今墨分到了六位分别患有高烧、咳喘等症的病人。结果,中医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病人迅速恢复了健康。  恰在此时,汪精卫的岳母身患恶性痢疾,每天腹泻十几次,当时著名的西医请遍了,都没有什么效果。此时,有人向汪精卫推荐施今墨先生,刚开始汪精卫怎么也不同意,我现在正在提议取缔中医呢,怎么能让中医来看病?但看到奄奄一息的岳母,汪精卫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请施先生来诊治。施先生只把了一下脉,便找到了病因,说到症状时,每言必中,使汪精卫的岳母心悦诚服。施先生当即为她开了十天的汤药,随后汪精卫的岳母问:“先生何时再来复诊?” 施今墨告诉她:“您就安心服药,三天后痢疾就会停止,五天后胃口就会好转,十天后您就痊愈了,不必复诊。”最初汪精卫和岳母都半信半疑,可病情如同施先生说的一样,渐渐好转,十天后还真的就痊愈了。  汪精卫终于相信了中医的神奇,再也不提取缔中医的事情了。  前段时间,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中医来拜访我,谈起一些人取缔中医的议论,这位洋中医说的话很有意思,他说:“别——管——他们,他们不懂中医!”  这位洋中医告诉我,中医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有的中医诊所每天要接待两千多名患者,其中90%是白人。美国人每年要花费六十亿美元来购买中药,全美有中草药专营公司四百余家,中医诊所上万家。西方尚且如此,更别提日本和韩国了。大家一定看过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吧!那里面对于中医的认识十分令人惊讶。而日本人对《伤寒论》的重视程度则远远超过了我们。他们对张仲景敬若神明。如果我们再不下定决心发展中医,甚至还想取消中医,恐怕中医真的就会重写火药的屈辱史。这不是危言耸听,记得前些年,日本人就将北京中医研究的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包装后打入中国市场,大卖特卖,赚去大把大把的钞票。多么令人心痛!

图书封面


 将中医进行到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有诸内,必形诸外”,《内经·灵枢》里说“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世界万象都是相互影响,互为表里。人体也是如此,头发、指甲、耳朵……身体外部的一切都在反映着体内的情况。现在很多已经“西化”了的中国人,他们只看重现代技术,过低估计了前人的智慧。他们就像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总认为自己的父母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一旦自己成熟了,才发现原来父母是多么的杰出。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华夏子孙受益了几千年,岂是现在几个人就能轻易废止的!与其高谈阔论,不如去读一读《内经》和《伤寒论》。我敢肯定只要你认真研究了中医,就一定会发现西医虽然很强大,但中医更加伟大!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西医是显微镜,它看得仔细真切;中医是广角镜,它的视野很宽广。西医治病靠的是技术,听诊器、血压表、X光机、CT、核磁共振……医生根据这些医疗设备检测出的结果来判断你身体的状况。中医则完全不同,它不需要任何医疗设备,只凭一个人的火眼金睛。所以,中医是一门艺术。技术靠科学的发展。艺术靠人的悟性。中医不像西医那样,胆固醇是多少就是多少,不需要你去体会,而中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离开了悟性便寸步难行。一个没有音乐耳朵的人欣赏不了音乐,一个没有悟性的人一定把不准病人的脉。中医是“至精至微之道”。所以千百年来名医很少,扁鹊、华佗、张仲景,他们像莫扎特、肖邦一样稀少。聪明人学不好中医,只有智慧的人方能成大器。如果你不是一个有慧根、有悟性的人,根本就读不懂《内经》。西医是一门技术,强调逻辑推理,强调思辨,只要人聪明就能学好。正因如此,西医人才可以批量造就,西医才能成规模。西医是一门技术,因为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直接对抗疾病,它采用的是鲧治水的方法。中医是一门艺术,因为中医常常围魏救赵,四两拨千斤,它采用的是大禹治水的方法。西医是微观科学,中医是人生哲学《内经》说“上工守神,下工守形”,西医研究的是解剖学意义上的人体,中医是一门哲学,是哲学就应该有哲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阴阳。阴阳是中医最最核心的东西,离开了它,中医便不存在了。《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就是因为中医抓住了阴阳,抓住了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内经·素问》开篇有一段话:“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之。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恬淡虚无”是指心胸开阔,将一切都看得很淡,不斤斤计较,这样一来,体内的精、气、神就会顺畅地运行;“精神内守”是指人心无杂念,不受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诱惑,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又怎么会生病呢?有人说:“《内经》的东西,只要有一句话你悟透了,那你一辈子都吃不完。”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说:“《内经》一句救苍生。”西医养身,中医养生在西方,人们更注重通过饮食营养和运动健身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强壮。他们一般是借助健身器械做大量运动,与人的心理或精神因素并无直接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养身”在西方更为发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还有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不同的称谓,而含义大致相近,今天我们日常话语中保留下来的主要有“养生”一词。养生所谓的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所谓的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简单地说,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即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进行的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增进健康、提高快乐指数、提高生命质量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追求。 归结养生的一个总法则,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也就是说,在养生的时候要达到三个合一:形神合一,内外合一,动静合一。形神合一就是既要注重精神调养,也要注重形体保健和锻炼;内外合一就是内求内在的安静,同时也要注意与外在的气候变化等的协调适应;动静合一是说不能光练动功不练静功,动静要合一,而且要适度。 “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在天成气,在地成形”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五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情志: 怒 喜 思 悲 恐五脉:肝脉弦 心脉洪 脾脉缓 肺脉浮 肾脉沉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五脏的功能是“藏”:“心藏脉”、“肺藏气”、“脾藏营”、“肝藏血”、“肾藏精”;六腑的主要功能是“传”,《黄帝内经》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六腑一定是“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肝属木——将军之官,主藏血,主筋膜,主疏泄《素问·调经论》中说:"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篇》中也说:"人卧血归于肝。"意思是肝脏具有储存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功能。当肝脏将血液储存起来以后,会对血液的流量进行调节,根据身体的需要来改变血液的供应。当人体肝脏功能失调时,便会导致出血病症的发生,以及妇女月经减少和经闭等症状;“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出现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无力。肝主筋膜。筋膜,就是韧带、肌腱、筋膜和关节。筋膜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作用。筋膜正常的屈伸运动,需要肝血的濡养。肝血充足则筋力劲强,肢体的筋和筋膜得到充分的濡养,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肝应东方风木,通于春气,为阴中之少阳,内合于胆”因为肝脏属木,像春天的树木,主生发。体内气机如果得不到疏泄,就称作“气闭”,会引起很多的病理变化,譬如出现水肿、瘀血、闭经等。这些情况都因气机不畅引起。“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明目是首要。”肝开窍于目,所以春季要保肝;《素问·五常致大论》中记载:"土疏泄,苍气达。"肝主怒,肝的正常疏泄对我们的情志具有调节的作用。肝为阴,胆为阳——中正之官“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心属火——君主之官《素问·痿论》中记载:"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主血,为生之本,……心充脉华面,在液为汗,开窍于耳及舌。舌乃心之苗"《素问·五脏生成篇》中也说:"诸血者,皆属于心",意思是说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中运行,具有主血脉的功能。《灵枢·邪客》中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静者寿,躁者夭"心藏神,主神明,人身三宝精、气、神,其中神就是由心主管。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故悲哀忧愁皆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肾藏精,心藏神,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一些补肾的食物同样也具有补心的效果,两者可以相互搭配。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口舌生疮皆为心火。龙眼又名桂圆,有养心安神、滋阴补血的功效。心为阴,小肠为阳心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心腹之患”说的就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舌为心之苗。心火会下移至小肠,人的内火太大就会引起小便短赤、尿道灼热疼痛;而小肠火大也会让心火上升,引起舌尖赤痛、口舌生疮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泄小肠火的方法来达到清心火的目的。脾属土——仓廪之管,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素问·灵蓝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管,五味出焉"。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相当于“后勤部长”是气、血和津液的化生之源;脾主升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金匮要略》中记载:"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气对血液有固摄的作用。脾喜燥而恶湿,“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所以长夏时要特别注意保脾健胃。可食莲子芡实粥、山药薏苡仁粥、山楂麦芽粥。“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所以有经验的老中医总是从口唇上辨别脾胃的状况。唇的枯、润、泽、晦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唇揭表明脾实,唇纵表明脾虚,唇黄为湿热,唇红主实热,唇紫主淤,唇黑为败色,唇颤是中风的先兆,而患心脏病的人嘴唇常呈现出暗紫色和紫蓝色。脾为阴,胃为阳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黄帝内经 灵枢 五味篇》:“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不和则卧不安”《黄帝内经 灵枢 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胃主降,脾主升。两者共同起着运化升清降浊的作用。所以饮食千万不要过饱,否则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引起很多的问题。肺属金——相傅之官,宣发肃降,主皮毛主治节《内经》上说“肺为华盖”“相傅之官”即宰相,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与尊贵。肺主气,上可疏解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中之亏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天气通于肺。"《素问·五脏生成篇》中也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把呼吸之气转化为全身的一种正气、清气而舒布到全身“肺朝百脉,主治节”。《素问·经脉别论》中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有两大功能,宣发和肃降。宣发主要是通过发汗、咳嗽、流涕来表现。肃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二是推动肠道,排泄糟粕。可以说,肺也是调节水道的重要器官,在肺的作用下,体内的液体变成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以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许多便秘患者并不是大便干硬,而是大便无力下行;还有人小便艰涩,需良久方出,这些都与肺不肃降有直接关系。《素问·灵蓝秘典论》中记载:"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心脏能够对全身产生主宰的作用,而肺则能够辅助心脏,具有治节的功效。“肺为娇脏,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黄帝内经 灵枢 本神》云:“肺喜乐无极则伤魄,……皮革焦,毛悴色夭。”《易经》说肺经里流动着兑泽之气,也叫太阴湿土之气。意思是,人体肺经里弥漫的是像雾一样潮呼呼的经气,这种气息能使肺经经过的地方都能享受到雾气的滋润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因此,肺既怕湿气又怕干燥,容易出现少痰干咳、口干舌燥、潮热盗汗、痰中带血、五心烦热等症状。秋燥伤肺,可饮木瓜莲子百合银耳粥。肺为阴,大肠为阳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水谷,传导糟粕。《内经》讲:“肠常清,人长寿;肠无渣,人无病。”正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大肠经的邪气容易进入肺经,肺经的邪气也可以表现在大肠经上。华佗在《中藏经》里说:“肺绝则气去不反,口如鱼口者,三日死。”肾属水——作强之官,藏精纳气,主骨生髓“未有此身,先有两肾”说的就是母亲十月怀胎,五脏六腑中最先形成的器官是肾。肾为后天之本“作强之官”具有创造力,是生命的原动力《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记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也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意思是说肾具有储存和封藏精气的作用。精能够化成气,肾精所化之气就叫做肾气,肾精不足,会导致发育缓慢和早衰、性功能减退、男女不孕等疾病;肾主骨生髓:脑髓、骨髓、脊髓。“齿为骨之余”肾亏牙齿就会松动脱落,叩齿可以养肾。《素问·逆调论》中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其充在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肾精足则耳聪,听觉灵敏,肾精不足,则会耳鸣。六味地黄丸是补肾最基础的药物。肾为阴,膀胱为阳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为水府,是储藏水液的地方,膀胱气化正常了,肾的精气就足了。《内经》里说“恐伤肾”,肾脏受到了伤害就会通过膀胱经表现出来,于是便有了屁滚尿流。肾与膀胱相通,膀胱的气化有赖于肾气的蒸腾;同样,膀胱经的病变也常常会转入肾经。《内经》中说:“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风厥病就是风邪由膀胱经转入了肾经。心包经心包经是心脏的外围组织,包裹保护心脏的脂膜——膏肓。病在三焦经上容易治,一旦由三焦经转入心包经,这就叫病入膏肓,很难治疗了。心包为阴,三焦为阳《内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华佗在《中藏经》中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别的名词,具体指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上焦如雾”,特点是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中焦如沤”,功能是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下焦如渎”,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
  •     今天刚刚读完一本书,是胡维勤的《将中医进行到底》,非常的好!这本书是那种“纯种自己写出来的”,书中处处透着胡教授多年行医的经验,其中很多话都是很直白,但是都是多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不是那种“假大空”和非常漂亮的话,让人看着真实而亲切。作者对中医的发展怀有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类不灭,中医不休”是作者急迫心情的写照,也是作者自序的标题!正如作者所言,“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西医很强大,但中医更伟大!”总结的太好了。现在很多人都在谈“灭亡中医”的说法,但是正像作者说的“聪明的人学不好中医,只有智慧的人方能成大器”。智慧就是内观,就是定,就是静,就是悟性。书中说到:“养生最重要的是顺应自然,而不要对抗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并且细致而耐心的讲解了如何顺应自然、如何养生。并且书中为我们总结了大量实用、简单的祛病、养生的小方法,包括小方剂、穴位按摩、保健和抢救技术,让一个不懂医疗知识的人能够大致的懂得保健和养生的脉络和入门!很多养生、保健的方法都很简单,但是正如胡教授所言:如果这些小方法能够坚持是最不容易的!希望大家好好读一下,并且能够积极实践和坚持,一定会有好的身体的!祝大家身体健康!
  •     作者先学西医后学中医,所以可以比较客观专业的审视现代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之间的关系,较少偏颇.此书写的通俗易懂,很多医理不明的人也能有不小的收获(至少知道了某些症状看似如此却并非如此,至少能够避免自己乱吃药,呵呵).不过此书限于篇幅和定位,并不系统化,很多毛病只是点到即止,并没有和盘托出所有的经验.不过这也是可以谅解的,万一有读者瞎看把人给医死了怎么办?医术绝对不是看几本书就能掌握的.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读后懂得了很多养生常识,原来现代生活中的我们很多做法是错的。
  •     伯母很喜欢
  •     多多了解中医
  •     更适合懂医的人看吧
  •     看过很多养生书,所以这本对于我来说太基础啦
  •     正版、便宜,很不错
  •     赶时髦
  •     老中医的经验分享
  •     人体使用手册将中医系统学化,而本书则再度将中医玄化。。。
  •     中医是门艺术!
  •     生与活的教科书,买得值!
  •     其实我相信中医,我觉得中医很不错的。
  •     中医养生入门必读
  •     有点道理 。。。
  •     三星半。作者对中西医下的定义很有趣~中医确实是一门哲学!中西医各有各的优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中医的辨证之难,导致有很多学而不精的庸医。也导致很多人对中医的不理解和批判。之后的篇章通俗易懂,可以了解一些浅显的中医知识。
  •     买给爸爸看的。希望他学多些养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