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医生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养生 > 女性/儿童 > 只有医生知道!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214090065
作者:张羽
页数:311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有关女性的百科全书。抱着“大医治未病”的愿景,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幽默而不乏温情的叙述中,力图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让女性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
协和张羽医生又携新书《只有医生知道!2》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47217/强势回归,内容更加精彩,语言更加诙谐幽默,更多读者最想知道的、普通女性都需要知道的健康知识,尽在《只有医生知道!2》。@协和张羽发给天下女性的又一封关爱私信。

书籍目录

自序
楔子 精子的圣战
第一章 一切不怀在子宫里的受精卵都是耍流氓
1.看病就像一场世纪审问
2.名誉和生命的较量
3.天下没有绝对安全的安全期
4.好妈妈该是女儿危难时最强大的依靠
5.宫外孕就是绑在你身上的不定时炸弹
第二章 产房是女人最危险也最温暖的地方
1.千万小心胎盘早剥和脐带脱垂
2.“五分钱硬币”原则
3.别被假临产吓破了胆
4.循序渐进:分娩就像建座罗马城
5.产科最重要的临床决策都是看预产期
6.抱错孩子?那是影视剧看多了
7.压肚子的野把式,不是单纯失传那么简单
8.忽略孕前和产前检查是造人最大的风险
9.胎儿大小多少的逻辑
第三章 女人和肌瘤的不解之缘
1.打仗到战场,看病到现场
2.掌握和医生交流的艺术,决定你看病的预后
3.珍惜你的“送子鸟”,子宫这东西不生孩子就生肌瘤
4.病理诊断才是肿瘤最后的判官
5.病理切片和手术记录,一样都不能少
6.公平正义重要,还是乐和过生活要紧?
第四章 中国式医患关系
1.医生永远记得要多一分耐心给“困难病人”
2.安全感从哪儿来
3.细节是天使
4.包打听的热情可能会害了朋友
5.人脉是需要经营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6.手术室内高深的医学,手术室外莫测的人心
7.琳琳的选择
番外 协和医师的前世今生
1.马路大学里的上进青年
2.优秀?还得再优秀点
3.麻辣教师萧峰的冰火两重天
4.追随林巧稚,情定妇产科

编辑推荐

无论你是怎样的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了解程度也可能不到5%! •天下没有绝对安全的安全期 •宫外孕就是绑在你身上的不定时炸弹 •临床医生的修炼秘密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待自然流产 •忽略孕前检查是造人最大的风险 •珍惜你的“送子鸟”  •产房:女人一生中最危险也最温暖的地方 •分娩就像建座罗马城 •孩子出生后的“黄金5分钟”是他一生的福祉  •子宫:不生孩子就生肌瘤 •客观的手术记录好比你的银行信用记录 •包打听的热情可能会害了朋友 •中国式医患关系:相互不信任 ……

前言

大医治未病    一个妇产科医生的心里话    我不是职业作家,也没有与生俱来的写作天赋,高考时语文只得83分,差点儿毁了爸妈寄托在我身上的大学梦。在断断续续的两年时间里完成这部几十万字的写作,回过头来甚至自己都感到惊讶。    谈到创作初衷,我想主要源于自己内心那份实在憋不住的"不吐不快"。医生的职业注定每天和不同的病人打交道,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工作相当繁忙,我从实习医生开始一直做到现在的副主任医师,已经无法确切统计经治病人的数量。和大多数同事一样,我每天都是提前到医院,中午不休息,很少按时下班,周末加班查房更是家常便饭,经常是连续几年没有一次休假。出门诊的时候,我整个上午不喝一口水、不去一趟厕所,一刻不离开诊室,最多也就看几十个病人,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重复工作,说重复的话,重复的病情解释,做重复的手术,我很累,虽然很尽力,但病人仍然那么多,好像永远看不完,类似的伤害如噩梦轮回一般,不断发生在一波(拨)又一波一代又一代的女性身上,医生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女性在人类社会的生存繁衍中承担孕育、养育、教育等诸多角色,女性的健康状况以及一位母亲对待健康问题的观念都直接影响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人类。从小女孩到青春期,再到成年、中年、跨越更年期最后到达人生的暮年,女性的一生都在发生身体和情绪的变化,从幼稚青涩到懵懂不谙世事,从初为人母的喜悦和慌张到中年的沉稳和沉重,从更年期的焦躁和困惑,到老年面临日益衰退的体能和精力以及生命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完全无法预料的种种变数,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总是无时无刻不在经受考验。从医21年,在临床摸爬滚打15年,我深切的感到,很多妇科疾病本来是可以预防的,很多悲剧本来可以不必发生。如果有一本不枯燥、又带有温度,就像说故事一样道出这些积压在心底已久的东西,又能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让女性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不是真正实现了"大医治未病"的硬道理吗?。    文字是有味道的,是内心真情的流淌,也是心灵走出自我时候的模样,在每一个夜凉如水的夜晚,那些故事就这样随着指间敲击键盘生发出来,集成此书。谈理想是奢侈的,但我还是希望通过本书的写作,能让整个社会更加真实的接近和了解这个有血有肉的医护群体。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社会对这个群体多持神秘感,再加上近年来医患关系恶化,大众一提到医生甚至不寒而栗。希望我展现给您的不再是穿白大衣,带着帽子口罩,手持冰冷听诊器,没有表情没有笑容甚至没有个人情感的大夫,而是真正鲜活的医生形象。    在了解现实生活中这些医生不再是被插上翅膀的天使,而是同为父母所生,也有七情六欲,也吃五谷杂粮,也面临生老病死之后,我相信大众会更加懂得如何跟医生交流。会更加自觉的参与营造一个更加宽容、能够相互理解的医患环境,更深刻的体会到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医生就像月黑风高之夜渡你过河的人,医学的复杂性和太多的不确定性就像脚下湍急的水流,医生同样手无寸铁,此时,你给医生"撑一把伞",说一句鼓励、信任、温暖人心的话语,他们一定会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把病魔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写作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梳理,包括情感、记忆和认知。从事写作这两年,我看了很多书,也思考了很多过去和将来,觉得自己比以前宽广豁达不少,不再过分纠结于女人自己的那点小心思,工作中也多了一份甚至自己都不曾觉察的小温暖和大悲悯。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涉足写作后,我有机会认识很多文学圈和出版界的朋友,在单调的医者生活中,这无异于打开一扇全新的窗子。写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以后,虽然时常的"灵感迸发和下笔如有神"令我无不沉浸在一种莫名和出奇的快感之中,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这是一件苦差事和体力活,朋友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和引导,凭借我个人将是很难完成的这本书的。在此我诚挚的感谢那些在一个个寂静的夜晚,用心灵陪伴我写作的亦师亦友的兄长们。    感谢我的先生,多少次我加班晚归,他风雨不误到路边接迎,多少次我执迷写作于家事不顾,他扎起围裙做饭洗碗,多少次我报怨博士清苦医生清苦,他总能用最简单也最坚毅的话语要我坚持,感谢多年来温柔的注视。    感谢父母的养育和教育。

内容概要

张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妇科肿瘤学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长期专注于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长期致力于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教育和优生优育的科普工作,为国内数家大型孕产杂志撰写专栏和科普文章,在好大夫在线开设个人网站,利用业余时间长期为患者提供疾病咨询,四年来,访问量达五百余万次。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你要知道一些只有医生知道的……    ——冯唐(作家)    作为一名求知欲“过度”的妈妈,我无比期待这本由真正的母亲级的妇产科医生撰写的亲身经验!它让女性医学指导不再是冷冰冰的教条,而是这样温情委婉的诉说。    ——马伊琍(演员)    一场有趣的阅读体验,张羽用汹涌的笔墨重塑了这个时代人们对医生和女性的认知。    ——姬十三(果壳网CEO)    医生说说医院那些事,知识性、专业性和揭秘性我不怀疑,然而当我翻到全书的最后一页,不禁感了个叹,出自医生之手的文字竟然这么文学啊!值得期待的阅读体验。    ——李小萌(主持人)    一场关于女性身体呵护的及时雨,身为女性的你我,可以从中掌握和领悟许多关于自身守护的内容。爱自己就需要懂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会懂得爱他人。    ——梅婷(演员)    协和盛产奔放直接的女大夫吗?这两天看张羽的《只有医生知道》,本来放厕所里随便一翻,没想到连夜看了半本,生动实诚长知识,世界上是有“作风过硬”这回事的。    ——赵赵(作家,编剧)    关于女性健康的科学读本,足以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也同样让男性真正了解女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阴阳调和,万物发生。    ——徐来(果壳网主编)    已婚男看了体贴老婆,未婚男看了好找女朋友。    ——不加V (作家)

名人推荐

你要知道一些只有医生知道的……——冯唐(作家)作为一名求知欲“过度”的妈妈,我无比期待这本由真正的母亲级的妇产科医生撰写的亲身经验!它让女性医学指导不再是冷冰冰的教条,而是这样温情委婉的诉说。——马伊琍(演员)一场有趣的阅读体验,张羽用汹涌的笔墨重塑了这个时代人们对医生和女性的认知。——姬十三(果壳网CEO)医生说说医院那些事,知识性、专业性和揭秘性我不怀疑,然而当我翻到全书的最后一页,不禁感了个叹,出自医生之手的文字竟然这么文学啊!值得期待的阅读体验。——李小萌(主持人)一场关于女性身体呵护的及时雨,身为女性的你我,可以从中掌握和领悟许多关于自身守护的内容。爱自己就需要懂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会懂得爱他人。——梅婷(演员)协和盛产奔放直接的女大夫吗?这两天看张羽的《只有医生知道》,本来放厕所里随便一翻,没想到连夜看了半本,生动实诚长知识,世界上是有“作风过硬”这回事的。——赵赵(作家,编剧)关于女性健康的科学读本,足以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也同样让男性真正了解女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阴阳调和,万物发生。——徐来(果壳网主编)

章节摘录

自序: 大医治未病 一个妇产科医生的心里话 我不是职业作家,也没有与生俱来的写作天赋,高考时语文只得83分,差点儿毁了爸妈寄托在我身上的大学梦。在断断续续的两年时间里完成这部几十万字的写作,回过头来甚至自己都感到惊讶。 谈到创作初衷,我想主要源于自己内心那份实在憋不住的“不吐不快”。医生的职业注定每天和不同的病人打交道,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工作相当繁忙,我从实习医生开始一直做到现在的副主任医师,已经无法确切统计经治病人的数量。和大多数同事一样,我每天都是提前到医院,中午不休息,很少按时下班,周末加班查房更是家常便饭,经常是连续几年没有一次休假。出门诊的时候,我整个上午不喝一口水、不去一趟厕所,一刻不离开诊室,最多也就看几十个病人,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重复工作,说重复的话,重复的病情解释,做重复的手术,我很累,虽然很尽力,但病人仍然那么多,好像永远看不完,类似的伤害如噩梦轮回一般,不断发生在一波(拨)又一波一代又一代的女性身上,医生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女性在人类社会的生存繁衍中承担孕育、养育、教育等诸多角色,女性的健康状况以及一位母亲对待健康问题的观念都直接影响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人类。从小女孩到青春期,再到成年、中年、跨越更年期最后到达人生的暮年,女性的一生都在发生身体和情绪的变化,从幼稚青涩到懵懂不谙世事,从初为人母的喜悦和慌张到中年的沉稳和沉重,从更年期的焦躁和困惑,到老年面临日益衰退的体能和精力以及生命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完全无法预料的种种变数,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总是无时无刻不在经受考验。从医21年,在临床摸爬滚打15年,我深切的感到,很多妇科疾病本来是可以预防的,很多悲剧本来可以不必发生。如果有一本不枯燥、又带有温度,就像说故事一样道出这些积压在心底已久的东西,又能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让女性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不是真正实现了“大医治未病”的硬道理吗?。 文字是有味道的,是内心真情的流淌,也是心灵走出自我时候的模样,在每一个夜凉如水的夜晚,那些故事就这样随着指间敲击键盘生发出来,集成此书。谈理想是奢侈的,但我还是希望通过本书的写作,能让整个社会更加真实的接近和了解这个有血有肉的医护群体。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社会对这个群体多持神秘感,再加上近年来医患关系恶化,大众一提到医生甚至不寒而栗。希望我展现给您的不再是穿白大衣,带着帽子口罩,手持冰冷听诊器,没有表情没有笑容甚至没有个人情感的大夫,而是真正鲜活的医生形象。 在了解现实生活中这些医生不再是被插上翅膀的天使,而是同为父母所生,也有七情六欲,也吃五谷杂粮,也面临生老病死之后,我相信大众会更加懂得如何跟医生交流。会更加自觉的参与营造一个更加宽容、能够相互理解的医患环境,更深刻的体会到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医生就像月黑风高之夜渡你过河的人,医学的复杂性和太多的不确定性就像脚下湍急的水流,医生同样手无寸铁,此时,你给医生“撑一把伞”,说一句鼓励、信任、温暖人心的话语,他们一定会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把病魔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写作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梳理,包括情感、记忆和认知。从事写作这两年,我看了很多书,也思考了很多过去和将来,觉得自己比以前宽广豁达不少,不再过分纠结于女人自己的那点小心思,工作中也多了一份甚至自己都不曾觉察的小温暖和大悲悯。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涉足写作后,我有机会认识很多文学圈和出版界的朋友,在单调的医者生活中,这无异于打开一扇全新的窗子。写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以后,虽然时常的“灵感迸发和下笔如有神”令我无不沉浸在一种莫名和出奇的快感之中,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这是一件苦差事和体力活,朋友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和引导,凭借我个人将是很难完成的这本书的。在此我诚挚的感谢那些在一个个寂静的夜晚,用心灵陪伴我写作的亦师亦友的兄长们。 感谢我的先生,多少次我加班晚归,他风雨不误到路边接迎,多少次我执迷写作于家事不顾,他扎起围裙做饭洗碗,多少次我报怨博士清苦医生清苦,他总能用最简单也最坚毅的话语要我坚持,感谢多年来温柔的注视。 感谢父母的养育和教育。

图书封面


 只有医生知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3条)

  •     怀孕社会学拓荒者:子宫里隐蔽的文化史文/大智若每一种书写,都个饱含着个人的境遇,任何文本都有需要唤醒的沉默声音。作为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读写给女人的书,除了本能的窥探之俗心外 ,多少是想挖点与众不同的性爱史、文化史。◆怀孕只是医生的事情吗《只有医生知道》是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妇科肿瘤学博士张羽博士写给女性关于妇科普及读物。关于精子、子宫、宫外孕、子宫肌瘤等等妇科的术语,是妇科医生解释给女性的术语,我读着读着,读到了朦胧的怀孕社会学,发现了子宫里隐蔽的文化史。尽管是那么朦胧,尽管是无意识,我还是把《只有医生知道》当作拓荒者的著作。精子和子宫绝对不是个体行为,怀孕不是个体事件,医生的手术也不仅仅是职业行为。女人怀孕,关乎性,关乎健康,关乎未来,每一个时代的女人怀孕都不仅仅是女人的故事,都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女人的怀孕史,其实是一部女性身体受难史。在中国,关于性和怀孕的著作,主要有三类,一是医生写给医生的 ,资料罗列,专业术语堆砌;二是教授写给学生的,大量的考试知识点,无法普及;三是一些所谓情感专家的写手,整天写黄色文章,人们读这个是来消遣的,不是来接受科普的。 性教育永远赶不上性早熟,我泱泱大国,有一部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性科普著作吗?没有!中国人民基本靠自学成才,完成性和怀孕的过程,制造了13亿人口大国。大约在1995年前,我在办公室里读弗洛伊德的著作,被人举报,说我在机关读黄色书。当然,这个笑话不会终结的,2007年,我读福柯的书,也被同事嬉笑,说我读黄色书。如果汉语著作中这样的黄色书多了,倒也是好事,遗憾的是,这样的著作凤毛麟角。记得民国时期张竞生要写《性史》,鲁迅嘲笑张:“说要到25世纪”。可喜的是,性教育不像以前那么遮遮掩掩了,尤其网络读物,起到了无比大的普及作用,如果说性科普有了很大进步,那么怀孕的大众读物并没有发生突破性的改观。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我手头有一部1984年出版的吴阶平《性医学》,虽然这部著作不是建国后首部涉性的著作,但是最权威的,其中一章是谈及怀孕的,共有计划生育中的性问题、避孕和性、性与不孕、妊娠与性四节。到了2002年,彭晓辉主编的《性科学概论》,基本沿袭了吴阶平《性医学》逻辑,甚至连节标题都没有更改,分别是避孕和性、性与不孕、妊娠与性三节。令人吃惊的是,《性科学概论》列出的“20世纪中国性学大事件年表”中,从1903一直到2000年,共记录了58起事件,居然没有一起是关于怀孕的。难道怀孕的问题只是医生的事情吗?◆《只有医生知道》到底写了什么我查看了一下,市场上关于怀孕的书大约上百种,无非是怀孕百科、怀孕手册、怀孕圣经一类。《只有医生知道》与众不同,这是一部奇书。是说是奇书,倒不是说张羽在书中曝出妇科和怀孕惊天内幕,也不是说张羽揭露协和医院和医生鲜为人知的潜规则,而是这部书很难归类。翻开这本书第一页,讲的是精子和子宫的科普,但和市场流行的读物不同,语言诗意盎然:在妇产科医生眼里,月经是子宫泣血失落最为无奈的泪滴。来一次月经子宫就失望一次,每一次月经来潮,都代表女性的身体又盲目地为生育做了一次无谓的准备,但无论怎样,擦干眼泪后,子宫的下一次准备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关于妇科的术语基本都用俗话翻译出来了,没有阅读障碍,没有医生写给医生看,教授写给学生看的弊端,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书中大量的内容是讲述妇科科普的。这是一部关于怀孕的妇科的科普读物?看起来不像,从第一章开始,这位自称分不清处级和局级干部哪个官儿大的博士,开始实名写自己从高考、实习一直到协和医院临床的经历。穿插很多在妇科门诊经历,尤其是第一次当妇产科急诊室一线值班医生的经历,为懵懵懂懂宫外孕女生垫付了1000多元的药费。这里面很多故事都是实名出现,从1973年开始写起,一直写到2009年自己的本命年,似乎是作者从医经历的人生总结。虽然作者声称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难道是自传小说?《只有医生知道》从头到尾,并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也没有按小说的写法结构全篇,作者的重心不是刻画人物的复杂性,也不是在叙述自己坎坷的经历,尤其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基本是都是关于子宫、流产、子宫肌瘤等等医学常识的,尤其关于真假临产的临床表现。对话全是关于妇科科普的,不是讲故事的。这是一部关于医学哲学的书? 这部书有不少内容涉及比较敏感的医学伦理。书中出现的一个主要人物萧峰出场的时候,谈话的内容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关于妇科科普的,一个是关于医学伦理的,比如医生收红包的问题,他表示一个独当一面的外科医生要是从来没人给你送过红包,那说明你是个废物大笨蛋。谈及红包不收三个原则,术前不收,穷人不收,不是熟人介绍或者看不上的人不收。比如谈及医院科研怪相,和大学差不多,一个在SCI狂发文章的科研人才,连尿管都不会插。也有关于医患关系的。这是一部披露妇科医生原生态的书?最少我从书中读到妇科医生鲜为人知的一面,比如医生术前必须吃早饭,比如值班医生一晚上接生了6位产妇,剖腹产2位,有一位产妇是双胞胎,一晚上弄出了9条人命,这种工作强度和工作特点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作为一位女性,张羽在叙述女性怀孕的时候,情绪平稳,尤其是在叙述抢救宫外孕女生时候,那位1米9高大男生居然逃避责任,拒绝手术签字。《只有医生知道》是没有强烈的女权意识,换句话说,在表现女性被匿名伤害的时候,没有那么激烈。也就是说,女权意识也不是《只有医生知道》需要强调的。那么,《只有医生知道》到底是什么样一本书?到底表达了什么?模糊的,不是最精准的,但却是最合适的,无意识的写作,却成为一位拓荒者。◆从柏拉图到张羽的怀孕社会学我相信,张羽的《只有医生知道》是中国怀孕社会学的拓荒之作。怀孕社会学不但在国内,在国外,也是最新的领域。这个领域,我所知甚少,只读过两部国外的专著,分别是克莱尔.汉森的《怀孕文化史:怀孕、医学和文化》和德国罗伯特.优特《避孕:性自由和孕自由的千年挣扎》,前者是英国大学英语系教授,后者是德国一医药史研究所所长。我说过了,汉语关于怀孕著作,除了专业术语过多的科普读物,还有就是写手编造的黄色文章,没有对怀孕社会学的探讨,没有对怀孕文化史展开追查。汉密尔顿1781年出版的《助产术专论》中提及,女性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和子宫相感应。由于性别差异,我无法体验这句话,但是我能悟出,如同孕妇的肚皮,会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女人怀孕不仅仅是私人事件。怀孕社会学是交叉性极强的全新领域,涉及了医学、性学、人类学、文化学、法学、经济学、女性学、政治学等等领域,国内至今没有谁声称,他研究怀孕社会学。在我们语境中,计划生育带来的是是非非,难以言尽,其实,也算是国产化的怀孕社会学,是一部丰富的怀孕文化史。在我涉猎著作中,柏拉图是最早倡导计划生育政策的,他在《理想国》中提出,最好不要受孕,如果不幸怀孕,那么马上终止,因为你无法将孩子抚养大。亚里士多德也建议,如果同房并怀孕了,孩子的数量已经达到了限制,他们必须将胎儿放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从控制人口角度倡导避孕和堕胎的,他们也是从政治角度来讨论怀孕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怀孕现象,大致意思是,吃不饱的贫困地区妇女能生20多个孩子,而有吃有喝的贵妇人一般生二三个孩子就不行了,他认为,穷人孩子成活率低,富人成活率高,这种阶级结构保持稳定。关于性教育,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但不同的是,西方有完整详实的妇科古文献资料和数据,古汉语关于这方面的数据少之又少。古代妇科被称之为“带下医”,典故来自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古代妇女腰部带子以下部位的疾病,当然是生殖器疾病了。也有华佗摘除死胎的记载。有一个奇怪的共同现象,关于妇科记载,最早都是从宗教开始的,中国真正成为妇科医书流传后世的,不是扁鹊和华佗这样的名医,而是吃斋念佛的和尚,比如从晋朝开始的竹林寺女科,流传至今,范文澜在《唐代佛教》一书中调侃道:“释月田著《宁坤宝笈》,竹林寺僧著《妇科秘方》,二书如果真有什么好处,那只能说妇科学上添了些新治疗法,与佛学毫无关系。和尚研究妇女病,佛经里有根据吗?”犹太律法﹑思想和传统的集大成之作《塔木德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妇女怀孕和堕胎的,并明确了未成年、怀孕、哺乳期的女人在性交时可以带子宫帽(一种原始的避孕方法,作者注)。《摩西律法》里,欧南拒绝为哥哥繁衍后代,和嫂嫂同房时候,用抽回法,上帝大怒,杀死欧南,这里所说的抽回法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体外射精。西方有关妇科的记载非常早,流传后世的著作汗牛充栋,大约公元前1850年,古埃及就有《卡夫妇产科草纸》一书,大量的篇幅是介绍妇科病的,并有关于避孕的记载,用鳄鱼的粪便,在煮熟的植物汁里捣碎。 那时,中国正处于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稍晚一点的,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爱柏氏纸草纪事》是最详实的医学文集,也有关于避孕的原始方法,比如用小麦的种子熏子宫,喝药物,即用蔬菜、植物和酒混合而成的汁液。除了鳄鱼粪避孕外,大象粪也可以用来避孕。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研制的100种药方里,大多数是关于堕胎的。古希腊的医生苏拉努斯堪《妇科学》记载,同房时候闭眼,屏住呼吸,完事后,剧烈打喷嚏,就能避孕。实际上,闭眼和屏住呼吸的原始方法,一直到2001年,国外还有不少妇女相信。古罗马医生沙浪诺著有《女性疾病四书》。基督教是禁止避孕的。妇女怀孕后是禁止堕胎的,很多宗教法对避孕惩罚是很严厉的,避孕等同于杀人,甚至和行刺罪差不多。1896年,医学界著名的《柳叶刀》刊文说,避孕是违反生理学的罪恶。直到1966年,经过女权主义者桑格不断抗争,美国华盛顿才判定,婚姻中的避孕行为是合法的。怀孕和避孕,是女性身体受难史,横跨了几千年来,才有自由避孕的今天。子宫连接女性身体每一个部位,女性怀孕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几千年的怀孕社会学,是女性子宫里隐藏着的文化史。张羽的《只有医生知道》第二章里讲述的那个宫外孕的女生悲催故事,反复说明的是,没有绝对安全的安全期。这在西方,有详细数据支撑的。统计各种避孕方法失败率第一人是亨利.A. 阿尔伯特,他说,自然避孕法,即安全期避孕法是不安全的,有5%的妇女失败了。这是近代的数据,说明当时已经很前沿了。美国一位女医生1912年曾经统计了47位女性,四分之一使用周期避孕法,即我们所说的安全期。1966到1991年调查表明,采用安全期避孕越来越少,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使用安全期避孕的女性仅为2%到3.2%之间。为什么到来了九十年代,中国大学生对安全期避孕深信不疑,因为社会上没有类似于《只有医生知道》这种怀孕社会学的大众读物。在这个意义上说,张羽是怀孕社会学的拓荒者,尽管她是无意识的,尽管她没有朝这个方向努力的明确目标,但她基本在揭示子宫里隐蔽的文化史,因为怀孕并非个体事件。正因为这部著作是无意识的、模糊的怀孕社会学著作,所以,很多方面浅尝辄止,比如在谈论妇科病现象时候,没有延伸,没有谈及这个时代的性问题;叙述宫外孕、子宫瘤等等疾病时,没有触及这个社会敏感的神经给女性带来无所不在的伤害;在探讨流产时,没有放大男人和女人人性的挣扎;在谈论医学伦理时,没有触及时代脆弱的体制。但张羽的《只有医生知道》揭示了子宫里隐蔽的文化史,她是怀孕社会学拓荒者,这一点弥足珍贵。怀孕社会学需要医学、性学、人类学、文化学、法学、经济学、女性学、政治等领域,尤其是医学的广泛参与,我不知道,《只有医生知道》算不算一个怀孕社会学开端,后面是不是有一系列的大众读物陆续出炉。翘首以盼,不仅仅给女人读,更要给男人读。
  •     之前看了一遍没有太大的印象了,那是还在上学,现在上班了,体会了各种心酸后,再看,还是觉得医生很伟大,好医生很伟大!致敬好医生们!从小就不太敢去医院的我,对医生的感觉很矛盾,后来,学院挨着医学院,天天看到医学生们整天抱着大头书读,每晚轻易跑个几千米,才觉得他们跟我们一样,再后来在食堂听到他们各种语言都开始淡定啦!希望医疗界也能多些这样的通道,让我们了解。
  •     这本书来得很及时。让窥奇猎艳者有了新题材。让懵懂无知者有了新认识。更多的是,让从事这份职业的人,更加鲜活起来。首先它是一部成长史,较之不同的是,作者更多着墨记载了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同路人。减少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让一个妇科医生群体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塑造与表达。原来,英雄不都像孙猴子,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就会打妖怪。大多数时候,他也有自己的老师、领路人,也有陪练的同路人,也会受到成长环境的制约。他也会有苦恼,也会和世人一样,受到诱惑和挑战。其次一条主线,则是围绕作者在实习、工作期间,遇到的各类妇科病症展开叙说。这条主线,更像是医生说医案。从病理表征开始,到针对表征求证的各类检查,最后到对症治疗、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有条不紊,娓娓道来。这些医案解说,真是难得妇科知识读本,涵盖了女人一生,也是全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当然,一本讲医生的书籍,少不了会提及医患关系。作者从医生的角度,也对紧张的医患关系进行了反思。医患关系是非常严肃的话题,作者并不想哗众取宠,以爆内幕博眼球,更多的是反思与寻求解决之道。只是作者一人之力,面对有些事情,只是蚍蜉撼树罢了。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我们大家不一起来反思呢?医患关系光有医生这头能够出现问题吗?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像纪实文学,除了觉得当女人不容易,更觉得当医生不容易啊…
  •     既不生动也不有趣,但是从医生的角度了解到了很多实际存在的病例,女孩子真的要好好爱惜身体,乳房跟子宫真是可怕的东西
  •     买了很久,却一直没有读完。医学一个陌生的领域,虽然作者已经尽量把一些术语写的直白一些,但是,确实好难懂。只知道个大概。 人真的要好好的爱护自己的身体,不是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     只有医生知道(@协和张羽 发给天下女人的私信!潜伏协和16年,最终写成这本书,一部中国几亿女性的身体福音书!
  •     我不知道别人是为什么读这本书的。我是因为害怕。 我害怕生病,更害怕去医院。怕选的医院不对,怕选的医生不对,怕对着冷冰冰的白大褂和永远不耐烦的脸,怕起个大早还挂不上号,怕医生开的药太贵,更怕医生开的药太便宜,怕被危言耸听,更怕被漫不经心。 作为一个而立之年且连着半年每月跑一次妇产科的女性,这一年有如受戒般的求医血泪史,让我深深的觉得,懂一点关于自己身体的常识,懂一点那些医生知道而我们不知道的,实在是必须的,而且懂得越早越好。 作者张羽,以东北人的实在和幽默,给艰涩的科普知识直接转化成病历故事了,通俗易懂,一点不枯燥,行云流水之间还透着一股子亲切劲儿,有点像个大姐姐在和你唠点贴心贴肺的家常。所以,都赶紧看看吧。尤其那些年纪轻轻就月经不调还不当回事的,
  •     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内综合排名第一的医院,用行内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一科不强的。尤其是极富效率的管理,是国内大多数医院望尘莫及的。而协和医院的妇产科,是协和最大的特色,一代代优秀医生成就了协和妇产科的盛名。林巧稚大夫的事迹也鼓舞了许许多多从医的孩子们,而协和医院的诸多规矩,也让新的医生,真正成长了起来。张羽是微博上名气最大的协和医院的妇产科大夫,建议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不论男生女生都应该读。只是:为啥买四送一,这个一哪里去了?
  •     虽然跟现在的我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多了解些知识还是好的...医患关系如何缓解永远是个中国难以解答的话题,相信专家似乎是一个正确的道路,但是好多明示暗示告诉我们专家也会有小九九,导致我们咨询的时候难免存在怀疑的态度,互相的保留或者说不信任导致双方越来越对立起来...即便时刻告诉自己要信任,也许在意识里还会留有警惕的成分吧...
  •     张羽医生写得很好,十分生动,引用大量案例来晓之以理,不像叙事般烦闷,看后觉得对自己的身体认识更多一层。女性更应该好好对待自己,爱自己。有好的身体才能支撑好家庭。
  •     闺蜜推荐看的,但实在乏善可呈,干货太少了,倒是对什么柴鸡蛋啊,和发小发的短信都一一列举。还蛮无语的。还有什么子宫不生孩子就生肌瘤,无语……我需要更加专业的妇科书来权衡生孩子的利弊,而不是什么顺应自然,早生孩子幸福一生。
  •     拖沓,知识讲的少。
  •     小故事,但是增长了知识,冯唐同事。
  •     收到当当的短信,我就想买这本书。因为自己深受妇科问题的困扰,再加上至亲之人也是因为妇科肿瘤离开人世,所以,我迫切的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能够尽可能早的去关爱自己。很讨厌那些冷冰冰的教科书一样的书,生硬的灌输着关于女人的知识,经常让我们看了以后,感觉从里到外的寒冷。里面冷是因为吓得,外面冷是因为疾病!但就是像书上所写的,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张羽医生像讲故事一样,把那些原本恐怖可怕的疾病向我们解释清楚,温暖的告诉我们,其实疾病并不是那么可怕,好多疾病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对自己要爱惜。即便真的罹患重病,我们也可以向专业人士求助,只要我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他们一定会给予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时至今日,我都不能忘怀母亲因病离世所带给我的悲伤。我也深深懂得一个女人背后所牵连的家庭幸福。其实,在现在,这个医疗救助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的社会,我们要想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其实也不是一件那么难的事情,微有不适就要赶紧去看医生,花小钱看大病,千万不可延误病情,更不可自作聪明。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还教会我如何和医生沟通,如何和疾病打交道。谢谢张羽医生,希望自己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遇见像她这样的医生!
  •     第一部很好
  •     作为女性,应该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这本书从医生的角度,深入浅出地用生动故事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一些妇科疾病。很多妇科疾病其实并不会一发生就影响日常生活,因为它们属慢性病,但如果讳疾忌医就有严重后果。这本书有几个小故事就生动地讲了“信大院里的,不信医院里的”等等好笑的事情。有些事,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就叫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叫事故了。对自己身体负责,就得先了解自己的身体,推荐读一读此书
  •     看完之后,首先向拯救了无数生命的医生致敬!甚者是让我有种冲动想要去改行,做一名妇科医生,为女性朋友们解决疑难问题,让她们重新获得女人该有的幸福!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幽默而不乏温情的叙述中,力图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让女性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其中也让我理解了医生和患者在看病过程中各自的心理变化,这种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治病的效率……
  •     受益匪浅 也只有你经历过当中的一些相同的历史才能感同身受 生存和死亡就在一线之差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庆幸自己捡回了一条命 感激 多读书 多看报 女生一定要学会了解自己才能保护自己 。的确堆词造句上实在令读者很抗拒 这本书还有领导讲师各个方面的里外责任压力 该感恩 也是正确的主旋律。
  •     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作者的文字很接地气,读后在了解协和医生平日的工作状况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对女性更了解了,更懂得珍惜很多东西,真的很感谢作者张羽!
  •     看看就明白了一个妇产科医生的心里话  我不是职业作家,也没有与生俱来的写作天赋,高考时语文只得83分,差点儿毁了爸妈寄托在我身上的大学梦。在断断续续的两年时间里完成这部几十万字的写作,回过头来甚至自己都感到惊讶。  谈到创作初衷,我想主要源于自己内心那份实在憋不住的“不吐不快”。医生的职业注定每天和不同的病人打交道,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工作相当繁忙,我从实习医生开始一直做到现在的副主任医师,已经无法确切统计经治病人的数量。和大多数同事一样,我每天都是提前到医院,中午不休息,很少按时下班,周末加班查房更是家常便饭,经常是连续几年没有一次休假。出门诊的时候,我整个上午不喝一口水、不去一趟厕所,一刻不离开诊室,最多也就看几十个病人,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重复工作,说重复的话,重复的病情解释,做重复的手术,我很累,虽然很尽力,但病人仍然那么多,好像永远看不完,类似的伤害如噩梦轮回一般,不断发生在一波(拨)又一波一代又一代的女性身上,医生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女性在人类社会的生存繁衍中承担孕育、养育、教育等诸多角色,女性的健康状况以及一位母亲对待健康问题的观念都直接影响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人类。从小女孩到青春期,再到成年、中年、跨越更年期最后到达人生的暮年,女性的一生都在发生身体和情绪的变化,从幼稚青涩到懵懂不谙世事,从初为人母的喜悦和慌张到中年的沉稳和沉重,从更年期的焦躁和困惑,到老年面临日益衰退的体能和精力以及生命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完全无法预料的种种变数,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总是无时无刻不在经受考验。从医21年,在临床摸爬滚打15年,我深切的感到,很多妇科疾病本来是可以预防的,很多悲剧本来可以不必发生。如果有一本不枯燥、又带有温度,就像说故事一样道出这些积压在心底已久的东西,又能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让女性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不是真正实现了“大医治未病”的硬道理吗?。
  •     并不算十足科普书,宫外孕印象最深,然后越来越向人情世故走。但还是真诚的,发了不少医生才能体会的牢骚,也为病人设身处地,医患交流的小小桥梁和写给自己的理想纪念书吧。
  •     朋友推荐的,正好自己到了这个年龄,网上翻看了下,果断收入。毕竟有个“医”字,内容枯燥或说教的话,我肯定是有心里准备的,令人惊喜的是,完全见不到这些内容!还没看完,就有惊艳之感,过瘾,酣畅淋漓,该怎么形容呢? 每天在工作空余的时间阅读,效率很高,而且效果也很好。这是此类书中,迄今我见过最好的。深入浅出地叙述了医学道理,(姑且不称为原理吧,毕竟阅读对象不是医学院的学生。)让女性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爱惜自己。通过实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今中国的各类医学现状,看病难、医疗资源紧张、收费贵、病人的顾虑、医生的窘境、还有双方的博弈。医院不仅是个治病救人的机构,人情世故、世间万象无不体现。 作者站在医生的角度,让我看完,对医院和医生有了更多的了解。书里说的很多现象,自己身上也存在,再去医院的时候,我想我也会多一份淡定和从容,而不是稍有不快,就想骂娘。作为一个病人,应该自动滤去诸多不必要的顾虑,亲自去医院,让大夫了解病情,尽快康复才最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虽然不是北京人,但叙事的方式却很有“京味儿”,幽默但不失犀利,让人捧腹之于,发人深思。
  •     边笑边看完的,协和女医生这么奔放和幽默么?看完此书,完全彻底颠覆了医生在我心理严肃,庄重,一本正经的模样,感觉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这本书看着不吃力,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很轻松的读完。通过作者行医的故事给我们讲述了很多不知道的医学知识,让女性更加珍爱自己的身体。已经推荐给很多朋友,他们都已经购买啦。
  •     看了这本书 我知道我妈生我经历多少困难了 不过干货很少……
  •     强烈推荐女性必看的一本书,这本书让女人对自己的身体更加了解,也很感情有这样的医生不是只知道看病而是让女性去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中国对性教育一直是挺保守的,以至于就算是成年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和性方便也不太懂,这也导致太多的女性成为受害者,受过伤害后才明白,但大都已经晚了,很建议那些已经成年和未成年的女性都看看这本书,懂得爱自己和爱自己的身体。强烈推荐。
  •     文章以第一人称去写的,有些很有帮助,关爱自己关爱家人
  •     千万别低估协和《只有医生知道》 协和的大名应该没有不知道的吧?呵呵,当然会有人不知道了,只是你要是这么问,肯定让人家不好意思承认。协和医院其实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临床研究所。也就是说协和不仅仅是一所医院,更重要的是一所大学一所研究所。 这所大学是美国人洛克菲勒送给中国的一份礼物,当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想要送给中国一个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这就是协和,当年他们考察了全中国的大城市,最后选择了北京,花钱购买地产,盖房子,建设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医科大学。累计投资五千多万美元,那时候的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十倍,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协和并不大,但是却非常美,包括购买下来的豫王府,一看就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现在已经是文物了。1951年,中国把协和收归国有,但是协和精神延续了下来,老北大老清华没能够保留下来的东西,协和保留了下来。八十多年过去了,协和象征着中国医学最高的顶峰。 以前看过讴歌写的《协和医事》,非常感动,流了不少眼泪,写了一篇长评,协和的医生,协和的教授,不仅仅代表了医学的顶峰,也铸就了人格的顶峰,学术的顶峰,教育的顶峰。协和是和清华大学统一招生的,分数必须达到清华的分数线,也就是在考入清华的学生中进行选择。然后一点一点经历残酷的选拔淘汰,最后成长起来。 写医生的小说有不少,很多医生改行成为了作家,比如毕淑敏,写的小说都和医学有关,可是当她成为作家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医生了。也有的作家比如六六描写了一所大型三甲医院中的故事,写下了《心术》。《只有医生知道》和她们完全不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心灵成长的历史,也是一部个人的成长历史。作家的视角和医生的视角是完全不同的。 这本书和同样描写协和的《协和医事》也不一样,《协和医事》是从外部视角描写的,看到的都是协和的辉煌,协和的严谨,协和的仁爱,看了以后让你感觉协和变成了一座白色巨塔,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张羽是在协和成长起来的,是协和的妇产科副教授,没有谁能够比协和的医生和教授更了解一个真实的协和,一个真正的协和。在这里你会发现原来那些协和的精英,那些需要仰视的教授们,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人,也和我们一样,喜欢时尚,有自己的脾气,有自己的兴趣,也希望获得经济的回报,也不会拒绝真心实意的红包。 作者通过自己在协和的成长历程,让我们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如何在协和锻炼摔打成一位让我们敬仰的“神”的。她们吃的苦,承受的压力,极其辛苦的工作,那么微薄的工资,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以说以她们当年的成绩,考任何大学,去任何国家,从事任何职业,都会得到更多的经济回报,能够支撑她们在协和留下来的,那种精神的确让我们不得不去佩服。 喜欢这本书,一直放在书架上,这两天才开始看,一口气就看完了,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描写了协和,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一位协和医生,竟然有这么好的文笔,协和绝对不可以小看,如果不是进入了协和,张羽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书里面不仅仅呈现出了协和的伟大,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医生的内在世界,看到了协和的内部世界。让你看到以后就明白了,协和其实并不是那么神圣,协和的医生也有自己的私心,也有自己的抱怨,可是你越看就越发现,虽然她们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并且勇敢的展现了出来,你才发现这才是真实的协和,这才是真正的协和的专家。她们和我们一样,只是在那个环境中,她们放弃了太多太多,吃了太多太多的苦,才成就了协和的辉煌。 我相信只有协和的医生才能够写出这么好的小说,因为她们连一份病历都写得那么仔细,保留那么认真,无论是多小的错误都无法忍受,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极致,这就是协和的光芒,千万别低估协和,关于协和的每一本书都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     除了六六的《心术》,这是第二本读有关医患的书,内容很有趣,也能从医生的专业角度多了解些女性身体健康的知识,更多的了解医生这个行业, 换个角度去考虑医患关系,也似乎更能理解医生并且信任医生。顺便了解了下协和,原来是那么有历史的一家医院~
  •     写的真好。只是后面看看叙事有点拖沓。其实人们最爱看的还是略带血腥的专业知识。
  •     作为一名医学生,对这本书很感冒,曾经学习的《妇产科学》的知识只是知识,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学会怎样把理论和临床联系。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书,对于我们来说,没知识真的很可怕,女人更是要注意。今天的社会环境要求女人必须有很大的耐心、身体素质来应对。而很多很多的女人对自己的身体的了解还是没有那么清楚的,这就需要我们的专业人员讲解,又要避开专业术语,总有人愿意贡献自己的才智,协和医院的张羽就担当了这份工作。这本书的火热也使得中国众多的女性对自己有了深刻的了解,当然具体的知识还是在书中,我所看到的是真情实感,还有货真价实的知识。
  •     作者通过怀孕这个楔子,生动地讲述了宫外孕、子宫肌瘤等常见病的来由、预防和处置办法。生动阐述了协和先辈倡导的“一盎司预防胜过一磅治疗”的公共卫生理念。同时也告诫广大女性珍惜自己的身体、男同胞爱惜伴侣的身体。另外,像美剧《急诊医生》那样,揭示了学医者的酸甜苦辣。大医院底层的医生,吃这碗饭真不容易,饶是理科状元,做了这行,也得与“娶天下一流美女、嫁天下一流才子”的梦想拜拜15年。真的是板凳要坐十年冷,这口气咽下去真的很难。
  •     “哪怕你是一个知识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了解程度也可能不到5%。”这句话吸引我购买了这本书。以为书中在讲述故事的同时,灌输了女性身体保养的方法,但很遗憾,没有。但是作者作为一名医生,拥有这样的文笔是让人惊叹的,文笔不错,引人入胜,还有小幽默。真心希望作者下次能结合日常的身体保养,出一本防微杜渐的书。本书更多的是通过作为在和谐十年的经历,讲述了医患关系,患者故事,医生生活,是一本接地气的书,让我了解了:哦,原来和谐医生的生活是这样的!他们的生活有点苦,但正是因为如此,让读者多了一份尊敬和亲切感。还有一点一定要感谢,本人从这本书中得到收益——即作者所提倡的:女人趁年轻一定要生孩子!感恩,感谢!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受益。
  •     我是一名医生,但是还是觉得在科普性上过于啰嗦,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而没有通俗易懂的解释。反倒更像写给医院实习生看的故事。
  •     感觉像协和宣传片哈哈,但是有被安利
  •     女生都应该读一下我觉得,了解妇科知识。从医生的角度来叙述教会了我去相信医生。但也不是每个医生都如书中所描绘的这么好。
  •     其实是男女都可读的一套书,让人更近一步了性生活、生育都存在着怎样的风险,更能客观理智的看待两性关系。
  •     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医学方面的书籍。
  •     很多时候,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但人与人之间,往往缺乏的是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在医院这种阴阳交界,生死攸关的地方,一点小摩擦,更加容易被放大。
  •     好科普读物,喜欢张羽医生的乐观努力。
  •     闷着头一口气把《只有医生知道》看完了,本来就想了解些女性生理方面的知识,本来以为就一本没什么了不起的畅销书,结果却大大超出预期。平心而论,作为一名非医科专业的普通女性,对女性身体机能和健康的了解必然存在盲区、盲点和大量日积月累却又道听途说的误区、误传,这本书从这点上给予我较为全面、细致、关键是专业的知识普及。更为重要的是,纠正了很多存在甚至根治于我大脑中对待病痛、医生、医院的错误认知,给出了中肯的建议。我一向不喜欢别人一本正经、板起面孔来跟我摆事实讲道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笔通俗流畅,故事温暖而具有说服力,寓情于理,寓理于事,是本非常好的女性百科全书,值得推荐。
  •     协和医师的开篇鲜血淋淋的宫外孕就把我惊了。做医生要时刻面临鲜血淋淋的人生是真的。但是女人们,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样的,要知道如何保护好她,爱护她。感谢张羽的爱心,给我们带来这样一本书。
  •     中国的生理卫生教育通常是空白,社会开放思潮使得广大群众的私生活越来越开放,这就造成了幼稚的生理卫生知识与个人生理需要之间的矛盾,幸亏这本书弥补了空白,这本书是一位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写给女性的私房书,用案例告诉女性,你该知道的知识。每个女人都应该爱护自己,首先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这本书年满18周岁的人都应该一读。
  •     医生的文笔挺好,既可以当小说看,也可以了解一些医学常识
  •     与其说是帮助了解女人,不如说是了解妇产科,以及从医生的角度看医患关系。
  •     知识倒是能学到一些 但是作者未免太啰嗦 行文拖沓 只想不停翻翻翻
  •     作者张羽是协和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在故事(或可叫案例)中讲解了女性生理知识,让你防患于未然;思考了医患关系,让你知道怎样与医生打交道;介绍了协和医生的前世今生。本书可读性强,知识性强,好书!
  •     大家对医生这个群体还是非常缺乏了解的,若不是生病,谁也不会去医院哪。张羽这本书不仅解开了医院冰山的一角,对女性增加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也颇有裨益。而且语调轻松活泼幽默,是茶余饭后消遣的好书。
  •     作者张羽,以东北人的实在和幽默,给艰涩的科普知识直接转化成病历故事了,通俗易懂,一点不枯燥,行云流水之间还透着一股子亲切劲儿,有点像个大姐姐在和你唠点贴心贴肺的家常。所以,都赶紧看看吧。尤其那些年纪轻轻就月经不调还不当回事的,还有年过三十还和爷们一样奋斗不准备要娃的,以及那些正在备孕的,已经怀孕的,刚刚生过娃的,以及自己闺女要生娃步入更年期的,总之这本书是老中青三代妇女常识必读本。 除了科普知识,作者对医患关系的思考也蛮深刻。能看出张羽对协和又爱又恨,字里行间透着时代精英的优越感,还有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我们对医院没有安全感,而医生对病人,对医院也没有安全感,也曾亲见门诊医生一上午不喝一口水不去一趟厕所,工作量确实大的让我这个把加班当成家常便饭的广告人都惊讶,这又苦又累的周而复始的一天天,生活质量从何谈起啊,就这还经常被打,被告,还有不一定能升职,不一定能评职称,原来医院也有潜规则啊。 试读版的结尾,琳琳说要开一家医院,开一家让病人有尊严也让医生有尊严的医院。真让人一声叹息啊,这个医院在中国啥时候能有啊?
  •     书里的医学知识值得未婚女性细读,更多的是通过本书了解医患关系,更体会医生的不易,以及协和医院严谨扎实的作风。语言有点罗嗦,看得出作者的殷切之心,是个好大夫。
  •     隔行如隔山,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如饥似渴的了解到有关妇科的各种知识,作者的讲解是正面,病人的案例是反面的,如此更是加强了
  •     写的不错,就是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浓浓的东北大碴子味。。。
  •     没想到这本书有这么多人看过。因为去体检,各种报告和术语看不懂,觉得貌似自己要看一下,正好微信读书上有这本书,就开始看了,结果一看根本停不下来,一口气看了两本。觉得这是一个以前未知的领域,其中的科普知识简单好理解,看完之后才为自己以前的愚昧有点不好意思,总想着做点什么重要的事,了解点什么重要的知识,可是还有什么比关于自己身体的知识更重要呢?看完了,既有了基本知识,以后对体检报告上的各种术语也有点感觉,至少可以理性地看待,不会无用的担心,也不需要听闻别人说怎么样怎么样的
  •     协和这位医生的书是通过关注的协和医生微博推荐的。细细看来第一是帮助女性进行科普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第二是当你作为女性当自己遇到这些事情(病症或者是怀孕)不在茫然害怕,也不会被轻易误导。现在很多医生不然就是医术差医德不好,不然就是因为太忙了(每天面对大量病患)或者是害怕担责任不会很全面、客观、全方位为女性去做病情方案或者优生优育方案的解答。导致让病患自己在无知的状态下去做了一些错误的决定。花钱还是小事儿,延误病情甚至失去自主怀孕生育的能力真是追悔莫及。当然,女性更要的是自尊自爱,从内心到身体到外貌去爱自己。早看早受益。
  •     协和盛产奔放直接的女大夫吗?哈哈,爽脆诙谐,有笑有泪,写自身性体验那段看的我热血澎湃,完全不输当年初看朱天文。医者仁心,愿医护者能有更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愿患者能更冷静理智信任善待医生,愿医患关系能更和谐,愿每一位女性都能深切关怀自身,避免本来就可以不必发生的悲剧。感谢协和张羽。希望姐妹们都能抽空看看这本书,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受无谓之伤,不受无谓之苦。
  •     了解自己多一点吧,向理性的人文精神致敬。
  •     这是一本有关女性的百科全书。抱着“大医治未病”的愿景,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幽默而不乏温情的叙述中,力图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让女性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
  •     医生真是厉害 要学会尊敬 母亲也是伟大 要记得敬爱
  •     这本书写得不错!老婆一口气读完!她终于明白,做协和医院的医生真不容易!还知道了女性的一些基本保健和妇科保养!本人认为,作者对于医患关系的写实和分析也很到位!那是体制的问题,但愿天下的医生都像作者一样,好学,敬业,有爱心!
  •     张羽的这本书说白了就是妇产科学的科普小说,当医生能当协和的医生已属凤毛,协和医生中又有如此生花妙笔的更是麟角。值得向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女性朋友推荐。
  •     我不知道别人是为什么读这本书的。我是因为害怕。 我害怕生病,更害怕去医院。怕选的医院不对,怕选的医生不对,怕对着冷冰冰的白大褂和永远不耐烦的脸,怕起个大早还挂不上号,怕医生开的药太贵,更怕医生开的药太便宜,怕被危言耸听,更怕被漫不经心。 作为一个而立之年且连着半年每月跑一次妇产科的女性,这一年有如受戒般的求医血泪史,让我深深的觉得,懂一点关于自己身体的常识,懂一点那些医生知道而我们不知道的,实在是必须的,而且懂得越早越好。 作者张羽,以东北人的实在和幽默,给艰涩的科普知识直接转化成病历故事了,通俗易懂,一点不枯燥,行云流水之间还透着一股子亲切劲儿,有点像个大姐姐在和你唠点贴心贴肺的家常。所以,都赶紧看看吧。尤其那些年纪轻轻就月经不调还不当回事的,还有年过三十还和爷们一样奋斗不准备要娃的,以及那些正在备孕的,已经怀孕的,刚刚生过娃的,以及自己闺女要生娃步入更年期的,总之这本书是老中青三代妇女常识必读本。 除了科普知识,作者对医患关系的思考也蛮深刻。能看出张羽对协和又爱又恨,字里行间透着时代精英的优越感,还有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我们对医院没有安全感,而医生对病人,对医院也没有安全感,也曾亲见门诊医生一上午不喝一口水不去一趟厕所,工作量确实大的让我这个把加班当成家常便饭的广告人都惊讶,这又苦又累的周而复始的一天天,生活质量从何谈起啊,就这还经常被打,被告,还有不一定能升职,不一定能评职称,原来医院也有潜规则啊。 试读版的结尾,琳琳说要开一家医院,开一家让病人有尊严也让医生有尊严的医院。真让人一声叹息啊,这个医院在中国啥时候能有啊?
  •     非常好的一本书,所有女性都应该读的基础教育读本,用那么多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作为女人,特别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只有医生知道的子宫卵巢的那些事儿。
  •     No 3# 外行可以当作科普用 内行看来都是前辈的谆谆教诲 都是切身体验 没有华丽的辞藻 感受到的都是爱 对病人的爱 对后辈的爱护之情
  •     不容易把三本都看完了。大概的知道了些些关于妇科的常识,知道安全期和体外射精不能100%避孕,因为精子生命力的顽强,可在体内待上7天;懂得女生一个月只有一个卵子排出,在体内最多待上48小时,如果遇不到精子,就会任性的离开……卵巢如果衰弱或者切除,女性就会进入更年期,就会衰老。看见了医生工作的辛苦(病人多,上岗几乎就没有空闲的时间,吃饭都不能正常,时不时就有急诊,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世间家庭的冷漠(索取医药费的赔偿后,对妻子的遗体不管不顾;由于女方先天性心脏病,要求娘家出医药费的),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闹,对医生大打出手)。医生说要顺应自然,女性在30岁之前是生产的黄金时期,子宫是用来孕育的,乳房是用来哺乳的,这就是医生,希望年轻的女性能在最好的年龄当上妈妈,享受自然给予女性最好的礼物。
  •     今年在当当上买书最多有八十多本了。除了比较喜欢的几米的漫画系列。还有是看完后印象比较深刻的。比如粥全粥美,比如男人这东西。但都没有写过平语。前几天买了张羽写的 这本书,本想着是新书用来打发时间,没想到一看就是一口气三天看完。连周天都没有开电视。介绍了协和医院的一些医生经历的工作中的心历历程。她的文字不像有些大作家飘渺的文艺范很假惺惺,是真实的平民叙述,在她的文字中我能像电影一样的出现她所叙述的事情。很长时间看书都没有这样的感觉了。不过最初看的时候是写剖腹产的一些事情,对于一个没生过孩子的我来说有些胆战心惊。总体来说,难得的好书,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妨看看。
  •     偶现在离预产期大约还有一周,看了《只有医生知道》,感觉五味杂陈,轻松描述的一个个小故事,牵涉着都是2条命啊,有时觉得惊心动魄,有时候觉得无奈……因为里面病患的一些错误认识,放自己身上也是同样的。特别感谢作者,北京协和妇产科主任大夫,能将这些真实的事情写出来,并伴随不深奥,容易理解的医学解释。相当于给我们在做女性和婴儿身体知识的“扫盲”。也让我能更好的理解妇产科大夫的不易。故事很吸引人,很好看,呵呵,我推荐给家人、朋友们也看看,特别是即将待产的夫妇朋友。
  •     这可以说是一本妇科医生的从医记录,作者把自己从医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病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把一些医学知识通过故事讲述给大家知道,让我这个可以说对女性的身体毫无认知的人,学到很多宝贵知识,对以后怀孕,生子等等大事有点点认知,对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有利于爱护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健康。值得拥有!只是觉得,书中似乎用太多的修饰、比喻等手法,部分字句感觉不像在看医学书,有点在看小说的感觉
  •     虽然对医学多多少少有点了解,还是被作者开篇的故事吓了一跳。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能把医学知识通过这么通俗易懂的故事说明白,让读者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确实不易,定是作者在协和这么多年潜心积累的结果。已经推荐给好几个身边的女性朋友看,都说很有收获。另外封面设计的真不错。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医生写本男性方面的类似的书出来?
  •     超级喜欢这个作者的。怎么说,一开始只是奔着去了解一些女性身体知识去的,没想到,作者用小说的笔法写得一点也不枯燥,而且让人很容理解,了解了很多妇产科的知识,感恩有这样的医生,真好。这本书也让我对生命更加的尊重和珍惜,它的到来是多么的不容易。书中的医生是多么的可爱,虽然有时候去医院都觉得这医生怎么这么冷漠,其实也是有原因的。这本书不仅让我也了解了医生这个职业的艰辛,同时也让我对各行各业的看法有了一个新的看法。我是个师范类的学生,出社会十有八九是当老师,但是却害怕受不了教师职业的一层不变。其实所有的行业存在循环重复的工作,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这些重复中去获得新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没有一个生命的到来是轻而易举的,也没有一中职业是舒舒服服的。强力推荐~
  •     原来作者是校友师姐,不过那时候白求恩和吉大还没合并,真心佩服这么接地气的文章,遵循着医生的职业道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很多专业的知识,以及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经验。连外行都看的津津有味。
  •     读《只有医生知道》读后感  坐月子在家,实在搞不懂小朋友为什么要哭、为什么总也哄不好,而父母30年前的育儿和坐月子经验实在落后,只能自己买本书学习一下。而这本《只有医生知道》纯属凑单选择,却没想到意外的好看和有收获,在月子的喂奶间隙就读完了。  这本书让我想起柴静的《看见》,那也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是柴静自己作为电视人的成长过程、心路历程、自我不断探索的过程。  那么这本《只有医生知道》,同样也是张羽在协和一路披荆斩棘、摸爬滚打的心路历程,更胜一筹的是此书还充满了对女性的关怀,张羽用幽默的语言,以每一个病患、每一个有可能患病的女性作为原型,阐述妇产科的医学常识,从她嘴中讲出的故事和医生都非常接地气。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过去,我以为医学基本是万能的,也就是只要我生病,不是绝症,到了医院基本都能解决问题,谁知现代医学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除了妇产科可以基本达到药到病除,很多内科疾病,根本就是个尝试的过程,根本不知道发病机制,也不知道如何治愈,看来不仅是各种流感是未知的,现代医学未知的东西还太多。医学进步是滞后于其他学科的。  甚至随着医疗进步,在过去的数年,有很多病人都在无形中当了炮灰。比如说生孩子,过去一度认为剖腹产对孩子好,近几年科学进步,又发现产道的挤压对孩子排除肺部的肺泡、平衡能力有好处,甚至还有很多未经发掘的好处。这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例子,书中还举了一个龙胆泻肝丸的例子,这可就吓人多了。治病治出肾衰,本来肾衰的研究一直没有医疗模型。这下给小白鼠吃龙胆泻肝丸,个个都肾衰。  当然这些困惑不仅困惑的是病人,其实医生也很困惑,他们还要困惑中国的医疗水平和中国的医患关系。而且咱们国人素质不高,尤其是对医学常识更是少有了解,时不时医生还要挨打。就比如生孩子吧,顺产本身就是一个尝试的过程,目前的医疗水平,很难保证胎儿在母体生产过程不会出现意外,所以不可避免有些产妇有可能受二茬罪。也就是医学没有百分之百。  其实想想个个医生念了5年的本科,甚至一读读8年,哪个不是精英啊,要是没人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咱们去哪看病啊。我想医患之间的矛盾,更多的还是缺乏了解,尤其是普通人对医学常识的了解。  我希望关爱自己身体的女性一定要读这本书。太多的意外,是我们该重视的。这也是张羽想“大医治未病”的初衷。而且,张羽有很多的思考方式也同样受益于其他职场。
  •     住在离北京比较近的城市,因为身体问题,2012年夏天总是奔波与协和医院和自己的城市之间。深切感受到协和医院妇科的医生真的是不错。她们的经验,让我深刻感受到,他们不会夸大病情,也不会掩盖你身体的问题,她们诊治的思路确实不是没有经验的医生所能达到。看了这本书,真的很感动。医学知识深入浅出,还有医生的一颗心在里面,让人感动。写得很好,小故事让人知道身体知识!在医院的出诊告示上看见张羽医生的名字,虽然不是她的病人,但是没想到医生可以写出这样一本书。所以,我想医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情感有哀乐的人。推荐!
  •     张医生的书像讲故事,而且讲的跌宕起伏,让女性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病患的关系,了解医生的一些我们不知道的难处和无能为力,可以让我们更客观理性的对待医患关系,也更了解女性自己的身体,多爱护自己
  •     真心推荐这本书,我是高二的学生,高考后想读临床医学,梦想当一个妇产科医生,看这本书可以像读小说一样普及妇产科的许多知识,昨天收到的,晚上睡觉前顺便翻了一下,没想到一看就不知道了时间十一点半看到两点多,最后真的困了才睡。看了张羽老师的微博,里面很多跟女儿的生活照,还有小女孩的画作,是个很爱女儿的妇产科资深大夫呢。最后谢谢张羽老师给我这本书,如果我真的读了临床医学的话,这本书给我的动力真的非一般的大。
  •     很少有读两遍的,这个例外。
  •     很通俗易懂的故事 很好读,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确收获了一些保护自己的知识,很亲民的医学类书。
  •     协和妇产科医生写的书,内容接地气,能科普妇科医学知识,只是有点啰嗦
  •     最初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本保健类图书,读完楔子后才知道原来是一本医生写医生的书,但是用这种语言来写医生的书还真是头一次得见,这种聊家常一般嬉笑怒骂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起招呼的文字,别说是写一提到就想到不苟言笑严肃端庄的医生,就是平时也是难得一见的。 《只有医生知道》是一本纪实文学,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历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张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协和医院果然是人才济济,作为一个天天动刀拉瘤子的大夫也可以写出这样流畅有趣而又夹杂各类医学知识甚至于还能对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进行深刻思考的作品,让人不由不佩服。
  •     这是一部中国几亿女性的身体福音书!抱着“大医治未病”的愿景,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幽默而不乏温情的叙述中,力图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让女性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女人更要爱惜自己!
  •     真心觉得所有大学生,尤其女生都有必要读一下这本书,了解自己,对爱负责~有句话叫无知者无畏,不要等到进了医院才悔不当初!
  •     这是一本有关女性的百科全书。
  •     一向喜欢那种文笔流畅的书,如果看完后有收获了知识,快乐和感动就更好了,这本书做到了。1991年报考高考志愿的时候,有两个志愿是绝对不报的,一是学医,一是从教,理由是这两个事业都是责任重大,一旦失误就无法挽回的,恐自己的能力不能担当。终于选择了药学,毕业后混迹于三甲医院,看到很多临床医生辛苦的工作,虽报酬可观也觉得当年的决定无比正确,否则那还有时间读小说,写感想。欣赏作者这样心中充满温情的医生,只有这样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医者,不管生活多么累,多么苦,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多难得。协和,能出张羽这样的作者,使我对协和的崇拜有多了几份。欣赏,欣赏,恨不得想每个女朋友都推荐
  •     作者夹带的私货太多,介绍的知识不够。作者主要是从医生角度阐述了工作中的遭遇和经验,所以确实是“只有医生知道”。作者要求病人信任医生,这实际上是一种奢求。现代社会信任已经是件奢侈品,即使是在双方信息对等的情况下,都很难相互信任,更何况是单方信息交流。医生说的,患者完全不知道,只能完全信任,性命相托,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而且,从古罗马开始,文学作品中已有讽刺医生医德和人品的作品出现,说明医生的医德自古就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只凭着良心,就想获得别人的信任,也许是作者根本就不了解人性吧。
  •     协和精神!!!
  •     关注点有点偏啊
  •     半本医学知识半本医院内幕,不过还是很有用的
  •     很多故事和情节是为了易读性搭建的,不过要是能再简洁一些就更好了
  •     一个个故事引人入胜的同时普及了知识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讲述的,对于没有接触过精神病人的我来说感觉震撼甚至不可思议,但是同时教你换一种思维看问题,值得一读,很有意思! 《只有医生知道》用一种看故事书的形式学习到了很多女性医学常识,看完此书正如简介所言: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不足5%!很有用的一本书,强烈推荐给所有的女性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的爱护自己的身体!
  •     看书之前,我一直在琢磨这个书名,只有医生知道,只有医生知道什么?直到昨晚看得鼻头发酸,心里发冷的时候,我才明白,只有医生知道,女人的一生有多么不容易,女人背负的繁衍生息的本能,原来真的是上帝对于夏娃的惩罚。读完之后,我有些后悔,也许没有生过孩子的我来看这本书真的很残忍,会让我看待事物和人性的观点变得有些悲观,可是我又应该谢谢这本书,因为张羽医生用幽默轻松混不吝的笔法写出的那一个个沉重的实例,虽然让我有一种悲怆的宿命感,却让我更加懂得了女人一定要珍惜自己,要保护自己,更要爱自己,否则这一生都会被子宫折磨,也让我对医患关系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从小对于生育这件事是极为敏感的,因为我是一个剖宫产诞下的孩子,先天不足,睡了好几天的暖箱,妈妈为了生我也没少受罪,先是先兆流产,到医院养了一段时间才逐渐好转,又由于妈妈的骨盆较窄,我无法入盆,检查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要剖宫产。这些都是家人时常提及的,因为我的得来不易,可是更让我有直观印象的,来自于母亲的腹部,小时候和妈妈一起洗澡的时候,我就喜欢盯着她的肚子看,妈妈结实细腻的腹部却趴着一条歪歪扭扭大概有我手巴掌那么长的肉蜈蚣,当时还是纵切,刀口从肚脐下方延伸至会阴,疤痕触目惊心。可是妈妈总是很欣慰的摸着疤痕,笑着逗我说,看看,你就是从这里跑出来的!我想妈妈一定很疼,我小时候淘气摔伤过脑袋,缝了两针我都疼的把大夫的白大褂给踹破了,我摸着妈妈的肚子,心里就很是过意不去,为了我,让妈妈受了那么大的罪。
      
      后来渐渐大了,看到过舅妈的意外小产,全家人着急的等在手术室外面,当时的医院都不是那么在乎隐私,手术室和外面就隔着薄薄的一块白色帘子,医生护士急匆匆打着帘子出出进进,我偶尔能看到舅妈苍白的脸颊和脑门上豆大的汗珠,我当时调皮,趁帘子有个缝就低下头去看,只看到地上那个盆里接满了血,心里一惊,又听到舅妈的呻吟,说是口渴,“舅妈居然还是清醒的!”我当时怕极了,又想哭,看到旁边的护士用水壶给舅妈喂水,又用白色的毛巾为舅妈拭去头上的汗,又觉得稍稍安慰。舅妈就这么失去了她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后来她怎么宠溺表弟,我都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     有点像个人的随笔。内容的医学科普还挺长知识的。
  •     非常系统全面的用通俗易懂的话讲解了女性身体,生理卫生知识。如果你有兴趣,也稍微有一点医学知识,或者就是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好奇,这些描述的症状会为你非常方便的检测一些身体危机和应对策略。文中也非常实在的说出了很多人性人心交往中的普世道理,并且讲出了医患紧张关系。我以为对于医生全社会都应给予最大的支持,尊重和保护,因为他们是能够帮你和死神较量的人,如果没有最好的待遇,怎么会有最好的人进入这一行业,有怎么会有最优秀的医疗服务提供给你,这是一个循环过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希望在未来,最好的人才能够愿意并留在这个行业,服务社会。
  •     如果每个医生都如此正义真诚就好了!
  •     转一段我在4·23世界读书日发的微博:给大家推荐《只有医生知道》。女生们,爱自己需要懂自己。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地讲述着严谨的医学知识。书里有妇科常识的普及,也有对医患关系的思考。看到的第一眼就很想推荐给所有的女性朋友,当然,男生们也应该看看,因为“已婚男看了体贴老婆,未婚男看了好找女朋友”!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医学生,尤其是实习这2年的经历,让我在读这本书时感慨万千。书里对医生这个职业及医患关系的思考,也是我们所想的。而书中介绍妇科常识所用的通俗易懂的语言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因为我也即将是个妇产科医生。
  •     这是一本了解自己和自己身体的书。生命神奇,生命得之不易。如果不生病,谁又会想起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呢?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又怎么谈得上了解自己的心呢?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心,又如何了解自己的灵魂呢?可是,不仅仅对浩瀚的宇宙,人类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也只是可怜的一点点。当一个人走上了了解自己和自己身体的路,永远没有回头路可走,也永远没有终点。这是一本医学社会学的书。生病从来不只是自己的事情,生了病不能讳疾忌医,得谦逊恭谨地向专业人士请教;治病从来也不只是医生的事情,光有医术,不懂得人心人情,没有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术要大打折扣。医院、医生、患者、患者家属,又构成了一个更加能赤裸裸袒露人性的小社会。如果这个小社会里的每个人的人心生了病,都会让现实情境中的病人雪上加霜。这是一位女性知识分子充盈的内心情感流露。作者是我的同龄人,有着同类的成长、教育和工作经历。医学博士的教育科研经历,经年累月血雨腥风的临床手术实践,都没能磨灭掉她的感性。当她嬉笑怒骂,把关于女性身体的医学科学知识讲述给读者听的时候,我也看到了作者所遭遇到的来自自己、医院、患者,以及制度内外所加诸的种种磨难。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背后,哪里有那么光鲜呢?可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所给予人的尊严和价值,就是那么让人有成就感。不管做什么职业,我想每个人都有可能感受到作者的感受,痛苦着作者的痛苦,快乐着作者的快乐。
  •     生为女人不容易
  •     蛮有意思
  •     买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并且当中晚上就看得差不多了,书写得真好,谢谢张羽医生,让我们女性能这么了解自己的身体。
  •     可以一读
  •     医学生读一读也挺好
  •     作者是本着让更多女性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学会提前避免一些伤亡,女性更爱护自己,男朋友或者老公也会更懂得一些道理吧,还讲了很多医院里面医生自己的事,跟一些现代医患关系,觉得作者蛮敢讲的,是本好书
  •     一直关注协和张羽围脖,很想买这本书,刚好这次这么大折扣的活动,好划算,首先书的外观设计一点都不像其他医学书籍,时尚调调足,书里面会有好多女性需要知道的医学常识,可以学到好多很重要但是又在其他地方获取不到的信息,特别好!值得拥有喔~
  •     真的是一本好书,一本有用的书,一本有益的书。作者通过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申出许多妇科医学知识,纠正了广泛流传于妇女中的错误认识。用诙谐的语言揭示出不为患者所知的医生的内心活动,医院的不成文规定以及协和的良好传统作风,让广大妇女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各种化验检查的复杂过程和医生诊断病情的依据,真心建议妇女们珍藏这本书,不时拿出来阅读一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对我们如何配合医生进行疾病也很有帮助,甚至可以帮我们放松心情,鼓励自己战胜疾病。
  •     不是很懂自己为什么看本医学科普都能稀里哗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